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夢參老和尚開示 2 皈依的因緣▪P4

  ..續本文上一頁這兒做什麼的。你的煩惱、妄想、昏睡,就給你攆跑了。“有些道友突然間喊兩聲,別人嚇一跳,以爲他發瘋了。不是的,他自己內心裏頭不清淨,他克服不了,就大聲念。一大聲念,他又克服得了。這是一個我經常用的方法,但是集體的法會不能用。大家在一塊,你這樣喊一聲,把別人嚇到了,又造了業了,所以要走到一邊去喊。這是常念叁寶的好處。

  有好多信佛的人,感覺信叁寶很久了,卻沒有得到感應。你有好多毛病,不降你的罪就是好的,還想找感應,還想講感應啊。爲什麼沒有石油呢?你在皈依叁寶的過程犯了很多的錯誤,把念經的功德都抵消了,只留個善根,有待發現,你還怎麼能得到感應。他不檢討過患,只埋怨諸佛菩薩不慈悲,“他又沒照顧我了。”你說:“像我這樣的人,怎麼還會害病啊?”你怎麼會不害病啊!

  我們大家知道,寫戒律書的妙因法師,我們沒有同班,他是跟慈舟法師學習的。弘一法師有很多的著作,是由他整理起來的,他在美國住,八十多了。現在他也害了喉癌,不能吃中藥。我跟他說:“好好念念吧!還有這個病,你走的時候業障就消了,你以後到了淨佛國土,你這個肉體隨便它怎麼害。”所以全看你怎麼想。我們有些道友得了癌症應該高興:“得癌症了,快收我回去,業障也快消盡了。”這樣想了,癌症不但不能發展,而且還能消失。如果你真正命到壽盡了,你就生淨佛國土去這時候正好念,病都是痛苦的,爲了減輕痛苦,你試試念佛。

  我們上次提到的蘇護士長,她教很多病人念地藏菩薩。一念,病人的痛就減輕了,好多人是這樣子生起信心。我看蘇護士長真是菩薩,就是這樣。到那個時候,病患雖然不信佛,爲了減輕痛苦,他念念試試,試試看。試試也好,但是那樣的念,就靈了,很怪。

  像我們信佛很久的人,你念,就不靈。爲什麼呢?因爲你已成了老皮禅了,念皮了,半信半疑剛信的那些人,他認爲人家告訴他的方法一定靈,半信半疑就不靈。你必須得全心,一點不疑,菩薩確實能加持我們、救度我們。真的皈依叁寶,這就叫修行。你怎麼樣用心想,這就是修行。

  還有,我們好多過去的父母等我們救度。一子得道,九族升天。你信了佛之後,你的父母、六親、眷屬,無窮無盡,盼望你救度,這樣他們才能真正得到好處。如果你念《地藏經》,或者隨便哪部經,我的觀念是這樣子,說都念地藏菩薩好了。不!你跟哪部經典有緣就念哪部經,你念《彌陀經》(普門品),不必再改念《地藏經》

  我感覺到衆生都有這個毛病,我信什麼,你們也都跟我信什麼。“我念法《地藏經》,爲什你念《華嚴經》啊?”這個是絕對錯誤的,要是這樣,法就滅了,法是要我們大家弘揚啊。大家都不念經,就念我這一部經好了,那麼其余的經都斷了,可以嗎?這是很通常的道理。

  如果你念地藏王菩薩,“唉啊!地藏王菩薩是菩薩,不如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比地藏菩薩功德大。”“你怎麼念文殊菩薩,持文殊菩薩咒啊?你念佛嘛,佛不是比文殊菩薩大啊。”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地藏菩薩在第一品上頭就跟文殊菩薩說。翻譯《地藏經》的寶叉難陀尊者,也翻譯了《華嚴經》,看看《地藏經》是什麼境界。有些人說《地藏經》是小乘,我不這麼認爲。

  《地藏經》第一品,就是佛問文殊菩薩,《華嚴經》第一品也是文殊師利菩薩。文殊菩薩是以信爲主。善財童子五十叁參,第一參就是參文殊菩薩,乃至于參到等覺菩薩、彌勒菩薩,彌勒菩薩還要他回來參文菩薩,文殊菩薩才介結他參普賢菩薩。如果說哪個是大,哪個是小,這是凡夫的思想,不是聖人的思想。

  第二品是佛跟地藏王菩薩本身說的。第叁品是佛跟佛母說的,摩耶夫人是未來千佛之母,是大權示現。第四品是跟定自在王菩薩說。你看看《地藏經》十叁品,當機衆是誰,沒有一個不是菩薩摩诃薩。你在《地藏經》裏找阿羅漢、常隨衆,一位也沒有。有人跟我說,那些鬼王都在那我,一念經就害怕那些鬼,其實,那些鬼都是大菩薩,鬼能到忉利天去?鬼在鬼道,人道都到不了,它能到忉利天去?而且佛在說《地藏經》,阿羅漢的神通都到不了,那些鬼能去啊?你看看《地藏經》,有沒有我們常隨衆,像五十阿羅漢?都沒有啊。從第一品到十叁品,特別是在第十二品,釋迦牟尼佛囑托觀世音菩薩弘揚《地藏經》,大家可以看一看。

  不要分別諸佛菩薩的聖典,你跟哪部經有緣,能你機,對你機就是好,不要把它們拉扯在一起。佛在這個會上說的法,你要拉扯到那個會上去,那個會上根本就不是這個機啊。人家是學商務管理的,你要是讓他去學科技發展原子能的功能,他做得了嗎?他根本沒學過。我們不會學的道友,往往在到這個地方造了很多的罪。佛在這個會上說,他搬到那個會上,你把那個會搬到這家,之後,還做評論。佛法不是那麼神秘的,我不曉得大家怎麼理解,我說的是真實的,如果我說錯了,下地獄。

