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七十義 7

  

《般07

  

講授:洛桑卻佩格西翻譯:法炬法師2007/11/29

  講到「教授」,就所诠內容可分爲十,其中的:1.傳授修行本身體性之教授。2.傳授所緣境四谛之教授。3.傳授所依叁寶之教授。4.傳授無耽著精進之教授。5.傳授完全不疲憊精進之教授。6.傳授「完全攝持完整道精進之教授。以上在上一堂課已講解完畢,今天開始講「傳授五眼之教授」。

  請看文,「7.傳授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及佛眼等五眼之教授。

  這是開示五眼之佛語,是依佛語所闡示的五眼教授作抉擇的教授。五眼是什麼?就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及佛眼。「…眼」與「先知」沒什麼差別。依著五眼爲增上緣可獲得六神通,「眼」是心識,並不是色法。五眼是非常艱深難懂的,五眼全都是「意現前」,尤其,談到「慧眼和法眼」會牽涉到現證空慧的大問題,對我們而言,暫時知道五眼即可,至于六神通,就比較好懂。

  請看文,「8.傳授神足通﹑天耳通﹑他心通﹑宿世隨念通﹑天眼通﹑漏盡通等六神通之教授。

  若要得到「神通」,首先要先成就奢摩他(止),未必要緣念于空性的奢摩他,反正要先成就奢摩他,得到奢摩他後,要成就毗缽舍那(勝觀),然後,奢摩他與毗缽舍那雙運(止觀雙運),依著修持止觀雙運,將欲界煩惱的現行斷除,斷除後,證得禅天根本定,這時該補特伽羅會獲得天眼﹑肉眼,天眼﹑肉眼在根本定時會有,至于慧眼﹑法眼﹑佛眼,是不可能有的,除了大乘證量非常高的聖者才可能獲得。總之,必須以禅天根本定爲增上緣而成就神通。證得禅天根本定時,該補特伽羅會獲得天眼﹑肉眼,但不是全部都會獲得。佛眼唯有佛才有,無余者有。證得禅天根本定時,再以禅天根本定爲增上緣而成就神通。

  第一種神通「神足通」,證得「神足通」時,該補特伽羅並不會知道前世﹑後世或他人心,可是他卻可化現出種種神通變化,例如,騰空而飛;或像螞蟻鑽到地底下;或將一物變爲兩個﹑叁個;或將多個攝爲一個。另外,也可隱形起來,讓別人看不到;或自己變爲兩位,其實並不是真的變成兩位,但別人看起來,他是變成兩位。

  第二種神通「天耳通」,證得「天耳通」時,這不是天神的耳朵,這是「意現前」,六神通與五眼全都是「意現前」。那麼爲何取名爲「天耳通」?因爲聽聲音是耳朵的責任。得到天耳通者,耳朶最少可聽到此世間百由旬內的任何粗細聲音。佛的天耳通可以無限收聽。該天耳通者,最少可聽到百由旬內的任何粗細聲音,他耳朵可做一切耳朵的工作,因此取名爲「天耳通」,但這不是一般說的耳朵,而是「意現前」。

  怎麼計算「由旬」呢?以一個壯漢而言,將他的雙臂張開,從他左手的中指端到他右手的中指端的距離,稱爲「一弓」,五百弓就是「一聞距」,八聞距是「一由旬」。以此爲單位,天耳通可現前聽到百由旬內的粗細聲音,這是它的作用,但它不能憶念前後世或了知他人心。有說在第四禅天的密嚴剎土中,報身佛在說法時,欲界身的初地菩薩,依天耳通之力可以聽法音。

  第叁種神通「他心通」。證得他心通時,對方的所有的想法﹑念頭,不管好壞,全部都可知道,但並不能知道前後世。得到他心通的能力有強弱之別,例如得到天耳通時,至少可聽到百由旬內所有的聲音,如果是佛的話,就無此限,可無止境的,全都聽到。有些具有「他心通」者,只能知道面前一位補特伽羅的心念,遠一點的,就不能知。反正能知一位補特伽羅的心念,就稱爲得到「他心通」了。有一些能力更強的,可知道百千人的心念,至于佛,則可知道所有補特伽羅的心念。所以能力有強弱之別,並非全都一樣。

  第四種神通「宿世隨念通」。證得宿世隨念通時,可知道前後世,有此神通者,並不能知他人的心念,該神通不會知道粗細聲﹑粗細色;有些可知自己的前後世,卻不知他人的前後世;有些可知道自他二者的前後世;有些可知道前世不知前前世;有些可知道二世,有些可知道叁世﹑四世,各種都有差別非常的大。怎樣才稱爲得到宿世隨念通呢?當可現前了知自己未投生前的「中有」,就稱爲已得到宿世隨念通。

  第五種神通「天眼通」。證得天眼通時,可現前看到百由旬內的所有粗細色,甚至可看到人的生死,可知道由此死從彼生,或由彼死從此生;我們就不行了,別人的死可看到,但自己何時死,自己會不知道。在《俱舍論》裏也提到天眼通,可是在其他論著裏也稱爲「生死通」,有情何時死﹑何時生,哪邊死﹑哪邊生,通通可知道,所以又稱爲「生死通」。可看到百由旬內的所有粗細色,故名「天眼通」;可知道有情的生和死,故名「生死通」。天眼通和生死通是同義異名。

