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正道菩薩戒論▪P13

  ..續本文上一頁複製他人不令修學。是名第二根本重罪。」所言或者,謂于正法,毀謗背舍。此中有二:

  一者所謗舍法。「謗聲聞法,或緣覺法,或大乘法,複製他人不令修學。是名是第二根本重罪。」所言或者,謂隨一種叁乘經典。隨一種經,皆是正法。又謗大乘法,若只謗舍大乘甚深廣大隨一之法,即名違犯。而此中興《菩薩地》所說,謂謗大乘法是他勝處。故此之大乘,要並示素怛纜藏甚深廣大二種之法。如是于小乘法藏——聲聞乘法所說四谛,緣覺乘十二緣起,若謗其一分小乘義,亦名違犯,當知興謗大乘法等。

  或作是問:謗舍大乘隨一種法名違犯罪,謗舍聲聞緣覺乘法說名他勝,似不應理。謂謗前罪前罪比後重故。

  答曰:無過。上下諸戒,不必依其所其所犯大小,製罪輕重。此如別解脫中,殺平常人者,製爲他勝。出佛身血,說爲 罪。若大乘人,于在家者所有財物,不與而取不名他勝。若于貧苦而來求者,現有財物,悭不施與,即名他勝。

  二者背舍之相。《學集論》《大乘寶要義論》均經雲:「謗聲聞法,或緣覺法,或大乘法,又製他人,不令修學。」然考本經原文則雲:「謗舍聲聞、緣覺、菩薩乘法,隱蔽留難,而不修學。」《菩薩地》中,亦唯自謗大乘,未說令他隨轉。由此二說皆相等故。此他勝支,非必定須令謗舍。自謗舍者,謂于正法,謗謂非是如來所說。

  問:若爾違犯罪中,謗舍聲聞乘法,說名違犯,即與此說相違。

  答:彼是輕蔑,非謂謗舍。如後當說。

  此他勝中,有叁他勝,謂謗聲聞、緣覺、緣覺,菩薩乘法。

  醜3 第叁他勝處法

  若依我法而出家者,剃除須發,被袈裟服,于學無學,持戒毀戒。脫其袈裟逼令還俗,或加捶打獄囚 閉,或斷命根。是名第叁根本罪。(《虛空藏菩薩經》)

  雲何第叁他勝處法?謂是傷害出家比丘。此複有二:

  一者所傷害人。謂如經雲:「依于佛法而出家者,剃除須發,身被法服,有戒無戒,持戒毀戒。」即如前頌所雲:「乃至毀戒諸比丘」句,除可例如。

  二者雲何傷害?

  一者意樂,謂由煩惱起損害心。

  二者加行。謂脫其袈裟。或令還俗逼舍出家。

  至如捶打,或系之獄,或斷彼命,犯他勝罪,當知是爲捶打傷害損惱有情他勝所攝。又臺劫奪出家具戒所有袈裟,非是滿足四比丘數,當知即此他勝所攝。至若滿足四比丘數,則是第一根本罪攝。

  此他勝中,有二他勝。謂脫其袈裟、逼令還俗。

  醜4第四他勝處法

  殺害父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以惡心故出佛身血,隨作一事五無間業。是名第四根本罪。(《虛空藏菩薩經》)

  雲何第四他勝處法?謂作五種無間罪業。殺母、弑父、害阿羅漢、破和合僧、以惡心故出佛身血,名五無間根本重罪。又除破僧,余四無間,是《菩薩地》第五他勝所攝。(142)

  醜5第五他勝處法

  若謗無因果不畏他世,自行十不善業道,或轉教多人,身自堅住,教他堅住十不善業道。是名第五根本罪。(《虛空藏菩薩經》)

  雲何第五他勝處法?謂起邪見,堅固執持。妄說無有前世後世黑白業果,作是邪見,斷減善根。此他勝支,非必教他行十不善。自行十惡,即名他勝。

  醜6第六他勝處法

  乃至總略,若樂破壞國邑聚落舍宅人民。是名根本等罪。(《虛空藏菩薩經》)