  佛當初說法的時候,不是說我有意今天要說什麼,而是有什麼機他就說什麼法。《金剛經》說得很清楚,到了吃飯的時候,他洗洗缽子,化緣托缽回來,吃完飯了,洗完了,飯碗一擱,他這麼一坐,敷座而坐,大家圍過來,須菩提就是提出他的問題說“佛您善護念諸菩薩……”,佛說:“你說得很好啊!……”,這樣子就談起來了;談完了《金剛經》,這一會就說完了。當我們講一個月、講兩個月,越講越多,這個注解,那個注解,跟佛當初的意思全透了。佛每一法會,不是拖了好久還在說。般若不是說二十二年?不是只有一部,都是這一類範疇的,般苦經典很多,大愛可以看看般苦部。像《金剛經》那一會也算般若,那是一切般苦的心,說說就完了。到後來越來越神秘,升法座得升多高多高,要空法衣,做什麼什麼,這叫佛教的形式。佛當實忍痛法的時候,我想對這個會就說這個法。佛製戒也是這樣子,因爲今天有人犯了,大家譏嫌,佛就製條戒,“這事兒以後不能再做了,以前就算了,我沒製戒不算犯,以後再做就是犯戒。”是這樣子的。

  所以要知道當時的形勢,當時的說法情況,我們就知道每部經的涵義。釋迦牟尼佛他自己不會跟自己打官司的,不會跟自己打嘴仗的,這個樣子說,那個那樣說,一會兒說“有”,一會兒說“無”。釋迦牟尼佛給他說“有”,他高興啊,他就開悟道了;至于對另一人,釋迦牟尼佛說“無”,他才能進入啊。你非得把“有”“無”拉在一塊兒,他不是那個機。對什麼機說什麼法,不要起分別心。

  受了叁皈依之後,要不要有觀想呢?也應該有。因爲我們皈依的時候,釋迦牟尼佛就是我們的本師,我們皈依就是觀想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因爲每位師父傳授叁皈依的時候,都是以釋迦牟尼佛爲主的,右邊是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左邊就是普賢菩薩、在勢至菩薩,一般是這樣觀想。

  你並不沒有專門學過這幾尊菩薩,你可以大體這樣想。你面前皈依的恩師就是釋迦牟尼佛,乃至于文殊、觀音、普賢、大勢至,這樣觀想都可以。但是,你要誠心誠意的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過西藏密宗,先說皈依上師,而後皈依佛、法、僧,因爲沒有上師你不知道叁寶,沒有上師給你傳,你不會皈依佛、法、僧,是這樣涵義。但在顯教,這樣皈依就可能了,僧寶只是誰代傳,就是這樣子。

  接著,你至誠懇切的這樣想、這樣觀而已。但是你要修這個法的時候,專心觀想一尊,觀想的時候專注一境,修定的時候就是專注一境,專心致志的不改變。觀想釋迦牟尼佛放出光明來,這些菩薩也都放出光明,光明就照在我的身上。你平日在這裏這樣坐的時候,你可以開燈,燈光一照,“佛菩薩光照過我的身上了”。你這樣去觀想,就能得到;觀想久了,你就能得到光明。“光明照到我身上來了”,經常這樣想。不過你修藥師法的,就觀想是藍光;修彌勒法的,就觀想是紅光;一般觀想釋迦尼佛的,就觀想白光。觀想恩師放光,光明照在我的身上。光明一照在你的身上,業障就消失,業障消失,智慧就增長。每次念的時候,就這樣觀想。

  臨睡前,除了能念十聲之外,如果你還能抽出一點時間來,得發心啊,你觀想佛的光明加諸我身上。同時也觀想左邊是父親、右邊是母親,乃至于曆劫的父母,就是光明加諸他們。如果已經往生的,就增長他們的福慧,送他們到極樂世界,送到淨佛國土。如果他們還在叁途,或者還在天上,在天上增長他們的福慧,能夠聞到佛法;如果在叁途,馬上超生,生到天上。你這樣觀想的時候,你的福慧增長,又報佛恩,都具足了。這就是受叁皈依的修行,這就夠你修了。

  你說求上師、求灌頂,受這個灌頂、那個灌頂我給大家略略說密宗次第。如果你想受灌頂,沒有先修四加行,這灌頂不成立。還有,我請的上師是喇嘛,喇嘛上師說的是藏話,他不會說普通話,你藏語不懂,當然經過翻譯,一翻走了樣子,你的灌頂也得不到。還有就是說,在你求上師、求灌頂的時候,你修過四加行沒有?十萬大頭你有沒有磕?四加行的一種:磕十萬大頭。然後念十萬百字明咒。如果你修舊的法門,得念蓮花部的百字明咒;你修金剛部的,得念金剛部的百字明咒,並不是一樣的。磕十萬大頭,恐怕我們受灌頂的道友們,小頭都沒磕十萬,何況大頭。大頭得通身趴下去磕十萬大頭。

  還得念十萬皈依誦,皈依誦是第一個念的,皈依是一切的根本,必須念完十萬皈依誦;之後修供養,供養十萬曼達,曼達供完了得要磕大頭忏悔過去的業障;之後就修持,念十萬百字明咒,就加持你一切魔障消失,完了你再修。你修哪個灌頂,修長壽佛灌頂一下得長壽,就消災免難如果你要弘法,你要開智慧,次第的。

  在西藏修學密宗的時候,沒有二十年的時間,你想受灌頂是不可能的,必須學二十年顯教,教理通達,你才能學密法,你可以去問問任何一位大喇嘛,說有個和尚他這樣說,西藏是不是真的這…

《夢參老和尚開示 2 皈依的因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