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开佛知见。”(《机缘品第七》)亦是此意。
附及,此乃诸佛甚深秘密法藏,本只为学人自修自证自悟自契,今在此予以点明,实非得已,恐正法断绝故,愿我同修,善自珍重,于不同路同行,慎莫轻示,免彼起谤,获无量罪,百劫千生不能得脱。
【火焰几何㝹?风阿㝹复几?根根几阿㝹?毛孔眉毛几?】
【注释】
“火焰”:即大火。
“阿㝹”:微尘。
“风”:即风大。
“根根几阿㝹”:“根”,即六根。谓六根中每一根各有多少微尘?
【义贯】
大慧,“火焰”中有多少微尘?“风”大中又有多少微尘?六“根”中每一“根”各有多少微尘?身上的“毛孔”与“眉毛”各有多少微尘?(这些问题你为何不问?你认为这些问题不重要?)
【诠论】
在这四句偈中,世尊承上之势,再度把微尘问题推广了一下,到四大、六根中。最后一句的“毛孔”与“眉毛”中各有多少微尘,不是小大之对比,而是“小中之小”,令人愈见此问题之小,且有“反讽”的味道!这反讽的方法,下面会不断地使用与发展,以加强世尊之本意,务使闻着不会错过其深意。唐译最后一句作:“眉及诸毛孔,复各几尘成?”并在此下加二句:“如是等诸事,云何不问我?”则反讽的语气更为加强。
【护财自在王,转轮圣帝王,云何王守护?云何为解脱?广说及句说?如汝之所问。】
【注释】
“护财自在王,转轮圣帝王”:此为应前第五十七问:“云何名为王?转轮及小王?”
“云何王守护”:此为应前第五十八问:“云何守护国?”
“云何为解脱”:此为应前第六十一问:“解脱修行者,是各有几种?”
“广说及句说”:此为应前第五十三问:“长颂及短句”。“句说”,即略说之义。魏译作;“解脱广略说”。
【义贯】
如何方能成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在国土中得“自在”之“王”呢?如何方可名为盛世的“转轮圣”“王”呢?为何世间须“王”者来“守护”?如何方“为解脱”之法门
如何为“广”泛发挥之“说”法,“及”言简意赅的“句说”呢?这些都是你“所问”的问题!
【诠论】
在此段,世尊又重新开始引述大慧前面所问的问题,但同样的,也没有提供任何一个答案,而在最后加一句:“如汝之所问”,已有“反讽”的味道。这反讽的语气,到下面会越来越浓。
【众生种种欲?种种诸饮食?云何男女林?金刚坚固山?】
【注释】
“众生种种欲,种种诸饮食”:此为应前第五十五及五十六问:“云何生饮食,及生诸爱欲?”
“云何男女林”:此为应前第一○九问:“何因男女林?”
“金刚坚固山”:此为应前第一一一问:“金刚等诸山,无量宝庄严,仙闼婆充满?”
【义贯】
大慧,为何“众生”会生“种种”爱“欲”?为何会有“种种”“饮食”产生?
为何会有佛子于弃置“男女”尸之寒“林”修行?及为何“金刚”等“山”,财宝充满?(这些都是你所问的问题。)
【诠论】
这四句魏译作:“种种众生欲,云何而问我?何因诸饮食?何因男女林?金刚坚固山,为我说云何?”魏译在此加入“云何而问我?”及“为我说云何?”二句,则反问的意义非常强,意在令当机返求自心、“就路还家”——由问题本身而回到问题发生之处!不再随逐问题而去。
【云何如幻梦,野鹿渴爱譬?云何山天仙,揵闼婆庄严?】
【注释】
“云何如幻梦,野鹿渴爱譬”:此为应前第三十五问:“何因如幻梦,及揵闼婆城?世间热时焰,及与水月光?”因“热时焰”渴鹿见之则以为是水而追逐之,故说为“野鹿渴爱”,义即:为何世间为如“野鹿渴”时生贪“爱”所见的阳焰呢?
“云何山天仙,揵闼婆庄严”:此为应前第一一一问:“鸡罗及铁围,金刚等诸山,无量宝庄严,仙闼婆充满?”
【义贯】
为何说世间“如幻”如“梦”,及如“渴”“鹿”所贪“爱”追逐的阳焰等“譬”喻?为何鸡罗、铁围、金刚等“山”,充满“天仙”及“揵闼婆”等种种“庄严”?(大慧,你为什么要问我这些问题呢?)
【解脱至何所?谁缚谁解脱?云何禅境界?变化及外道?】
【注释】
“解脱至何所?谁缚谁解脱”:此为重述前第七问:“解脱至何所?谁缚谁解脱?”
“云何禅境界”:此为应前第八问:“何等禅境界?”
“变化及外道”:此为应前第二十九问:“云何佛外道,其相不相违?”
【义贯】
修行者“解脱”以后到哪里去了呢?迷时“谁”受“缚”?悟时“谁”得“解脱”
“禅”观所观之“境”及其范围“界”如何?神通“变化”,“及外道”所修者为何?(大慧,你为何要问我这些问题呢?)
