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雲誠心,即有感應。准提咒與往生咒,乃是兩種法門,並非一咒有二名也。
問:皈依的佛徒,若對教理有所心得是否也稱法師?稱法師是否也可收弟子,皈依佛徒有標記否?(指表示佛徒身份之證明物件。)是否可享受佛教寺院等之優待(如免費借閱書籍,免費住在各寺院內)?(柯文雄)
答:此問須分次答之,(一)法師有五種之說,按理上講,能合條件,可稱法師。按事上講,法師二字,早成出家之專名,爲避以俗濫僧,在家衆不得稱之。(二)倘已經義精通,人來求教,收徒講學未嘗不可。決不得受人皈依,濫起法名,以皈依之法,乃叁寶專有之規製也。(叁)皈依有牒,受戒有牒,皆是標記。(四)向寺中借經讀,從無收費,惟住寺則不許,若皈依者皆住寺,則每寺皆容納不下,且僧俗儀規不同,各不方便,但爲寺廟聘委工作者,則是例外。
問:方廣經雲五種法身,一、相法身,二、功德法身,叁、法性法身,四、應化法身,五、虛空法身,于自己身何者是?(蕭紹馨)
答:太陽有輪相,光明,熱度,請問此叁者,何者是太陽本體?
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爲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爲消滅,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其義雲何?(蕭紹馨)
答:此重報轉輕,速證菩提之義。
問:涅槃雲:定多慧少,不離無明;定少慧多,增上邪見;定慧等用,即名解脫。其義雲何?(蕭紹馨)
答:定多慧少,如鐵牛駕犁,而無靈覺;慧多定少,如風中之燭,不能照物;故皆不能成就,必定慧俱深,方證涅槃也。
問:二十五有,何者是,其義雲何?(蕭紹馨)
答:言叁界以內,合二十五類處之人生,俱受“有”果報,故稱曰有。其類爲欲界之四惡趣,四洲,六欲天。色界之四禅,及大梵天,淨居天,無想天。無色界之四空天等。
問:世尊出生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自言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愚有二點疑問,世尊出世就會說話是麼?世尊大慈悲無有憍慢,何以自言惟我獨尊?(李鋡榮)
答:生而能言,中國書亦有所載。我者,指本來面目,尚有尊于此者乎?人人皆有,個個自尊,平等平等,開宗明義爲人道破,誤爲憍慢,不會其意。
問:廟宇所打之鼓,該皮實系牛皮,縱然不是牛皮,亦是衆生之皮。衆生之生命已經死去很久,所剩之皮,仍被吾人每日敲打,似乎有點心內不安。是否可能誦經念佛時亦能拔濟彼之魂魄解脫往生否?(戰覺力)
答:衆生之皮,寺中作鼓,常與經韻拍合,發出之音,便是經音,能使聞者歡喜,發心學佛,既有度生功德,此皮之神識,當能乘之超升。否則此皮爲人作鞋,而被踐踏;或作馬鞍,爲人騎坐,較之寺鼓,貴賤有殊矣。
問:老鷹的每日生活,只有殺生害命,別無所靠。吾念佛之人,以普救衆生爲目的,如果眼見老鷹捕食,衆生命危,吾人見之必驅走老鷹,救衆生命,每每如此,衆生得活命喜矣。老鷹始終不得食,命在危急,苦不堪言矣。如何就能滿衆生願?(戰覺力)
答:眼見衆生命在危急,挺身拯救,乃是悲心驅使。只求一時心之所安,後來對加害者如何籌劃,實非我力所及。倘欲徹底兩全,每日懸肉于樹,以待饑鷹則可矣。能爲之乎?茲有一喻:見人被奸被盜掙紮之際,自必予以同情,出爲援解。不必過慮行奸行盜之人,不遂其欲,豈非有不得妻不得食之患欤?
問:六道衆生生活不外胎卵濕化四種,內濕生化生二種,吾人有無可見之物?極樂世界蓮花化生是否屬化生?修羅餓鬼,地獄及微生菌類各爲哪一生?天人欲界既有男女應屬胎生,至色界是否屬化生?若然則由何物而化?(樓永譽)
答:水中及濕地小動物甚繁,取顯微鏡方見,多半由濕熱之氣而生;古書腐草爲螢,雀入大水爲蛤,是即化生;極樂世界及天界地獄等皆爲化生;鬼有胎生;修羅分四道,其生法不一;欲天雖有淫欲,或以笑或以目視等,即爲行淫,不似人間之體合。既雲化生,多屬于心(螢蛤之類除外)試問人夢中有身,是何物而化之耶?
