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壇經義解▪P26

  ..續本文上一頁者即慧明師也。慧能曰:汝若如是,吾與汝同師黃梅,善自護持。明又問:慧明今後向甚處去?慧能曰:逢袁則止,遇蒙則居。明禮辭〗。

  看到這裏。

  這慧明上座他就大悟,就又問說,「上來」,這個「上來」不是「從上以來」(從古以來),有人解釋說是「從上以來」,不對的。這個「上來」就是「您上面所開示的」(或上頭),就是我們在作早課時有回向說「上來現前清淨衆」的那個「上來」。你剛才、你上頭所開示的「密語密意」,怎麼說「密語密意」呢?因爲這個「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這如果沒有好好地解釋,一般人是不會聽懂的,對不對?這樣就好象秘密了,是不是?也因爲好像「秘密」,所以又叫「密語」。那密語中間包含了很深的道理在裏面,所以又叫「密意」。而這正是禅宗裏的秘密(密訣),大家要注意,不是密宗才有秘密,「禅宗」也有秘密呢!禅宗也有「密法」呢。退一步講啊,禅宗裏面的「密法」才是真正的「秘密」。怎麼講呢?因爲它都公開給你看,大家都可以看,結果都看不懂,對不?這才是真正的秘密。如果像密宗是說你不能看,不能看所以是秘密,對不?因那是秘密啊!但那是說密咒,「咒」是秘密。而禅宗(的秘密)並不是「咒」,是有意義的,雖是有意義的,而你就是看不懂,那才是真正的「秘密」了。所以這個是真正的最「深密」。

  這個「明上座」就問說,您剛才所開示的這個「密語密意」以外。「密語」就是剛才所講的那句話,「密意」就是可能接下來六祖大師有跟他開示,那是什麼意思,以及要怎麼修,他才能開悟,並非只說了一句話「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說完,他就開悟了,不是這樣子,六祖有再解釋看要如何修行,他才開悟。所以(問)除有此「密語」以外,還有其它的「密意」嗎?「還更有」就是還有其它的「密意」沒有。意思就是說你剛教我的這些,這是很秘密的,就好像是絕招,對不!「除了這個之外,你還有其它的絕招嗎」?意思就是說(師父)你可不要留一手,你還有的話,快點全部都教我。

  「慧能雲:與汝說者,即非密也。若汝返照,密在汝邊」。這句你可能要把它背起來。怎麼說?這個確實是很深的道理,而且還可以破「執著」。「與汝說者」我所跟你講的、如果是向你說出來的,就不是秘密了,另外一個意思就說,我如果能夠跟你說得出來的就不能說是秘密了,因爲如果真正是秘密的東西是講不出來的,也就是超乎「言語的境界」。即老子所說「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可以用語言「道」出的「道」即「非」恒「常」不變的「道」)。真正如來的秘密境界是「唯證方知」,不是用言語可以講得通的,你要自己去做、自己去證到,才會知道,是「超過言語的境界」,所以「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我如果跟你講、能夠講得出來的,就不是秘密了。這有一個笑話,就是說「我跟你講,你不要跟別人講,這是秘密喔」,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對不對?所以只說「我跟你講」,講到這裏就好,不用再說「你不要跟別人講」,這句話不用講,這句話是多余的。因爲如果這是秘密,你就不應跟別人講,甚至你也不要跟他講,對不對?你既然跟他講了,就不再是秘密了。所以「秘密」就是「對什麼人都不能講的」這樣才叫秘密。什麼人都不能知道,只有你知道就好了,如果以佛法來講就是「你知道,佛祖知道」,這樣就好了,這樣就是秘密的了。如果你講出來,那就不再秘密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這就稱爲秘密。如果你我以外的人也知道,這樣就不是秘密了。所以「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意思就是這樣。所以若跟你講了,那就不是秘密了,如果是真正的秘密是講不出來的,那叫做「秘密境界」,那個要「自證自知」。對不對?

  「汝若返照」。如果你自己「返照」、「返照自性」。怎樣是「返照」?那你就要了解剛才我所講的「六根取六塵」,我們的「六根」都是「向外面去追求」,所以是「往外」的、是「外馳」的,我們的「六根」跟「六識」都是往外的,所以是「外馳」。現在則要反過來,要「往內」、「內攝」,「內攝」就是「返照」。「返照」什麼?返照「自心自性」。你如果能「返照」你的「自心自性」,(就會看到)「密在汝邊」,一切「秘密」啊全都在你的「汝邊」、是你的身邊,但這不是身邊,是你的「身上」,是指你的身上,你如果可以返照你的「自心、自性、自心」,那麼,一切的秘密啊就在你的「身上」,這意思;還有另外一句話說一切最秘密的是什麼?就是你的「心」,一切最秘密最秘密的境界不是如來的境界,而是你自己的「自心」境界,是最深、最秘密的,沒有比這個還要秘密的的了。它秘密到什麼程度?秘密到連你自己都不知道,你看有多秘密,是不是。連你自己也不知道,意思是什麼?連你自己在某一種情況下怎麼會生出貪愛,你自己也不明白。怎麼會有貪愛、怎麼會有「嗔怒」、乃至于怎麼會「得定」?你也不知道。你如果照這樣去修,你就可得「定」,或你照這樣去修你就會減少煩惱。爲什麼會這樣?你自己也不知道。所以這是最秘密的了。「心」最秘密了。

  所以我現在講一個補充的。你看我現在學密法,對不?但是我自從「古時候、古時候」的那個「古時候」(很久很久以前),就相信六祖大師所講的什麼?就是「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所以,你不要看我東奔西跑,到處去求「密法」,其實我是依這個「法」(壇經)來求「密法」。聽懂嗎?

