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道行趣愿究竟。」
文义:以供赞祈请上师等法事为代表,如是所修白净妙行或善业,回向於何?并非唯回向於借法牟利等轮回圆满之因,而是如过去现在未来三时诸佛或一切善逝连同其子嗣(132)之行相,为利益有情,发尽所有愿,皆无余成办,回向生生世世执持安乐利益有情根本无余教证正法之因。
由成办前之威能力,自今起一切生生世世,一切殊胜中我安住最胜乘,即大乘道助伴相应符合之境,依止上士具大乘性相,夙昔善愿得遂,以夙昔所积福德圆具修法顺缘;於彼四轮(133);或雅旺却吉旺秋云:「立誓愿断有漏善乐,立誓断不能利他之声缘(134)行为,立誓虽见轮回如脓血但为利他亦观善妙,三种承诺不变异;加立誓如金刚钻纹般为四轮」,刹那亦不离,见轮回一切为苦自性后,欲解脱出离之心思、大乘正道菩提心、诸法本性不颠倒之清净见及降伏生死中有之生起次第,断生死中有无余种子后能转真正三身之圆满次第,二次第甚深道之一切行径,易证中得达究竟双运大金刚果位之因,藉深切欲愿而回向。
座间如何行持理趣
持自心间有皈依处总集自性双运金刚持本初怙主之佛慢,饮食住卧等受用之时,以三种子加持诸饮食,享用会供之理趣而献供,衣物亦以献本尊天衣理趣(观而著之),如是依座中及座间受持后,至上师加持趣入之相未显露之间当修。
如此精进於座中座间之行持后,结末诵吉祥偈:
「轮涅白善尽所有善相,从今普离不祥诸衰败,
暂时究竟善妙虚空藏,享用圆满吉祥愿吉祥,
遍智罗桑札巴之法教,三学清净专一勤修行,
瑜伽出家大众悉遍满,佛教长久安住愿吉祥,
童稚时起即祈上师尊,及胜本尊故获宗喀巴,
加持得入利他任运成,罗桑金刚持之愿吉祥,
希愿财富流注如夏湖,无瑕种姓水流无中断,
永以罗桑正法度昼夜,享用圆满吉祥愿吉祥,
我等从今直至菩提间,正作将作凡所积善业,
至尊殊胜色身住此土,坚如不异金刚愿吉祥。」
结赞:
依何无余根本拔除去 轮涅忧恼众聚灵妙药
上师成就具甘露粹瓶 三具执持金刚恩中得(135)
如此勤修善行任所有 胜乘善知识语教甘露
世世啜饮享用无厌足 十地五道证悟达究竟
三身速证之因中回向
此是见轮回安乐享用无意义,一同勤求解脱之住菩提洲诸山林者所劝请,依无比恩德大金刚持罗桑益喜之语甘露及文殊化现人身之法尊索南敦珠二师所授直解为基础,增补修心等法,吉那巴罗桑彻殿,於三十九岁时编。吉祥。
注释
————————
(1)最胜成就:事业上最胜成就是息惑业苦及垢染,增长教证功德、怀摄一切智,诛我执,果位得「受用圆满和合大乐无自性,悲心遍满相续不断而无灭」之和合七支,共自他二利。
(2)共通成就:外道修行成就者亦可得到之飞天、遁地、隐身、丹丸、飞剑、眼药,神足、摄粹八种成就。
(3)牛五净:牛身所出之乳、酪、酥及未堕地之粪尿。
(4)道次第:菩提道次第之传承,包括大乘深观、广行二种传承。
(5)戴黄帽冠冕:格鲁派大师顶戴象徵持戒严谨之黄帽,以此表格鲁派传承。
(6)受用:满足于眼耳鼻舌身之花香灯涂食诸享用。
(7)五妙欲:代表色声香味触五种妙欲之镜、琵琶,香水、食馐、天衣锦锻。
(8)八吉详:吉祥结、莲华、宝伞、右旋海螺、*轮、尊胜幢、宝瓶,金鱼,据密续法本云:释迦成佛后,由大梵天王、帝释等天王请求说法,其时天王献法螺表请宣扬正法音,破诸恶说,*轮表大转*轮,吉祥结表心具遍智智慧,宝瓶表圆满福德资粮,莲华表不染轮回过失,金鱼表渡轮回大海,宝伞表最上之庇护处,法幢表竖法幢於十方,唯表正法流传吉祥之意。
(9)七宝:红宝石、帝释青、吠琉璃、子母绿、金刚石、珍珠、珊瑚;或吠琉璃、金、银,水晶、冰珠石、红珍珠、绿玉。
(10)八法: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11)毘卢七支:毘卢遮那佛之坐姿,共有七要点:双足跏趺、双手定印、舒张双肩、脊椎挺直、头微下俯、舌抵上颚、眼视鼻尖,在脉气明点瑜伽观修中各有其必需目的。
(12)种种:莲华有时观千瓣,有时八瓣,色泽或白、或红、或五彩不一,指其形色多样故,非指多株莲华。
(13)怖畏金刚:文殊菩萨示现忿怒身相之一,是阎摩敌种姓中之一支,俗称大威德金刚。
(14)具三恩德:具有灌顶、口传、讲解导引三种恩德。
(15)舞:身姿手势行动多端,如舞蹈时姿态转变不一。
(16)班智达:梵文pandita, 指有学问硕学之士,后作博通五明之大师。
(17)三种萨埵:金刚乘中生起次第观修的一种方法,自身是三昧耶萨埵,又称誓句尊,誓尊;心间化现智慧萨埵又称智慧尊,智尊,智慧萨埵之心间代表有本尊心命之三摩地萨埵,又称禅定尊、定尊,三者合集一身,故称三合萨埵,或三种萨埵。
(18)相好庄严:「相」指三十二相,「好」指八十随形好,此为传统佛经上的略称词用法。
