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問答類編 (通問第一之一)▪P14

  ..續本文上一頁阿意曲從陷親不義”,“家貧親老不爲祿仕”,“不娶無子絕先祖祀”叁端也。

  問:我以爲宇宙有自然律,姑名爲自然律,這自然律包括宇宙的發生,萬物的生滅,乃至佛的不生不滅,都是宇宙自然律所使然。宇宙的含義是無量叁千大千世界。萬物的含義是有情衆生及無情器世界?(劉定一)

  答:對于劉定一居士大函,在答前須陳述數語,方易爲言,因函內所說,偏于玄虛而寬泛,如必逐一釋明,固非片言之事,且恐疑爲辯也。佛學與哲學,有一大不同之點,即哲學可以憑思想而抽象,佛學則皆從體驗中得來也。與科學亦有不同之點,科學執著現前之有無虛實,佛學圓通,不執一時一象。“自然”二字,如在佛學中指某一際,未嘗不可,如全歸自然,則不如是。佛學講如如真空,緣生而有。

  問:釋迦牟尼佛降生後,人世知有佛,但人世亦早有佛,殆人不知耳,即或知之亦不以佛名之?(劉定一)

  答:經雲十方叁世一切佛,既雲叁世,則前前後後,塵沙而又塵沙。至于名佛不名佛,乃系名相問題,既雲知之,曰如來,曰明行足等,皆隨十方之言,實際自是實際也。

  問:佛如何成的?人如何成的?魔鬼如何成的?雖此皆循宇宙自然律而成,但如何而成不能了?(劉定一)

  答:佛是斷盡見思,塵沙,無明,自行覺他,覺行圓滿而成者。人是善惡混雜,業力牽引來投胎受報者,魔是耽迷諸欲不思解脫而候補墮落者。此處問之,此處答之,便知皆非自然矣。

  問:佛的法運,有分正法千年,像法千年,末法萬年,從何時算起,正像末有什麼分別?(寬珠)

  答:下問佛法分期起時,乃佛滅度後起算。正者真確之義,法儀未改,有教有行,證果易而多。像者,相似之義,道漸訛替,證果難且少。末者,衰微之義,有教少行,證果益難而更少也。

  問:釋迦世尊未降生以前,叫什麼法運,衆生有佛法可學不?(寬珠)

  答:釋尊未降生前,一時並無佛法。蓋前佛之法,經過正像末之時歲以後,法如日已沈落,名曰滅法之時,所謂宇宙黑甚暗也。衆生不睹光明,不聞佛法。

  問:釋迦牟尼佛國在何方,名稱叫什麼世界?(蔡世芳)

  答:即是此方,名曰娑婆世界。

  問:韋馱是不是天神,爲何全身武裝?(蔡世芳)

  答:韋馱雖系天神之相,亦是菩薩爲護佛法而化。

  問:叁千大千世界中是不是有無數娑婆世界,忉利天等?(蔡世芳)

  答:忉利天乃單位世界之天,千單位世界曰小千,千個小千曰中千,千個中千曰大千,以此計之大千之中,自然有大量之忉利天也。

  問:佛書有雲,臨命終時,若爲惡墮地獄者,眼見兵士持刀盾矛戟索圍繞之等,未知兵士受何人差遣?(蔡世芳)

  答:此甚難言也,因佛法講論,重在契機而不背理。初學人但信其事即佳,已深入者,自然兼與說理,事理雙融,乃屬真相。此問以事言,系閻羅王所遣派,以理言,爲自心所現也。

  問:“金剛科儀寶卷”是不是佛教經冊,如不是,就是左道,請詳明指示其原由!(方錫華)

  答:金剛科儀寶卷,系將金剛經各分,加以頌偈,以及言語機鋒,以備敲打唱念,悅耳之用,乃爲趕赴經忏所用之書。真求修持及研教者,固不必讀誦,然所加之頌偈言語,多采自禅家語錄,諒是精通佛理之人所編,尚非左道典籍也。

