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基礎學之佛學問答 3 (照光法師)▪P3

  ..續本文上一頁法門雖是方便,但因一生補處之故,曆代淨宗大德亦稱其爲究竟圓滿之法門。所以若從盡一生而至補處來說,是究竟圓滿之法門。但若從在極樂世界達到補處位所需的年代久遠來說,此法門是爲方便法門。

  

  問:如何看待加持力?

  答:加持力是有的,而且是千真萬確的。加持其意爲:護念、加護之意。意謂如來以不可思議力護佑衆生。加,是外在附加的意思。持,是任持(任運自持清淨平等之心)等持(是與外來的加持力要有等同誠敬之心)護念之意。力,是能力、力量之意。要得到加持力,就要有與加持力相應的心,若成就者爲你做加持而你卻對他無有信心,則不會得到加持。佛陀及一切成就者證量到了宇宙的空性,他們都可以任運宇宙間的能量,對有緣或者能與他們(佛陀、大成就者)相應者,給予殊勝加持。宇宙間的能量可以幻化一切的,同樣我們的身體也是宇宙空性的幻化,若有情衆生能與宇宙空性相應,就可以任運空性中圓滿的能量。在佛經中我們經常看到佛陀爲弟子們摸頂加持,佛陀是以他慈悲心的力量爲弟子做加持。

  其實,一切緣起法皆有其緣起之力,例如:一把菜刀就具足切割等作用,但是它的作用是相對于同等緣起事物才具足的,若非是同等的事物就不見得具足這樣的作用,若用菜刀去切割虛空肯定就不會有作用了;在我們佛教勝義谛的觀點中講一切法都是虛幻的,但是這些虛幻假法在相應同等的緣起法中就會有它相應的作用和力量,如上所舉之菜刀一樣。若修行佛法者通過信心和祈禱等方法和佛相應,那麼就可以感受到佛的加持。加持力的存在與否,關鍵是你承認不承認萬物的作用力,既然萬物都有各自的作用力,那麼佛和菩薩們怎麼會沒有呢?譬如,一個貧窮者(譬如凡夫)無力致富,但後來這個貧窮者卻想辦法和世界首富(譬如諸佛菩薩)拉上了關系(如以誠信等祈禱),那麼這個貧窮者必然會因此而獲得富翁親戚的幫助而脫貧。

  在近幾年有人做了一個實驗,讓敦珠法王和十六世DB法王對一杯水做加持,加持後結果表明這一杯水的礦物元素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沒有加持的時候增加了好多的有益身體的元素。佛教的咒語是宇宙的能量符號,所以若能持誦相應就可以聚集很大的能量,以此能量可以給別人做加持。

  然而,密宗以“加”爲加被之義,“持”爲攝持之義。謂加持即表如來之大悲與衆生之信心。亦即佛日之影現于衆生之心水中,稱爲“加”。行者之心水能感佛日,稱爲“持”。並謂佛與衆生之本性原是平等而且圓融,因此,如來之大悲大智應衆生之根機而加被之,衆生則受如來之加被力,兩者遂能相應一致。此稱生佛加持。又,行者依阿阇黎受灌頂,修叁密妙行,使本尊之叁密與行者之叁業互相攝持,此稱叁密加持,或稱叁密瑜伽。後來亦有將加持轉指消滅罪業或清淨供物、香水、念珠等的咒禁作法。又,佛之威神力加持祈禱中之修行者,亦稱加持,一般稱此爲加持祈禱,如祈安的帶加持、消除亡者之罪的土砂加持即是。

  

  問:大修行者能代替衆生消業嗎?

  答:佛說定業不可轉也,對于生老病死等定業是不可以轉的。所謂大修行者代衆生消業,是能代替衆生受不定的業力,而不是定業。

  

  問:念佛必須打死七嗎?

  答:這種念佛法在淨土宗是有的。但是這種打餓七的做法是要有次第的,不是隨隨便便地就可以。一般來說是以七天不吃飯爲一期修法的圓滿,若超出了七天就是不對的。這個期間共需二十一天來完成。前七天是前行,中間七天是正行,後面七天是後行。在開始的頭七天要逐步減少飯量,到第七天時就可以完全將飯食斷掉。從第八天到第十五天就只能喝水不能吃飯,最後從第十六天開始吃一點稀飯,然後逐步增加,到期滿時就要恢複原來的飯量。這樣就是圓滿如法的餓七修法。念佛也不見得就要非打餓七,這是要看修行者的意樂。不過若能這樣修一下也是很好的,在打餓七的期間行者會體會到一些平時體會不到的東西。切記不可時間過長,時間太長會損壞身體的。過去在各大叢林裏都是按照以上所說的方法打餓七的。(在弘一大師年譜裏記載著他在杭州跑虎寺打餓七的經過,我們可以參照整個打餓七的規矩)

  

  問:請問我平時念佛老是提不起正念,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答:念佛提不起正念有兩種可能:一、業障顯現,有時念佛者雖然念佛很精進可是沒有什麼效果,心中老是妄念紛飛,用盡了方法都不起作用,這樣就是業障的顯現。若是這樣,就要先修忏悔法把罪業忏悔掉;二、念佛方法不對,現在佛教界念佛的人很多,可是真實掌握了念佛方法的人很少,念佛四十八法有好多攝心的竅訣。若想念佛得力,就要觀察自己念佛的方法對不對,還有要觀察自己有沒有修法的業障,若了知了這些就可以施法對治了。

  

  問:修行必須按次第修嗎?

