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 卷八▪P14

  ..續本文上一頁色,亦即名稱。“目”,名目,在此爲當動詞用,即稱呼之義。謂以名色(名稱)來稱呼行淫之事。

  【義貫】

  “雲何”爲地獄報之“十因?阿難,一者” 以宿世“淫習”熾盛發爲現行,故以男女兩根“交接”,男女染心會合“發于”互“相磨”擦之際,以“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身心“中發動”(此爲預見之地獄相)。“如人”無故“以手自相摩觸”,即有“暖相現前”。種子與現行“二習”互“相”熾“然”,由此“故”命終之後便“有”感得“鐵床、銅柱諸” 地獄業果成就之“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 (稱呼)“行淫,同名” 爲“欲火”;而“菩薩見”淫“欲”心,“如”回 “避火坑”。

  2.貪習

  【二者,貪習交計,發于相吸,吸攬不止,如是故有積寒堅冰,于中凍冽。如人以口吸縮風氣,有冷觸生。二習相陵,故有吒吒、波波、羅羅、青赤白蓮、寒冰等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多求,同名貪水;菩薩見貪,如避瘴海。】

  【注釋】

  “貪習交計”:“計”,營計,此字含有營、謀、審、籌、酌、算等義。謂多貪之種子與現行交相營計。

  “發于相吸”:“相”,語助詞,無義。此謂,因貪而吸取外物,欲爲已有。

  “吸攬不止,如是故有積寒堅冰于中凍冽”:“中”,自心中。貪心屬水,吸取屬風,以“吸取風”吹拂“貪心水”,吹久即溫度下降,結成堅冰。(故臺灣俗語稱人悭吝爲“凍霜”,良有以也。)

  “二習相陵”:種現二習互相陵駕,則貪吸更增。

  “吒吒、波波、羅羅”:皆寒冰地獄之名。原爲擬聲字,狀此等地獄中,寒逼罪人之苦聲。

  “青赤白蓮”:爲此地獄中凍冽罪人之形色。

  “瘴海”:瘴疠之海。有瘴疠的山海之氣,若人誤吸之,必致殒命。

  【義貫】

  “二者,”若前世多“貪”之種子“習”氣發爲現行,種現“交”相營“計”,因而“發于”(産生)“相吸”之作用,“吸”收與“攬”取“不止,如是故有積寒” 而結成之“堅冰,于”自心“中”預現“凍冽”之相(此爲寒冰地獄報相初萌)。“如人以口吸縮風氣”,即“有冷觸生”。種現“二習”互“相陵”駕,由此命終之後“故有”感得“吒吒”地獄、“波波”地獄、“羅羅”地獄、“青赤白蓮” 地獄,諸“寒冰”地獄“等事”之業果成就。“是故十方一切如來” 皆“色目”(稱呼)“多求”之事“同名”爲“貪水;”而“菩薩見”自心“貪,如避瘴” 疠之“海”。

  3.慢習

  【叁者,慢習交陵,發于相恃,馳流不息,如是故有騰逸奔波,積波爲水。如人口舌自相綿味,因而水發。二習相鼓,故有血河、灰河、熱沙、毒海、融銅、灌吞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我慢名飲癡水;菩薩見慢,如避巨溺。】

