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載,茲舉例如下:、長阿含、 佛般泥洹經卷上雲:佛告賓自,佛出于天下,知天下生死之道,說經開化天上天下及鬼龍,無不傾側者,是佛第一威神。(大正藏卷一,一六四頁)、長阿含、昆婆屍佛經卷下雲:。爾時世尊說此喝已,告芯刍言:我于一時在王舍城七葉岩邊,住止淨室:. .我于彼時入叁摩地,如大力士展臂之間至善現天,彼之天子頭面禮足而作是言:善哉世尊,久不來此,我是昆婆屍佛正等正覺聲聞弟子.. . . . .。。(大正藏卷一,一五八頁)
叁、中阿含卷十一、頻鞍娑羅王迎佛經雲:佛說此法時,摩竭陀王、洗尼頻鞠娑羅遠離塵垢,諸法法眼生,及八萬天、摩竭陀諸人萬二千,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大正藏卷一,四九八頁)
四、 增壹阿含卷四十八
禮叁寶品(叁)雲:。爾時諸比丘、天、龍、鬼神、幹杳和,阿須倫、迦留羅、甄陀羅、摩休勒天、及人民,聞佛所說,歡喜奉行。。(大正藏卷二,八○ 六頁)以上只是聊舉阿含經中數例,以證佛度衆生,不只是要度人道衆生而已,而是要廣度一切衆生,(至于大乘經典中,佛爲天、龍、鬼神、地獄等衆生說法的例子,亦是爲數甚多,如地藏經、 華嚴經、及佛度大力鬼、鬼子母等,因爲大家都很熟悉,故不詳述。)因此若說佛教只爲了「人間」,便違背了佛的根本教理,並且違反了佛菩薩的大悲心,且犯了與外道同的人類自我中心;而最重要的是,「六道輪回」、 以及「出生死、得解脫」的佛教根本義理,無形中就遭受到破壞;除此之外,「人問佛教」尚引發許許多多弊端及後遺症,造成末世修行方向的偏差及障難(例如僅修「人乘佛法」,求「人道」有漏福報。)在此不及備述,(附及,「人間佛教」,或者應正名爲「人乘佛教」,才更名實相符,亦不誤導修行人。)願關心正法興衰的讀者諸君,詳審之。
叁、信『 叁乘法」
信法之人,于信因果、信六道、信叁界輪回這一切世問之法之後,接著便是信叁乘佛法。茲分別討論之:( a )信小乘法― 此爲中小根器人所信受樂行之法,依之修行,可出兒夫輪轉叁界、分段生死之苦。依佛所說,中小根人信樂聲聞、緣覺之法。爲何稱其爲「小根人」呢?此乃由于他們的根器短小,缺乏大悲心及無上菩提之大願,得少爲足,因而與大乘菩薩相比,其智慧陋劣,故喜樂著相之小法(聲聞行者見有生、而趣其滅,故著有「生相」及「滅相」可得;緣覺行者見不生、而恒住于滅,故著有「滅相」可得),此即經中所說之「樂小法者」― ― 亦即:此輩衆生,唯好樂小法,只求自己一人的利益而修行,至于其它衆生,乃至自己的眷屬能否得度生死苦海,皆不在意,他們唯一挂懷的,只是自己一身能否了生死、得解脫;若此得成,就稱「所作己辦」,完全滿足了。這是「自了漢」的想法與作法,與大乘行人相比,爲極其「利己主義」者( b )信大乘法― 上根器之人除了信小乘法之外,于大乘法更是信樂奉行;大乘法即是菩薩法,依之修行,可趣向無上菩提,乃至成佛。大乘菩薩法之總要爲:「願修一切善,願斷一切惡,願度一切衆生」,能夠發此願心的人, 是信行大乘菩薩道之人。