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正道菩薩戒論▪P20

  ..續本文上一頁)

  叁者味著諸有。頌雲

  「一向心不生厭離」

  謂由見諸不經論所說,諸菩薩法,應住生死,不樂涅槃。便於爾時起如是見,立如是論「菩薩不應忻樂涅槃,應於涅槃而生厭背。於諸煩惱,及隨煩惱,不應怖畏而求斷減。不應一向心生厭離。以諸菩薩叁無數劫,流轉生死,求大菩提。」若作此說,是染違犯。

  何以故?如諸聲聞,於甚涅槃忻樂親近,於諸煩惱及隨煩惱深心厭離,如是菩薩,於大涅槃 樂親近,於諸煩惱及隨煩惱深心厭離,應倍過彼百千俱胝。以語諸聞,惟爲一身解脫諸有,便應如是勤修正行。何況菩薩,普爲一切無量有情解脫諸有,勤修正行!是故菩薩當勤修集無雜心。謂自未能解脫煩惱,何能解脫他煩惱故。如《大乘莊嚴經論》雲:

  「勇荷極生衆生擔,應舍懈怠諸劣行。

  爲解自他纏系故,更應精進百千倍。」

  如是菩薩善權方便,於有漏事隨順而行,然應成就無雜染法,超越勝出諸出諸阿羅漢。薩穆劄《疏》雲:「聲聞鈍根,尚能了知輪回患,深生厭離。何況菩薩利根,具慧無量!」應知諸經所說「菩薩不應忻樂涅槃,應趣生死」,是說菩薩爲利他故,不應一向背生死流,入趣涅槃。及贊菩薩不爲諸業煩惱所染。非謂菩薩不應厭離諸業煩惱,及業煩惱所感所感生死。非不應樂減煩惱所證涅槃。

  菩提賢雲:「此叁違犯(第十一,第十二,第十叁違犯)如其次第,能壞律儀戒中具足淨命,不放逸行,常樂遠離。又凡酤酒刀毒藥,販賣有情,壓胭脂子胡麻菜子,尚是邪命,說名有犯。況諸漁獵!」(況諸漁一句,法尊法師譯爲況耕田等)

  子3 障自他利(此複有二醜1不護自譽,醜2不作利他猛利加行。)

  醜1 不護自譽(第十四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自能發不信重言,所謂惡聲,惡稱,惡譽,不護不雪,其事若實而不避護。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若事不實而清雪。是名有犯,有所違越,非染違犯。

  無違犯者:若他名道;若他憎嫉;若自出家;因行乞行,因修善行,謗聲流布。若忿弊者,若心倒者,謗聲流布。皆無違犯。(《瑜珈師地論·菩薩地·戒品》)

  初不護自譽,頌雲:

  「於惡聲譽不護雪。」

  謂自引生不堪信重之言,所謂惡聲惡稱惡譽,不護不雪。其事若實,而不避護,是染違犯。若事不實,而不清雪,非染違犯。

  所言惡聲稱惡譽等叁,如卓龍雲:「如其次第,約上中下品過患。」言不護者,謂不預防其過將生。言不雪者,謂既生已而不息除。

  無違犯者:

  若所說者:

  1是外道。

  2是憎嫉補特伽羅,雖善曉喻,亦不信解。

  3他忿蔽,強欲謗說。

  於如是等補伽羅,雖有惡聲,不護不支,亦無違犯。

  《新疏》中雲:「若他外道,於已憎嫉。」謂合前二,與一外道。有違論意。若所說事:

  「於他煩惱亦不治。」

  謂如菩薩,見諸有情,應以種種令他憂惱辛楚加行,及以可憎身語現行調伏方便猛利加行,令得義利。護其憂惱,於應調伏,若不現行調伏方便。是染違犯。

  言少得義利多生憂惱者,有疏釋雲:「於他有情少得義利,而於自身多憂惱故。」

  又《新疏》雲:「頌中亦字,義謂於他有煩惱者,非惟應施猛利加行,亦應施以柔和加行,若不治者,亦名有犯。應知此似誤解論義。此亦字義,謂他有情,有諸煩惱,或大違犯,自能調伏,亦不調伏。」

  《新疏》雲:「此二違犯(第十四,第十五違犯),如其次第,能壞攝善法中正念正知,正行防護,於自愆犯,深谛審知,善能對治,悉使消除。及饒益有情戒中诃責攝受」

  癸叁障忍辱(此中有叁子1不住安忍 子2不舍嗔相續心,子3不起對治。)

  子1 不住安忍(第十六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儀。他罵報罵,他嗔報嗔,他打報打,他弄報弄,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瑜珈師地論·菩薩地·戒品》)

  一者不住安居忍,頌雲:

  「於他罵等軋還報.」

  謂如舍離沙門四法,是染違犯。頌文罵字,謂由嗔恚發詈毀語。頌文等字,謂嗔報嗔,令他生起忿恚意樂,出非愛語。或打報打,令他起苦楚意樂,而行捶打。或弄報弄,由是自他互舉過非。

  子2 不舍嗔相續心(此複有二醜1不自舍醜2不舍他。)

  醜1不自舍(第十七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他有情有所侵犯,或自不爲,彼疑侵犯。由嫌嫉心,由慢所執,不如理謝,而生輕舍。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若由懶惰怠放逸,不謝輕舍,是名有犯,有所違犯,非所違越,非染違犯。

  無違犯者:若欲方便調彼伏彼,出不善處安立善處;若是外道;若彼希望,要因現行非法有罪,方受悔謝;若彼有情性好 诤,因悔謝進倍增憤怒;若複知彼爲性堪忍,體無嫌恨;若必了他因謝侵犯,深生羞恥。而不悔謝,皆無違犯。(《瑜珈師地論·菩薩地·戒品》)