(19)广大行:至尊弥勒菩萨传无著世亲论师流传行世的大乘道次第传承之一。
(20)甚深见:至尊文殊菩萨传龙树、圣天论师所传承行世的大乘道次第传承之一。
(21)能依所依:能依为本尊天众,所依指坛城越量宫等。
(22)吉祥四臂智慧怙主:即四臂「嘛哈嘎拉」义为大黑天。
(23)六臂智慧怙主:六臂嘛哈嘎拉,有说为观世音所化现,有白、黑诸身色之别。
(24)资粮田:所观想之皈依境天众,是具积集福报,产生功德资粮之作用,如田生稼禾谷物般,故称「资粮田」。
(25)三昧耶尊:指此处由自己所观想出之天众。
(26)南摩咕噜贝:此四句依次为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27)手印:所谓「手印」并非手结印契,概念中观想本尊之身姿、颜色、手帜等皆属手印,密法尤忌望文生义之臆解。
(28)近诵:亲近本尊所作之持诵观想属之。
(29)相续:包括身心二元之连续,心刹那刹那变异而相连持续至轮回终了为止,身刹那刹那变异相连至死方休,二者皆相连持续,在无常的看法中无固定不变之身、心,故藏文中多用较整体周延的“相续”一词看待有情,有些译成“心”或“心续”,易落偏颇,然俗中多不辨。
(30)器世间:指外在宇宙山河大地。
(31)情世间:存在于宇宙山河大地中的六道众生。
(32)影染:三昧耶、鬼魔、恶友、饮食、处所、尸晦等垢染,能毁相续中禅定力及隳退,如云蔽日故曰「影」。
(33)上师蕴界处:本段叙述及补充表之为
位置 尊名 身色 面向 蕴界处
顶→发际发及→喉喉→心心→脐脐→腿根 毘卢遮那无量光佛不动佛宝生佛不空成就佛 白红青黄绿 前前前前前 色蕴想识受行
脐心喉顶 佛眼佛母摩摩枳白衣母度母 白青红绿 后后后后 地水火风
眼耳鼻舌心密处 地藏大势至虚空藏观自在文殊除盖障 白黑黄红红绿 前左右前前前前 眼耳鼻舌意身
关节顶髻 普贤弥勒 绿白 前前
眼门耳鼻舌密 色金刚女声金刚女香金刚女味金刚女触金刚女 白黄红绿青 后后后后后 色声香味触
右掌左掌口密处右肩左肩右膝左膝顶心足心 阎摩敌明王慧竟明王(无能胜)马头明王甘露漩明王不动明王欲帝明王蓝杖明王大力明王转轮明王损美明王 黑白红黑(青)黑(青)黑(青)青(黑)黑青(黑)青(黑) 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
, (34)十护方神:
东:帝释天 东北:自在天 上方:日神?
南:阎摩天 东南:火天 下方:月神?
西:水天 西南:罗刹
北:药叉 西北:风天
(35)十二药叉大将:应是《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所列宫毘罗大将、伐折罗大将、迷企罗大将、安底罗大将、頞你罗大将、珊底罗大将、因达罗大将、波夷罗大将、摩虎罗大将、真达罗大将,招杜罗大将、毘羯罗大将。
(36)五体投地:额头、双掌、双膝。
(37)随眠:谓潜在的、未明白显示出的思想或行为。
(38)三学:戒定慧。
(39)大自在金地基:依《俱舍论卷十一》云:「有情业力感别风起,搏击此水上结成金,如熟乳停止凝成膜,故水轮减唯厚八洛叉,余转成金。」其宇宙观认为此世间系水上凝成金轮,是大自在金地基。
(40)铁围山:同上书:「此外复有铁轮围山,周匝如轮围一世间」说世间最外一围铁围山环绕,是一世间界。
(41)二种:此处二种寂灭指小乘寂灭及大乘涅槃。
(42)三学:戒定慧。
(43)二次第道:生起次第、圆满次第。
(44)资粮等五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
(45)全片等具性相颅器:金刚乘行者使用之颅器,有其标准条件,从颅外纹路观察,有无纹全片如蛋壳,无矢状缝连结;一些矢状缝纹有三条、四条等,其颅内纹路多样,各有善恶缘起,故须依口诀抉择合乎善缘起标准。
(46)五肉:噶举、萨嘉、格鲁等新派以象马牛犬大肉为五肉,其取材非凡庸有情之血肉,有其特殊标准及象徵意义。
(47)甘露:大香、小香、红白菩提心及脑,一般望文生义者,以为凡夫粪尿精血秽物为甘露,颠倒邪见误解极重,正如汉药的「人中黄」、「人中白」亦非屎尿,真正的五甘露取材及定义有极完整标准。
(48)外内表义:外表五肉五甘露,内义勾召成就之五钩、光显成就之五灯。
(49)具性相之明妃:应具性相标准条件,概分外、内、密、真实,各有严格定义,非泛泛可企;八支粗堕云:「俗女自力取甘露」,其罪甚重,修士宜慎。
(50)共通道:指轮回过患、暇满难得、生死无常,业果不爽为四共加行;皈依、大礼拜、发心、金刚萨埵百字明,献曼…
《上师供养仪轨不共甚深导引 具传承上师口授(修•敦越克珠 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