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義貫 卷第一▪P11

  ..續本文上一頁開佛知見。”(《機緣品第七》)亦是此意。

  附及,此乃諸佛甚深秘密法藏,本只爲學人自修自證自悟自契,今在此予以點明,實非得已,恐正法斷絕故,願我同修,善自珍重,于不同路同行,慎莫輕示,免彼起謗,獲無量罪,百劫千生不能得脫。

  【火焰幾何㝹?風阿㝹複幾?根根幾阿㝹?毛孔眉毛幾?】

  【注釋】

  “火焰”:即大火。

  “阿㝹”:微塵。

  “風”:即風大。

  “根根幾阿㝹”:“根”,即六根。謂六根中每一根各有多少微塵?

  【義貫】

  大慧,“火焰”中有多少微塵?“風”大中又有多少微塵?六“根”中每一“根”各有多少微塵?身上的“毛孔”與“眉毛”各有多少微塵?(這些問題你爲何不問?你認爲這些問題不重要?)

  【诠論】

  在這四句偈中,世尊承上之勢,再度把微塵問題推廣了一下,到四大、六根中。最後一句的“毛孔”與“眉毛”中各有多少微塵,不是小大之對比,而是“小中之小”,令人愈見此問題之小,且有“反諷”的味道!這反諷的方法,下面會不斷地使用與發展,以加強世尊之本意,務使聞著不會錯過其深意。唐譯最後一句作:“眉及諸毛孔,複各幾塵成?”並在此下加二句:“如是等諸事,雲何不問我?”則反諷的語氣更爲加強。

  【護財自在王,轉輪聖帝王,雲何王守護?雲何爲解脫?廣說及句說?如汝之所問。】

  【注釋】

  “護財自在王,轉輪聖帝王”:此爲應前第五十七問:“雲何名爲王?轉輪及小王?”

  “雲何王守護”:此爲應前第五十八問:“雲何守護國?”

  “雲何爲解脫”:此爲應前第六十一問:“解脫修行者,是各有幾種?”

  “廣說及句說”:此爲應前第五十叁問:“長頌及短句”。“句說”,即略說之義。魏譯作;“解脫廣略說”。

  【義貫】

  如何方能成爲保“護”人民生命“財”産,在國土中得“自在”之“王”呢?如何方可名爲盛世的“轉輪聖”“王”呢?爲何世間須“王”者來“守護”?如何方“爲解脫”之法門

  如何爲“廣”泛發揮之“說”法,“及”言簡意赅的“句說”呢?這些都是你“所問”的問題!

  【诠論】

  在此段,世尊又重新開始引述大慧前面所問的問題,但同樣的,也沒有提供任何一個答案,而在最後加一句:“如汝之所問”,已有“反諷”的味道。這反諷的語氣,到下面會越來越濃。

  【衆生種種欲?種種諸飲食?雲何男女林?金剛堅固山?】

  【注釋】

  “衆生種種欲,種種諸飲食”:此爲應前第五十五及五十六問:“雲何生飲食,及生諸愛欲?”

  “雲何男女林”:此爲應前第一○九問:“何因男女林?”

  “金剛堅固山”:此爲應前第一一一問:“金剛等諸山,無量寶莊嚴,仙闼婆充滿?”

  【義貫】

  大慧,爲何“衆生”會生“種種”愛“欲”?爲何會有“種種”“飲食”産生?

  爲何會有佛子于棄置“男女”屍之寒“林”修行?及爲何“金剛”等“山”,財寶充滿?(這些都是你所問的問題。)

  【诠論】

  這四句魏譯作:“種種衆生欲,雲何而問我?何因諸飲食?何因男女林?金剛堅固山,爲我說雲何?”魏譯在此加入“雲何而問我?”及“爲我說雲何?”二句,則反問的意義非常強,意在令當機返求自心、“就路還家”——由問題本身而回到問題發生之處!不再隨逐問題而去。

  【雲何如幻夢,野鹿渴愛譬?雲何山天仙,揵闼婆莊嚴?】

  【注釋】

  “雲何如幻夢,野鹿渴愛譬”:此爲應前第叁十五問:“何因如幻夢,及揵闼婆城?世間熱時焰,及與水月光?”因“熱時焰”渴鹿見之則以爲是水而追逐之,故說爲“野鹿渴愛”,義即:爲何世間爲如“野鹿渴”時生貪“愛”所見的陽焰呢?

  “雲何山天仙,揵闼婆莊嚴”:此爲應前第一一一問:“雞羅及鐵圍,金剛等諸山,無量寶莊嚴,仙闼婆充滿?”

  【義貫】

  爲何說世間“如幻”如“夢”,及如“渴”“鹿”所貪“愛”追逐的陽焰等“譬”喻?爲何雞羅、鐵圍、金剛等“山”,充滿“天仙”及“揵闼婆”等種種“莊嚴”?(大慧,你爲什麼要問我這些問題呢?)

  【解脫至何所?誰縛誰解脫?雲何禅境界?變化及外道?】

  【注釋】

  “解脫至何所?誰縛誰解脫”:此爲重述前第七問:“解脫至何所?誰縛誰解脫?”

  “雲何禅境界”:此爲應前第八問:“何等禅境界?”

  “變化及外道”:此爲應前第二十九問:“雲何佛外道,其相不相違?”

  【義貫】

  修行者“解脫”以後到哪裏去了呢?迷時“誰”受“縛”?悟時“誰”得“解脫”

  “禅”觀所觀之“境”及其範圍“界”如何?神通“變化”,“及外道”所修者爲何?(大慧,你爲何要問我這些問題呢?)