  問:如淨土要“信”,參禅要“疑”,如“煩惱即菩提”,又叫“念佛生極樂世界”,佛又說:“要常住地獄,並莊嚴地獄”。這些相對矛盾話,在佛學書籍裏易于使初學者迷惑,祈解釋。(顧赓彤)

  答:衆生有八萬四千病,佛有八萬四千法,法等藥也。病既不同,藥何能同,須知人參黃蓍良藥也,可以療病;紅礬白砒,毒石也,亦可療病。應其用礬砒即仙丹,錯其用參蓍亦殺人,藥須對症,法須契機,明乎此,則知佛法並無矛盾。煩惱即菩提,是對升堂之人說者;常住地獄,是對入室之人說者。初學者,教相尚不清楚,何能免于迷惑,只肯進求,久自了然。至于淨信禅疑,茲舉一例,譬如臺南人欲往中部,須向北行,臺北人欲往中部,須向南行,皆到臺中,而有南北趨向不同,是起點使然,而達到則一,所謂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也。

  問:佛教在曆史上贊助興盛國家社會的事迹,請列舉一二、有哪些書籍參考?(顧赓彤)

  答:此非片言可盡,無已,分本質與事項言之,茲先言本質:經律戒饬信徒有四大端:“一不違國製,二不漏國稅,叁不謗國主,四不作國賊”,此對國家之贊助也。南朝何尚之,對宋文帝曰:“百家之鄉,十人持五戒,則十人敦謹;千室之邑,百人持十善,則百人和睦。持此風教,以周寰區,則編戶億千,仁人百萬。而能行一善,則去一惡,去一惡則息一刑,一刑息于家,萬刑息于國,洵乎可以坐致太平矣”,此對社會之贊助也。若論事項,則正史野乘,不可勝言,欲求大要,有“曆史感應統記”一書,可參考焉。

  問:家兄卓智立居士,于一九二二年春間皈依印祖後,念佛行善極端努力,其修行孜孜不倦之精神,已垂叁十余載之久,素爲印祖生平所器重,其精修功夫雖不及現代出家之高僧,然與在家念佛居士來較,可能不落人後,深冀“彌陀不負修行人”,所憾家兄去歲冬間在大陸西歸時,仍無法逃開“病”字,且當臨終關頭,神識有些陷入昏迷狀態,並無留下絕筆與遺言,此種情形是否平日修行功夫不夠,抑或前生孽重?(卓忠振)

  答:無病而終,能有幾人,自古各宗祖師尚有示疾者,此並不礙于成就。至于臨終留偈,亦不是必須之事,古人無論矣,即近代高僧,如印祖,谛閑大師,太虛大師等圓寂之時,皆未說偈,有何不慊乎。

  問:植物是否有情?含羞草有知覺,捕蠅草能引誘昆蟲消食,似與動物無異,若屬有情,則食素與食葷是舍牛食羊遠庖廚之意?(何博元)

  答:含羞捕蠅等草,非有情也。情指心之種種變態,如喜怒哀樂等。含羞捕蠅草,不過植物中爲最敏銳之感觸者,此仍屬物理關系。類似者甚多,紫薇搔指爪而顫巍,銀杏抽毛繩而零落,高梁酒能萎繡球,桐油煙可落桂花,蕉葉抽于雷震,蕨菜生于猿啼。不但此也,礦物亦多如是,如琥珀拾芥,磁石吸鐵之類,豈皆有情哉。

  問:從迦葉佛至釋迦牟尼佛出世成佛,這段期間,爲何人類再從原始時代重演,難道人類文明會因年代之久遠而退化?(郭家甯)