  剛才說的五神通,是與外道共通的神通,入道者有,小乘道者有,大乘道者有,未入道者有,入道者有,佛有,有情有。有成爲資糧道體性的五神通,有成爲加行道體性的五神通,也有成爲見道體性的五神通…等,五道通通都有,如果得到「成爲資糧道體性的五神通」,這五神通都是資糧道;得到「成爲加行道體性的五神通」,這五神通都是加行道;得到「成爲見道體性的五神通」,這五神通都是見道;以此類推。

  依外道論著作聞思修可成就增上生果報。增上生果報是人天二果報,決定勝果報是解脫和遍智二果報。要得到前五神通,一定要先證得禅天根本定;得到禅天根本定後,這根本定是會退轉的,但若在不退轉之情形下死亡的話,一定投生到上界,不會投生到欲界。所以,既然依外道論著可以成就神通,該補特伽羅一定有禅天根本定,死後一定投生到上界,得到天神果報,可以得到天神果報的話,那麼得到人的果報也一定可以的。

  但是依外道論著不能得到解脫和遍智果報,有很多理由可說,但扼要而言,僅僅要得到解脫,一定要現前了知補特伽羅無我,然後持續地串習,修持到最究竟時,就將「補特伽羅我執」斷除殆盡;心中生起「現證補特伽羅無我慧」,一再禅修,達究竟時,就將補特伽羅無我的反面「補特伽羅我執」斷除殆盡,獲得解脫。可是外道的論著講的全都是「補特伽羅我」,根本不談「補特伽羅無我」,所以依著外道論著不可能得到解脫。

  第六種神通「漏盡通」。「漏」是煩惱;「盡」是斷除;「漏盡通」就是斷除煩惱的神通,只有阿羅漢有,大乘阿羅漢﹑小乘阿羅漢都有,外道沒有。

  至此爲止,已經講解完畢「1.傳授「修行本身體性」的教授﹑2.傳授四谛的教授﹑3.傳授叁寶的教授﹑4~6.傳授叁個精進的教授﹑以及7~8.傳授「五眼﹑神通」的教授」。接下來講傳授「見道」和「修道」的教授。

  請看文,「9.傳授見道之教授

  傳授見道之教授—因爲這是大乘的教授,是大乘語,所以在這教授中,會闡示見道的全部建立。在傳授「修道」的教授裏會闡示修道的全部建立。

  入道的界限:是以心中生未生起無虛僞出離心作判別。心中生起無虛僞出離心就入了道。在未生起無虛僞出離心之前,雖有生起出離心,但仍不算入道。所謂「無虛僞出離心」是無虛僞的欲求脫離輪回的意樂。若生起無虛僞出離心就入了道,這是入道的界限。心中有「無虛僞出離心」的補特伽羅,心中若有大悲心和菩提心當靠山的話,就入了大乘道;沒有大悲心和菩提心當靠山的話,就是入了小乘道。

  小乘分爲:聲聞和獨覺二道。怎麼區分?這兩類的補特伽羅心中生起的無虛僞出離心一樣,除了這一點外,還要看補特伽羅本身的意願。若意願傾向于獨覺的修行,就是入了獨覺道;意願傾向于聲聞的修行,就入了聲聞道。其實聲聞道和獨覺道二者的差別不大,同樣是小乘道,可是獨覺比聲聞略爲優勝一點。

  聲聞有五道: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聲聞有五道,獨覺有五道,大乘也有五道,共十五道。聲聞﹑獨覺﹑大乘叁乘都有資糧道﹑加行道;資糧道﹑加行道是凡夫道;入資糧道﹑加行道者都仍是凡夫。在這二種道中的補特伽羅,不管大乘者或小乘者,只能透過正理以比量了悟空性﹑補特伽羅無我﹑解脫﹑遍智﹑細品無常等,無法以現量了知。但是得到見道時,不管得到聲聞見道﹑獨覺見道﹑大乘見道,該補特伽羅就成爲聖者,成爲聲聞聖者﹑獨覺聖者﹑大乘聖者或稱爲菩薩聖者。

  叁寶中的「法寶」是道谛和滅谛,證得見道時的聖補特伽羅,就是叁寶中的僧寶;資糧道﹑加行道者們不是僧寶。不論是得到聲聞見道﹑獨覺見道﹑大乘見道的補特伽羅,就是「僧寶」;僧寶和見道的補特伽羅同義;該補特伽羅僧寶心續中的道,就是「道谛」,道谛也是「法寶」。

  聲聞﹑獨覺﹑大乘的見道,時間非常短,但不是短到像「時邊際剎那」那麼的短,和修道﹑加行道比較起來,它的時間很短。從見道登上修道後,修道的時間就非常長了,叁乘的修道,時間都非常長。時間長短是怎麼來的呢?見道時間很短是因爲它的主要所應斷是遍計,見道是遍計的對治者,和俱生比較起來,遍計比較容易斷除。俱生極難斷除,能斷除俱生的是修道,因此修道時間非常長。一般而言,見道者是初地者,從第二地開始到第十地,全部是修道。

  所以,各乘的見道主要斷除遍計,修道主要斷除俱生,將俱生完全斷盡的同時,就證得無學道,成就了阿羅漢﹑得到解脫。

  安立界限時,有時說「從資糧道至佛地之間」﹑有時說「從加行道至佛地之間」﹑有時說「從見道至佛地之間」﹑有時說「從修道至佛地之間」,對這些「界限」要有一些概念,否則容易搞混。

  十種教授在《現觀莊嚴論》本頌中,有雲:

  請看文,「修行及諸谛,佛陀等叁寶,不…

《般若七十義 7》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般若七十義 8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