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 卷八▪P21

  ..續本文上一頁“此輩名爲可憐愍者”。

  第八節 仙趣之因果

  一、仙趣之因

  【阿難,複有從人,不依正覺修叁摩地,別修妄念,存想固形,遊于山林人不及處,有十種仙。】

  【注釋】

  “複有從人”:“複有”,尚有一類衆生。“從人”,本從于人趣,意即本來就在人趣中(早就在人趣中),不同上面十種人,系從他趣中來,初得人身,猶帶十余習。《楞嚴正脈》雲:“從此仙趣以上,方與十習無幹矣。”

  “不依正覺修叁摩地”:“正覺”,本心正覺之智,即正知見。謂這一類人,雖好修行,卻不依正覺之智修正定。

  “別修妄念”:“別”,另外;即有別于正法之義。謂于正法之外,另修虛妄之念。

  “存想固形”:“存想”,心存妄想。“固形”,永固身形。謂心存妄想,欲求永固身形,亦即長生不死。故其法門皆以貪著身相爲主,而在無常的色身上著眼,如修“精氣神”或“氣脈明點”,欲求以色身“白日飛升”或化爲“虹光身”等,皆是著身相修行者。

  “遊于山林人不及處”:即所謂名山洞府、神仙隱迹之處。

  【義貫】

  “阿難,複有” 一類本“從”于“人”趣(久在人趣中,不同上面十種人之從他道來、初得人身),雖好修行,但“不依”本心“正覺”之智“修”習正“叁摩地”,而“別修”虛“妄”之“念”,心“存”妄“想”欲求永“固”無常之身“形”,以求此身之長生不死,因此“遊于山林”之中,“人不及”之幽隱“處”,共 “有十種仙”。

  【诠論】

  交光法師之《楞嚴正脈》雲:“夫仙道起于衆生厭懼無常,想身常住,妄設多途,無非志于長生不死。”圓瑛法師謂:“殊不知欲求長生則可,欲求不死,實是空言,縱使壽千萬歲,亦不過後死而已。”誠如是也。《楞嚴經實鏡疏》雲:“但凡存想,便是妄認緣影;但曰固形,便是妄認色身,即佛所謂錯亂修習者此也。”

  私按:古今中外的宗教及哲學,多半是嘗試要解決一個問題: “無常”!而其目的,即是要達到“永恒”!以此爲最終目標,儒家提出的方案是:“叁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而道家則認爲儒家所采取的方式是在求“名”,“名”乃依于他人,是不可靠的、是虛妄的。因此道家認爲應“務實”,而主張追求不朽之事要“靠自己”,因此必須從“自身”上著手,從自己這“具體實在的”身上去修(老子曰:“名與身孰親?”),以求此肉身長住不壞、永垂不朽,爲長壽仙。至于耶稣教、回教、乃至婆羅門教其他神教,其追求永恒的方案皆是:回到“天上的父”那裏,欲依附于其教中所崇拜的“永恒”不死的神,而得永生。

  以如來正覺之智觀之,這些(依名不朽、依肉不朽、依天父而不朽)都是虛妄的。因此釋迦如來贊佛偈雲:“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這一切經文講仙道,對于中國人來說,特別重要,因爲自古以來“佛道不分”的問題很嚴重。習正法者,須知仙道所求的肉身長壽仍在無常之數,是不究竟的。

  二、十種仙(果報)

  ①地行仙

  【阿難,彼諸衆生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名地行仙。】

  【注釋】

  “堅固服餌”:“堅固”,其心堅定,執著之謂也。“餌”,藥餌。服食藥餌,即“採藥煉丹”,平時不吃五谷(所謂“辟谷”,或“不食人間煙火”),只服用藥餌或雲母等。

  “而不休息”:指服藥不止。

  “食道圓成”:指食藥丹得到功效,如身強延壽,身輕行疾等。

  “地行仙”:其行動雖輕疾,但不能飛行,故名地行仙。

  【義貫】

  “阿難,彼諸” 修仙道之“衆生”,其心“堅固”執著于“服”食藥“餌”不食五谷,“而”其服餌“不”稍“休息”,至得到功效,謂之“食道圓成”,身強延壽,身輕行疾,然不能升空,“名地行仙”。

  ②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名飛行仙。】

  【注釋】

  “堅固草木”:堅固其心,只吃草木。蓋草木即草藥,只是不煉而已。

  【義貫】

  此類衆生存想固形,其心“堅固”服食“草木,而”其服食“不”稍“休息”,至得功效,謂之“藥道圓成”,能行步如飛,身輕勝前,“名飛行仙”。

  ③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名遊行仙。】

  【注釋】

  “金石”:如烹煎鉛汞、煉養丹砂(此于道家稱爲“外丹”)。

  “遊行仙”:此類仙中,有爲了自我超脫而遊于世外者,亦有爲了利濟世間而遊于塵寰者,而皆稱爲遊行仙。

  【義貫】

  此類衆生存想固形,其心“堅固”服食“金石,而”其服食“不”稍“休息”,至能化形易骨,點石成金,謂之“化道圓成”,其或遊于世外,遊于塵寰,“名遊行仙”。

  ④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名空行仙。】

  【注釋】

  “動止”:此爲以二法修行:固精練氣。“動”則練氣以養身,“止”,則固精以安神。故此法即含所謂修“精氣神”。按:道家練氣要練成“龜息”;“固精”,即不漏、不泄、不遺,而以此爲養生及得仙之大要。

