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信位菩薩的修行▪P16

  ..續本文上一頁它種種法門也是如此,若久習某種法門,見有贊歎者則心生歡喜,見有批評者則心生瞋患。這樣就不能如實住于平等實理之中。修一佛乘之人,須于一切法修行「不著不染」。這當然很難,但總是要勉力去做。不過在做之前先得生信,若心中不信則必定無法做得好。須信什麼呢?須信「一佛乘爲究竟實在,且爲諸佛說法的最終目的,亦是叁世十方一切賢聖修行的最終目標。」是故當知,依第一義谛言,佛所說的一切法中,如人天乘法、聲聞乘法、緣覺乘法、乃至菩薩乘法,都是方便教化接引門,而此「一佛乘」才是如來的本意。因爲諸佛出世說法,是爲了令一切衆生皆能成就無上菩提,永斷二死(分段生死、變異生死),「與佛無二」,達到佛所證的境界,故言菩薩「紹隆佛種」、繼佛種性,令正法不斷。爲佛弟子,信受此法,善體佛義,即入佛心宗、不負如來。

  四、信『 叁世十方-切之法」

  爲佛弟子,不但要信受本師釋迦牟尼佛之法,也要信受西方阿彌陀佛之法,亦要信受東方藥師如來、乃至阿閃鞍如來之法,乃至要信受南方寶生如來、 北方天鼓雷音如來之法。簡言之,不只信一佛、二佛、叁四五佛之法,乃至應信叁世十方一切諸佛之法。若能具如是信,方能稱爲真「信法」。信受一切法又可以分爲:a .信權法b .信實法C .信無上法d .信大乘法

  此叁項茲分述如下:

  ( a )信「權法」

  何謂「權法」?「權」者方便也,故稱權便,方便者,接引也,故「權法」乃是權變、權且之法,而非最終、究竟之法。雖然權法並非修行最終之目的,然而卻是一切修行者必經之路,因爲它仍是一種極大之方便,而經上佛敕諸菩薩應「美悶修方便」,故菩薩修行,不應舍離方便。應作如是解、如是觀;作如是觀者,即是正觀,反之即是邪觀。當今佛教界有個大問題出現:越來越多人在誤用或褴用「方便」這一詞,很多人把「方便」之義當作:「此時暫且違背一下戒律亦無妨,亦不爲過」解,殊不知所謂「方便」並非隨便,亦並非違背戒律、破戒犯禁。佛所說法乃「方便之法」,非「隨便說法」。而究其實,「方便」爲「方法」或「法門」之義,且唯有佛及大菩薩之無漏智慧才能産生此方便智。譬如某種事理或現象很難理解,爲了令學者易于了解、 入手,故從種種角度、用種種方法來加以描述、诠釋、解說;此種令人聞之易解、修之易入的方法,即是所謂「有方便」。故用種種方法來講解難懂的事理,令他人易解、易持、易行,這才是經中所說的菩薩「有方便」,或「有善方便」。反之,若以犯戒、破戒、汙戒、 毀法犯禁當作方便,或以受行外道法、 世間染汙法,妄稱爲「方便」,例如:提倡風水、命相、 或世間哲學,或雜以外教如耶、道、儒等,而稱它是方便,此爲「邪方便」,非「正方便」。若要有正方便,必須有堅定的正信,及廣大的正智慧,而且本身對于所要開演的道理都己融會貫通,才能産生如是善方便,攝引衆生,令得正信、正解如來正法。例如我們在學校讀書時,有些科目比較沈問,如公民、地理、曆史,甚至物理、化學,但是有些好老師很有本事,他們能將原本極爲單調枯燥的科目都給「講活了」、甚至還講得頗爲動聽,能引人入勝,叫人聽之無厭,真個是化腐朽爲神奇,讓學生們個個兒聽了都感到很過瘾,而且對那門課産生了濃厚的興趣,而欲主動地不斷追求那門學問,甚至擬將那門學問作爲自己未來的專業,或成爲終生的興趣。這就是「有方便」的老師。這些老師爲何能有如是方便?因爲他們對于自己專長的科目之內容都已融會貫通,再經過一番費心思惟、整理之後,找出一些講授的好法子,一譏學生聽了之後容易接受、容易進入、容易吸收、 容易學習。他們所采用的比喻或故事,能一譏學生于本課題容易理解、産生興趣等等。那些講授之法,雖說是權宜之便,但是對于初學的學生來說,確實很好,而且是必要的;因爲一般學生需要有那些譬喻、故事等,才易了解趣入其本文之宗旨。可是請注意:那些善巧方便並不是「隨便」栽入的玩意兒、 亦非「騙人」的把戲,而是很有用、 很有價值、 很用心著力的教學素材。其中一點一滴,在在處處,都表現出此教師對本科目的認真、在意、尊重,對學生的耐心、愛心、及期許,以及他在其專業上深入的知識、獨到的見解及心得等。簡言之,這是位「有良心」、有悲心、有真才實學的好老師。同樣的道理,我們身爲佛弟子,絕不能有意或無意中誤解、或曲解、乃至誤用如來所謂的「方便」這兩個字,尤其切不可將「方便」一詞天天挂在嘴邊,當作汙如來戒、犯如來禁、破如來法的「擋箭牌」(合理化借口)。再退一步說,畢竟我們仍爲凡夫人,都還沒有佛菩薩的無漏智慧,因此在佛法的解行上,能有什麼自創的「方便」呢?再一次強調,「方便」即是「妙法門」之義,我們仍是具縛凡夫,在道德智慧上還沒有達到大菩薩的境地,實在不太可能生出如是微妙智慧的度生法門來,因此從今以後,最好不要隨便自己稱說做某件不如法的事是一種「方便」― 相反的,最好一切事都能「如法行」,切莫再把隨便、 放逸、 違法、犯戒之行當作「方便」。又,爲佛弟子,若將如來的方便法門當作隨便,這個過咎是很大的。再者,「方便」亦可稱爲「善巧」,或合稱爲「善巧方便」。如上所說,「善巧方便」之梵文爲「樞和俱舍羅」,簡稱「嘔和」。這是需要很大的智慧才得如是,通常要到登地的菩薩,才能有此「方便之智」,而于度生中,起大智慧善巧方便,接引教化無量衆生,這在密教的十波羅蜜中,稱爲「方便波羅蜜」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所謂「信權法」是信「實有權便之法」。因有些衆生根器太鈍,所以如來爲他開示比較容易接受的法門,也就是比較深入淺出的修行之道。不過須知,權法雖是一時權設,但它也是必要的,而且是實在的、是真實而有的,並非權法就是虛假的、不實在的,因此我們也不能輕視權法,因爲權法亦是具有廣大、不可思議的如來功德在其中,衆生依之修行,能滅罪生善,得無量福德果報,生起善根,漸入無上菩提,真實不虛。舉要言之,一切權法,亦皆從如來的大悲心、薩婆若海(一切智海)中流出,如上面所舉之「有善方便」之教師亦然。不但如此,甚至可說我們末世衆生也都應該修習如來上妙的權法,爲什麼?佛在地藏十輪經理說如來有「叁種清淨業輪」:

  第-、『 如來修福業輪」:此爲修習持戒、布施、齋僧、供佛、放生等善業福報。一般而言,業障重的人,修行之第一步應從「修福」開始,以積集菩提資糧。「修福業輪」圓滿之後,即可進修第二種「如來念誦業輪」

  第二、『 如來念誦業輪」:「修福業輪」圓滿之後,雖然業障減輕了,但是智慧尚未開啓,還不能夠由信而解,所以先習念誦,讓第八識經過念誦之熏習,而後能進入不可思議境界,得心開悟解。

  第叁、『 如來定慧業輪」:這是開始正修禅定、智慧。習定與修慧,皆有其修行之次第,應依次循序漸進,不可造次、混濫。前面第一、 二兩種「業輪」都是所謂的「權法」,但于修行之進程卻是不可或缺的「上妙方便法門」,因爲末世衆生一般而言業障都很重,若想要一步登天,如練撐竿跳,想用極快速的方法成就,是不太可能、 而且很危險的事。再說,即使你要學撐竿跳,也得有根好竿子才行(有好竿子才能借助其力),那根好竿子也就是「權法」。故知所謂的「權法」還是一定要修的,但你若還沒發心要如是「如法」修,也沒關系,不過你至少要能起信;再退一步說,你若不能深信的話,至少不要疑,更一定不要起謗,這一點非常要緊。因爲若起謗,則毀法,則誤導衆生,如是不但斷己學佛之路,亦斷他人修學出苦之路,罪障甚重。所以于佛法中,千萬不要在看到自己有所不知、有所不解的事理時,也不昵勉、虛心求其所以然,就頓然說是迷信。例如,看到別人敲木魚,便說那是迷信。爲佛弟子,若聽他人說敲木魚是迷信,要立即告訴他:「不要這麼說,這是有罪過的;這樣說,對你不好。」你若不告訴他、不提醒他,則是對他不慈悲,也是未盡佛子護法之責。

  ( b )信「實法」般若、方等種種聖教皆稱爲「實法」,而非權法。信受實法,表面上好像比較容易做到,而實不然,「實法」實難信解,因爲「實法」甚深微妙,離言說相,離一切相,故難信解,因此,善根不足的人,于實法不能得正信解。金剛經上說:「若複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當知是人甚爲希有。」故知實法實難信解。

  ( c )信「無上法」何謂「無上法」?無上法爲與佛果功德相應,從佛果地薩婆若海的智慧之中出生、 流露出來的不思議法,其法最爲甚深不可思議,離于兒夫一切言說戲論,是爲離言法性。因爲此法不可思議,極難信解,而凡夫人,一天到晚都只落在思議之中,自然很難與之相應;以不相應故,便常産生「疑」或「不信」。然而若只是心一袅起疑、或不信,還不致于落到斷壞善根的地步;倘若依于不信而出口言之,起而毀謗者,則不但自斷善根,更造下彌天惡業,其果報不可思議。大般若經中說:毀謗佛法者的果報是來世當墮地獄,而且是墮于最深一層的阿鼻地獄。此人須長劫在地獄中,待到此方世界的地獄經過住劫,到了壞劫,即轉往他方世界的地獄中,繼續受諸苦報;于他方世界的地獄經過住劫到了壞劫,其獄已壞將成空劫,則又轉到第叁個世界的地獄中去繼續受苦。如是于十方世界的各大地獄都周遍輪流受報過一次,算是「一次報盡」;如是須七次于十方世界大地獄中受盡苦報,才得脫離地獄道。地獄報受盡,則生于畜生道,于種種畜生中受生。畜生報盡,再生于餓鬼道― ― 如是在叁惡道中輾轉七次受報之後,稱爲「果報」受盡;果報受盡後,才得生而爲人。雖得人身,卻是聾、盲、瘠啞、 六根不具,五百世皆…

《大乘信位菩薩的修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叁皈依要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