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法者怎麼能深信彼所講之法,就如一個病者對醫生沒有信心,又怎麼會按醫生的治療方案而治病呢?若雖聞法而不精進修持所聞法義,則雖聞法亦無有實意,如病人雖遇名醫,但不配合醫生療病,他的病又如何能好?所以聞法者具備了前叁個條件後,還當起療病想,如是而發起精進則必獲聞法之實意。
問:在家居士能否吃蔥姜蒜?
答:雖然在居士的別解脫戒律中沒有要求戒除這些,但是這蔥蒜乃是五辛之物,是屬于魔王加持之物,因此修行人最好不食用!食用五辛之人讀經、念咒、念佛都不會獲得圓滿的功德,在食用五辛後,七天中念經、念佛、念咒沒有功德,所以這些五辛物是能障蔽修法功德的魔加持物。故《楞嚴經》雲:“阿難,一切衆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諸衆生求叁摩地,當斷世間五種辛菜。是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鹹皆遠離。諸餓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與鬼住,福德日消,長無利益。是食辛人修叁摩地,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來守護,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現作佛身來爲說法,非毀禁戒,贊淫怒癡。命終自爲魔王眷屬,受魔福盡,墮無間獄。阿難,修菩提者永斷五辛,是則名爲第一增進修行漸次。”
問題中所提及之“姜”不屬五辛之列,是可以吃的。
問:在家居士經常陪著僧衆出去做佛事,這樣如法嗎?
答:如法不如法關鍵是要看這些參與佛事的居士發心如何?若是他們本著救度衆生的悲心,而並沒有其它名聞利養的發心,那麼他們幫著出家人護持法會是如法而且有功德的。若其發心是相反的,他們跟著出家人去做佛事只是爲了名聞利養,則其所作必然是不如法的,而且罪過很大。
問:在家人入住新居,一般都要請師父們灑淨,請問這樣灑淨有什麼作用?
答:灑淨可以使修行人所在之處遠離魔障,成爲清淨結界,使道場得以淨化。但行此法時,須結印契,並持誦真言以加持香水,依法修持儀軌,如是所作則能起到淨化道場的作用。但若非如理如法地行持,則灑淨的行爲等同虛設。如《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二雲︰“時彼仙人有神通力,隨其所樂皆得成就。即持金瓶盛滿中水,詣余好處灑水爲界,告王子曰︰汝等可于此地安止。時諸王子奉仙人教已,即築城壁止住其內。彼仙人灑水爲界,因此立名爲劫比羅城。”
在密宗中,修法以前,必當灑水以清淨道場及供具。其後此法逐漸盛行,顯宗的灑淨也是由此而出現的,遂後就産生了種種灑淨儀式。一般是誦《軍荼利明王咒》加持香水,而以柳枝順逆攪水使清,次灑香水于壇上之供具或道場內。至于柳枝攪動之方式,依流派而有差異。
又,此處之“香水”,是指含有白檀、沈香、龍腦等某種香的淨水。此淨水所含之香,依本尊、修法之不同而有異。
問:專修淨土宗念佛的修行者,可不可以一邊念佛,一邊搖著轉經輪?
答:完全可以。因爲轉動經輪具足很大的功德,若是一邊念佛一邊轉動經輪,如此則可以說是福慧雙修啊!《大水風輪續》雲:“瑜伽士修持七年的功德,不如轉動一次經輪的功德;于大一劫當中精進修習六波羅密,不如轉動一次經輪的功德;于一大劫中聽聞叁藏四續的功德,不如轉動一次經輪的功德。” 轉動經輪所獲得的功德實在是難以思議,若轉動一周者,即等同于念誦《大藏經》一遍;轉動兩周者,等同于念誦所有佛經;轉動叁周者,可消除自身、口、意所有罪障;轉動十周者,可消除如須彌山王般罪障;轉動一百周者,功德與閻羅王同;轉動一千周者,自他皆能證得法身;轉動一萬周者,可令自他一切衆生解脫;轉動十萬周者,可速至觀世音菩薩海會聖衆處;轉動百萬周者,可令六道輪回海中一切衆生悉得安樂;轉動千萬周者,可令六道輪回衆生皆得拔出苦海;轉動億周者,功德等同于觀世音菩薩。我等導師釋迦佛牟尼佛說:“承此經輪威力故,一切善神護持、救護、解脫一切非時橫死及痛苦,于子、財、享用、衣食、奴仆等無人能比。若言身語之善行無有超過此經輪力大者。”既然轉動經輪有如是廣大之功德,我等修行者又何必生這麼多分別心呢?
問:學佛的人在屠夫家吃飯,雙方會有什麼罪業?屠夫的父母若是學佛者,那麼能不能享用屠夫子女的供養?
答:一般守持清淨戒律的行者是不會在造重惡業者的家中用飯的,尤其是殺業重的屠夫和妓女等。雖然在彼等家中用飯沒有破失戒體,但是亦會爲彼等惡業習氣所障礙,若經常如是則在修行中會産生諸多違緣。彼等造殺業自然要感召殺之惡報。
屠夫之父母雖然可以享用子女的供養,但是作爲學佛的父母當盡量地爲子女行種種善行,修持種種功德爲子女回向。子女孝敬父母是有功德的,但是彼等亦會依殺生而感惡果。所以孝敬父母和殺業的果報並存。
問:念佛用哪種念珠比較得利?