  【注釋】

  “慢習交陵”:“陵”,陵越。此謂,前世多慢之種習發爲現行,而種子與現行交相陵越,惡性循環,故令人越來越驕慢。

  “發于相恃”:“發”,産生。“相”,相互。“恃”,倚恃。謂倚恃豪姓、財勢等,而輕慢于人。

  “如是故有騰逸奔波”:以高慢故有騰躍、縱逸、奔馳之波狀。

  “積波爲水”:此爲自心中預現地獄之現,亦即地獄初萌相。

  “如人口舌自相綿味”:“綿”,連,長而不絕貌;猶言不斷地。“味”,品味。此謂,如人以自己的口舌,不斷地自己品味。

  “因而水發”:“水”,口水。謂若自己口舌不斷地品舐,自然會産生口水。

  “二習相鼓”:“二習”,種現二習。“鼓”,鼓蕩。

  “故有血河”:“血河”,血河地獄。以下灰河、熱砂、毒海等皆地獄名。

  【義貫】

  “叁者”,若前世多“慢”之種“習”,發爲現行,而種現“交”相“陵”越,“發于”互“相”倚“恃”,如諸豪姓貴族、閥閱之家,以財勢而慢于人,念念驅“馳”其心欲往上“流不息;如是故有騰” 躍縱“逸奔”馳之“波”動于自心中現,且“積波爲水” 之相(此乃地獄初萌之相)。“如人”無故以“口舌自相”連“綿”不斷地品“味,因而”令口“水發”出。同樣的,衆生種現“二習”交“相鼓”蕩,“故”于命終之時感“有血河”地獄、“灰河”地獄、“熱沙”地獄、“毒海”地獄中之“融”及“灌吞”熱銅汁等“諸”地獄“事”之業果成就。“是故十方一切如來” 皆“色目”(稱呼、看待)“我慢名”爲“飲癡水;”而“菩薩見”自“慢”心,“如避巨”海汩“溺”之洪濤。

  4.嗔習

  【四者,嗔習交沖,發于相忤,忤結不息,心熱發火,鑄氣爲金。如是故有:刀山、鐵橛、劍樹、劍輪、斧钺、槍、鋸。如人銜冤,殺氣飛動。二習相擊,故有宮割、斬斫、剉、剌、槌、擊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嗔恚名利刀劍;菩薩見嗔,如避誅戮。】

  【注釋】

  “嗔習交沖”:嗔習之種子與現行交相增進沖突。

  “發于相忤”:“發”,産生。“忤”,忤逆侵犯。

  “忤結”:忤逆之結恨。

  “鑄氣爲金”:心火熔鑄肺氣而成金屬之性。

  “鐵橛”:“橛”,棍或柱。

  “钺”:大斧。

  “如人銜冤”:“銜”,含。“冤”,冤仇。

  “宮割”:去勢,即閹割。

  “斬斫”:即斬首。

  “剌”:以矛或戟刺其身。

  “槌”:以棒槌笞其背。

  “誅戮”:誅殺屠戮。

  【義貫】

  “四者,”宿世多“嗔”之種“習”發起現行,種子與現行“交”相增進“沖”突,遂“發于相忤”逆與侵犯。“忤”逆“結”恨“不息,”即“心熱發火”,心火乃燒“鑄”肺“氣”而成“爲金”屬之性。“如是故”于自心中現“有刀山、鐵橛、劍樹、劍輪、斧钺”、長“槍鋸”子等凶器(此爲于自心中預現殺相。)“如人”心中“銜”含“冤”仇,其面目上便有“殺氣飛動”。以種子與現行“二習相”銜“擊,故”于命終時便“有宮”刑閹“割”其勢、“斬斫”其首、“剉”折其身、穿“剌”其體、“槌”笞其背、杖“擊”其臀等“諸”地獄“事”之業果成就。“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稱呼)“嗔恚名利刀劍;”而“菩薩見”自心“嗔”恚,“如避誅”殺屠“戮”。

  5.詐習

  【五者,詐習交誘,發于相調,引起不住,如是故有繩木絞校;如水浸田,草木生長。二習相延,故有杻、械、枷、鎖、鞭、杖、檛、棒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奸僞同名讒賊;菩薩見詐,如畏豺狼。】

