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四念住”,否則挂個居士的招牌,只得虛名有什麼用處?
阿彌陀經雲:“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念佛念至一心不亂,臨命終時,見到阿彌陀佛來了,若“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這時,心若顛倒就去不了。心怎麼會顛倒呢?凡夫人人都有顛倒病,沒有一個不患顛倒病的。控製不住才會顛倒,若事先了解四念住就不會顛倒。
所謂顛倒是沒這回事,偏偏認爲有,譬如蠟燭火熄滅了,卻想拿一把扇子去點火,當然點不著,可是你偏要如此顛倒。而凡夫有那些顛倒呢?佛說:“萬法無常”,天地也不能常久,誰能長生不死呢?但是,那一個人心裏存著「無常”的觀念呢?凡夫心裏都是存著「常見”,這是第一種顛倒。
佛說“世間是苦”,衆生在世間生死輪回都是在受苦,凡夫卻以爲是享福、是快樂,所以每一個人整天都在找快樂,盡幹一些傷天害理,損人利己的事情,都是在爲自己尋快樂。所追求的事原本沒快樂,都是在造罪,將來又會受苦。認苦爲樂是第二種顛倒。
身體是四大、五蘊假合而成,誰能作主?是身體作主呢?還是攀緣思慮的心作主呢?例如我在這裏講經,是手講經、眼講經、還是嘴講經?是誰作主,那一個是我本人呢?我只是雜湊起來的一個東西。一個團體也是如此,大家集合起來才能起作用,團體散開,就起不了作用。身體上沒有一樣是我的,凡夫卻死執此身爲我,這是第叁種顛倒。
身體這個東西是一個臭皮囊,活著就肮髒得不得了,死後更是臭穢不堪,沒下生前,在母親胎胞也是渾濁不淨。但是,凡夫卻以穢爲淨,這是第四種顛倒。
佛說“四念住”,教衆生去除“常、樂、我、淨”四種顛倒。四念住是——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觀是觀察,衆生要念念“觀身不淨”,觀察身體肮髒不幹淨,吃的東西也不幹淨,有農藥、有小蟲,肚子就是蟲的墳墓。“觀受是苦”,觀世間的苦、樂、憂、喜等感受,無不是苦,沒有一件是享樂的事。“觀心無常”,心起的念頭,一彈指就有幾百個念頭,幾百個念頭就是幾百個生死種子。“觀法無我”,萬法找不出一個能夠常一不變的主宰。跟任何人說要“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他就不高興,他認爲是“常、樂、我、淨”,這就是顛倒啊!
顛倒的病不除,臨命終時,就難以往生,修淨土法門的人必得先去除這“四顛倒”,才有往生的希望。若心裏時常存著這四顛倒,你就不算是有修行的人,那也就不必往生了。平常有念佛,臨命終時,感應佛來接引,這時若還以爲這個世間是常、樂、我、淨,不願去極樂淨土,有此顛倒,佛立刻就走,你還能往生嗎?
了解“四念住”以後,還得修行。學淨土法門必須修善根福德,阿彌陀經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若少了善根,少了福德,也不能往生。善根就是道的根本,道的根本即是心性,衆生皆有心性,佛也有心性。但是,佛的心性如天上光明的月亮,我們的心性如叁十日的月亮,一團黑,沒有明,糊裏糊塗。修行就是要“明心見性”,普通法門要斷惑才能明心見性,極不容易,特別法門有佛的力量,就很容易。特別法門的正功夫是種善根,在心性上紮住根本。種上善根還得有助緣,助緣好比空氣、澆水、下肥等等,善根才能往上長,這叫“正助雙修”。
修淨土法門念“阿彌陀佛”,種的就是最大的善根種子。行六度可得大福德,可是現在我們辦不到,那最低限度要守五戒,修十善。善根紮穩以後,若沒有五戒十善的助緣,等于沒有澆水一般,根也長不出枝幹花葉。修特別法門尚且要如此,修普通法門更是非做到不可。可是普通法門修五戒十善,僅得人天小果而已,對于五戒十善,我們只是叫得出名字,懂得千分之一而已,講也講不明白。例如“十善業道經”業是什麼?道是什麼?業有善業、惡業、無記業,一切造作都是業力。我們剛學佛的時要“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再進一步要“不思惡”。“不思惡”已經很好了,還得“不思善”。也沒善也沒惡,沒“業”了,才是明心見性,完全合乎“道”。
佛法無邊很難“解”,所以淨土宗用“信、願、行”特別的方法成就,這是別的宗派所沒有的。別的宗派用“信、解、行、證”,這叫“四滿成佛”,信、解、行、證任何一個字圓滿就成佛了,信滿了也成佛,解滿了也成佛,行滿了就成佛,最徹底的是“證”。這四種佛都不一樣,有藏、通、別、圓之別。信是信一切法原來都是不生不滅,所謂“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爲樂。”信了必得要解,解了還得實行,但是淨土宗的“信”和這個不一樣。