問:人雲佛前燈燭不可用口吹滅,以免失禮,然否?(樓永譽)
答:此其一端,尚有恐傷生物之一義。
問:誦白衣咒燒化給亡者,其亡者能否得到?(林淑貞)
答:佛法唯心,只存心回向,亡者便得利益,若舉行燒化,意與回向同。
問:經字認識不清而誦錯者,有無罪過?(林淑貞)
答:讀經不可粗心浮氣,如疑此字有錯,即須求人指正,若圖省事,將錯就錯,則失恭敬,不獲益矣。
問:皈依文憑皈依者去世時,該文憑應否燒化或置亡人身上?(林淑貞)
答:此二法任擇其一,俱無不可。
問:諸佛法身遍滿虛空,故並無所住之界限,惟如釋迦牟尼佛等過去佛之報身,是否住于色究竟天?(奚子爲)
答:佛之報身,有始無終。既雲報身無終,則不屬過去。所居自有淨域,並非局蹐于叁界內之究竟天。
問:佛教之衰微,是由宣傳不夠,過消極的對聽講者應進一步積極性,使佛理能夠弘揚,應采取何種方法,才能達到弘教之速?(王可標)
答:竊謂宣傳不夠,尚是其次,號佛徒者,必先虛心求學,精進深入,正知正見,嚴持戒律,以身作則,再事宣傳,自然效力強大。否則自己無學,向人宣傳些什麼?自己無德,教人修行些什麼?此是根本問題,宣傳乃系方法問題,根本若立,方法縱欠周全,亦收事半之功也。
問:是什麼聖人才無死?(陳榮進)
答:佛爲聖中之聖,必證此果,方斷二種生死耳。
問:地藏王菩薩假若先成佛來度地獄衆生,豈不是更有力量,何以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耶?(賴棟梁)
答:菩薩實已證成佛果,法力無邊矣。亦如觀音淨聖倒駕慈航,不肯入涅槃耳。
問:舍利本是佛骨,何以蘇州了然法師燈花生舍利,當作何解?(賴棟梁)
答:此精誠所感,佛來示現耳。龍舒淨土文刻板時,字行中亦現舍利,與此意同。
問:谛閑法師晚年重疾其因未知何在?谛閑法師爲臺宗老耆,講經數十多年,馳名全國,然其晚年身嬰痼疾全身不能動,飲食大小便皆需人幫忙。晚年尚且受此苦報,谛閑法師講經度衆功亦不少,佛門亦有面子,假使宿業障深,佛亦要加被勿使他人誤解,不然恐後學者驚疑不淺。最後之病未知有痊愈否?(林夢丁)
答:慧命不生不滅,身命必衰必死。凡夫只識身命,于無常樂我淨事中忽發希想,加重身見,是見乃見惑上首。此關不破,慧命複活難期。釋尊涅槃示現臂痛,目連尊者入滅任聽外道加害,皆爲身命無常說法也,此其一;定業難逃此其二。若慮後學生疑,退轉道心,不見夫王龍舒居士念佛立化,印光祖師安詳而逝乎?且谛師印祖均有舍利多顆,是證慧命已得成就。事若從全面看,則生慧解,僅就一端言,方滯礙生疑矣。
問:六道循環,祈根據哲理作一引證解答。此點乃系友人問,晚因佛學因緣之說,決定確實。惟現時科學時代,一切應以哲理爲解答根據,方可取信于人。此點在佛經上一定有肯確解答,以晚淺薄則不知耳。(謝雨萍)
答:代尊友所問,須加分析:一、科學與哲學是兩件事,性質不同。信科學者,而用哲學答覆,仍是南轅北轍。二、佛法有真實義,不能迎合潮流,而變其質,果欲喜哲理解答,殊不知佛學即爲至高無上之哲理。舍此而旁求哲學,甯非下喬木而入幽谷?尊友豈真知哲學耶?叁、東方古代哲學,如易經“遊魂爲變”。莊子“鲲化爲鵬”。皆是輪回之說,尊友肯信乎?四、無已,可舍理而談事,英國科哲兩學俱不後人,而最信有鬼,且能白晝與鬼談話;西洋宗教,更大談其天堂地獄,人不譏其非。統而觀之,是一般人亦曉了有天人鬼獄四道。畜生觸目皆是,此已五道顯然。何獨疑于六道耶?
問:佛教人亡之後,采火化之意不明,請示!(陳善志)
答:火化爲世俗葬法之一,世尊滅後,曾舉荼毗,故佛徒多仿之。然亡後火化,實不限佛徒,而佛徒亡後,亦非盡采火化。
問:聲聞涅槃與大乘涅槃有何不同?(沙壬)
答:如來藏由始覺而到究竟覺,智如圓鏡,是謂般若;諸障皆盡,德能全彰,是謂法身;衆苦悉離,分段變易二種生死都了,是謂解脫;此是真如叁德,爲大乘所證之涅槃。若夫聲聞涅槃,僅于此叁德;斷得解脫中之一分分段生死而已。
問:未受五戒的佛徒可以代人薦亡否?(沙壬)
答:如心具慈悲,不慕名利,以自己所知,爲人法施,尚無不可。淨家爲他助念,即其例也。不過已受戒者,法力更勝耳。
問:修行要斷惑及我慢邪見等,因何佛門中甚多行者都稱自己道高,或已得神通,或畫符法水,擇日看相等等,這行者是否真的有得?(李善忠)
答:自贊便是無德。稱有神通恐是妄語。符水占相皆是邪命。如是行者,已入岐途,遑雲有得?
問:世尊神通自在,可能報身住世度百年或千年,怎樣四十九年就入涅槃,不再度衆?(林福修)
答:佛說法之數,爲四十九年。非世壽僅此耳。須知佛身有叁:即法、報、化。茲舉一喻。法身比日之體,報身比日之光,化身比日下之影,此是叁,亦是一。法身無始無終,常恒不動;化身則百千萬億,有始有終,如日之影忽東忽南忽西,忽有忽沒。世尊來此之身,乃化身耳。來爲緣合而來,去爲緣盡而去。
問:地獄是如地球、月球,在叁千大千世界中的有現實色體?或是一種幻景,不是有體形的球?(責貞)
答:按世界體系組織,中心爲須彌山,環圍七山八海,最周邊名鐵圍山。地獄本願經雲:“叁海之內,是大地獄,其數百千,各各差別”。諸經所載,多雲地獄以叁類總攝,一熱獄類,在閻浮海底,有多層次。二寒獄類,在鐵圍山底。叁邊獄類,散在山間、水際、曠野。據此,是附于山海之底,及散處四方,而非另有星球也。凡現形者,名曰色相。若問是實是幻,初學者未明教相,尚難談堙,可只講事;試思墜獄受苦是實。何能再說地獄是幻!…
《佛學問答類編 (通問第一之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