  【注釋】

  “詐習交誘”:“詐”,谄詐。“誘”,哄誘、引誘。謂種子與現行之詐習交相增進誘引。

  “發于相調”:“調”,調弄。

  “引起不住”:“引起”,引心令起。“不住”,不能止住。謂機詐愈奇,愈能引人入圈套,而不知不覺,不能自己。

  “繩木絞校”:“絞”,絞結。“校”,交叉、互合。

  “如水浸田,草木生長”:如將水灌浸于田中,于不知不覺中,草木便發榮滋長。

  “二習相延”:“延”,延引。

  “杻”:系手之刑具,即手铐。

  “械”:縛腳之具,即腳鐐。

  “枷”:困首之開刑具。

  “枷鎖”:縛頸之刑具。

  “檛”:菙 (chuí)打。

  “讒賊”:以讒言騙誘人之賊。

  “豺狼”:“豺”,形如狼而較瘦,長約四尺許,性殘猛。豺之四肢前長後短,狼則前後肢略等。

  【義貫】

  “五者,”宿世谄“詐”之種“習”發起現行,種子與現行“交”相增進“誘”引,乃“發于”互“相調”弄,“引”他人之心令“起,不”能止“住”,令人不知不覺入其圈套。“如是故有繩木絞”結“校”合之獄相初萌。“如”將“水”灌“浸”于“田”中,不知不覺中,“草木生長”于田。種子與現行“二習相延” 引,其人命終之時“故有”系手之“杻”(手铐)、縛腳之“械”、(腳鐐)、困項之“枷、”縛頸之“鎖”,更受“鞭”策、受“杖”笞、受“檛”菙、受“棒”擊等“諸”地獄“事”之業果成就。“是故十方一切如來” 皆“色目”(稱呼)一切“奸僞”之事,“同名”爲“讒”言騙誘之“賊”;而“菩薩見”自谄“詐”之心,“如畏豺狼”而回避之。

  6.诳習

  【六者,诳習交欺,發于相罔,誣罔不止,飛心造奸。如是故有塵土、屎、尿、穢汙不淨。如塵隨風,各無所見。二習相加,故有沒溺、騰擲,飛墜漂淪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欺诳同名劫殺。菩薩見诳,如踐蛇虺!】

  【注釋】

  “诳習交欺”:“欺”,欺诳。诳習之種子與現行交相增進欺诳。

  “發于相罔”:“罔”,欺罔。

  “飛心造奸”:“飛心”,飛動其心。“造奸”,造設奸謀。

  “如塵隨風,各無所見”:調其所施之奸計蒙騙人之深,猶如于風中揚塵,可以亂人之視覺,令人雖面對面,亦各無所見。

  “沒溺”:指沸屎地獄中受苦之事。

  “騰擲”:指黑砂地獄中受苦之事。

  “劫殺”:劫財殺命。

  “蛇虺”:“虺”,小蛇,或其首特異之小蛇。

  【義貫】

  “六者,”宿世多“诳”之種“習”發起現行,種子與現行“交”相增進“欺”诳,更“發于”互“相”欺“罔,誣罔不止,飛” 動其“心,造”設“奸”謀。“如是”于其心中“故有塵土、屎、尿,穢汙不淨”等地獄之相初萌。其所施奸計之惑人者猶“如”揚“塵隨風”四散,障亂視覺,令人雖對面而“各無所見”,任其诳惑。種子與現行“二習相加”,诳業倍增,其人于命終時“故有沒溺” 于沸屎地獄、“騰擲”于黑砂地獄、“飛墜漂淪諸” 地獄“事”之業果成就。“是故十方一切如來” 皆“色目”(稱呼)“欺诳同名”爲“劫”財“殺”命,極爲可畏;而“菩薩見”此“诳”心,猶“如踐”踏到“蛇虺”,當受其毒噬而喪命。

  7.怨習

  【七者,怨習交嫌,發于銜恨。如是故有飛石投礫,柙貯車檻,甕盛囊撲;如陰毒人,懷抱畜惡。二習相吞,故有投擲、擒捉、擊射抛撮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怨家名違害鬼;菩薩見怨,如飲鸩酒。】

  【注釋】…

《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 卷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