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痛苦。不要說是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連善趣的人天果位,也有生老病死的痛苦——“衆多病老苦浪蕩”,我們生死的痛苦,就像大海的浪潮一樣襲擊著我們,隨時都襲擊著我們,把無常的生命“送入死主鯨鳄口”。雖然得到了人身,但是死無常一直伴隨著我們。任何人只要一生下來,就已經進入了死主鯨鳄的口,一刹那也不停地走向死亡。“可厭苦擔壓無救”——這樣的無邊的痛苦,像山一樣的壓在我們的頭上。在這樣的苦海當中,我們唯一的辦法是什麼呢?就是要依靠叁寶,依靠阿彌陀佛!這是很重要的。
這裏邊講的就是我們要往生淨土必須要具足的兩個條件:要知道輪回的本質——痛苦——死亡的痛苦、老病的痛苦,各種各樣的痛苦。只有對痛苦認識清楚了,我們才能生起對往生的猛力的希求心。
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辦呢?宗大師接下來講:“我以哀痛迫呼號,成立心願請作證”,在這樣的苦海當中,誰來救度我們呢?只有依靠阿彌陀佛!“唯一救苦無量光”,無量光就是阿彌陀佛,還有身邊的兩大菩薩。實際上阿彌陀佛的眷屬是無數的,但其中上首的是八大菩薩,最主要的就是兩大菩薩——“觀自在與大勢至”。“及與一切眷屬俱。無量劫中爲我等, 所發勝心誓勿忘”——過去無量劫中,您爲我們所發的誓願,請您一定記住,不要忘了。“如金翅鳥行天衢,以神境力哀臨此!”——請阿彌陀佛用慈悲的力量、用慈悲我們的心,降臨到我們的面前。意思就是這樣。
那麼講到這裏,大家都知道了吧,我們要往生到西方淨土,有兩種條件是必須要具備的,一方面,前面已經講過了——輪回的痛苦我們要認識到,必須要有出離的心。我們對今世不能有貪戀的心、挂念的心;另一方面,要一心一意地依靠阿彌陀佛來救我們到西方淨土,這個心一定要虔誠!
以上就是禮敬的贊頌詞。這裏把全文的主旨都包括進去了。
我們平時修阿彌陀佛的時候,也是這樣,在念到這裏的時候,我們可以觀想資糧田,將資糧田召請到我們的面前——阿彌陀佛和兩大菩薩爲主的十方一切佛菩薩,以及淨土中的無數菩薩,召請到我們面前的虛空中。召請以後,我們可以作七支供,包括供養、頂禮等等,但是最主要的是忏悔。我們去淨土的一切障礙,最好都要在阿彌陀佛的面前忏除掉。我們修頗瓦法的時候也是這樣。雖然說淨土法門是可以帶業往生的,但是最好在我們去淨土之前,把我們的業障在阿彌陀佛的面前(資糧田面前)全部消除。這就是作忏悔,這很重要。然後積集資糧——作供養法、供曼紮等都可以。然後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一心一意的請求阿彌陀佛一定要把我帶到西方淨土!就是這樣觀想。
下面就是我們平時修的時候作的一些觀修的方法,以及去淨土的條件和願文。
“依止集合自他叁世所系二資糧海,爲一品力,若我舍命,現在前時,現見導師無量光佛、二長子等大衆圍繞。”——這裏要求的是什麼呢?集合自他叁世所積集的一切資糧!並不是說如果想去阿彌陀佛淨土的話,就不要其他任何資糧、不要做其他的任何善事了,不是這樣的!我們依靠的是什麼呢?自他叁世所積累的一切資糧海!“若我舍命”——在我臨命終的時候,“現在前時”——這幾個字不要,藏文中沒有這幾個字。“現見導師無量光佛”、“二長子”——觀世音和大勢至,“等大衆圍繞”——這就是資糧田,來到我自己的面前。平時我們修的時候也是一樣,但是臨終的時候是最關鍵的時刻,真正能觀想這個資糧田,真正能觀想到阿彌陀佛,那我們去淨土就更有把握了。所以平時我們修的時候必須要觀想,當然我們可以先用圖片的形式,用所畫出的唐卡佛像來觀想。但是真正來講,阿彌陀佛的形象是很莊嚴的,不是我們所畫出來的那樣。我們觀想出來的應該更加莊嚴。“爾時緣佛”——緣,就是你的思想集中起來,觀想佛和他的眷屬,意思就是這樣。“及其眷屬,勵力生起殷重信心”——對他生起無比的信心,就是皈依的心。誰能救度我們不墮落到任何惡趣,那當然我們要對他生起皈依的心。必須要生起猛力的信心!我們平時在修的時候,在觀想當中,再再地念誦阿彌陀佛的名號的時候,就要觀阿彌陀佛莊嚴的身相。“由于無有解肢節苦”——離開任何臨終的痛苦。我們都曾看到過,在醫院當中有很多病人臨終的時候都很痛苦,臨終的人也好,家人也好,多麼痛苦!但是我們如果在這個時候,能真正憶念到阿彌陀佛和一切眷屬來迎接我們到西方淨土,那還有什麼恐懼的呢?應該生起無比歡喜的心!“及不忘失信境正念”——信境,信仰的對境,就是阿彌陀佛和一切眷屬。“舍命無間”——藏文原義是說離開肉體的刹那間。“依八菩薩、以其神境,如實指示往極樂道。於極樂土,大寶蓮中,生爲大乘種姓純利根者!”——剛才我們已經講過了,淨土裏面,有情的根器是有差別的,有些根器是非常殊勝的,有些根器不那麼好,和我們人間一樣——有些學習好,很聰明,有些不那麼聰明——在淨土中也有這個差別。所以這裏講的是“大乘種姓”,就是往生到淨土後,不能當小乘種姓,要作大乘種姓。“純利根者”,原文是指非常殊勝的根基,相當于我們人間最聰慧的人。
