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壇經義解▪P16

  ..續本文上一頁,因爲表相都是虛妄之相。這樣聽得懂嗎!所以,所說的虛妄是指什麼?是指那個表相是虛妄,好象拍電影一樣,好象我們在看電影一樣,我們在看電影都有一個銀幕,對不!那銀幕是什麼顔色的?一般都是白色的,銀幕上面有沒有東西?銀幕上面普通都沒有東西,只是一個白色的銀幕而已,對不!如果有一個放影機,電源打開一放下去,然後銀幕上面就會出現很多影像,對不?所以你就看到銀幕上面有很多影像,但是電源如果關起來以後,銀幕又恢複原來的白色,一點東西也沒有,是不是?所以我們說那個心是虛妄是什麼?就是心的那個因爲外物的投影、外物的投影投在上面讓你看到很多影像,所以那叫虛妄相。但是那個虛妄相雖然投在心上,可是這個心從來也沒有被這些虛妄相真正的染汙掉,它心的清淨還是一樣,清淨本然,所以這個叫「一真」。因爲我們自己貪著這些外塵,所以東拉西扯,吸引了很多外界的虛妄影像,投在這心上。所以佛就說,開始的時候就說,這一切法皆是虛妄,這是對開始修行的人所說的,然後這個虛妄,不是說那個心是真正的虛妄,是講心上的那些表面的事情是虛妄,然後讓你體悟了這個心表面的虛妄以後,然後你再能夠更深的一層去體悟的時候,這個心的「本體」它是真實的,那心的本體是真實的。可是你必須要先體悟到那個心的虛妄相,然後才能夠更進一步體悟心體是真性。所以相是表面的,相假,但是性是真的。所以,也就說是「相妄性真」。所以你若證到「一真」的時候,那一切法都是真的,都是真如。那講到虛妄的時候,這個是開始修的時候,所以在二乘境界、聲聞緣覺境界,就是修這個虛妄相,乃至于權教菩薩所修,也是修這個虛妄之相。所以,我們有「一心叁觀」(即:空、假、中叁觀)。我們開始修的時候,修一切法都是空的,修「空」,但是你要知道那個「空」和「假」都是對治法,因爲我們衆生執「有」,執著那個「有」,所以佛說「空」來對治那個有,來治你這個對「有」執著的病,因爲我們執著一切法都是有,因爲執著「有」,所以會貪愛,爲了要治這個病,所以說「空」這個法。而這個空並不是什麼東西都沒有叫做空,(而)是「自性空」,就是說你不能把握的那種叫做「空」,因爲沒有一件東西你能夠把握的,不光只是說外面的東西你不能把握,這個「把握」是什麼呢?我們如果這樣講比較清楚,(如)「擁有」,這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以佛的知見來講是我們真正「擁有」的,乃至于什麼,不要說財産啦、田産啦,乃至于說父母、妻子兒女都不是我所擁有的,乃至于這個身體也不是我所擁有的,爲什麼?我作不了主啊!譬如說,這個身體我若作得了主,那它就不會生病了,它如果生病,就說不要病,我是主人,不要病,它就不病了。但是你說的話不算數啊!爲什麼?因爲你作不了主啊,你不是主人,所以他不聽你的。你若能作得了主宰,那樣子的話,就是你真正所擁有嘛!「主宰」表示「擁有」,擁有一定是能主宰,對不?但是房子、田産、妻子、兒女乃至于這個身、心都不能主宰啊!那個「心」我們都不能夠說要它怎麼樣。譬如說在「一直在想」,你叫它不要想,它也還是在想,它如果是在擔憂、在煩惱的時候,你叫它不要煩惱,它也是煩惱煩惱啊!是不是?所以,你自己不能做主宰心的主宰。所以,因爲不能做主宰,那麼就是「空」的意思,就是沒有主宰性、沒有自性。沒有主宰性、沒有自性叫做「空」,所以這個「空」是一個專有名詞。「假」是跟著「空」來的,「假」就是幻化的意思,虛幻變化,好像變魔術一樣,這一切法就好像在變魔術一樣,好像無中生有那樣,所以叫「假」。然後從假再生出這個「中道」,中道就是兼顧了「空」跟「假」,就不偏于空,也不偏于假。空的話,就表示完全不取著,那假呢?假是偏于「有」,因爲「假有」嘛!空是偏于無,假是偏于有。但是空也不是無,假也不是有,只是偏而已。因爲現那個相類似那個樣子,那中道呢?就是在那個中間。這些空、假都是什麼?都是方便說法,都是方便,方便接引。那「方便」的意思並不是說沒有那回事哦!方便還是真的,只不過是你程度還沒有到那個地方,你程度還沒到那兒,所以就一步一步把你接引。如果一下子就要把你接引得那麼深,你不能忍受,你不能接受,不要說受用,你根本就不能夠領受,你會受不了,甚至于會驚怖,所以佛就慈悲,一步一步慢慢講,由淺入深,那「空」是初步的,然後再講「假」,「空」等于差不多是小乘法,「假」是菩薩法,從空出假。所以菩薩就幻出一切的境界來接引衆生,這都是菩薩的慈悲,所以「假法」代表慈悲。那「空法」呢?就代表二乘的境界,假法是菩薩境界,「中道實義」是大菩薩及佛的境界。所以「空、假」二法都是慈悲接引人,那「中道實義」才是真正的、究竟的。所以證到後來就是看到一切都真,不是開始所說的空或假,實在都是真的。但是,佛祖爲什麼一開始就(沒)教我們一切都是真的,如果你基礎沒學,那你就說一切都是真的,這樣我就不用學了,這樣我就不用修也不要緊,一切都是真的嘛!所以,我就錢愈多愈好啊,虛名也是愈多愈好啊!種種色、香、味、觸愈多愈好,因爲都是真的嘛!所以就會變成這樣子,然後就會壞因果,然後變成墮在世間裏面的貪著,而說「一切都是真」,這你看現在學佛的現象,這佛教界就有很多是這樣的,說這一切都是真的、真實的,其實他就沒有從根基開始學起,然後也沒有真正懂得無上義,就拿著這最高的法門來掩飾他最低的修行。聽得懂嗎?就這樣,所以一真一切真「如」,如果證得一心是真如,這樣就看到「一切法都是真如」,一切法皆是真如,「一切真」是一切皆是真如。那這「一切」是代表什麼?「一切」代表世間法、出世間法,全部在裏面。不是說佛祖是真如而已,菩薩也是真如,乃至六道一切衆生統統是真如。

