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上師供養儀軌不共甚深導引 具傳承上師口授(修•敦越克珠 著)▪P9

  ..續本文上一頁道行趣願究竟。」

  文義:以供贊祈請上師等法事爲代表,如是所修白淨妙行或善業,回向於何?並非唯回向於借法牟利等輪回圓滿之因,而是如過去現在未來叁時諸佛或一切善逝連同其子嗣(132)之行相,爲利益有情,發盡所有願,皆無余成辦,回向生生世世執持安樂利益有情根本無余教證正法之因。

  由成辦前之威能力,自今起一切生生世世,一切殊勝中我安住最勝乘,即大乘道助伴相應符合之境,依止上士具大乘性相,夙昔善願得遂,以夙昔所積福德圓具修法順緣;於彼四輪(133);或雅旺卻吉旺秋雲:「立誓願斷有漏善樂,立誓斷不能利他之聲緣(134)行爲,立誓雖見輪回如膿血但爲利他亦觀善妙,叁種承諾不變異;加立誓如金剛鑽紋般爲四輪」,刹那亦不離,見輪回一切爲苦自性後,欲解脫出離之心思、大乘正道菩提心、諸法本性不顛倒之清淨見及降伏生死中有之生起次第,斷生死中有無余種子後能轉真正叁身之圓滿次第,二次第甚深道之一切行徑,易證中得達究竟雙運大金剛果位之因,藉深切欲願而回向。

  

  座間如何行持理趣

  持自心間有皈依處總集自性雙運金剛持本初怙主之佛慢,飲食住臥等受用之時,以叁種子加持諸飲食,享用會供之理趣而獻供,衣物亦以獻本尊天衣理趣(觀而著之),如是依座中及座間受持後,至上師加持趣入之相未顯露之間當修。

  如此精進於座中座間之行持後,結末誦吉祥偈:

  「輪涅白善盡所有善相,從今普離不祥諸衰敗,

  暫時究竟善妙虛空藏,享用圓滿吉祥願吉祥,

  遍智羅桑劄巴之法教,叁學清淨專一勤修行,

  瑜伽出家大衆悉遍滿,佛教長久安住願吉祥,

  童稚時起即祈上師尊,及勝本尊故獲宗喀巴,

  加持得入利他任運成,羅桑金剛持之願吉祥,

  希願財富流注如夏湖,無瑕種姓水流無中斷,

  永以羅桑正法度晝夜,享用圓滿吉祥願吉祥,

  我等從今直至菩提間,正作將作凡所積善業,

  至尊殊勝色身住此土,堅如不異金剛願吉祥。」

  結贊:

  依何無余根本拔除去 輪涅憂惱衆聚靈妙藥

  上師成就具甘露粹瓶 叁具執持金剛恩中得(135)

  如此勤修善行任所有 勝乘善知識語教甘露

  世世啜飲享用無厭足 十地五道證悟達究竟

  叁身速證之因中回向

  此是見輪回安樂享用無意義,一同勤求解脫之住菩提洲諸山林者所勸請,依無比恩德大金剛持羅桑益喜之語甘露及文殊化現人身之法尊索南敦珠二師所授直解爲基礎,增補修心等法,吉那巴羅桑徹殿,於叁十九歲時編。吉祥。

  注釋

  ————————

  (1)最勝成就:事業上最勝成就是息惑業苦及垢染,增長教證功德、懷攝一切智,誅我執,果位得「受用圓滿和合大樂無自性,悲心遍滿相續不斷而無滅」之和合七支,共自他二利。