這一段包括了八大菩薩來迎接我們,在八大菩薩的指引下,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生在淨土的大寶蓮中。淨土的衆生不是血肉之軀,而是生在蓮花當中,從蓮花中化生。這就是我們在死亡的過程當中所觀想的最殊勝的一種法門。平時我們也要這樣觀,讓我到臨終的時候,請佛菩薩來接引我,引導我到西方極樂世界。
西方極樂世界在那麼遙遠的地方,而我們在南瞻部洲,怎麼能去得了呢?生起這樣的懷疑是不對的。這和現在的心理學也有關系,心和風的動向是一致的,這在科學上也是承認的。我們的心所向往的地方,風和心的動向是完全一致的,一想就到了那個地方。月球也好,其它星球也好,我們一想,心的能量就到達那裏。心的力量具有最快的速度。我們既然沒有了這個肉體(死後意識離開肉體), 但是心風(構成的)的這個“靈魂”(意識)還在,它的相續還在,可以在一刹那間往生到淨土。我們念“頗瓦法”就是用氣脈的方法,就是脈中觀想他的“靈魂”,然後用他人的氣力,和心風不二的力量,把他送到淨土,這就是頗瓦法。那我們也可以不用依靠他人,我們平時在修的時候,自己就可以這樣觀想:八大菩薩引導我們,刹那間就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的蓮花中,等到蓮花一開,身體就生出來了,這時我們所需要的各種用品都能隨意出現在面前……觀想的比較熟練的話,就很容易生起。我們在人間的生活已經習慣了,觀想(往生淨土、蓮花化生等)好像不是很方便,其實那時已經不是血肉之軀了。
“願生已無間,獲得總持、叁摩地、無緣菩提心、無盡辯才等無量功德資糧;”生已無間,就是當你在寶蓮花中已經生出來以後,一刹那間,你就獲得了總持,總持就是不忘的悉地(成就)——就是我們一般人所講的過目不忘。我們所受到的這個教法,一聽到永遠不會忘記,這就是總持的悉地。叁摩地,就是禅定。無緣菩提心,這講得就很明確了——必須要有菩提心。那麼有了菩提心的話,光是在佛的淨土裏享受那不行,那必須要利益衆生。“無盡辯才”,還要有無量的辯才等一切功德資糧。
“又令無上導師無量光等十方諸佛菩薩歡悅,正受大乘一切教敕!”就是說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以後,我們最主要的就是要接受、修學一切大乘的教法。
“願於一切教敕義理,如實解已,刹那刹那,於其無邊佛刹土中,依於神境,無礙趣往,令得圓滿一切菩薩廣大之行!”到達淨土以後,一切佛教的教義都要通達,刹那刹那間,可以去往無邊的佛的刹土。刹土就是淨土,刹是梵語的譯音,就是淨,幹淨的淨。“圓滿一切菩薩廣大之行”,就是要有利益他人的這個心,到淨土以後也要修這個菩提心,我們到達淨土以後還沒有得到完全究竟的菩提心,要成佛,我們就要繼續修這個菩提心。
“願生淨土已”,生到淨土以後呢,“以逼切悲而爲等起,神境無礙,首要來至不淨土中。”這就明確了,要發菩提心,不是光是呆在淨土中不動,不是這樣。要得到無上的慈悲心和菩提心,還要得到神境無礙,就是神通廣大和神變無礙。首要來至不淨土,不淨土就是人間或其他的不淨世界中。要利益其他的一切衆生,“依止如其一切有情各自分齊,而爲說法,能安處於佛所稱贊,極清淨道!”就是用佛法來救度一切衆生。
“願由速疾圓滿,彼諸希有菩薩行門,爲利無邊諸有情故,順易證得佛如來位!”利益他人的菩薩行圓滿,很快地就得到佛的果位。
前面所講的含義就可以在下面的兩個頌詞當中包括。
“願當退舍壽行時,”就是我們在臨終的時候,“海會圍繞無量光,”就是資糧田,阿彌陀佛的資糧田。“現前顯了睹見已,信悲充滿我相續!”信心和慈悲的心充滿我的心間。“願起中有顯無間,”離開肉體以後,在中有當中,這是很快的時間,我們離開肉體後一刹那間就進入中有,這就是“無間”的意思。“八大菩薩示正道,生…
《《極樂願》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