  所以我也不羨慕密法,也不貪愛密法。但是可以這麼說吧,以慈悲故,以慈愍故,而努力受盡千辛萬苦,而求密法(法師東渡日本求學東密)。但是心裏深信最「秘密」的是什麼?就是「自心」。那這不只是說站在禅宗的立場上看,事實上我現在向你們透露一點點,「密教中所修的也是這一個」,密宗中他要修的最後還是這個境界,只不過密宗的方便不一樣,而且它有很多、種種的方便。反過來說,禅宗是「最高」的境界,但是它沒有方便,它「以沒有方便,爲方便」,所以是「大根器的人」、是「上上根器的人」修的,所以(在禅宗)你悟了「就悟了」,沒有悟了「就算了」,這樣子。所以曆代(禅宗)祖師徒弟那麼多,開悟就悟了,沒開悟就算了,你沒開悟,師父也不煩惱;若能開悟的,他(師父)就盡量讓你開悟,如果開不了悟,也好!這樣子,大家都好!就是很自在。但是沒有悟到的人卻很苦惱,是不是?(這是說禅宗)。而密宗則是不管你是什麼根器它都有辦法讓你慢慢地、一步一步地、有次第的這樣一直修上去。禅宗就沒有次第,禅宗不講次第,「以無次第爲次第」,「以無門爲門」,這樣你就楞住了,是不是?所以(禅宗)你能修就修,不能修就罷,如果根器差的就落入「文字禅、口頭禅、野狐禅」了。而密宗就有很多方便,讓你這樣一步一步地正修行,漸漸的「漸修」上去,若能夠頓悟的它也有頓悟的大法能讓你這樣修進去(頓悟之門)。

  所以,如果通達這部經(壇經),通達這個法,學起佛來就方便很多,然後就少掉很多執著,其它不說,「知見」就正,少走很多冤枉路,少生很多煩惱。

  再回頭說一句,你說修「密法」,什麼最「密」?「自心」最「密」。那密法只是幫助你的一個方便,他確有很多的方便來幫助你,去入那「如來的秘密境界」,這樣而已。而禅宗呢?是一下就要讓你上去,入「最高境界」,如果你爬不上去就算了。就以爬山來講,禅宗的人就像什麼?就像登山高手,他不用走的、也不用爬,他就拿那個好像泰山的「藤索」,(甩上去)咻咻咻咻——嘣——鈎住了,(一拉住藤索)他就上去了。但那個要有力氣才行啊,沒力氣,(爬)不到一半就掉下來,是不是?那如果是淨土宗的,這是比較啦!淨土宗的一樣要爬到山上,禅宗的是這樣——「咻」就上去了,淨土宗就慢慢地開路,接著繞呀繞地(依路)繞山而上,繞、繞、繞、繞到後來那很穩啊!又不會跌倒,很穩啊,慢慢上去,但是很慢就是了,且要很有耐心,慢慢地繞到最後也是上山了;又如密宗,密宗就什麼都有,看你是什麼根器,他也能讓你一步一步(地上去),但是他(密宗)那法門就是那樣繞就是了,他可能是繞S型,有比較快一點,因爲「持咒」嗎!「咒力」是如來的咒力,有不可思義的力量,所以有快一點。但是「密宗」所修的最後的境界也和「禅宗」的境界一樣,也就是禅宗開悟的時候的那個境界,這是正統的「密宗」。如果說是外道的「邪密」,那就不一樣了,外道的邪密就追求種種的神通,貪著世間,對不對?那是不一樣的。

  好!這一句再重複說一遍。「與汝說者,即非密也。若汝返照,密在汝邊」,如果是跟你講的,就不是秘密了,就不是密法,那如果是密法就不能說了,就說不出來了,那真正是「密」的,退一步講,你如果說是自己「返照」,一切的秘密法門全都經你的「自心」裏面。你不用求我說「還有什麼秘密的法門」(沒有),如果有什麼秘密的法門,你「自心」裏面都有、「一切具足」,只是你自己沒有「返照」而已。好像什麼呢?像「法華經」裏面所說,那個「浪子懷金」的事,對不?就是這件事。「浪子懷金」簡單講一下,「法華經」裏面佛祖說,有一個人他父親很有錢,他要出去旅行,他父親怕他在旅程中沒錢可用,除了給一些現金之外,又在他的大衣的「縫裏」縫了一塊金了,但是這個人出去流浪太久錢花光了,卻不知道他父親縫了一塊金塊在大衣裏面,以致他在外面流浪變成乞丐,由于不知有真金在衣服裏面,所以就不能使用它,因此還是在乞討,這譬如什麼?那塊「真金」就好像是我們的「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是很寶貴的,像「真金」一樣,所以具足一切功用,那衆生因爲不知道,所以穿一件破衣服。那「破衣」是指什麼?就是指…

《六祖壇經義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