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徒如何面對生老病死與感情生活▪P2

  ..續本文上一頁相比,甚至連殺頭之痛都沒那麼痛:如果把一切痛受分爲十級,則産痛是第十級,因此生産之痛,是世間最巨大的。此外,生産還有生命的危險,即使到現代,也還不能免除。第四,産後也一樣恐懼、擔心。通常胎兒一出生,媽媽就會馬上 檢查他的十個手指頭與十個腳指,再看看五官、身體有無殘缺等等。「生人者」是這麼辛苦,而「被生者」苦不苦呢?胎兒即使不能說是比母親遭受更大的苦,卻也是非常苦的。胎兒如何苦呢?

  第一,十月住胎,有如被關禁閉十個月,昏天暗地,彷佛被關在地牢或防空洞一般,烏漆麻黑、濕濕搭搭的。因此,人未出世,即先受十月牢獄之災。此外,佛在經上說,如果母親走動快一點時,胎兒就有如受到地震的撞擊一般;母親吃冰或冷的束西時,胎兒馬上有如墮入寒冰地獄一般,其苦難當;母親如暍滾熱的湯,胎兒立時就像處于熱地獄中一樣;母親若于懷孕中依然與配偶行房,彼時,胎兒即有如受萬箭穿身一般,痛苦萬分。附帶講一下,如果懷孕中不行房有什麼好處?以前在達拉斯,有位學佛的女衆,她在懷孕時,我教她要念『 地藏經』 ,她便依言而行。若有女人懷孕中念『 地藏經』 ,其胎兒便會順利安産,「好生、好養」,而且生出來會很莊嚴,就像個小地藏王菩薩一樣;也不會夜啼,亦不會哭鬧。而且很奇怪的是,這位女居士說她分娩前十分鍾,才從醫院的停車場,自己走進醫院去;進産房後叁、五分鍾,孩子就很輕易地生出來了。並且她的孩子出生時非常幹淨,不像一般胎兒出生時都血肉模糊;爲她接生的醫生、護士都非常訝異― 沒見過胎兒那麼幹淨的;那完全是她遵照佛所教敕的(『 父母恩重難報經』 ),懷孕以後就不再行房,所以胎盤中血氣不會混亂,因此胎兒出生也就非常幹淨。現在再回頭談「被生者」之苦。

  第二,胎兒出生時非常苦:要出母體時,幼嫩的肢禮被擠、 被壓、 被拉,十分辛苦。

  第叁,剛出母體之際更苦:由于環境驟變,外界氣溫陡降,非常寒冷,又沒穿衣服,所以胎兒一時受不了,就哭了起來。有的文學家或哲學家說,那是胎兒知道人生太苦,所以才哭的;其實不然,那純是生理自然的反應。由以上所論可見:「生即是苦」― 這句話的意思是:「生人者」與「被生者」兩者皆苦。而我們衆生卻常把「生」當作是樁樂事,且是人生最樂的事,豈不「顛倒」?又,以佛觀之,這種「顛倒想」是由于無明貪愛,所以佛教徒實在不應慶祝生日,更不應開「慶生會」;每逢生日那天,反而是應該要好好忏悔的;忏悔什麼呢?忏悔自己由于前世沒修好,所以今世又來受苦受難了。爲佛弟子要這樣子來面對「生」的問題,應作如是觀,如是解,如是了達,才是正觀、正解、正通達;如果能如是正觀、正解、正通達人生世象,則很多事都容易解決。順便提到,曾有人說他怨他的父母「沒得到他的允許就把他生蔔來!」世俗人中有不少人這樣想。然而依佛法來講,則是大謬不然:因爲到此世問來出生,是我們自己要來的,但也非完全是「自願」,而是身不由己,是被自己的業力牽引而來的;所以實不能怪父母把你生下來,甚至不能怨父母爲何把你生得這麼醜,卻把妹妹生得那麼漂亮;也不該埋怨爲何把你生得這麼愚鈍,或生在這麼窮的家庭中。這樣說都是不合理的,因爲你所有的一切,全都是你自己宿世所造的業力之所感,絕非父母之過,要怪只能怪自己前生沒好好修,沒有多積福德,才會得今世如是不如意的依、正之報身。若不能如是思惟理解,而怨天尤人,不能返求諸己,反落邪見,永遠無法超脫。在此再提一下關于生育的問題。世人在今世會生育衆多子女,大多是由于前生負債累累而來:子女多半是來討債的,極少是來還債的;所以俗話說:「子女是債」。如果不是來討債的予女,則會是個乖順的孩子、或孝子,然而世間上孝子偏偏很少;可知一般的子女都是來索債的,而孝子卻是來還債或報恩的。有位女衆弟子跟我說,她已經有一個兒子,但因爲夫家的人丁不旺,長輩們都希望她多生幾個;親戚朋友也勸她說「只生一個,這孩子會太孤單。」甚至有人嚇唬她說,「只生一個,萬一這孩予有個什麼意外怎麼辦叩」所以她問我:「要不要再生幾個?」我告訴他:「生孩子,甚至于有沒有孩予,各有兩種因緣,一種是『 修得』 ,一種是『 報得』 ,因此總共有四種情況。」我現在將此四種情

  況分別說明一下。

  第一,「修得」的多子多孫:這種情況是因爲他前世做了許多善事,所以今世獲得善果報,生了很多好子女;而他正好又很喜歡有很多子女,且饒資財得以養育衆多子女,因此他今生的實際情況乃是如其所願,所以他所得的是修來的善報。第二,「報得」的多子多孫:這是因爲前世多行不美口,今世一方面既拙于生財,另一方面又生了一大堆予女,爲了養活這些子女,便把他累得要死,故他所得的反而是惡報,因此子女多,對他來講並不是福報,而是欠累。

