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信位菩萨的修行▪P15

  ..续本文上一页载,兹举例如下:、长阿含、 佛般泥洹经卷上云:佛告宾自,佛出于天下,知天下生死之道,说经开化天上天下及鬼龙,无不倾侧者,是佛第一威神。(大正藏卷一,一六四页)、长阿含、昆婆尸佛经卷下云:。尔时世尊说此喝已,告芯刍言:我于一时在王舍城七叶岩边,住止净室:. .我于彼时入三摩地,如大力士展臂之间至善现天,彼之天子头面礼足而作是言:善哉世尊,久不来此,我是昆婆尸佛正等正觉声闻弟子.. . . . .。。(大正藏卷一,一五八页)

  三、中阿含卷十一、频鞍娑罗王迎佛经云:佛说此法时,摩竭陀王、洗尼频鞠娑罗远离尘垢,诸法法眼生,及八万天、摩竭陀诸人万二千,远尘离垢,诸法法眼生。。(大正藏卷一,四九八页)

  四、 增壹阿含卷四十八

   礼三宝品(三)云:。尔时诸比丘、天、龙、鬼神、干杳和,阿须伦、迦留罗、甄陀罗、摩休勒天、及人民,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大正藏卷二,八○ 六页)以上只是聊举阿含经中数例,以证佛度众生,不只是要度人道众生而已,而是要广度一切众生,(至于大乘经典中,佛为天、龙、鬼神、地狱等众生说法的例子,亦是为数甚多,如地藏经、 华严经、及佛度大力鬼、鬼子母等,因为大家都很熟悉,故不详述。)因此若说佛教只为了「人间」,便违背了佛的根本教理,并且违反了佛菩萨的大悲心,且犯了与外道同的人类自我中心;而最重要的是,「六道轮回」、 以及「出生死、得解脱」的佛教根本义理,无形中就遭受到破坏;除此之外,「人问佛教」尚引发许许多多弊端及后遗症,造成末世修行方向的偏差及障难(例如仅修「人乘佛法」,求「人道」有漏福报。)在此不及备述,(附及,「人间佛教」,或者应正名为「人乘佛教」,才更名实相符,亦不误导修行人。)愿关心正法兴衰的读者诸君,详审之。

  三、信『 三乘法」

  信法之人,于信因果、信六道、信三界轮回这一切世问之法之后,接着便是信三乘佛法。兹分别讨论之:( a )信小乘法― 此为中小根器人所信受乐行之法,依之修行,可出儿夫轮转三界、分段生死之苦。依佛所说,中小根人信乐声闻、缘觉之法。为何称其为「小根人」呢?此乃由于他们的根器短小,缺乏大悲心及无上菩提之大愿,得少为足,因而与大乘菩萨相比,其智慧陋劣,故喜乐着相之小法(声闻行者见有生、而趣其灭,故着有「生相」及「灭相」可得;缘觉行者见不生、而恒住于灭,故着有「灭相」可得),此即经中所说之「乐小法者」― ― 亦即:此辈众生,唯好乐小法,只求自己一人的利益而修行,至于其它众生,乃至自己的眷属能否得度生死苦海,皆不在意,他们唯一挂怀的,只是自己一身能否了生死、得解脱;若此得成,就称「所作己办」,完全满足了。这是「自了汉」的想法与作法,与大乘行人相比,为极其「利己主义」者( b )信大乘法― 上根器之人除了信小乘法之外,于大乘法更是信乐奉行;大乘法即是菩萨法,依之修行,可趣向无上菩提,乃至成佛。大乘菩萨法之总要为:「愿修一切善,愿断一切恶,愿度一切众生」,能够发此愿心的人, 是信行大乘菩萨道之人。修大乘道者,为了利益无量众生而不辞辛劳,广修一切法;且其心住平等境、无人我之分别;不为自己的喜好、利益而取着少法,不为自己的厌恶而舍于少法:不取少法,不舍少法,于世出世问一切法中不取不舍,名为大乘菩萨行。经中常说:菩萨须修习六度、 四摄;虽言「六度」(或六波罗蜜),其实它已总摄一切法门。密教中则讲十波罗蜜,也就是六波罗蜜(施、戒、忍、进、禅、智)再加上「慧、方便、愿、力」四波罗蜜。这是依广略、开合而言,若将六波罗蜜摄要而言,则成为戒、定、 慧「三圣学」、或称「三无漏学」。若将戒、 定、慧再浓缩则成「定慧」之学。「定慧」之学亦可用来总摄佛所说的一切法:因为若要修定品(禅定波罗蜜),则必须具足戒品,所以讲「定慧」一〔 字时,即已将「戒品」涵摄在其中。再者,倘若不修持佛戒而欲修得佛定,无有是处。所以「定慧等学」可以说就是「戒定慧」三学之浓缩,将「三学」广而言之,就成六波罗蜜,再广而言之,就成十波罗蜜,更复广而言之,即成三十七道品及无量法。我个人觉得学佛之人,对于这些助道品都应起深信,且加以理解、常自思惟。若不明了这些道品的话,则智慧不容易开。因为时问的关系,此三十七道品无法加以详述。谈到大乘法,必须谈到:近世日本有些佛学家提出了一个论调,称为「大乘非佛说」。因为他们说,依据他们的考据,大乘佛法(亦即所谓北传佛法)不是佛说的,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此说为谤菩萨藏,法说非法,实在是造业不轻。不幸台湾也有些佛学家,闻之心喜,相与附和,兹破斥如下:一、佛要般涅槃的时候,在其本生处,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叫阿难为如来安置床座,说要令头朝北

   脚朝南,佛说那是因为将来佛的正法北传久住,故佛首朝北;而脚朝南,因为小乘法在南:长阿含卷三、游行经:。尔时世尊入拘尸城,向本生处末罗双树间,告阿难日:汝为如来于双树间敷置床座,使头北首、面向西方。所以然者,吾法流布当久住北方。这是小乘的经典上如是记载,大乘经典亦是如是记载,故知北传佛教不是后来才发展出来的,而是佛口亲说,然后再北传的!

