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乘願再來的人投生母胎後,在胎中可以開道場,講經說法,在凡夫母胎尚可如此,何況是在極樂世界的蓮胞中,那裏不能開道場呢?
就算不在蓮胞中開道場,也比娑婆世界小孩在母胎中坐胎好得多,在蓮胞裏待十二大劫,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也不會來勾引。在娑婆世界盡是勾引的境界,在蓮胞不受勾引,心就不會亂跑,能得清淨心,有的人根器利,不必十二大劫就可以花開見佛悟無生了。
(二)不經次第 橫超叁界
“不經次第,橫超叁界”這是淨土法門第二種特別。
什麼叫“次第”?叁界二十八層天,要想出離叁界生死,必得一層一層,按著層次上去,這叫“次第”。好比一根竹竿,竹頭裏有一小蟲,要離開竹筒,必得一節一節鑽到竿頂,才能鑽得出去,這叫“豎出”,這很麻煩。有一方法很簡單,橫著出去,不必經過二十八層天,好像竹中蟲在竹子根部鑽一個洞,只須穿過一層,就離開竹子了,這方法簡單易行。但,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橫出呢?不行。橫出必得修淨土法門,具備兩種力量,才能“不經次第,橫超叁界”。
橫超的超有“升”和“出”兩種意思。升是往上升,譬如佛法難聞,普通人未聽過佛法,後來忽然一聽見佛法,佛法是什麼也不知道,但是心裏生起恭敬,就可以得叁摩地的正定,再修行五戒、十善的世間法,就可以升天,偈雲:“高超六欲天”超升到叁界的第一界天六欲天,或是超升到四禅天,這叫“升”。升上去固然很好,可是出不了叁界,只是高升,得一點點小安穩而已。佛經譬喻爲“頭出”,叁界好比一片大海,在叁界中輪回好像是掉在海中,一個生死波浪打過來,墮入叁惡道,好像頭沈入海水中,再經一番生死波浪沖來,往叁善道了,好像頭再升出水面,很高興可以看看天,喘口氣,可是身子還在水裏。短短時間,又有一個浪沖過來,頭又沈沒下去。諸位若做善事,不發菩提心,那不過是頭出頭沒的“超升”而已啊!
超若未盡,叫超升,叁界二十八層天,即使升到第二十七層,也沒超出叁界。超若已盡叫“出”,“盡”是完畢的意思,出去叁界,上面再也沒有障礙了,才叫超出。“超升”是豎出,有二十八層障礙,“超出”是橫出,只有一層障礙,出了一個障礙就行了。豎出必須按著次第修,不修淨土法門,修其他法門就要一層一層經過,直到離開最後一層天,所費時間難以計數。至于能橫超叁界的,只有淨土法門,因爲淨土法門是二力法門。例如前面所舉竹蟲的比喻,修淨土法門欲出叁界生死苦的人,好像那竹頭裏的小蟲,一心一意想離開黑漆漆的竹筒,竹皮很厚不易咬破,外頭正好有一塊石頭,有風吹來搖動竹子磨擦石塊,竹中蟲一聽聲音,也從裏面啃,裏外交攻,一下子就咬破竹皮,超出竹筒了。外面的石頭、風吹,好比阿彌陀佛的力量。誰念佛,佛就來接引,他就可以超出叁界。淨土法門自他二力,若沒有阿彌陀佛就沒有這二種力量,橫超就很困難,必得有佛力在外面幫忙,才能橫超。
(叁)不能自去 如來接引
“不能自去,如來接引”是淨土法門第叁種特別。
如來就是佛,是人天師,地位無上,比人間大總統的地位,不知高多少。在我們臺灣,總統親自派花車來迎接你去作官、這已經很榮耀了。總統府在那裏,我不認得,沒有關系,總統有車來接我,這種便宜事,在這世間很少。現在雖是民國時代了,但是,有總統親自來家裏迎接的例子也極少見。念佛人臨終往生,是如來“人天師”親自來家裏接我們,因爲往生極樂“不能自去”,自己去不了,極樂世界在十萬億佛土外,咱認不得路,必得靠佛力來接引。
有人會說:“自己去,可以嗎?”也行,與彌陀沒有關系,那是獨力。譬如證果的阿羅漢,以自力離開叁界二十八層天,有了神通,就可以獨力去淨土。往生淨土者,在現世有神通嗎?凡事必得兌現,不可造謠,不可欺騙人,就算有,淨土法門是九界往生,佛不只接引人而已。若說那往生的蚊子,螞蟻也有神通,此話不通,人都認不得往生西方的路了,何況是小動物?所以必得佛來接引。蚊子、螞蟻也是有佛性的衆生,若肯發願念佛,阿彌陀佛也來接引。
往生淨土以後,彌陀經雲:“常以清旦,各以衣襟,盛衆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那些十萬億佛也來接引你嗎?你得自己去供養十萬億佛,十萬億佛不來接引,爲什麼往生極樂世界有佛接引,到極樂以後去供養他方佛,就不接引了呢?這得自修自悟。佛說的八萬四千法門中,普通都是自力,唯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二力,所以稱作特別法門。在這裏去極樂世界,要靠二力,往生到極樂淨土的開花、聞法等一切,都是兩種力量。譬如果報有依報和正報,依報是所處之地,生到極樂,住的是佛的淨土,那應該是成佛的人自己修成的果報淨土,可是你沒那種功夫,你住的淨土都是阿彌陀佛造成的。阿彌陀有如工程師,他造了很多東西,等著預備伺候你,這麼便宜的事,就是念佛法門特別之處。