  二者不舍嗔相續心。此複有二

  初不自舍。頌雲:

  若已於他,有所侵犯,或自未犯,彼疑侵犯。於此隨一,若起增上嫌嫉之心,或慢所執,羞於謙下,不如理謝。是染違犯,輕舍不謝。非染違犯。

  無違犯者:

  若因隨宜:謂欲方便調伏彼,雖不悔謝,亦無違犯。

  若所謝境:

  1是外道

  2彼希望要因現行非法有罪,方受悔謝。

  3因於彼性好門诤,因悔謝時,倍增忿怒。

  4因如彼爲性堪忍,隨謝與否,心無變異。

  5因於彼不受悔謝,及因悔謝轉心羞恥。

  於如是等五種緣事,雖不悔謝,亦無違犯。

  又此五中,後二緣事,在本論中,似列爲一。然諸疏中,別釋爲二。令從疏說。

  醜2 不舍他(第十八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他說侵犯,彼還如法平等悔謝。懷嫌恨心,欲損惱彼,不受其謝。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雖複於彼無嫌恨心,不欲損惱,然由禀性不能堪忍,故不受謝。亦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無違犯者:若欲方便調彼伏彼,廣說一切,如前應知;如前應知;若不如法,不平等謝。不受彼謝,亦無違犯。(《瑜珈師地論·菩薩地·戒品》)

  二不舍他。頌雲:

  「他來悔謝拒不受。」

  謂他有情,來相侵犯,彼還如法,平等悔謝。壞嫌恨心,損惱彼故,不受其謝。是染違犯。

  雖複於彼無嫌恨心,然由禀性不能堪忍,故不受謝。非染違犯。(漢論爲是染違犯)

  無違犯者:

  若因隨宜:謂欲方便調彼伏彼,雖不受謝,亦無違犯。

  或所受境:謂不如法,不平等謝,雖不受謝,亦無違犯。

  前者謂於不應正理,後者謂於唯托空言。《戒二十頌》新舊二疏並雲:「其後義者,謂是非時。」謂不及時來悔謝故。

  又《新疏》去:「若於外道,或於性好門诤有情,雖不受謝,亦無違犯。」

  子3不起對治(第十九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他懷忿,相續堅持,生已不舍。是名有犯,有所違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無違犯者:爲斷彼故生起樂欲,廣說如前。(《瑜珈師地論·菩薩地·戒品》)

  叁者不起對治。頌雲:

  「懷忿心相續持。」

  謂若於他,發起忿恚,相續堅持,生已不舍,不見其過,不行對治。是染違犯。若爲斷彼,生起樂故,雖勤遮遏,未能斷舍,即無違犯。廣說如前。

  菩提賢雲:「此是發起忿恚執持不舍違犯。」上來所說四種違犯,如《新疏》去:「初二違犯(第十六,第十七違犯)如其次第,能壞律儀攝善法二戒欲饒益他,及壞攝善因緣,根本煩惱少分煩惱忿根等生亦不忍受。」後二違犯,能壞何等,彼疏未說。

  癸四障精進(此複有叁,子1劣意行,子2懈怠行子3貧樂不正言論。)

  子1劣意行 (第二十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貧著供事增上力故,以愛染心管禦徒衆,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無違犯者:不貧供待,無愛染心管禦徒。(《瑜珈師地論·菩薩地·戒品》)

  初劣意行。頌雲:

  「貧求供事而禦衆。」

  謂若非理貧著侍浴敷座役所有供事,及以希求供獻財物受染之心,管禦徒衆。是染違犯。

  若無染心管禦徒衆,受諸供事,則無違犯。

  子2懈怠行(第二十一違犯)

  若諸菩薩淨戒律儀。懶怠懈怠,耽睡眠臥樂倚樂,非時非量。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法。

  無違犯者:若遭疾病;若無氣力,行路疲極;若爲斷彼生起樂欲,廣說一切,如前應知。(《瑜珈師地論·菩薩地·戒品》)

  二懈怠行。頌雲:

  「懈怠懶等不遣除。」

  謂起懶惰怠等心,及彼心攝耽睡眠樂,臥樂倚樂,非時非量,忍受不舍。是染違犯。

  言非時者,謂於書中非睡等時。言非量者,謂如夜中,除中夜外,初後二分,初後二分,亦複非量。

  無違犯者:

  若就自身:

  1病無力。

  2行路乏。

  3爲斷彼生起樂欲,廣說如前。

  雖複忍受,亦無違犯。

  子3 貧著不正言論(第二十二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懷愛染心,談說世事,虛度時日。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若由忘念虛度時日。是名有犯,有所違越,非染違犯。

  無違犯者:是他談說,護彼意故,安住正念須臾而聽;若事希奇,或暫問他,或答他問。無所違犯。(《瑜珈師地論·菩薩地·戒品》)

  叁貧著不正言論。頌雲:

  「貧說無義無利語。」

  謂愛染心,虛度時日,喜樂談說王臣、盜賊、婦女,性好所有世事。是染違犯。若由忘念而現行者。非染違犯。

  薩穆劄《疏》雲:「此謂從他聽聞談說,虛度時日。」言虛度者,謂從日初至日中無違犯者:

  若在聞者:是他談說,護彼意故,安住正念,須臾而聽,如是雖聽,亦無違犯。

  若在說者:以事希奇,或暫問他,若答他問。如是雖說,亦無違犯。

  是勝子雲:「若於學處勤精進時,於如上事,亦名有犯。」

  《新疏》雲:「此叁違犯(第二十、第二十一、第二十二違犯),能壞饒益有情戒…

《菩提正道菩薩戒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