  第叁,「修得」的沒有多子多孫:有人因爲修行的關系,前世及今世欠債少,所以沒有子女來索債,因此子女少。

  第四,「報得」的子孫寡少:有人前世若造了重大的殺業,此世就會感得少子女或無子女之報。殺生之中最嚴重的是殺嬰、 殺胎、 墮胎、或殺害其它衆生的子女,例如捕殺幼雛、烏蛋、魚子,或以小魚釣大魚等等。今世或過去世殺害衆多幼小生靈或動物,造作這類惡業所得的果報,即感得今世沒有子息。此外,子女雖說是債,但子女也是.種「緣」。而「緣」亦有「善緣」與「惡緣」一一種。由于業果因緣成熟,正當你能生育子女的時刻,前世與你結了緣的人,由于業力的牽引,就會來投胎生爲你的予女。若此予女過去世與你所結的是惡緣的話,就會常令你「氣心惱命」,或多爲他憂煩,例如他一天到晚老是害病,你每天都忙著帶他到處跑醫院、找醫生。如果是與你結了善緣的孩子,他一出世就令你很快樂,甚至會令你時來運轉,碰到好因緣、或遇貴人,或事業興旺,而此子女木身,則一切都很順利:身體好、 功課好,個性也好,從來不用你操心,而且即使你有時罵他,他也不會生你的氣;你打他,他也從不會怨你,或懷恨于你。附及,如果是「修得」的無予女之累的因緣,那就應趁這個難得的時機好好修行,善自把握此世「無債一身輕」的時機!下輩子可能債主就臨門了。

  B 、佛教徒如何面對「老」的問題呢?

  我們剛才講過,「老」是一種苦,這是大家很容易體會的。「老」有那些苦

  第一,體衰:人老了身體就衰退了,往口的強健體魄,再也不可複得。牙齒掉光了或咬不動了,背也挺不直了,手腳也不靈活了,腦筋也不管用了,體力也大不如前了,且行動多有不便,實在很苦!

  第二,多病:好比機器用久了,就容易抛錨,人老了也是如此,常常不是這裏痛、 就是那裏不舒服,小病不斷,大病亦不能免,怎能不苦呢”當代又多了一個很普遍的怪病「老人癡呆症」,很多人老了都罹患此病,這種老病該如何面對呢?要對付這種病,念佛就行了!念佛之人一定不會癡呆。

  第叁,沒有「前途」、 一般人覺得,老人只有過去,而沒有未來;日子過一天算一天,只等著無常到來那天,這確實是很難忍受的苦。

  第四,恐懼感:人老了,最大的恐懼是死亡,然而這又是無法逃避之事。此外,子女成家立業在外,各忙各的,要是病倒了,誰來照顧?要是老得動不了了,生活怎麼辦?存的錢用光了,以後怎麼辦?要是老伴兒先走了,我怎麼辦?如是等種種「恐懼」的陰影,或多或少總是會盤據在老人家的心中,如何不苦呢

  第五,孤單寂寞:子女都長大、離關了,有的甚至老伴兒也走了,只剩下自己一個人,整天待在家裏,孤伶伶的,好苦啊!即使與子女住在一起,年輕人也都忙著各自的事,常常連講話的對象都沒有,實在很苦悶。

  第六,放不下:這最苦!人老了,終究有離開的一天,但心中總有很多舍不得、或放不下,或遺憾、未了之事,這是老來最苦之事。

  人老了就有如上所說的種種苦,佛教徒應如何面對這些「老」的問題呢?

  答:你若全心學佛,就不會覺得老,爲什麼呢?理由如下:

  第一,學佛的人常念佛、拜佛;因爲常拜佛,所以筋骨不容易老化僵硬,即使年老了,也常能保持筋骨柔軟;又因常念佛,心即清明,不會像一般人一樣變得老糊塗(老蕃)。所以念佛、拜佛是對抗衰老的最好方法。

  第二,學佛的人不會恐懼死亡,因爲佛弟子了解:世問是由于貪愛而有種種苦,因此能舍而不貪戀;又了解世問本是無常,故能依佛所教而能不貪戀此無常之世問,以求常住清淨的佛國淨土;除此之外,學佛人自知由于修行及叁寶加持,死後不會墮落二惡道,因此不會恐懼死亡。有些老人家學佛很精進,乃至予女要找他閑聊,或要帶他去玩,他都說:「不要啰嗦,我沒時問,我要念佛做功課,不要打擾我。」這樣才是真正老來之福;否則,年輕時煩孩子,老了又煩孫子,一輩子都在憂煩之中,何時能了?學佛之後,「孩子是你的,你要自己負責,我的日子不多,還有生死大事要辦。」須能如是堅定,如是覺知。年輕時只爲別人辛苦,老了也要稍微爲自己的大事打算打算,不要白苦了這一輩子,趕快念佛。兒孫自有兒孫福,別管那麼多― 沒完的。

  第叁,學佛的人不會放不下:這也是因爲明了世間一切皆悉無常,如幻如化,如夢如影,因而不生迷執、貪愛,所以不會放不下;因此也不會有這方面的苦惱。

  第四,學佛的人不會寂寞:因爲朝夕念佛,與佛菩薩常在一起,又有許多同修道友,志同道合,共修菩提道業,其樂無涯,怎會無聊、寂寞?

  

  c 、佛教徒如何面對「病」的問題

  首先要以智慧觀察,信解了知一切病都是業報所致。尤其是往昔多犯「殺生、 捶打、傷害其它衆生」如是等業,此爲令人今世多病之主因。如…

《佛教徒如何面對生老病死與感情生活》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