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基礎學之佛學問答 2 (照光法師)▪P2

  ..續本文上一頁淨處,持佛號或是密咒是否有罪過?

  答:在不潔淨處可以默念佛號或是咒語,但不可以出聲念誦,如廁所等處。另外,有沒有罪過,這要觀待你自己是以什麼樣的發心在不淨處念佛或是持咒的。

  

  問:善人求佛有感應,不知惡人求佛有感應否?

  答:惡人若是以清淨忏悔心求佛消除罪業,亦是可以與佛相應的。若是發惡心或是貪嗔等心求佛,不僅不會相應而且還會遭到護法的嚴懲。

  

  問:諸佛有求必應。如有所求之事,又同時與某人所求之事正好相反,不知所求之事,能否各滿其願?

  答:若是所求均爲善願,則必定各滿其願。若是所求是不利衆生之事,則不能滿願。

  在此用一個故事來說明:

  傳說,在東海邊上有一個土地神,他每天都埋怨自己的福報不如東海龍王。因爲在東海邊上的人們對龍王是情有獨鍾,所以信仰龍王的人就超過信仰其它諸神,因此每逢節日都要給龍王上供,而很少有人能想起給土地神上供品。土地神雖然是一方神靈,但是經常得不到好的供品。他經常去東海龍宮和龍王聊天,每每看到龍王享受大批的供品,自己心裏總不是滋味。

  這一天,土地神又來龍宮作客,在談話中就說起了各自的感受。

  龍王說:“我每天都忙死了,當這個龍王真麻煩,我真不想當龍王了!看您老兄多麼自在啊!”

  土地神聽完後說道:“您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每天有這麼多的人都供奉您,而且還能享受數不盡的美味供品,這樣的生活多麼美好啊!您還說當龍王麻煩,真想不通您怎麼會這樣想?要是換成我的話,高興還來不及呢?”

  龍王一聽土地神之言,忽然心中靈機一動說道:“既然您感覺當龍王好,我們不如暫時換一下位置如何?您來替我當幾天龍王,我去替您當幾天土地神,不知您意下如何?”

  土地神聞言十分歡喜地答道:“如此甚好!”

  二位神仙就這樣達成了私下調換幾天職位的協議。龍王到土地廟當土地神,土地神則留在龍宮代替龍王。

  土地神初當龍王,看到眼前數不盡的美味供品,心中十分高興,當下就准備享用。正在這時,他從龍宮的一面寶鏡中看到一個農夫模樣打扮的人走進了龍王廟,上了一大堆的水果供品,這時土地神心想看來今天我能享用更多的供品了。他剛想到這裏,就聽那個農夫在龍王像前口中念念有詞地祈禱:“大慈大悲的龍王啊!祈求您這幾天能給下一場雨,我們的莊稼快要旱死了,求求您發發慈悲吧!”農夫一邊說著一邊虔誠地磕著頭……

  農夫走後,土地神心想“這有什麼爲難的,不就是下一點雨嗎?這事兒好辦!呆會兒我就讓蝦兵蟹將去降雨。”想到這裏,就准備吃飽喝足了去降雨。哪曾想剛剛准備吃供品時,從寶鏡裏又看到一個村婦模樣的女人走進了龍王廟,也如前一樣上了很多供品。土地神心想“不知她又是爲何事?”村婦上完供後就對著龍王像祈禱:“大慈大悲的龍王啊!小婦人今誠心祈禱您,在這幾天晚上千萬不要下雨,因爲我們家是種姜的,這幾天剛把姜從地理挖出來,晚上需要涼姜。希望您能保佑小婦人,不要下雨。”土地神聽後就感覺有點爲難,一個要求下雨,一個不讓下雨,這真是不好辦。

  正當土地神爲難之際,在寶鏡中又看到一個人走進了龍王廟。原來這個人是一個果農,果園中的果實都成熟了,但在未賣之前最怕刮風,若是刮起大風的話,滿園的果子都會掉下來而爛掉。所以他今天特來祈禱龍王在這幾天中不要刮風。

  果農剛走,接著又進來一個船夫,船夫今天受他人雇用,要隨客商出遠門。但是這幾天一直都是風塵不動,若無有風的話,船夫就很難行船,故船夫特來祈求龍王這幾天給刮一點風。

  土地神這時感覺十分爲難,不知道如何做才能各滿所願。在無有辦法之下,他只好去找龍王。見到龍王後就把事情的始末說了出來。龍王聽後大笑:“這麼簡單的事情怎麼把您難住了呢?”土地神言:“這樣的事情還簡單嗎?我倒是很想聽一下您是怎麼處理類似這些事情的。”龍王說道:“這有何難,您聽著:風從船頭過,繞過果樹園。白天下雨晚上晴,不誤村婦做營生。”土地神聽後,心中十分慚愧,他明白了一切衆生在各自不同的境界中,就有不同的智慧。他從此不再會埋怨自己沒有福報了。

  一個龍王尚且有這樣的智慧,那麼身爲萬德莊嚴的佛陀難道不能應一切衆生之求而給予救濟嗎?

  

  問:諸佛菩薩有求必應,如果在一時中有好幾件事情求佛,不知能否皆得感應?

  答:諸佛菩薩皆以大悲心時時觀照著衆生,若有衆生心中對佛生起一念淨信,而希求于佛陀加被,佛即會令此人所求如願。經雲:“法界中一微塵之變化,佛陀皆悉知悉見。”法界內所有有情衆生心中所生之念亦是悉知悉見,佛陀能于須臾頃應諸所求,滿其心願。

  但是若欲與佛菩薩相應者,必須具足以下條件:第一當具足百分之百的虔誠心。第二當具足善心。若具足了此二條件,則所求皆應也。

  今見世人求佛者,皆不具足此二條件,故難得佛菩薩之加被也。非是佛菩薩不慈悲不靈驗,而是自己沒有具足相應的條件。

  

  問:修顯教淨土宗與修密教淨土宗之功德有無差別?