  【雲何無因作?雲何有因作?有因無因作?及非有無因?】

  【義貫】

  (此四句爲應前第十二問:“雲何俱異說?”)

  外道爲何會有“一切法無因而生”的理論?及“一切法爲有作者之因而生”之論?以及“一切法亦有因、亦無因而生”、以及“一切法非有因、非無因而生”等理論?(大慧,你爲何要問我這些問題呢?)

  【雲何現已滅?雲何淨諸覺?雲何諸覺轉?及轉諸所作?】

  【注釋】

  “雲何現已滅”:此爲應前第二十四問:“雲何見已還?”義謂:六識爲何現已還滅,刹那不住?

  “雲何淨諸覺,雲何諸覺轉”:此爲應前第一問:“雲何淨其念,雲何念增長?”“覺”,爲妄覺。

  “及轉諸所作”:此爲應前第十與十一問:“緣起何所生?雲何作所作?”

  【義貫】

  爲何六識“現已”還“滅”,刹那不住?如何“淨”化種種妄“覺”妄念?爲何凡夫一切妄“覺”妄念流“轉”不已?及如何“轉”變淨化一切有爲之“所作”(亦即:有爲之業)?(大慧,你爲何要問我這些問題呢?)

  【诠論】

  前面已討論過世尊的回答爲何“不由次第”,在此便完全明白了,因爲大慧所問的第一個問題“雲何淨其念?雲何念增長?”到現在少得到反應!

  【雲何斷諸想?雲何叁昧起?破叁有者誰?何處爲何身?】

  【注釋】

  “雲何斷諸想”:此爲應前第四十一問:“離妄想者誰?”。“想”,爲妄想。

  “雲何叁昧起”:此爲應前第十五問;“何因從定覺?”

  “破叁有者誰?何處爲何身”:此爲應前第十九問:“破叁有者誰?何處身雲何?”

  【義貫】

  如何方能除“斷”一切妄“想”?爲何無想天上的有情,會從無想定(“叁昧”)中“起”心動念?能“破叁有”的人是什麼樣的人?他們又在哪裏破?如何破?及以“何身”破叁有?(大慧,你爲何要問我這些問題呢?)

  【雲何無衆生,而說有吾我?雲何世俗說?唯願廣分別。】

  【注釋】

  “雲何無衆生,而說有吾我?雲何世俗說”:這是應前第二十七問:“雲何無衆生?雲何世俗說?”

  【義貫】

  爲何如來施設法界之中畢竟“無”有“衆生”或生或滅,一切法空之理,“而”又“說有”真常之“我”?爲何如來又隨順“世俗說”世谛?大慧,你又說:但“願”世尊爲我詳細解說(“廣分別”)這些問題。(大慧,你爲何要這樣對我求情——你爲何不返求自心?)

  【诠論】

  在此節的最後一句中,世尊引用了大慧菩薩常用的語句:“唯願廣分別”!這其中包含了相當強烈的反諷之意,也是有點調侃之意,亦是诃責之意。

  【所問相雲何?及所問非我,雲何爲胎藏,及種種異身?】

  【注釋】

  “所問相雲何?及所問非我”:此爲應前第二十六問:“雲何建立相?及與非我義?”

  “雲何爲胎藏”:此爲應前第叁十叁問:“雲何胎藏生?”

  “及種種異身”:此乃應前第八十四問:“如來雲何于,一切時刹現,種種名色類?”

  【義貫】

  大慧,你“問”說一切法“相”是如何建立的?又“問”無我法的“非我”之理是如何建立的?爲何衆生會從“胎藏”中生?“及”爲何如來有“種種”不同的化“身”?(大慧,你爲何要問我這些問題呢?)

  【诠論】

  本節中前兩句的“所問”與“及所問”,亦含反諷、譴責之意,學者可體味之。又,“雲何爲胎藏”句下,魏譯有“汝何因問我”一句,如是則反諷與诃責之意愈強。

  【雲何斷常見?雲何心得定?言說及諸智?戒種性佛子?】

  【注釋】

  “雲何斷常見”:爲應前第二十八問:“雲何爲斷見,及常見不生?”

  “雲何心得定”:爲應前第二十一問:“何因得神通,及自在叁昧?”

  “言說及諸智”:“言說”爲應前第五十問:“誰生諸語言?”“及諸智”則爲應前第四十七問:“諸智有幾種?”

  “戒種性佛子”:爲應前第四十八問:“幾戒衆生性?”

  【義貫】

  爲何外道之人會産生“斷常”二種邪“見”?修行者“心”如何“得定”?語“言”是怎麼來的?諸佛之“智”有多少種?佛“戒”有幾種?衆生“種性”有幾種?“佛子”有幾種?(大慧,你爲何要問我這些問題?)

  【雲何成及論?雲何師弟子?種種諸衆生,斯等複雲何?】

  【注釋】

  “雲何成及論”:此爲應前第五十叁及五十四問:“成爲有幾種?雲何名爲論?”

  “雲何師弟子”:爲應前第六十二及之六十叁問:“弟子有幾種?雲何阿阇梨?”

  “種種諸衆生,斯等複雲何”:此爲應前第七十七問:“男女及不男,斯皆雲何生?”

  【義貫】

  如何是如來所“成”就之理,“及”闡釋這些理之“論”?如何方能稱爲佛法之教授“師”?佛“弟子”有幾種?“衆生”的“種種”男女性別不同,是如何造成的?(大慧,你爲何要問我這些問題呢?)

  【雲何爲飲食?聰明魔施設?】

  【注釋】

  “雲何爲飲食”:爲應前第五十五問:“雲何生飲食?”

  “聰明魔施設”:“聰明”爲應前第七十問:“雲何念聰明?”。“…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義貫 卷第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