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如果他一回來繃著臉,太太不曉得怎麼回事,滿頭霧水,再一說就發脾氣,再一碰就發脾氣,這就不行。永遠布施人家歡喜,這就是說家庭。
對任何人,你走路時難免有人碰你一下子,或者你給人家道個歉,過在他,你道個歉,使他更慚愧一點,沒什麼關生活費的。如果兩個人一爭,在美國經常有這個事,你認爲是小事,就因爲走路碰他一下子,兩人吵起來了,吵起來掏槍,一槍就把他打死了。打死了,他也被捕了,判了好多年。我說,死的死了,他活著也是想不通的。就因爲一念之間,如果布施一個歡喜心,又有什麼不可以?
我說得很容易,自己還是做不到。一天笑臉給人家,人家罵你,你還給他笑臉,你越笑,他越罵你,不麻煩了嗎?你的心地一定要能平衡。
還有,我們一布施,就想到佛菩薩加持。只給佛買幾個水果,希望佛加持他又發財、家庭又平安,真是一本萬利了。有沒有這個心呢?我看有些人是有的,我看一般的老婆婆,或者到廟裏燒香,拿著一支香跪在那裏求,她求的事太多了。她只插了一支香,可以不可以呢?可以。並不是說物質少,而是你心量如何。我這一支香插一去,我觀想這去香遍法界,藥師琉璃光如來世界,乃至阿彌陀佛世界,我這一支香全遍滿了;我這一支香大,觀想它無量,因爲你心無量,物質就無量。可以用少物。並且沒有求回報心,要無所回報的。
我們也發願《地藏經》說:你有千百萬億願、千百萬億事,都可以向地藏菩薩求,地藏菩薩都能滿你的願。但是總的說,你要讓一切衆生得幸福,我們第一個回向都是法界衆生。我們大家道友們都這會了,只要回向,要法界衆生得快光。不過,他心裏看重的得點可不是法界衆生,他的著重點還是自己。也好啦,自己也有了,你就多回向幾次,回向法界衆生,他的著重點還是自己,也好啦,自己也有了,你就多加向幾次,回向法界衆生,之後最後回向我自己,用這個回向的功德回向,讓諸佛菩薩加持自己。五欲的事兒少回向,五欲就是財、色、名、食、睡。多回向得智慧,有了智慧你什麼都能知道了,你什麼都能成就了。
對于供養的功德,不要起執著心。像《金剛經》,你誦一遍得那麼大的功德,你感覺上很渺茫的,說是得了,你沒到手。我們是務實主義,我一回向之後,隔兩天,菩薩就給我送來,他才認爲這是真實的。這種事是辦不到的,這樣容易生執著,容易起貪戀心。
沒得到想得,得到的守護著不施,很怕丟掉,保護不失。你保護不住的。你什麼都保護不住的;就是這個世界,這個地球,也保護不住的。一定時候必定壞,沒壞是時候沒到。就像你所做善惡,還沒有回饋給你的時候,還沒報的時候,是進修沒到;到時候,你想不報都不行。
施的時候要舍心,常時布施,什麼都舍。要內施,眼、耳、鼻、舌、身、意都舍。意施怎麼舍?意施,你隨人家的意願。我有我的看法,人家有人家的看法,我就歡喜人家的看法,把我的看法收起來,我就布施給他,讓他高興,這叫布施。布施裏面包含很多,有內施、外施、財施、法施、一切施、無畏施。像這個人害怕了,我能給他安慰,讓他不害怕,這叫無限施,這就是觀世音菩薩所施舍的。
皈依叁寶了,一定要有施心,施舍的“施”,不是自麼的“私”。你皈依叁寶了之後,你老是用自私心的心,不行;要用布施的心,能舍,乃至于連你自己的身、首,一切你所有的都能舍,這就是布施。布施的涵義,大家一定要好好的認識。不要認爲,和尚一說布施,佛一說布施,就是錢錢錢,一切都向錢看,那樣子所得的功德很小,布施你的心,得的功德才大。
有些弟子問我:“師父啊!我想布施你老人家,你缺什麼?”我說:“我想成佛啊。”我都未成佛,我怎麼能供養師父呢!我說:“你念部經就行了。長的經你沒時間,念部《心經》總可以吧。”佛教導我們,一切供養之中,法供養爲最。如果我們要想供養佛,坐在佛前面念一部經供養佛。這個功德,佛跟你自己所得的功德非常之大。
你們怎麼一說供養,就想到錢,一說施就想到錢?要不要呢?要啊,也要。但是功德是小的,真正的功德是法供養爲最,布施就是這樣子。
我在紐約發生過這種事,我跟在家的道友說:“你不要到處跑,你在家修行就好了。”他這個廟燒香,那個廟磕頭。這兒打佛七,那兒參禅。功夫都浪費了,路上開車的時間很多,都浪費了。于是紐約的道友就說了,他說:“夢老說的,我們不必到處亂跑,在家修就好了。”好多寺廟的師父跟我打電話:“老師父啊!你大概有緣份啦,我們沒緣份,我要吃飯,你讓人家都不去寺廟,我們吃什麼啊?“這不是誤解嘛。
我說:“你多拔出時間在家裏頭好好念佛,不要一天到處跑,跑完了,就講這間廟是非、那間廟是非、道友之間是非,你還修行什麼嗎?你信仰叁寶、恭敬叁寶,功德沒有,讓你嘴巴造業都造出去了,劃不來是不是?“至于面對勸的人,我是這麼答案覆他:”你自己修行嘛,你還愁沒得吃、沒得供養?沒得供養,韋陀菩薩要負責任的,護法神是幹什麼的?護法神就是護法,但是你沒有法,那是不行的。”