  答:入密乘後再修學淨土宗,其功德要大于在顯教修淨土之功德。因所守持之戒律不同,故功德亦是不同。入了密乘的行者要守持金剛叁昧耶戒,此戒超越于顯宗一切的戒律,囊括了佛教所有的戒律。又密乘行者在接受灌頂之刹那,因法力加持之故,消除了無邊的罪業。如在顯宗觸犯了所有淨戒,但事後發起忏悔心而皈投于密乘,在受灌頂之時一切破戒罪皆已消盡。入了密乘之人,若能守持密乘根本重戒不犯,則其人之身等于普賢王如來之身,其人之口等同于普賢王如來之口,其人之意等同于普賢王如來之意。雖身是凡夫,身實則已超越凡夫地。故以守持金剛叁昧耶戒而修學淨土,其功德要大于未受持金剛叁昧耶戒修學淨土者。

  另外,密乘裏還有不共同的往生捷徑法,如:“破瓦法、系解脫”等諸多方便之法。因此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入了密乘修學淨土要殊勝得多。

  

  問:若欲求生淨土,而顯密兼修,如此修學,不知有無妨礙?

  答:並無有妨礙。但是應當把自己主要修持和輔助修持之法的次第調整好,如此即無有妨礙。若是無有主次而錯亂修習,則爲盲修瞎練也。

  

  問:經書上說:“念佛一心不亂,即能往生極樂世界。”但在家居士因事務繁忙,終日奔波,無暇修行,如未到一心不亂之境界,不知臨命終時能否獲得往生呢?

  答:念佛雖未到一心不亂之境界,但已達功夫成片者,在臨命終時亦可獲得往生之成就。若連功夫成片都沒有達到,則往生很難有把握了。但也有人雖在生前未獲得念佛之功夫,但因善根深厚具足往生之因緣故,在命終時遇到善知識開導而十念往生極樂世界。也有人在中陰中往生極樂世界的,因此也不能一概而論。不過所說的後者把握不大,故還是需要在生前就具足往生的功夫。

  

  問:在修行中拜一位根本上師好,還是多位好呢?

  答:首先我們先要明白什麼是根本上師。所謂根本上師者,即是能令自己了悟以及證悟自性之上師。除此之外,還有灌大圓滿頂的根本上師,傳大幻化網密續傳承根本上師,但令自己了悟自性或證悟的上師爲最根本的上師。普通的上師可以有多位,但最根本的上師只局限于能令自己證悟的上師。若在一生中遇到多位爲自己開啓自性之上師,則這些均爲根本上師。例如:第一位上師令你證悟初地菩薩的境界,第二位上師令你證悟初地以上的境界,那麼這兩位就都是根本上師了。

  

  問:一切衆生若見到密宗喇嘛,若生歡喜,其功德如何?若生邪見分別,其果報如何?

  答:衆生若能見到僧衆之形象生起歡喜心來,則可種下解脫之因,更何況是修學密宗的喇嘛。若對密宗喇嘛生起歡喜心來,則將來因緣成熟可依密法成就解脫道之修證。

  若對僧衆生起邪見分別有無量的過失,若誹謗、欺辱、譏嫌、傷害密乘行者,則必墮金剛地獄。

  

  問:密宗的雙運與降伏是什麼意思?

  答:關于密宗的雙運與降伏等殊勝之修法是不允許公開講的。現今大概講一下,雙運即是智悲雙運,空樂雙運之意。寂靜之修法是爲慈悲善根深厚的衆生設立,而降伏法則是爲了度化那些凶惡(如,魔衆。佛陀既然是慈悲一切衆生的,那麼若沒有降伏法就不能利益魔道衆生,所以降伏法的出現是佛陀對魔衆的大悲方便。)而因緣成熟的衆生設立的。對此僅能做如是略說。未有入密乘者不可以聽聞此等法義。雙運及降伏等法非是凡夫能行持的,只有已經具足證悟的瑜伽士才能依此方便道而成佛。那些內心充滿貪染的凡夫是絕對不可以修學此等法門的。

  

  問:修法超度亡者時,應該做什麼樣的觀想?對于那些死亡已久,或已轉生它道的亡人,修法超度能否得到利益?

  答:超度亡者有很多方法,所以每個修法都有不同的觀想,不能一概而論,愚不知居士所問是哪個超度法,總的來說當發起廣大的菩提心來爲亡者念誦經咒或者是佛號亦可,但因每種修法的觀想不同之故,故在此亦不能一一講述。

  那些死亡時間已久的亡者,或者轉生它道的亡者,若爲其修超度法是可以令彼等亡者得利益的。若所超度的亡者投生在叁惡道,則可依超度之力出離惡道之苦。若是投生在叁善道中,則可依超度之力令其福德增長。話說回來,能否超度,或者能否令亡者得到功德,這都要看修超度法者,有沒有超度亡者的能力了。

  

  問:世人敬神祭祖時,給以往之祖先燒紙錢,不知對鬼神有用否?

  答:紙錢對于鬼道衆生來說是有用的,但若非是鬼道衆生就沒有用處了。在六道中只有鬼道才能用上紙錢,其它五道則不用紙錢。

  

  問:房屋住宅不吉祥,須修何法方能轉凶爲吉?

  答:若想轉變風水運數,則可在家中供奉地藏寶瓶、度母寶瓶等,也可以挂一些特定的經幡,抑或是供准提寶鏡…

《佛教基礎學之佛學問答 2 (照光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