  雲何第六他勝處法?謂于住處,加以毀壞。此複有二:

  一者所毀。謂如國邑城市等處。

  二者有毀。此複有二:

  一者意樂,謂由煩惱起毀惱心。

  二者加行。謂以所有毀壞方便,加以毀壞。

  《大乘寶要義論》依經說雲:「上來從一至五,是刹帝利王五罪。第六罪是大臣第二罪。合上五無間罪中前四罪,即是大臣五罪。」

  此中僅說毀壞住處他勝處罪。至若毀壞諸國邑中有情根本罪,則爲捶打有情他勝罪攝。毀壞彼中所有財物根本罪,則爲第一他勝罪。或第十叁他勝罪攝。

  此他勝中,有四他勝。謂是毀壞國、邑、城、市。

  醜7 第七他勝處法

  以要言之,複次善男子善女人初行住大乘者,有八根本罪。此初行住大乘者,于根本罪而有錯謬,焚減一切宿種善根,趣向惡道隨他勝處,遠離天人大乘等樂,久處輪回,離善知識。何等爲八?此諸衆生因昔惡行,而生險難五濁惡世。以少善根近善知識,得聞甚深經典。其人淺智,即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而初行菩薩聞說甚深法空經典,如其所聞受持讀誦,爲前淺智實開示巧妙文義廣大境界。彼愚夫異生聞如是說,盡生怖畏。心怖畏故,即便退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發聲聞乘心。是名初行菩薩第一根本罪。善男子,以犯罪故,焚減一切宿種善根,趣向惡道墮他勝處,遠離天人大乘等樂,毀菩提心。是故菩薩於他有情補特伽羅深心志願,應先知已如心所行,隨其漸次而爲說法。譬如漸入大海。(《虛空藏菩薩經》)

  雲何第七勝處法?謂爲非器,說甚深義。此複有叁:

  一聞說者。謂淺智人,聞說甚深真空之理,即生怖畏,退失菩提。

  二所說法。謂是遠離一切戲論真空之理。

  叁既說已。謂既宣說如是真空之于理,彼人聞已,驚疑怖畏。於大菩提,

  心生退沒,樂彼小乘。

  此由不察彼器率爾說故,若已觀察,自謂彼人,堪爲法器。然彼人者,竟非法器。不名他勝。

  醜8 第八他勝處法

  以要言之,複次初行菩薩,發如是言:「汝不能修習波羅蜜行,亦複不能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汝應速發聲聞、辟支佛心,汝可速得出離生死。」乃至如前所說。是名初行菩薩第二根本罪。(《虛空藏菩薩經》)

  雲何第八他勝處法?謂是已人佛乘有情。已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住大乘者。

  二者令退失相。謂語他也言:「汝力不能修六度得,不能成就一切種智;不如早發聲聞辟支佛心,速盡生死,入般涅槃。」

  問:此中所雲,爲是令他退失大乘,抑或沿須退修心乘?

  如《入菩薩行論大乘疏》雲:「二者令他退失無上正等到菩提,複令轉發小乘之心。」中故尚須退修小乘。

  醜9 第九他勝處法

  複次初行菩薩,作如是言:「汝何堅持守獲波羅提木叉及律儀戒?應速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讀誦大乘經典,若身語意所集煩惱,不善業報悉得清淨。」乃至如前所說。是名初行菩薩第叁根本罪。(《虛空藏菩薩經》)

  雲何第九他勝處法?謂令棄舍稻脫戒。此複有二:

  一者聽信之人。謂已如理修學別解脫戒比奈耶者。

  二者令聽信相。謂語他言:「汝今何用受學比奈耶戒?汝當讀誦大乘經典,疾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財由煩惱所作叁業一切惡行,皆得清淨。」謂彼唯說讀誦大乘,發菩提心,即能淨除諸惡行故。

  舊譯於此雖亦說雲:「舍別解脫,退所發心,讀誦大乘。」然新譯文,及(《虛空藏菩薩經》)所說爲正。《入菩薩行論大疏》亦雲:「叁者謂語他言:「汝當棄別解脫戒,發大乘心,讀誦大乘,便得清淨。」」

  問:雲何如後後違犯罪中說雲,「若諸菩薩,立如是論,菩薩不慶學聲聞乘相應法教」,說名違犯?