修大乘道者,爲了利益無量衆生而不辭辛勞,廣修一切法;且其心住平等境、無人我之分別;不爲自己的喜好、利益而取著少法,不爲自己的厭惡而舍于少法:不取少法,不舍少法,于世出世問一切法中不取不舍,名爲大乘菩薩行。經中常說:菩薩須修習六度、 四攝;雖言「六度」(或六波羅蜜),其實它已總攝一切法門。密教中則講十波羅蜜,也就是六波羅蜜(施、戒、忍、進、禅、智)再加上「慧、方便、願、力」四波羅蜜。這是依廣略、開合而言,若將六波羅蜜攝要而言,則成爲戒、定、 慧「叁聖學」、或稱「叁無漏學」。若將戒、 定、慧再濃縮則成「定慧」之學。「定慧」之學亦可用來總攝佛所說的一切法:因爲若要修定品(禅定波羅蜜),則必須具足戒品,所以講「定慧」一〔 字時,即已將「戒品」涵攝在其中。再者,倘若不修持佛戒而欲修得佛定,無有是處。所以「定慧等學」可以說就是「戒定慧」叁學之濃縮,將「叁學」廣而言之,就成六波羅蜜,再廣而言之,就成十波羅蜜,更複廣而言之,即成叁十七道品及無量法。我個人覺得學佛之人,對于這些助道品都應起深信,且加以理解、常自思惟。若不明了這些道品的話,則智慧不容易開。因爲時問的關系,此叁十七道品無法加以詳述。談到大乘法,必須談到:近世日本有些佛學家提出了一個論調,稱爲「大乘非佛說」。因爲他們說,依據他們的考據,大乘佛法(亦即所謂北傳佛法)不是佛說的,是後來發展出來的。此說爲謗菩薩藏,法說非法,實在是造業不輕。不幸臺灣也有些佛學家,聞之心喜,相與附和,茲破斥如下:一、佛要般涅槃的時候,在其本生處,拘屍那城,娑羅雙樹間,叫阿難爲如來安置床座,說要令頭朝北
腳朝南,佛說那是因爲將來佛的正法北傳久住,故佛首朝北;而腳朝南,因爲小乘法在南:長阿含卷叁、遊行經:。爾時世尊入拘屍城,向本生處末羅雙樹間,告阿難日:汝爲如來于雙樹間敷置床座,使頭北首、面向西方。所以然者,吾法流布當久住北方。這是小乘的經典上如是記載,大乘經典亦是如是記載,故知北傳佛教不是後來才發展出來的,而是佛口親說,然後再北傳的!
二、長阿含、佛般泥洹經雲:。比丘說經戒者,不得疑言非是佛所戒敕。。同經中又說:。其有比丘,疑言非真佛經,不樂經者,諸比丘當逐出之。天下禾中生草,草敗禾實,人當誅拔草去之,禾乃成好實。比丘惡者,不樂經、不持戒,壞敗善比丘,諸比丘當共逐出。。這一段是說,若有比丘不樂持佛經,(以今言之,即不樂持經,而只好世俗考據、言說戲論),而疑經戒不是佛說的,若有這樣的比丘,大衆僧應把他趕出去。譬如稻田中有雜草,雜草會令稻谷的果結得不好,就應把這些雜草拔除。惡比丘疑經謗法,破壞善比丘修行,大家應該合力把他趕出去。您看,佛世尊如是教敕,要弟子們如是護持正法,護持僧衆及道場清淨,護持正修行,對惡弟子絕不姑息,必須做決斷的處置。可惜這在中國似乎難以做到,因爲中國佛教界非常「自由」,你愛說什麼、 做什麼,都沒人管你。這是因爲中國人喜歡「自掃門前雪」,再加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阿Q 哲學,因此就更加助長邪說橫流,即使是危害正法,也沒人管。叁、無著菩薩造的攝大乘論,唯識學者皆認爲是學唯識的必讀要典。會性法師在其大藏會閱中說:「攝大乘論是唯識學中,扼要而最有價值者;爲治唯識學者所必須研究之聖典。」