護的法,你們諸位護的也是法,沒法的你不要護,我還是堅持我的意見。護法不是負責你吃飯的,也不是負責你穿衣服。懂得這個涵義就行了。
還有,必須護佛、護法、護僧。最重要的是護持不要忽略掉你自己,你要護持你自己的正念,護持你內心的善法,護心非常得要。我們往往把自己的善業忽視掉了,不護持,散失掉了;面對自己的那點世間財,用種種方法來保護,你保護不住的。你內心護持到了,一切天龍八部都給護持,你有了正法,你有了心,你還怕嗎?你愁什麼?什麼都不怕。身體是假的,全命是假的,是幻化的,不實的。真正要護的是你內心的善法,是你仙心的善念。念佛、念法、念僧,善護自己的意念,消除一發的障礙。
正因爲我們的善念不堅定、正念不堅定,人家一誘惑、聽人家一催,把你自己的正念、正心就丟了,跟著人家轉去了。因此,定心跟護心都很重要。
還有發願,我們剛信佛受叁皈依的時候,沒有一位師父不教你發四弘誓願的。一定發願“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叫四弘誓願。一定要發願度衆生,一定要使如來的正法永久住世。要策勵自己,這個願就是促使你精進。
同時,要發願生生世世都遇見叁寶,這是最重要的。發願生生世世都能遇見叁寶,都能生生世世如法修行,照化所教導的,教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這就是護你自己的佛、自己的僧,叫自性叁寶。你的清淨心,你的本體,那個性體,就是你的佛寶;清淨心,就是你的僧寶;清淨心跟你的本性結合起來,就是一切諸法,這就是法寶,因著這個而去修行,使你的自性叁寶生生世世增長,直至成佛。
之後,你別認爲你修行的功德小。修行的功德不可思議,你若是能願心、護心、定心、念心、精進心,這些心都保持護持很好,把這些都回向,這叫殊勝功德。回向給自己,又回到自心來。功德是外頭的,回到自心來,又回向給一切衆生,就是自他兩利。你心裏頭長時這樣念,不舍離這個念心,一定要注意,永遠不舍離叁寶,念念不忘叁寶。
我們講的這些,就叫修行,就這麼樣修行。就是你天天想,天天這樣念,天天回護,轉變你的心,轉變你的性。同時也告訴我們,修行沒有什麼奇特,並不是打坐才叫修行,非到佛堂磕頭才叫修行。就在日常工作當中、生活當中,我念念都在修行;端看你怎麼樣用心就是了,每部經都這樣說。
在《華嚴經》的(淨行品)裏,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說:“這一切末未能衆法,要想得到佛智,要想得到無礙智,要想得到殊勝智,怎麼樣能得到呢?”文殊菩薩答覆四個字“善用其心”。如果你善用其心,你都能得到。我們經常護念叁寶,就是善用其心,如果你還做不到,你念念(淨行品),一共有一百四十一願,念念不忘衆生,念念求佛道,就是這個心,善用其心、善護其心就是這樣。
所以,你這樣來念念回向,念念思惟,永久皈依佛、法、僧叁寶。從皈依外在境界佛、法、僧叁寶,回歸你自己自心的無境界的叁寶,就是用你自心的叁寶轉外界的叁寶,心能轉境就是佛。如果不是叁寶的境界,別的境界,貪、嗔、癡欲,財、色、名食、睡,把你轉了,你就苦了,就流轉。
你所求的永遠都得不到,你想離苦離不到,你想得到的得不到,你想不病辦不到,你想不死更辦不到了。
你經常的這樣回護、這樣想,這就叫修行。就在你日常的生活當中,隨時隨地都在修行。要是等到了佛堂才修行,在外頭散亂了一天,回來到佛堂,心裏收不回來,這麼一坐下,“那筆生意還沒談好!明天還來不來啊?“好多事了。不靜下來沒事兒,一靜下來,妄想雜念就來了。但是會修的,可以排除一切雜念。我們大家做靜修的時候,都會想到很多的事兒,這是自己的浮塵的影子,一過去了之後,你的真心就會顯現,你的智慧就會來了。
有的人跟我說他記憶衰退,問我說:“怎麼修行啊?我打坐靜下來時。哎呀!一靜下來妄想很多。”我說:“你多靜一會兒,你就沒妄想了,智慧就來了。”我就給講個故事。以前,在高明寺,大家都知道高明寺,是坐禅的。有一天,天天給寺裏頭送豆腐的生意人,他看見師父天天坐著,他說:“幹什麼?究竟有什麼好處?”他就跟知客師說:“知客師啊!能不能讓我也坐一下?”知客師說:“不行啊!你怎麼能進去坐啊,你也坐不住,時間很長啊。”他一再要求。知客師說:“這樣好了,你別進禅堂裏頭,在後門那兒坐著,聽到人家打板再走,沒打反你可不能動。”他說:“好啦。”他就去坐上。打板出來了,知客師問這位賣豆腐的人:“你坐怎麼樣?”“哦!太好了。”知客師說:“好到什麼程度?”他說:“我有好幾年的豆腐賬都忘了,現在…
《夢參老和尚開示 3 生起決定的信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