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字,「測」乃是依于意識而作分別:凡小之人(凡夫、小乘)由于尚未達到佛之不思議、不分別智,尚須依靠心、意、意識來分別諸法,故無法與佛之甚深不思議智相應、相契。以其「測」故,故不能得入,若能當下離心意意識,方能與佛智相應。舉要言之,從最高的佛之無上智,到最基礎的信因果法,悉皆如是,皆是離心意意識,一念相應,離于言說之境界。一般學佛者最根本的大問題之一, 是對叁世因果的信與不信。有些人由于受此問題之困擾,導致修行的境界無法提升,永遠困在中下層的一個瓶頸上,高不成、低不就,無法突破。有些人甚至說:「我若能深信叁世因果,我便能精進修行。」甚至說:「我就是因爲無怯確知是不是真的有叁世因果,所以無法精進起來。」這就是他的業障所致。衆生自無始以來,依自心意識分別,而造種種虛妄、分別、染汙之意業,因而對清淨法生不出淨信;這不但障礙了「信根」之生長,更障礙了「精進根」之萌發,從而五善根都受到局限,不得發起。
二、信『 六道法」
若對叁世因果能夠起信,便自然也能信解衆生界中六道輪回之基本現象。「六道」是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請留意,這六道絕非是「比喻」。由于現代科技發達,很多人的思想亦傾向于以六根征驗爲主,所以就更加無法信受六道之理了。有人認爲這樣說是較爲「合理的解釋」:那是因爲佛有大智慧,所以想出六道輪回這種「比喻的說法」,來嚇唬我們衆生,令我們心生畏懼而趕快修行。這種解釋是不正確的,且會落入謗佛、謗法的嫌疑,是有罪過的― 因爲這等于是說佛在騙人(所謂「善意的謊言」),但須知,佛已證無上菩提,怎麼會連最基礎的在家五戒中的「不妄語」戒都還會犯?若如此,佛即是犯戒之人,犯戒之人怎麼可能自度一切煩惱,證無上菩提,成就叁身四智、 金剛不壞之身,爲天人師?是故當知:「佛語谛實,決定不虛」。可是衆生以無明故,往往自己在造罪,在謗佛、 謗法,猶不自知。有人問:在不自知之情況下謗佛、 謗法,是否有罪過呢?俗語常說「不知者不罪」,不是嗎?答:所謂「不知者不罪」,這是世俗錯誤且愚昧的說法。其實「不知」本身即是罪:衆生因爲不知所以才會造罪,若有覺「有知」即不會造罪!以「不知」即是無明,衆生皆以無明故,妄造諸業,而妄受種種罪果,枉受輪回。是故衆生非以無明(無知)而不受果報,而正好相反,就是因爲無明,才造業、受報。以上是依佛法(出世間法)來說。其次再依世間法、國法來說,也是一樣:不知者一樣有罪。舉例來說:在美國,若開車闖「暫停號志」(STOP 斤他),雖然不是故意要闖,而是標志牌被樹遮住了,或是天色太暗,視線不良所致。然而後面警車跟來將你欄住,質問你爲何要闖暫停標志,你若回答說並沒看到那裹有標志,試問:他會不會開你罰單呢?你沒有看到標志,並不代表你沒有做錯,或你的罪狀不成立,故照樣要受罰。在國法中,其它事亦率皆如是:你若不知某項法條而犯了法,照樣要受審判、乃至受。國中的每一位國民,都被認定須知道每一條法律,不能等犯了法,到了法庭,才爭辯說因爲不知道有這條法律才犯法,因而要求無罪開釋,或不接受審判、受,這是不可能的事。回過頭來說,在佛法中也是一樣:若說因不自覺知而犯了謗佛謗法之過,或其它重罪,以因緣法如是、惑如是、業如是、罪果如是故,依然難辭其咎。自己造罪,自身還是要受果報的。謗佛謗法之人所犯之罪,輕者來世生爲愚癡合鈍之人,重者則是下地獄,長劫受苦。佛以大慈悲故,爲教化衆生出苦,而開示令衆生離苦解脫的衆妙法門;此等令衆生離苦解脫、 真實不虛的無上法寶,你卻因惡心、或愚昧而加以毀謗,破壞,致令衆生迷惑、不得依靠,不得解脫,這是極大的重罪。比較而言,謗法之罪尤更甚于謗佛,因諸佛皆以修「法」而得成佛,若無「法」,則菩薩無以成佛- ― 甚至,若無法,則亦無佛、無菩薩、無叁乘賢聖,所以護持正法是最要緊的。爲佛弟子,須知六道絕非比喻、亦非象征,不是騙人、唬人的名堂。最近又有人常高唱說:「佛法中的『 表法壯之說,其意即謂:「表法」即象征之法,故此法非實際有。他們實是不解佛義,誤解表法之義。其實,「表」爲代表、標示之義,例如以蓮花代表「入汙泥而不染」、「依于水而不著于水」等意義,或以五钴杵表佛之五智等。這些都是佛以大悲大智,爲開示衆生,令得悟入佛之深理而說的法。如『 法華經臉雲:「一切有智之人,皆以譬喻而得開悟。」然而對于無智之人,姑不論你舉多少個譬喻,他依然不能解了。佛說法時爲何常須利用譬喻呢?因爲佛之知見是「現量境界」,而衆生尚未達于此智,故其境界非幾夫所能知能解者,因此,如此深妙之理如何一譏衆生也能信、 能入呢?唯有用譬喻才有可能!經由譬喻而讓我們能模擬,從而「比量」地了解其旨。