  (2)共通成就:外道修行成就者亦可得到之飛天、遁地、隱身、丹丸、飛劍、眼藥,神足、攝粹八種成就。

  (3)牛五淨:牛身所出之乳、酪、酥及未墮地之糞尿。

  (4)道次第:菩提道次第之傳承,包括大乘深觀、廣行二種傳承。

  (5)戴黃帽冠冕:格魯派大師頂戴象徵持戒嚴謹之黃帽,以此表格魯派傳承。

  (6)受用:滿足于眼耳鼻舌身之花香燈塗食諸享用。

  (7)五妙欲:代表色聲香味觸五種妙欲之鏡、琵琶,香水、食馐、天衣錦鍛。

  (8)八吉詳:吉祥結、蓮華、寶傘、右旋海螺、*輪、尊勝幢、寶瓶,金魚,據密續法本雲:釋迦成佛後,由大梵天王、帝釋等天王請求說法,其時天王獻法螺表請宣揚正法音,破諸惡說,*輪表大轉*輪,吉祥結表心具遍智智慧,寶瓶表圓滿福德資糧,蓮華表不染輪回過失,金魚表渡輪回大海,寶傘表最上之庇護處,法幢表豎法幢於十方,唯表正法流傳吉祥之意。

  (9)七寶:紅寶石、帝釋青、吠琉璃、子母綠、金剛石、珍珠、珊瑚;或吠琉璃、金、銀,水晶、冰珠石、紅珍珠、綠玉。

  (10)八法: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11)毘盧七支:毘盧遮那佛之坐姿,共有七要點:雙足跏趺、雙手定印、舒張雙肩、脊椎挺直、頭微下俯、舌抵上颚、眼視鼻尖,在脈氣明點瑜伽觀修中各有其必需目的。

  (12)種種:蓮華有時觀千瓣,有時八瓣,色澤或白、或紅、或五彩不一,指其形色多樣故,非指多株蓮華。

  (13)怖畏金剛:文殊菩薩示現忿怒身相之一,是閻摩敵種姓中之一支,俗稱大威德金剛。

  (14)具叁恩德:具有灌頂、口傳、講解導引叁種恩德。

  (15)舞:身姿手勢行動多端,如舞蹈時姿態轉變不一。

  (16)班智達:梵文pandita, 指有學問碩學之士,後作博通五明之大師。

  (17)叁種薩埵:金剛乘中生起次第觀修的一種方法,自身是叁昧耶薩埵,又稱誓句尊,誓尊;心間化現智慧薩埵又稱智慧尊,智尊,智慧薩埵之心間代表有本尊心命之叁摩地薩埵,又稱禅定尊、定尊,叁者合集一身,故稱叁合薩埵,或叁種薩埵。

  (18)相好莊嚴:「相」指叁十二相,「好」指八十隨形好,此爲傳統佛經上的略稱詞用法。

  (19)廣大行:至尊彌勒菩薩傳無著世親論師流傳行世的大乘道次第傳承之一。

  (20)甚深見:至尊文殊菩薩傳龍樹、聖天論師所傳承行世的大乘道次第傳承之一。

  (21)能依所依:能依爲本尊天衆,所依指壇城越量宮等。

  (22)吉祥四臂智慧怙主:即四臂「嘛哈嘎拉」義爲大黑天。

  (23)六臂智慧怙主:六臂嘛哈嘎拉,有說爲觀世音所化現,有白、黑諸身色之別。

  (24)資糧田:所觀想之皈依境天衆,是具積集福報,産生功德資糧之作用,如田生稼禾谷物般,故稱「資糧田」。

  (25)叁昧耶尊:指此處由自己所觀想出之天衆。

  (26)南摩咕噜貝:此四句依次爲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27)手印:所謂「手印」並非手結印契,概念中觀想本尊之身姿、顔色、手幟等皆屬手印,密法尤忌望文生義之臆解。

  (28)近誦:親近本尊所作之持誦觀想屬之。

  (29)相續:包括身心二元之連續,心刹那刹那變異而相連持續至輪回終了爲止,身刹那刹那變異相連至死方休,二者皆相連持續,在無常的看法中無固定不變之身、心,故藏文中多用較整體周延的“相續”一詞看待有情,有些譯成“心”或“心續”,易落偏頗,然俗中多不辨。