  謂如所說,令他信解,說名違犯。令他退失,棄舍所學,說名他勝。

  醜10 第十他勝處法

  複次初行菩薩,作如是言:「善男子,如能(「汝應」)遠離孤受讀誦聲聞乘法,亦不爲他人說此聲聞乘法。(「聲聞法中」)不能得大果報,不能永斷煩惱。應信大乘經典,聽受讀誦,爲他人說此大乘經法。能令忏除一切惡道罪報,速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故。」如彼所言,取是見者二俱得罪。是名初得菩薩第四根本罪。(《虛空藏菩薩經》)

  雲何第十他勝處法?謂是毀謗聲聞乘法。此複有二:

  一所謗處。謂有學乘。即諸學人所學乘法,謂聲聞乘,或緣覺乘,或彼聲聞緣覺二乘。

  二毀謗相。謂以勝心,作毀謗言:「隨於小乘如何修學,終不能斷除結使煩惱。」

  此如經雲:「汝食不應聽受讀誦聲聞經典,不應教他。」唯如是說,犯他勝罪。非必如經續所說雲:「汝當聽受讀誦清淨大乘甚深經典。」即名他勝。以經又雲,「令彼持受舍二乘」,即名他勝。

  此中所說彼聽受者犯根本罪,當知彼人與第七第八根本罪中聽者不同。前者是具戒人,由聽信故退菩提心,不列於此根本罪數。後當廣說。

  又此他勝,與第二謗舍聲緣法有異。謂前者謗教,謂非佛說。此是謗證,謂彼不能斷除叁有根本。故不能出離生死輪回。

  醜11第十一他勝處法

  複次初行菩薩,作二種語(「二處語」,亦有譯作「妄語兩舌」)如其所見大乘經典,爲利養故廣大稱贊受持讀誦。聽其義理爲他人說,便作是方我是修大乘者。見他得利而懷嫉妒 。又他所得或全或分,便生譏謗輕毀淩蔑。以嫉 故,自高其身,便謂我得過人之法,於大乘中有斯妙樂。是人由財得故,得大重罪,趣向惡道墮他勝處。譬若有人欲人大海修治船舫,將至寶渚自壞喪失身命脈。此初行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欲入大乘海中,以嫉 故而作妄語因緣,毀壞信船斷智慧命。此初行愚童諸小菩薩,以嫉妒故得大重罪。是名第五根本罪。(《虛空藏菩薩經》)

  雲何第十一用後處法?謂是自贊及譏毀他。此中有四:

  一能說者。謂如《學集論》引經雲:「見他爲人之所敬信,亦懷憎嫉,而生贊揚。」此謂毀謗人所敬信補特伽羅,亦毀人所毀謗補特伽羅。非唯艱苦他,亦複自贊。於一切人,悉皆戲謗。又異譯經中雖未說有與人敬信補特伽羅,然有其義。

  二所說事。謂自功德,及他惡 。

  叁贊毀相。謂爲貧求利養恭敬故,讀誦大乘,與我解說,作兩舌語,而告人言:「我是大乘,不求利養,彼則反是。」經中所言,妄說得上人法自讀,當知非同下條妄說得上人法。此與上戒,同屬自贊品故。

  四者發起言說。爲貧利養恭敬故,見他已得利養恭敬,內懷憎嫉。如經所雲:「由憎嫉故,而作四種不善語業。」

  寂天菩薩《學集論》中引《菩薩地》諸他勝罪,獨未引彼第一他勝。意謂第一他勝處罪,與此義同。《菩薩地》中所說…

《菩提正道菩薩戒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