  二、长阿含、佛般泥洹经云:。比丘说经戒者,不得疑言非是佛所戒敕。。同经中又说:。其有比丘,疑言非真佛经,不乐经者,诸比丘当逐出之。天下禾中生草,草败禾实,人当诛拔草去之,禾乃成好实。比丘恶者,不乐经、不持戒,坏败善比丘,诸比丘当共逐出。。这一段是说,若有比丘不乐持佛经,(以今言之,即不乐持经,而只好世俗考据、言说戏论),而疑经戒不是佛说的,若有这样的比丘,大众僧应把他赶出去。譬如稻田中有杂草,杂草会令稻谷的果结得不好,就应把这些杂草拔除。恶比丘疑经谤法,破坏善比丘修行,大家应该合力把他赶出去。您看,佛世尊如是教敕,要弟子们如是护持正法,护持僧众及道场清净,护持正修行,对恶弟子绝不姑息,必须做决断的处置。可惜这在中国似乎难以做到,因为中国佛教界非常「自由」,你爱说什么、 做什么,都没人管你。这是因为中国人喜欢「自扫门前雪」,再加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阿Q 哲学,因此就更加助长邪说横流,即使是危害正法,也没人管。三、无著菩萨造的摄大乘论,唯识学者皆认为是学唯识的必读要典。会性法师在其大藏会阅中说:「摄大乘论是唯识学中,扼要而最有价值者;为治唯识学者所必须研究之圣典。」可知此论之重要性及受推崇之盛。然而诸君可知无著菩萨为何要造这本论?其要旨为何?无著菩萨说:依于大乘,诸佛世尊有十种「殊胜殊胜语」,这十种殊胜殊胜语为:1、 所知依殊胜殊胜语,2 、所知相殊胜殊胜语,汪入所知相殊胜殊胜语,… … 加彼果智殊胜殊胜语。无著菩萨依此十种殊胜殊胜语相,而造成十章之本论,其目的是为了「显于大乘真是佛语。」论中云:。由此所说诸佛世尊契经诸句显于大乘真是佛语。。由此可知,无著菩萨造这部论,成为唯识学的无上宝典,可是无著菩萨不是「为了唯识而唯识」,他是为了「显于大乘真是佛语」而唯识,亦即:唯识可说是他要成就众生入于大乘的方便。可怪的是,偏偏提倡「大乘非佛说」的人,通常都是「唯识迷」,以唯识为其专业,并且十分推崇『 摄大乘论脸,不但为人宣讲,而且还批注、 著述。难道无著菩萨所显扬之「大乘真是佛语」这些话,他们都没看到?或是视若无睹?或是见不及此?无著菩萨又说:。由此所说十处显于大乘,异声闻乘,又显最胜世尊但为菩萨说。。又说:。由此十相殊胜殊胜如来语故,显于大乘真是佛语,遮声闻乘是大乘性。J 由此更可见「大乘真是佛语」我在前面「信佛」的部分曾介绍四种量:「现量、比量、非量、圣言量」我们身为凡夫,对于佛、法、僧宝等境界,自己尚无现量之证,则应依如来教敕的「圣言量」,不应依其它凡夫的妄想分别、穿凿附会的「非量」言说戏论,否则只有被邪见、恶说牵着鼻子走,自坏善根,自舍一切善根,做一阐提,如楞伽经卷一中佛所言:。大慧,一阐提有二种:一者舍一切善根,: . .云何舍一切善根?谓谤菩萨藏,及作恶言:此非随顺修多罗、田比尼、解脱之说。舍一切善根,故不般涅槃。"等到将来自善根已坏,那时才怪都是被「师子身上虫」所害,为时晚矣!最后,佛于经上说:末法时期,魔强法弱,波旬昌盛,邪说横流,坏佛正法,为佛弟子,不应再只是自顾自己,应该起而捍卫正法了― 正法兴亡、佛于有责!(要作个有良心、 有担当的佛弟子,荷担起如来家业。)这样佛教才有希望。

  ( c )信无上乘法― ― 此是上上根人所信受乐行者,依之修行,可永断二死(分段生死与变异生死),速疾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然上上根人于大小乘等一切如来正法尽皆护持,等心修行成就之,以上上根器人其心器广大,梵志远大故。)何谓「无上乘法」?无上乘法亦即是「一佛乘」之法。何为「一佛乘」?即一切众生皆当作佛,名为一佛乘。佛说一)乘、三乘,皆是为了方便教化,摄引其入一佛乘、 无上菩提道故,如『 法华经』 上说的:「佛说一切法,皆为一佛乘故」。是故上上根人其一切所修,皆是为了求一佛乘,这才是佛的本意。以众生之性言之,如果常亲近某物或修习某种法门,久而久之,对此物或此法门便极易生出爱着之心,而难以舍离,这就是所谓的业「习」力故。譬如:多习念诵者,则很可能着于念诵,以爱着故不能舍;以不能舍故,不能心住平等;不能心住平等,则偏爱转深。若听到人家赞叹念诵法门,则心生欢喜,反之若听到人诋毁念诵法门,就心生患愤。同理,于其…

《大乘信位菩萨的修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三皈依要义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