【云何无因作?云何有因作?有因无因作?及非有无因?】
【义贯】
(此四句为应前第十二问:“云何俱异说?”)
外道为何会有“一切法无因而生”的理论?及“一切法为有作者之因而生”之论?以及“一切法亦有因、亦无因而生”、以及“一切法非有因、非无因而生”等理论?(大慧,你为何要问我这些问题呢?)
【云何现已灭?云何净诸觉?云何诸觉转?及转诸所作?】
【注释】
“云何现已灭”:此为应前第二十四问:“云何见已还?”义谓:六识为何现已还灭,刹那不住?
“云何净诸觉,云何诸觉转”:此为应前第一问:“云何净其念,云何念增长?”“觉”,为妄觉。
“及转诸所作”:此为应前第十与十一问:“缘起何所生?云何作所作?”
【义贯】
为何六识“现已”还“灭”,刹那不住?如何“净”化种种妄“觉”妄念?为何凡夫一切妄“觉”妄念流“转”不已?及如何“转”变净化一切有为之“所作”(亦即:有为之业)?(大慧,你为何要问我这些问题呢?)
【诠论】
前面已讨论过世尊的回答为何“不由次第”,在此便完全明白了,因为大慧所问的第一个问题“云何净其念?云何念增长?”到现在少得到反应!
【云何断诸想?云何三昧起?破三有者谁?何处为何身?】
【注释】
“云何断诸想”:此为应前第四十一问:“离妄想者谁?”。“想”,为妄想。
“云何三昧起”:此为应前第十五问;“何因从定觉?”
“破三有者谁?何处为何身”:此为应前第十九问:“破三有者谁?何处身云何?”
【义贯】
如何方能除“断”一切妄“想”?为何无想天上的有情,会从无想定(“三昧”)中“起”心动念?能“破三有”的人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又在哪里破?如何破?及以“何身”破三有?(大慧,你为何要问我这些问题呢?)
【云何无众生,而说有吾我?云何世俗说?唯愿广分别。】
【注释】
“云何无众生,而说有吾我?云何世俗说”:这是应前第二十七问:“云何无众生?云何世俗说?”
【义贯】
为何如来施设法界之中毕竟“无”有“众生”或生或灭,一切法空之理,“而”又“说有”真常之“我”?为何如来又随顺“世俗说”世谛?大慧,你又说:但“愿”世尊为我详细解说(“广分别”)这些问题。(大慧,你为何要这样对我求情——你为何不返求自心?)
【诠论】
在此节的最后一句中,世尊引用了大慧菩萨常用的语句:“唯愿广分别”!这其中包含了相当强烈的反讽之意,也是有点调侃之意,亦是诃责之意。
【所问相云何?及所问非我,云何为胎藏,及种种异身?】
【注释】
“所问相云何?及所问非我”:此为应前第二十六问:“云何建立相?及与非我义?”
“云何为胎藏”:此为应前第三十三问:“云何胎藏生?”
“及种种异身”:此乃应前第八十四问:“如来云何于,一切时刹现,种种名色类?”
【义贯】
大慧,你“问”说一切法“相”是如何建立的?又“问”无我法的“非我”之理是如何建立的?为何众生会从“胎藏”中生?“及”为何如来有“种种”不同的化“身”?(大慧,你为何要问我这些问题呢?)
【诠论】
本节中前两句的“所问”与“及所问”,亦含反讽、谴责之意,学者可体味之。又,“云何为胎藏”句下,魏译有“汝何因问我”一句,如是则反讽与诃责之意愈强。
【云何断常见?云何心得定?言说及诸智?戒种性佛子?】
【注释】
“云何断常见”:为应前第二十八问:“云何为断见,及常见不生?”
“云何心得定”:为应前第二十一问:“何因得神通,及自在三昧?”
“言说及诸智”:“言说”为应前第五十问:“谁生诸语言?”“及诸智”则为应前第四十七问:“诸智有几种?”
“戒种性佛子”:为应前第四十八问:“几戒众生性?”
【义贯】
为何外道之人会产生“断常”二种邪“见”?修行者“心”如何“得定”?语“言”是怎么来的?诸佛之“智”有多少种?佛“戒”有几种?众生“种性”有几种?“佛子”有几种?(大慧,你为何要问我这些问题?)
【云何成及论?云何师弟子?种种诸众生,斯等复云何?】
【注释】
“云何成及论”:此为应前第五十三及五十四问:“成为有几种?云何名为论?”
“云何师弟子”:为应前第六十二及之六十三问:“弟子有几种?云何阿阇梨?”
“种种诸众生,斯等复云何”:此为应前第七十七问:“男女及不男,斯皆云何生?”
【义贯】
如何是如来所“成”就之理,“及”阐释这些理之“论”?如何方能称为佛法之教授“师”?佛“弟子”有几种?“众生”的“种种”男女性别不同,是如何造成的?(大慧,你为何要问我这些问题呢?)
【云何为饮食?聪明魔施设?】
【注释】
“云何为饮食”:为应前第五十五问:“云何生饮食?”
“聪明魔施设”:“聪明”为应前第七十问:“云何念聪明?”。“…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 卷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