  答:是的。其實不僅是佛教的修行要按照一定的次第修學,即使是這個世界上做任何的事情都有一個次第。如:平時做飯炒菜,放油鹽、作料、蔬菜等也是有先後之次第的,若顛倒炒菜的次第亂來,就會使做出來的菜很難吃。世間法的各種知識的學習也要遵循次第,不可能連小學都沒有念的人就能學習博士生的課程吧?佛法和世間法相比,則佛法更是甚深,所以若修行沒有次第錯亂而修,就很容易會走入邪道。尤其,佛法非常甚深難懂,若不遵守修學次第,而進行聞思修,則縱然你是比較聰明有智慧的人,也不可能通達實證佛法。所謂:聞思修,戒定慧,信解行證這都是修法次第。所以修行佛法就要有次第地修學。

  

  問:佛教對于算卦看相陰陽風水等如何看待?

  答:佛法是改造命運的殊勝方法。陰陽風水等都是一種窺視運數的方法,它雖然能窺視運數,但是沒有究竟改造運數的方法,所以佛教是不贊成去搞這些的。俗話說:“只問耕耘不問收獲”。佛家承認命數的說法,但佛家是要改造命數超越輪回的,所以我們學佛者不可以學這些和信這些的。

  若行者是爲了尋找到一處容易成就道業的地方,而抉擇風水的話,那麼就可以依據我們佛經中所講的方式去觀察,如《大梵天王內秘密經》中就列出了四十二種擇地之法。

  

  請問法師:請問“瑜珈”是什麼意思?

  答:[瑜珈]簡單地說就是禅定止觀之意。若廣說,如《解深密經》卷叁分別瑜伽品所述,瑜伽即以奢摩多(止)、毗缽舍那(觀)爲其主體。就中,“奢摩多”以無分別影像爲所緣,令心極平等寂靜,“毗缽舍那”以有分別影像爲所緣,于所知義中周遍觀察;又,于見道方面,止觀雙運,以一切法事邊際爲所緣而證得之,于修道方面,更進修止觀平等,至佛果而以所作成滿爲所緣,始轉得清淨法身。此謂以止觀爲主之一切觀行,即稱爲瑜伽。

  

  問:請問結緣和了緣的定義何在?

  答:[結]是結交之意;[緣]是緣份之意,而緣份是有好多種的。如:善緣和惡緣。我們佛法中講的結緣是廣結善緣。以自己的一顆愛心去幫助別人和他們結一個善緣。[了]乃是了斷、了結之意,也就是說把以前結的業緣都了斷幹淨,這叫了緣。

  

  問:個人修行和大衆集體修行有什麼不同?

  答:一般的初學佛者和大衆共修比較好些,因初學者在大衆共修中可以向他人學到東西,也可以通過共修而看到自己的缺點。初學者因爲定力不足且教理不明,所以要在大衆的共修中才能很好地改掉習氣毛病,而且亦能增長見聞和智慧。已經對教法和修法竅訣都能掌握的行者,就要去依止于清淨處閉關修行。所以已經入道的行者就要遠離愦鬧,而安止于靜處修行。

  

  問:聽說修行佛法離不開善知識的引導,但是在如今的時代中如何選擇明師?

  答:所謂的明師:就是真實具足佛法修證而且通達教義的善知識,爲善知識者還要具足廣大的菩提心和清淨的戒律,還能詳盡善巧地宣講教理,亦能以簡捷的竅訣方式引導弟子。如《華手經》卷十雲:“若有四法,當知是爲善知識也,何等爲四?一能令人入善法中,二能障礙諸不善法,叁能令人住于正法,四者常能隨順教化。”凡具足此四種條件之師可稱爲明師,亦是具相之善知識,又如《涅槃經》卷二十叁雲:“自修菩提,亦能教人修行菩提,以是義故名善知識。”自己通達佛法教義,亦能如是修證,還能以慈悲心教化衆生者即是明師善知識也。

  所以,明師就是真正具德的大善知識。佛法深奧難懂,若沒有善知識引導學習,縱然再有智慧也不會成就佛法之修證。若沒有善知識爲行者講述佛法教義以及修行竅訣,行者雖經多時精進修學亦是很難成就道業。故佛說:“善知識者乃是一切功德之源泉,行者成就道業所有功德皆來源于善知識。”如《法句經》雲:“善知識者,是汝父母,養育汝等菩提身故;善知識者,是汝眼目,能見一切善惡道故;善知識者,是汝大船,運度汝等出生死海故;善知識者,是汝履繩,能挽拔汝等出生死故也。”

  

  問:請問什麼是專修和雜修?

  答:所謂專修就是行者已經對自己修行的法門竅訣,以及戒律取舍都能如理受持,這時就要專修自宗一法而深入。如:修學禅宗之人,當獲得禅宗善知識的印證後,就應當尋覓無人之處斷絕一切世間外緣而閉關精修。再如:淨宗行者,在具足了佛法基礎正見和正信後,而且也對淨土之念佛法門的各要訣掌握了,如此之時就當摒棄一切外緣,放下聞思的佛事,而一心閉關念佛,如是之修即是真正的專修。當今很多淨宗行者,在自己並未具備專修的條件時,便不去聞思教法,學修戒律等基礎教言,他們把這種行爲稱爲“專修”,其實這不能叫專修,這叫盲修瞎練。

  所謂雜修就是今天修一個法明天修一個法,而每一個法都沒有成就,這樣就是雜修。現在有好多的修行者都是這樣。還有就是修法的主次不分明,顛倒了主次的地位。在修行中若是將主修的法和輔助的修法混淆而修,如此是爲…

《佛教基礎學之佛學問答 3 (照光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