然而有些現象如六道輪回之類,你就不能說它也是「譬喻」了。要決定相信佛爲一切智人,佛是實語者、如語者、不虛語者、不诳語者,故佛所說的一切法皆是如實而說,無有任何一法爲虛妄诳人,佛所說的衆生界種種現象如六道輪回、及種種兒夫之人無法思議的境界,皆是真實不虛的。乃至于如華嚴經、維摩诂經裏所述及的大神通境界,那些也絕非是譬喻,絕非是在「講故事」,絕非是爲了「騙誘」我們修行而說的子虛烏有之事。我們若是以自己幾夫的心意意識去加以妄想分別,而說那些純是譬喻假托的境界,這等于是在指陳「佛語是虛妄的」。此外,例如佛不請自說的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及其它佛國淨土,我們要堅信其一定是真實不虛,定然是真實有的,不是比喻的烏托邦(切莫受近來有些佛學家所作的所謂「佛經中淨土之研究」之類的誤導)。又有些初習禅的人常愛說:一切淨土也是「唯心所造」,故倡言只要求「即心淨土」就好了,不用真的求往生。然而所謂「唯心淨土」或「即心淨土」,並非是指無佛力所成之真實、 可令自他受用之淨土。若說「即心淨土」即是意味「淨土並非實有,而是象征性的寓言」此說則落于最惡的邪知見,亦即是「惡取空」,其惡甚大。如何是「亞心取空」?惡取空乃是沒有真正解了「空」義,而計著一切法皆空無所有,計無有善惡因果之空,也就是所謂的「斷滅空」,以如是惡見取著附會空義故,令一切善法皆悉落于斷滅。這種惡見之罪,果報無量,以其非但自壞善根、而且壞一切衆生善根故。當今學佛,這類人比比皆是。因爲自無智慧方便,而不能善修般若空慧,以致墮入此種惡知見之中,無法自拔,永斷善種,還自以爲很潇灑,在修「大智慧」,在「修般若」呢! 這又回溯到我們昨天所講的:欲修般若,首先本身須有智慧之種(也就是有些「慧根」),方能大致分辨諸法、抉擇法門,才不會受惡知識、亞心知見誤導而誤入惡取空,尚不自知。可是,就是因爲沒有智慧才想修習般若,以便開大智慧;現在你卻說若沒有智慧即不能修般若,這叫我們如何是好呢?若是欲學般若而有此種困難者,則須遵循兩條守則:第一、須依止大善知識修學,不能盲修瞎練、閉門造車,斷不可自己拿起一部經典霹雳啪啦就看了起來,似懂非懂,依文解義,盲修瞎練,師心自用,這樣絕對行不通。若虛心誠意依止大善知識修學,則不會出錯,能得正解、正行。第一、、須誠心忏悔、祈求諸佛菩薩慈悲加持,速開智慧。請注意,求佛菩薩不是「丟臉」的事,因爲並非是要你去求升官、發財。(附帶一提,可是你若信基督教,天天在祈禱時所祈禱者,無非是在跟耶稣或跟上帝求這求那。爲什麼基督徒向神求,就不被認爲丟臉或迷信,而佛教徒求佛菩薩卻是丟臉或迷信的事?這是不是中國人民族自信心喪失、 崇洋,而自加的「宗教歧視」?― 讀者詳之。)佛菩薩心是極其柔軟的,不像我們這樣剛強,生就一付鐵石一般的心腸,菩薩之心都已調伏到「柔可繞指」的程度,所以很容易受衆生的誠心所感動。你若能以誠心來感動菩薩,他們一定會不違其本願力而來加護,而令你善願速遂,于如來正法速得信解悟人。以上是講學佛之人須正信「因果、 六道輪回」之正法。其次,談到六道輪回這個佛教的根本教義,必須明了它在佛法中的地位爲何。舉要而言,若無六道輪回,衆生即不必修行,釋迦如來爲太子時也不用出家修道,欲度衆生出生死苦輪;因此,以無六道輪回之苦,就不須有菩薩勤苦修行欲度衆生,更沒有菩薩成佛;沒有菩薩成佛,就沒有佛說法,因此也就不會有佛法。所以,簡單一句話:整個佛法是建構在六道輪迥這個生命現象上,亦即六道輪回是整個佛法的骨架。所以,六道輪回若不成立,整個佛法的房子便都垮了,所以學佛若不信六道輪回,所學佛理無論多麼高妙,也只是空中樓閣、野馬塵埃。接著,講到六道輪回這個根本教義,不得不提一下時下很昌盛的「人間佛教」,這是近幾十年來才發展出來的「佛教」,目前盛況空前,許多道場、個人都在竭力提倡。雖然如是,但多數人並不深知「人問佛教」的來龍去脈,更不知它對佛教會有什麼影響,有些人只看到它很興旺、大家都在提倡,覺得我若不跟進,就怕落伍、跟不上時代了。事實上,「人問佛教」這名詞本身就很有問題,不但有問題,而且是違反佛教的根本教義的;因爲我們都知道,佛世尊說法度衆生,是要度六道衆生的,不但是要度六道衆生,而且是要度九法界一切衆生;因此若說佛法只是爲了「人間」,那麼其它五道衆生,乃至九法界衆生怎麼辦?故知「佛法」不只是屬于人道衆生的― 佛法是屬于叁界六道、九法界一切衆生的。因此,「人間佛教」這個名詞及宗旨是不應設立的,因爲會造成佛法的混淆及誤導衆生的知見。關于佛說法度「六道」衆生,例如佛爲人道以外的衆生說法,不但大乘經典中有,連小乘阿含經中也有很多記…
《大乘信位菩薩的修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