  (30)器世間:指外在宇宙山河大地。

  (31)情世間:存在于宇宙山河大地中的六道衆生。

  (32)影染:叁昧耶、鬼魔、惡友、飲食、處所、屍晦等垢染,能毀相續中禅定力及隳退,如雲蔽日故曰「影」。

  (33)上師蘊界處:本段敘述及補充表之爲

  位置 尊名 身色 面向 蘊界處

  頂→發際發及→喉喉→心心→臍臍→腿根 毘盧遮那無量光佛不動佛寶生佛不空成就佛 白紅青黃綠 前前前前前 色蘊想識受行

  臍心喉頂 佛眼佛母摩摩枳白衣母度母 白青紅綠 後後後後 地水火風

  眼耳鼻舌心密處 地藏大勢至虛空藏觀自在文殊除蓋障 白黑黃紅紅綠 前左右前前前前 眼耳鼻舌意身

  關節頂髻 普賢彌勒 綠白 前前

  眼門耳鼻舌密 色金剛女聲金剛女香金剛女味金剛女觸金剛女 白黃紅綠青 後後後後後 色聲香味觸

  右掌左掌口密處右肩左肩右膝左膝頂心足心 閻摩敵明王慧竟明王(無能勝)馬頭明王甘露漩明王不動明王欲帝明王藍杖明王大力明王轉輪明王損美明王 黑白紅黑(青)黑(青)黑(青)青(黑)黑青(黑)青(黑) 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

  , (34)十護方神:

  東:帝釋天 東北:自在天 上方:日神?

  南:閻摩天 東南:火天 下方:月神?

  西:水天 西南:羅刹

  北:藥叉 西北:風天

  (35)十二藥叉大將:應是《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所列宮毘羅大將、伐折羅大將、迷企羅大將、安底羅大將、頞你羅大將、珊底羅大將、因達羅大將、波夷羅大將、摩虎羅大將、真達羅大將,招杜羅大將、毘羯羅大將。

  (36)五體投地:額頭、雙掌、雙膝。

  (37)隨眠:謂潛在的、未明白顯示出的思想或行爲。

  (38)叁學:戒定慧。

  (39)大自在金地基:依《俱舍論卷十一》雲:「有情業力感別風起,搏擊此水上結成金,如熟乳停止凝成膜,故水輪減唯厚八洛叉,余轉成金。」其宇宙觀認爲此世間系水上凝成金輪,是大自在金地基。

  (40)鐵圍山:同上書:「此外複有鐵輪圍山,周匝如輪圍一世間」說世間最外一圍鐵圍山環繞,是一世間界。

  (41)二種:此處二種寂滅指小乘寂滅及大乘涅槃。

  (42)叁學:戒定慧。

  (43)二次第道:生起次第、圓滿次第。

  (44)資糧等五道: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

  (45)全片等具性相顱器:金剛乘行者使用之顱器,有其標准條件,從顱外紋路觀察,有無紋全片如蛋殼,無矢狀縫連結;一些矢狀縫紋有叁條、四條等,其顱內紋路多樣,各有善惡緣起,故須依口訣抉擇合乎善緣起標准。

  (46)五肉:噶舉、薩嘉、格魯等新派以象馬牛犬大肉爲五肉,其取材非凡庸有情之血肉,有其特殊標准及象徵意義。

  (47)甘露:大香、小香、紅白菩提心及腦,一般望文生義者,以爲凡夫糞尿精血穢物爲甘露,顛倒邪見誤解極重,正如漢藥的「人中黃」、「人中白」亦非屎尿,真正的五甘露取材及定義有極完整標准。

  (48)外內表義:外表五肉五甘露,內義勾召成就之五鈎、光顯成就之五燈。

  (49)具性相之明妃:應具性相標准條件,概分外、內、密、真實,各有嚴格定義,非泛泛可企;八支粗墮雲:「俗女自力取甘露」,其罪甚重,修士宜慎。

  (50)共通道:指輪回過患、暇滿難得、生死無常,業果不爽爲四共加行;皈依、大禮拜、發心、金剛薩埵百字明,獻曼…

《上師供養儀軌不共甚深導引 具傳承上師口授(修•敦越克珠 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極樂願》講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