十方叁世佛,難道只有阿彌陀佛有二力嗎?凡是佛皆有願力,有神通,每一尊佛的願力神通都不一樣,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願,發願建一個世界來安置衆生,使衆生速得成佛,別的佛沒有這一願。但是別的佛也有他的用處,例如佛終日都在念著衆生,可是衆生不曉得這一尊佛是什麼名字,不曉得就不能感應,佛雖然有慈悲力,你不跟他感應,他也沒辦法慈悲加被。譬如觀音菩薩有感應,必得衆生心裏念觀音菩薩,他才能感應,太多佛的名字你都不知道,你跟他毫無關系,如何感應呢?即使偶爾有感應,他只能“救苦災難”,你有了災難,他來救你,只是臨時的消災免難。至于了生死,各個佛都辦不到,因爲他們沒有像阿彌陀佛發願造一個極樂世界來安置你。
現今修淨土法門的人,心裏都是亂七八糟,嘴裏念著阿彌陀佛,心裏想著銀元,當然與佛不能感應。就是不想銀元,嘴裏雖念著阿彌陀佛,心裏也是這佛那菩薩的,亂七八糟念著萬佛經,腳踩萬只船,腳只要踩著兩只船,船一開動,就掉下水,這樣的念佛,不能成功,修淨土法門要成功全在一心。別的佛雖然有神通,只能救苦救難,至于了生死,除了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沒有第二個法子能橫超生死。
◎“帶業往生”釋題
┌業之──┬身口意叁動作┬┬小乘“身口招果實業”余假
│釋義 └動作又分實假┘└大乘“以意招果實業”余假
│ ┌(過)“惑”┐┌舊業新殃┐
├業之──┼(現)“業”┼┼流轉不斷┤
│叁際 └(未)“苦”┘├幻化萬相┼六道輪回
帶業 │ 此名叁障 └生滅不已┘
往生──┤
釋題 │ ┌見思—凡夫叁惑往生—包括九界
│ │ ├─────有異熟時
└惑類──┼塵沙—聲緣二惑往生
叁種 │ ┌──────同時叁相體用不離
└無明—菩薩一惑往生——四土安養(凡聖同居)
┌下等動物,不能皆知事理一心,必然帶業,否則不曰叁根普被。
附說┤若不帶業往生,何有凡聖同居土。
└各家注經,不離本宗,然各有方便,殊途同歸。
我學佛年歲不多,也不過九十年,一直沒脫節,到這麼老,快死了,才懂得“帶業往生”這四個字,“帶業往生”少一個字都不行,要是少一字,就不是大乘法門。淨土宗爲什麼叫大乘法門?必得說出個道理。
(一)業之釋義
“業”千變萬化,佛教有佛教的講法,佛教以外又有別的意義,“業”在佛教的大乘法、小乘法中各有不同的涵義。先說“業”的定義。
“身口意叁動作”,身體、嘴巴、意識一動作就叫“業”。身口意本來是沒有業的,是真空的,其在真如本性,如如不動,縱“有”也是安定的。後來由真空變成假有,因爲一切的“有”都是湊合起來的,所以叫“假有”,有了“假有”就不安定。一不安定就有動作,就叫做“業”。如上學叫修業,修業完成叫畢業,農工商法醫等職業,叫做行業,你只要一動作,不論做什麼,都叫“業”。不動作,什麼“業”也沒有。
一動作就有因果,現在人不懂佛說的因果,就連孔聖人說的因果也不懂。現在且就打官司爲例:判決書上就有原因、理由、結果,開始造作就是事的開頭,例如拿這把扇子,一拿就是造作,不管是善是惡,都是有動作造業。動作就是因,動作停止終究有結果。佛學艱難惟恐大家不懂,所以再舉出比方來,凡是動作比方爲下種子,種子下地以後就會生長,生長必得結果,所以說“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種豆種瓜是因,得豆得瓜是果,種豆絕不能長出瓜來,種瓜也絕長不出豆來,這是把造業動作比喻種子,而造什麼業必得什麼結果。
“動作又分實假”身、口、意叁業動作裏頭又分兩種,一種是實在的動作,一種是假定的動作?實在的動作算是有原因,假定的動作不算原因。有因的動作就會結果,不算因的動作不結果。能結果的動作叫實在的因,不能結果的動作就是假的因。
佛法有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大小乘中間有一個界限,什麼界限呢?小乘佛法講心識只有六個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這六識人眼看不見,若把眼識說成是眼球、耳識是耳朵、鼻識是鼻子、舌識是舌頭、身識是身體皮膚,那是妄作聰明,胡說八道。大乘說八識,除了小乘的六個識之外,再加上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
衆…
《世出世法 本立道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