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百法明門論》釋▪P10

  ..續本文上一頁是料理,簡就是簡別,料簡就是把這個東西整理一下。從五個方面來分析,哪五個方面呢?“第一緣境分別”它們緣的境不同。“第二四緣分別”,要講四緣,分析八識具不具備四緣。“第叁,四界分別,第四是重數的分別。第五叁性的分別”。

  “第一緣境分別者,”八識,從它們所緣的境上,可以把它分析開來。“就緣境中有二,”緣境裏還要分成兩段講,“初約因位辨”先就我們凡夫位來講,“次約果位辨,”再從得果的時候來說。“初因位辨者。”就指因位普通人的身上來講,“眼等五識所緣的境界,西方諸師有其兩釋”,眼等五識緣的境的境界,西方的法師有兩個不同的講法。

  “第一釋雲。眼等五識,唯緣實塵,不緣於假。”說眼、耳、鼻、舌身這五識,是物質的東西,這五識要緣色、聲、香、味、觸,不緣假東西,假東西就不是實有的東西。“所以者何。眼等五識緣證量塵,不待名言,”眼耳鼻舌身都是直接感受,證就是自己親證,自己領受到外頭的東西,就有個量。證量就像我們拿尺子量東西一樣,量了就有個結果,就曉得他有好長。看到就實實在在看到,聽就實實在在聽到,並不需要給他命名。名字是各人命的,各人的語言不同命名不同。譬如我們中國人說的是黃色的,英國人就說YELLOW.中國人看到黃跟英國人看的黃都是一樣的,不因名字不同而有差異。眼睛看到的就是那個東西,不需要給它命名。一命名就有差異了,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名。英國人有英國人的名,日本人有日本人的名,西藏人有西藏人的名。佛法認爲名字是假的,你們各個不同的民族愛命個什麼就是個什麼,那叫名言,名言就是虛的。但中國人看的那個顔色,日本人還是看得那個顔色,眼睛看到的顔色,就是那個顔色,那是實在的。實塵就是實實在在的外境,五塵實境與所命的名沒有關系。證量就是親眼看到,是那個樣子,就是那個樣子。所以“不待此余根境。由長短等諸余假色,要待名言及待此余根景。”此就指直接看到的東西,不要其他的東西來幹涉,不要耳朵來聽,不要鼻子來聞,不要其它的根。我們眼睛看到的東西,有青黃赤白,長短方圓。青黃赤白叫顯色是顯出來的顔色,長短方圓叫形色,有個形狀。青黃赤白是個實在的,青就是青,黃就是黃。長短方圓是假東西,譬如說這個桌子是方的,你先看到紅顔色,然後才曉得他是方的,所以形色是假的,要從屬于顯色。青黃赤白才是你真正看到,青黃赤白有不同的形象,然後你才說他是長短方圓。所以眼睛看到的東西要分成兩類,青黃赤白才是實在的看到的,就是光學上說的不同的光。形象呢是先看到他的顔色,然後才說他是長短方圓。“諸余假色要待名言”需要給他命個名,“及待此余根景。”還需要眼根之外的其他根,其他的境。境就是說你眼睛看到,但還不曉得是長短方圓,長短方圓就不是眼睛看到的。“是故不緣長等假色”這就是說眼睛沒有管長短方圓。

  問曰。五塵之中,何者是實,何者是假。解雲。色塵之中青黃赤白四種是實,余並是假。聲塵之中,因執受大種聲,因不執受大種聲,因執受不執受大種聲此叁是實,余並是假。香塵之中好香、惡香、平等香,此叁是實,余並是假。味塵之中,苦酢甘辛鹹淡,此六是實,余悉假。觸塵之中,地水火風四種是實,余並是假。

  “問曰。五塵之中,何者是實,何者是假”色、聲、香、味、觸這些物質的環境,叫五塵境,五根接觸這些外境,能夠使你手染汙。所以稱爲塵。五塵之中哪些是實在的,哪些是假的呢?“。解雲。色塵之中,青黃赤白,四種是實”這些真正是你眼睛看到的,光的變化,就有青黃赤白這四樣東西呈現。“余並是假”色塵中其他的,比如長短方圓就是假。所以說顯色是實,形色是假。