答:因爲修法不同所以所用念珠也不同,修行念佛法門的人用紅珊瑚、紅玉髓、紅瑪瑙等紅色的念珠最爲相應。因阿彌陀佛在五方佛中位屬西方,是以紅色代表五智中之妙觀察智,屬于蓮華部中之主尊,其法亦可歸爲懷業,故而用紅色念珠比較好。
問:用念珠供佛了,最後自己還能用嗎?
答:若是你已經發心供佛之物,日後自己又擅自取用,這是屬于盜佛物,這已經在五戒篇中講得很詳細了。
問:供佛的水爲什麼要在下午撤下來?還有撤下來後如何處理?
答:我們修行佛法的人要上供下施,供佛以後的東西要布施給衆生,讓那些叁惡道的衆生和叁寶結緣,所以要將供佛之後的飲食施食給鬼道和地獄的衆生。另外,供佛要供新鮮的,所以我們不能把已經上過供的飲食一直供著,第二天要換新鮮的飲食來供才行。
問:在家居士能不能在家裏施食呢?
答:可以。但是施食時必須要如理如法地按照儀軌進行,儀軌中所要求之一切觀行都要做到,否則不是很好。
問:在念佛、念經、念咒、打坐時心中老是有妄想,如何對治這些妄想?
答:在修法中欲對治妄想,首先要從自己對佛法的信心著手。有的修行者各種方法都用盡了,但是都不能對治妄想,其原因是自己對佛法根本不具足真實的信心,因此縱然費盡力氣去修法也不得力。若對佛法沒有具足基礎的信心,則再簡單的修法也都難以相應;若是已經具足信心,則當觀察自己打坐的方法是否正確。一般漢地的居士都是不懂得如何打坐禅修的,他們在修法時不注重調心之關鍵,這樣肯定是不能調伏妄想了。正確的修行方法是獲得禅定的關鍵;若信心具足、方法得當,還不能獲得清淨,則原因有兩種:一業障湧現,二非人幹擾。若爲業障湧現則應當修忏悔法,消除這些障礙禅定的業障。若爲非人幹擾則當修忿怒本尊以及超度和供護法等法,遣除如是違緣。
另外,欲令心清淨而得禅定,在念佛、念經、念咒時當令自心專注于所緣之境,縱然有掉散、昏沈等出現,亦只需令心專注所緣境即可。昏沈時,心念向上觀想所修之本尊。掉散時,使心念向下行觀。
問:在家人能證悟空性嗎?
答:能不能證悟空性,並沒有一定的身份差別,而是修行者能不能獲得證悟的契機和因緣。只要肯精進參悟修行,在家出家都能證悟空性,但是若不如法修行,證悟空性便成了妄想。一切衆生皆具足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所說的。衆生皆有佛性,只看能不能背迷合覺,參悟本源自性。能悟自性則縱然是下根凡夫亦能成佛,反之則縱是世間智者亦不能成道。
問:如何能更好地生起世俗菩提心來?
答:欲想生起世俗菩提心來,當具足兩種條件。一、鞏固的正信,二、無誤地了解衆生和自己的關系。
若沒有對佛法生起真正的正信,則無論怎麼做都難以生起世俗菩提心來,因信爲一切法門之基,若不具足則一切修法無從談起;若具足了基礎的正信,則當著重了知衆生和自己的關系。世俗菩提心的生起關鍵,是在于知道衆生在無始劫的輪回中,都曾經做過自己的父母師長六親眷屬,如果行者不能將這個關鍵悟通,那麼對衆生就不能生起真正的世俗菩提心來。而這個生起世俗菩提心的關鍵,是建立在對因果緣起等法的深信不疑上的,故了悟因果緣起乃是了悟衆生皆是父母的根本。一個不深信因果輪回的人,自然不會相信有無始劫的輪回,也不會相信在無始劫中六道衆生做過自己父母。越是深信因果緣起的人,他必然能了知在無始劫中,衆生都做過自己的六親眷屬,因此才能生起報恩的心來,而行饒益衆生的行爲。
所以,世俗菩提心的建立,必然離不開對佛法的深信和對緣起法的了悟。
問:在寺院裏護法的居士,能否將大雄寶殿裏的供果擅自給其他居士?若這樣做了,接受者和給予者有什麼樣的罪過?
答:在寺院裏護法的居士是沒有權利將大雄寶殿的供果擅自給他人的,這樣做是觸犯盜佛物的戒。而接受者在不知道對方是擅自作爲的情況下,雖然接受了他給的供果,但並沒有過失。若是清楚地知道對方沒有這個權利,而自己卻安然接受,則亦有同樣的過失。但如果是寺院的出家僧衆通過羯摩後,賦予了這個護法居士支配供果的權利,那麼這個居士就沒有過失。
問:有居士活著時喜歡誦《無量壽經》,他死後家人就將《無量壽經》一起葬在棺材裏,這樣做是否如法?
答:這樣做是有毀壞經典和觸犯叁皈依戒的罪過的。叁皈依戒的叁條做持戒中就明文規定,皈依法後,凡一切經文法寶都是皈依弟子恭敬供養之處,哪怕是經書中的一張紙亦然。若是爲了亡者生前的愛好就將經文同棺而葬的話,那麼一個學佛的人自然也很喜歡佛像,爲什麼不敢把佛像葬入棺中呢?
問:很多居士將經文請到家中,卻是束之高閣而不閱讀,這樣做是否如法?
答:我們恭請法寶回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聞思其中的法…
《佛教基礎學之佛學問答 1 (照光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