  【義貫】

  此類衆生存想固形,其心“堅固”于“動止”二法之修行,“而”于彼二法“不”稍“休息”,練氣固精,至能達于氣精兩化,謂之“氣精圓成”,能乘雲禦龍,遊于虛空,“名空行仙”。

  ⑤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名天行仙。】

  【注釋】

  “津液”:服食津液。上出者爲津,下咽者爲液。津即是口水。道家認爲口水很寶貴,故有所謂:“十滴津一滴血,十滴血一滴精”之說。故認爲“吞津”可以養生。

  【義貫】

  此類衆生存想固形,其心“堅固”服食“津液,而”其服食“不”稍“休息”,至水火相濟,結爲內丹,謂之“潤德圓成”,能乘正禦氣,遊于天上,“名天行仙”。

  ⑥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名通行仙。】

  【注釋】

  “堅固精色”:“精”,日月之精華。“色”,雲霞之彩色。謂堅固其心以採吸日月之精華,餐啜雲霞之彩色。

  “通行仙”:得形與氣化,神與物通,能穿金石、蹈水火,而與造化交通,故稱通行仙。

  【義貫】

  此類衆生存想固形,“堅固”其心發吸日月之“精”、啜雲霞之“色,而”其吸啜“不”曾“休息”,以致“吸粹圓成”,之境,得形與氣化,神與物通,“名通行仙”。

  【诠論】

  《楞嚴經正脈》雲:“予亦會見仙書言朝閉目以東方,而採日精飲之。夜採月華,乃至五星等;是謂“精色”。而言“通行”者,亦以精神流貫,而與造化交通也。”

  ⑦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名道行仙。】

  【注釋】

  “堅固咒禁”:“咒”,咒術。“禁”,禁伏,即降伏法。然此咒禁法系外道之咒術,非如來之正道真言密法。

  【義貫】

  此類衆生存想固形,“堅固”其心修行“咒”術“禁”製之法,“而”其咒禁之法“不”曾“休息”,及至其咒“術”之“法圓成”,乃以此道養身,“名道行仙”。

  ⑧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名照行仙。】

  【注釋】

  “堅固思念”:“思念”,沈思靜念。

  “思憶圓成”:《楞嚴經正解》雲:“存想頂門而出神,或系心臍輪而煉丹,皆思憶圓成。”按“出神”,即所謂“陽神出竅”或“陰神出竅”也,或曰“開頂”。“神”者,魂魄也,亦即俗所謂“靈魂出竅”。此皆是外道法,非佛正法,爲佛弟子不應習學。

  【義貫】

  此類衆生存想固形,“堅固”其心沈“思”靜“念,而”其思念“不”曾“休息”,至“思憶圓成”之境,能氣沖頂門而出神,“名照行仙” (以其精神出入自在,其氣上下交通,神形照應,故名)。

  ⑨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息,感應圓成,名精行仙。】

  【注釋】

  “交遘”:即男女交媾。謂以坎離交遘,而結仙胎,此即是所謂“男女雙修法”、或“雙身法”,或“採補之術”(採陰補陽,採陽補陰,令致陰陽均衡調合,便成仙道)

  【義貫】

  此類衆生存想固形,“堅固”其心于男女“交遘”,謂令陰陽均衡調合而致身成仙胎,“而不休息”,以致陰陽“感應圓成,名精行仙”。

  【诠論】

  交光法師于其《楞嚴經正脈》中雲:此種以男女交遘以求仙之道,“內教固辟爲魔論,而仙道亦鄙爲下品。此爲投入之欲,狂迷者多惑之,正人君子絕口遠之可也。”交光法師之意爲:這種男女交遘的雙修法,佛法中固然破斥爲魔說,而正派的仙道也是鄙視他們的,認爲是下流之行。推究其法,原爲投入之所欲,狂迷者多惑之。(按:彼等不但惑之,且妄引佛經之語以護已說,如引《維摩诘經》雲:“先以欲鈎牽,後令入佛道”,殊不知,《維摩诘經》的“以欲鈎牽”之“欲”,不是淫欲,或教人淫欲證佛道!而是示之以種種信佛學法之利益,如《地藏經》所說的“家宅平安”、安産、無難等二十八種利益,乃至出入神護、決定菩提等大利。以此引起他“學佛之欲”、“修行之欲”,此是善欲,是“欲、勤、心、觀”的“欲”,不是淫欲、穢欲,欲以交遘成就清淨法身的愚癡不通之邪思、邪欲。然愚人不解,以自心貪愛而樂求邪法,更曲解佛經以爲自辯,如是于邪行外,更謗正法,其罪即如“寶蓮香比丘尼”及“善星比丘”,犯破法罪——要而言之,你愛邪行就邪行罷,但不要把佛法扯進去,歪曲佛法來作爲護身符、合理化的藉口,且以自高,以穢行爲修道,即是混淆正法,破壞如來正法,誤導衆生,罪上加罪。

  ⑩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名絕行仙。】

  【注釋】

  “覺悟圓成”:“覺悟”,此非佛之覺悟,乃仙道之人,心存化理,久而與造化相通,而謂之覺悟。

  【義貫】

  此類衆生存想固形,“堅固”其志以求五行“變化,而不休息”,至于“覺悟圓成”,謂能移山倒海,翻易四時,“名絕行仙”。

  叁、結語:不出輪…

《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 卷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