  「萬境自如如」。這萬境自如如,這「如」是什麼意思?「如」剛剛我們說是真如。這真如是什麼意思?梵文叫做「多陀伽他」(Tathagatha)。這個「多陀伽他」,我們中文翻做「如」。這個「如」是什麼意思呢?是「平等」、「不動」這兩個意思。「平等」、「不動」的意思就是「如」。那什麼叫「平等、不動」呢?「平等」的意思就是沒有差等,沒有差別,沒有差等。什麼差等呢?就是沒有「聖凡」的差等,沒有「染淨」的差等,這樣叫做「無差等」。那凡夫和聖人都一樣是真如,淨法和染法都一樣是真如,世間法與出世間法也都是真如,這個叫都「平等的」、「一般」;然後「不動」是什麼呢?「不動」就是不生不滅的意思,「不生不滅」就是「不動」,如果有生滅就有「動」,不生不滅、不來不去叫做「不動」,有生有滅就一定「有來有去」。「生」就是「來」,「滅」就是「去」。沒有生滅就是「沒有生死」,這樣就真正的「不動」了,所以「如」就是這個意思。那麼一個「如」是平等不動,那爲什麼有兩個「如」(如如)字呢?兩個「如」字就是「內法如,外法如」,謂之「如如」。什麼叫做「內法」呢?「內法」就是我們的根身,「內根身,外器界」。根身就是我們的五蘊,五蘊六根,根身就是內法。「外」就是外器界,山河大地、六塵,統統叫做「外法」。所以不但是「內法」是真如所成,連「外法」也是真如所成。所以一切法都是「如」,所以「金剛經」裏面說「如來者,諸法如義」,你聽過這部經(後),連金剛經的重要道理也都聽到了。「如來」是什麼意思?如來者,「者」就是「的」的意思,如來的意思就是說「諸法如」,「諸法」就是一切法,一切諸法如義,「如」平等不動,「如來的意思就是說證得一切法都是平等不動的人,這樣叫如來」。「諸法如義」的「義」就是道理,「如來的意思就是說已經證得一切法、一切諸法全都平等不動的道理的人」叫做「如來」。這平等不動另外還有一個(地方)講平等的,「金剛經」裏面又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這「是法」是說什麼?這是法是說「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說無上正覺、無上菩提的這個法,如果證得這個法的人,或者說這個法裏面就一切法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也沒有低。所以我剛開始學佛的時候,看「金剛經」看到這句就減少我很多煩惱,有些人,我如果看到他們在分別的時候,我就感到很可憐,也很可笑,我說一些給你們聽。例如有人說禅比較高,有的人說密比較高,有的人說淨土比較好,又說未法時期只有淨土可以度人。這都有高下的分別,對不?我如果聽到這些話,我就用「金剛經」印心,說這都是「烏說」(騙人的)。如何說呢?因爲「金剛經」裏面分明講「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這是佛祖所說的,所以我就絕對相信這句話,實在是全都是平等的。再說「金剛經」裏面說的,當要知道「如來說法如筏喻者」,「筏」就是船,以前要過黃河沒有船,就用竹子把它編成一個竹筏,對不?就是要過渡用的,如來說法就好像那個過渡用的竹筏一樣,那個竹筏是給我們過那個河的,過了河以後又怎麼樣呢?就舍筏登岸,對不?如果過了河以後,竹筏就不必用了,但有的人就覺得這個竹筏「太讚」(太棒了,舍不得放棄),這樣我們就應該背著它走,背著它跑,這樣聽懂了沒有?這樣就變成法縛、變法縛,被法綁住了。你要知道,法是使人解脫的,結果你覺得這個法「太讚」(太棒了),你就把它背著跑,那就變成執著了,法縛就是「法執」。這就使人想到伊索寓言裏面一對父子、驢子,一只驢子要騎也不是,要騎也不是,統統被人批評,後來他們父子倆就背著那驢子走,這你們知道嗎?所以這就是聽別人的話,而自己沒主張,搞得不知道怎麼辦好。所以修行的人自己要有一些主張。繼續講下面。

  「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如如之心這就是講,…

《六祖壇經義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