  答:佛來應世,並未定明從原始時代起,即以釋迦如來而論,其在天竺降生,正是榮盛之世。而東方之中國,是爲周朝,亦是文化燦爛之際,何以誤爲人類再從原始重演?再另一問題,“難道人類文明,因年代之久遠而退化”?要知文明,非限一種;如道德、政治、藝術、工業,等等皆是也,本屬此進彼退,彼進此退,是乃事實,文明有時退化,有何希奇。試舉以明之;我國古以商爲四民之末,較輕視之,在五十年前,商民交易,只憑一言,既無契約,亦無收據,從無差錯,更無絲毫抵賴,其他士農工較高者,更無論矣,此是道德文明,今日何如?叁代初年,耕者讓畔,行者讓路,成康之世,囹圄皆空,此是政治文明,今日何如?左國班馬之文,籀斯鍾王之書,顧吳曹韓之畫,後世仿之,誰得其骨,此是藝術文明,今日何如?今之文明者,不過工業一端耳,但有例外,繁暫不贅,何得見其一,忽其余。居士疑乎退化,予謂豈止退化,尚有毀滅在,有毀滅便有原始重演!

  問:衆生未發生輪回前面目是何樣?何故生起輪回?本來自性清淨,以何因緣墜落輪回?將來脫離輪回尚能墜落嗎?(林火壽)

  答:本來面目,清淨不動,無體無相。一念不覺,而生幻有,因迷妄動,遂有輪回。此本來面目,喻在礦之金,自不免于塵沙之累。若經修持,斷惑證真,超出輪回,喻淘煉成器之金,便不再被塵沙,故不墜落矣。

  問:人壽十歲時尚有生育男女乎?現時是人壽幾歲?是減劫乎?(林火壽)

  答:人壽十歲,是彼時之生理,不能以現時之眼光,衡量他時。不見夫家畜之雞豬乎,不二年便能生育,夏蟲數旬即能生育,又何疑焉。現爲減劫百歲之時。

  問:佛教是不是不應該求簽及把杯問蔔?爲何各寺廟都有呢?(信慧)

  答:佛教原則,不應有此一事,而各廟多設置之,由來已久,難怪一人,將來自漸消滅矣。

  問:釋迦牟尼佛涅槃有多少舍利珠?(信慧)

  答:涅槃經言分作八分,未言顆數。處胎經雲,分作叁分,天帝取一,龍王取一,余八王共分,亦未言顆數。後阿育王造塔,取阿□世王所埋,又取他六所所埋,造八萬四千塔,每塔藏一舍利,此是記數之文。是否尚有詳數,陋聞不知。

  問:地藏經中地藏菩薩白佛言,受佛付囑至阿逸多成佛以前之地獄衆生普施化度,如此則補處以後地藏之化度將告一段落耶?抑迦文之願力至慈氏下生時劃一界限耶?二者似均與誓願無邊之意義相違,請開示其究意義。(景長壽)

  答:世界無盡,衆生無盡,佛菩薩度衆之願行,亦無盡也,此是原則。佛出現時,衆生得度之機較多,無佛之世,衆生墮落之機較多,而釋尊滅後,慈氏未來,正當無佛之世,經中佛囑地藏,乃與其本願之外,另加一種特別責任,並不影響其本願也。釋尊應化,准上原則,本亦無盡,故至今已有八千余次之多,前即如是,此後可知,慈氏來時,釋尊此次應化誓願相似結束,後一段又正開始也。

  問:釋迦世尊爲賢劫千佛之一,即自王宮示生及滅度以至慈氏下生之一段爲娑婆世界之教主,以後諸佛遞生是否世尊即同于過去之古佛,其經教亦泯而不存耶?(景長壽)

  答:後佛應世之時,前佛之教典,自已不存,蓋劫遠年湮,谷陵滄桑,俱多異變,況黃卷缃缥,寄于器世間者,焉能不隨泯化耶?佛法稱此曰滅法時期,諸佛慈悲,故再來應世。然佛佛道同,後佛所說,仍是前佛所說之道也。

  問:當看見捱殺畜生時,說可誠心替他念佛或念咒?准提咒是否就是往生咒?(陳聖音)

  答:念佛與念咒,與被殺衆生回向,均有功德。既…

《佛學問答類編 (通問第一之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