可知此論之重要性及受推崇之盛。然而諸君可知無著菩薩爲何要造這本論?其要旨爲何?無著菩薩說:依于大乘,諸佛世尊有十種「殊勝殊勝語」,這十種殊勝殊勝語爲:1、 所知依殊勝殊勝語,2 、所知相殊勝殊勝語,汪入所知相殊勝殊勝語,… … 加彼果智殊勝殊勝語。無著菩薩依此十種殊勝殊勝語相,而造成十章之本論,其目的是爲了「顯于大乘真是佛語。」論中雲:。由此所說諸佛世尊契經諸句顯于大乘真是佛語。。由此可知,無著菩薩造這部論,成爲唯識學的無上寶典,可是無著菩薩不是「爲了唯識而唯識」,他是爲了「顯于大乘真是佛語」而唯識,亦即:唯識可說是他要成就衆生入于大乘的方便。可怪的是,偏偏提倡「大乘非佛說」的人,通常都是「唯識迷」,以唯識爲其專業,並且十分推崇『 攝大乘論臉,不但爲人宣講,而且還批注、 著述。難道無著菩薩所顯揚之「大乘真是佛語」這些話,他們都沒看到?或是視若無睹?或是見不及此?無著菩薩又說:。由此所說十處顯于大乘,異聲聞乘,又顯最勝世尊但爲菩薩說。。又說:。由此十相殊勝殊勝如來語故,顯于大乘真是佛語,遮聲聞乘是大乘性。J 由此更可見「大乘真是佛語」我在前面「信佛」的部分曾介紹四種量:「現量、比量、非量、聖言量」我們身爲凡夫,對于佛、法、僧寶等境界,自己尚無現量之證,則應依如來教敕的「聖言量」,不應依其它凡夫的妄想分別、穿鑿附會的「非量」言說戲論,否則只有被邪見、惡說牽著鼻子走,自壞善根,自舍一切善根,做一闡提,如楞伽經卷一中佛所言:。大慧,一闡提有二種:一者舍一切善根,: . .雲何舍一切善根?謂謗菩薩藏,及作惡言:此非隨順修多羅、田比尼、解脫之說。舍一切善根,故不般涅槃。"等到將來自善根已壞,那時才怪都是被「師子身上蟲」所害,爲時晚矣!最後,佛于經上說:末法時期,魔強法弱,波旬昌盛,邪說橫流,壞佛正法,爲佛弟子,不應再只是自顧自己,應該起而捍衛正法了― 正法興亡、佛于有責!(要作個有良心、 有擔當的佛弟子,荷擔起如來家業。)這樣佛教才有希望。
( c )信無上乘法― ― 此是上上根人所信受樂行者,依之修行,可永斷二死(分段生死與變異生死),速疾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然上上根人于大小乘等一切如來正法盡皆護持,等心修行成就之,以上上根器人其心器廣大,梵志遠大故。)何謂「無上乘法」?無上乘法亦即是「一佛乘」之法。何爲「一佛乘」?即一切衆生皆當作佛,名爲一佛乘。佛說一)乘、叁乘,皆是爲了方便教化,攝引其入一佛乘、 無上菩提道故,如『 法華經』 上說的:「佛說一切法,皆爲一佛乘故」。是故上上根人其一切所修,皆是爲了求一佛乘,這才是佛的本意。以衆生之性言之,如果常親近某物或修習某種法門,久而久之,對此物或此法門便極易生出愛著之心,而難以舍離,這就是所謂的業「習」力故。譬如:多習念誦者,則很可能著于念誦,以愛著故不能舍;以不能舍故,不能心住平等;不能心住平等,則偏愛轉深。若聽到人家贊歎念誦法門,則心生歡喜,反之若聽到人诋毀念誦法門,就心生患憤。同理,于其…
《大乘信位菩薩的修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