“常、樂、我、淨”在未成佛前,是衆生的四顛倒,成佛後就是四淨德,這是最好的道德。到了第八地菩薩以上,若說沒有常、樂、我、淨,那就是說夢話。因爲修行到八地菩薩位,漸漸就有常、樂、我、淨了,成佛以後,常、樂、我、淨才是真正完全圓滿。極樂世界就叫“四德樂邦”,阿彌陀經雲:“彼土無有衆苦,但受諸樂。”所以修特別法門生到極樂世界,就和佛一樣具有“常、樂、我、淨”四淨德,這不是很特別嗎?淨土特別法門有叁種特別。
◎別途——淨土法門叁特別
┌輪回即“業”┐
┌先離輪回而後證果┤ ├不曰證果而曰往生
│ └不生即“果”┘
淨土│ ┌超有“升”意┐ ┌超“未盡”曰升┐┌“豎”須次第
法門┼不經次第橫超叁界┤ ├叁界有多層┤ ├┤
│ └超有“出”意┘ └超“已盡”曰出┘└“橫”僅一次
│ ┌自去是獨力┐┌自力是“普通”┐ 二力 ┌諸佛菩薩各具神通
└不能自去如來接引┤ ├┤ ├─種種─┼通力大小不同僅能救苦災難
└接引是二力┘└二力是“特別”┘ └解脫生死惟獨彌陀
帶業往生,這一段,專談淨土法門。前兩段所說的世間法、出世間法都是普通法門。佛教的八萬四千法門,皆是普通法門,必須按部就班的修證,淨土宗帶業往生卻是“別”,別就是特別,與別的法門不一樣,淨土宗怎麼特別呢?這並不是我的學問可以講得出來,必須有八地菩薩的智慧學問才可以講,八地菩薩以下,任何人都是一知半解講不清楚,在此只歸納說“叁別”,不能詳細講。
諸位修淨土宗多少年了,淨土宗看似容易,實在是難懂,若不懂佛經叁藏的佛理,這也聽不進去,諸位對此若能知道一個大概,看經就不敢再動手改經了。
(一)先離輪回 而後證果
“先離輪回,而後證果”是淨土法門第一種特別。
輪回是死了再生,生了又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在六道中來來回回,輪轉不停,這“輪回”太苦了,如果能不再輪回就不苦了,怎樣才可以不輪回呢?必得修行證果,才可以永斷生死輪回。佛法修行證的果位有大有小,最小的是阿羅漢,再來是緣覺,這是小乘不究竟的果位,再往上爲菩薩,菩薩又可分五十二階段,最後最圓滿的就是佛果。能證到最小的果位,就大不容易,但只要證了果,自然就不再輪回,不證果就非輪回不可。今日之下,諸位都未證果啊!未來的前途就渺茫極了。
淨土宗的特別處是先離輪回而後才證果,這便宜不便宜,特別不特別?諸位去查叁藏十二部,除了淨土宗,沒有一個法門可以不證果能離六道輪回的。這個特別處,誰也不信,學佛愈多年愈不信,所以,釋迦牟尼佛稱之爲“難信之法”。有人以爲沒這個道理啊!這好像原來是要吃了飯才飽的,這卻是先飽了再吃飯,不吃飯先飽,沒這個道理啊!但是,淨土宗的先離輪回而後證果,就是不吃飯先飽,這就是特別之處。
衆生在六道裏爲什麼會輪回呢?爲什麼生了死,死了生呢?這都由于自己造作的業力。業有若幹種,有善業,有惡業,有無記業,什麼業結什麼果,造什麼業,入什麼輪回,輪回就是業力使然。而咱們沒有一個人不造業,誰不造業?佛也造業,這不是胡說八道,有經爲證,經上有什麼我就說什麼。
不生就是不生出來,不生出來就不消滅——不生還消滅什麼?不生就能不滅,就不入輪回了,這是好事。爲什麼不入輪回?因爲他得了果位,最少也是羅漢果。不證果就仍留在世間,世間有叁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衆生有飲食男女的欲望,色界衆生舍去男女飲食的欲望,都入禅定之中,無色界天衆生沒有形色,只有神識在活動。羅漢修學佛法斷除見思煩惱,經過人間天上七番生死,一層一層上至色界天的“淨居天”,此天又叫“不還天”,從此不必再回來世間,出了六道輪回,叫出世間。羅漢出了叁界,證了果位,卻還是有業。
大家修淨土法門,臨終上極樂世界,叫“往生”,是往生西方,沒說證果西方。既然是往生,有生就有滅,所以光是聽“往生”這兩個字,就知是帶著業(懂得中國字,才懂得經義,不會造謠言)。往生以後在蓮胞中斷惑,才證果,也就不再來六道輪回了。
下品下生在蓮胞中,要經過十二劫才花開見佛,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也才十劫,在蓮胞中要經過十二劫,豈不太久、太苦、悶得慌?雖悶得慌,卻可以不入輪回,不變狗變貓,不必挨刀棍,不必再受罪了。其實在蓮胞中也不苦,按經上說,蓮胞中也是很莊嚴很好的世界,例如…
《世出世法 本立道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