  “聲塵之中,”你聽到的那些聲音,哪些是假,哪些不假呢?“因執受大種聲,因不執受大種聲,因執受不執受大種聲此叁是實,余並是假。”什麼叫執受大種,執受就是說人的神識把東西執受著,大種就是四大,就是物質。有情身上的物質,就叫執受大種。你變了人了,你的身體手腳是你執受的,手拍巴巴掌發出聲,嘴巴說話發出來的聲音,都叫執受大種聲。不執受大種聲,那就沒得人的關系,如河水流得嘩嘩的,沒有哪個執受,這個物質發的聲音,就是非執受大種聲。聲音都是物質發出來的,從有情身上的物質發出聲音,叫執受大種聲。風吹的聲響,山垮了響,東西碰到響,不是有情所執之物發的聲,是不執受大種聲。如果說一個人在那兒吹笛子,笛子本身是物質,但是要嘴巴去吹,嘴巴是執受大種,又有執受大種,又有非執受大種這就是執受不執受大種。如像打磬,這就又有執受大種,又有非執受大種。“余並是假”其他的聲音不是由物質發出來的,那就是假的。

  “香塵之中好香、惡香、平等香”好香就是我們聞到喜歡的,惡香就是難聞的,所謂惡香就是臭,髒東西臭東西。平等香就是指有些氣味,說不上它好聞,說不上它不好聞。“此叁是實,余並是假,”其他的你說那個香有什麼差別,那都是假的。

  “味塵之中,苦酢甘辛鹹淡,此六是實,余並是假.”我們平常說調和無味,這裏說了一個淡,就是六種。藥味是苦的,酢就是酸的,就是醋的味道,甘就是甜的,辛就是辣的,還有堿的,還有味道淡的。六種各有各的差別,是實,其他的好吃不好吃,都是假的。

  “觸塵之中”接觸到的東西,“地水火風四種是實,”這叫四大種,地水火風四大種,就是具堅濕暖動屬性的物質,下面還要講。觸塵不光是堅濕暖動,還有輕重硬軟,但這些都是假的。

  問曰。眼等五識既不緣假何故諸論色塵之中說有長等假色,乃至觸塵之中,說有滑等假觸。解雲。所以色塵之中說有假色,乃至觸塵之中說有假觸者。此文但據攝假從實。是故合說,據實不緣。問曰。若不緣者,猶如陰夜遠望樹林,唯見長等,不見青黃。雲何眼識不緣其假。解雲。此亦等緣,青黃實色,陰夜遠望青黃赤白,雖非分明了了,至觸而見,然亦得緣。是故唯緣青燈實實色,不緣於假。問曰。長等假色眼識不緣。此諸假色,何色中攝。答曰。當知此諸假色法處之中遍計所起色攝。問曰。忿等諸惑,是貪等上假,則皆法處中攝。何故長等假色青等上假,非色處中收。解雲。忿貪俱意緣,是故法處攝。長等非眼見故,非色出收。如色塵中作此分別。乃至觸塵分別,隨義應知。

  “問曰。眼等五識既不緣假,何故諸論色塵之中說有長等假色,”五識不緣假,是直覺,假東西是推斷出來的,既然說五識不緣假法,假的外境,爲什麼有些論裏,說色塵,說了青黃赤白還要說長短方圓,還有正不正,一下要說二十多種。“乃至觸塵之中,說有滑等假觸。”觸塵中就不只有地水火風,還要說有滑,有澀。“解雲。所以色塵之中說有假色,乃至觸塵之中說有假觸者。”,這就是說色聲香味觸這個五塵,都有不是他本體表現出來的,而是在他這個本體表現之中,發生的一些差別,既然說那些東西是假的,假的又說它幹啥呢?這是“此文但據攝假從實”就是說這假東西都收來歸在這個實有的東西上。“是故合說”所以都說,實有的也說,假有的也說。“據實不緣”據實際看,長短方圓,眼睛緣不到這是它的形象。形象要靠顔色,五識都有假的,這並不是五識真正緣到,五識是緣那個實有部分,然後才把假有的顯出來。

  這裏又有個問題,“問曰。若不緣者,猶如陰夜遠望樹林,唯見長等,不見青黃。雲何眼識不緣其假?”這裏個問題說形象既然是假的,眼識不能緣,那麼,晚上你望那個樹林,只看到有那麼長,看不到它有青的,黃的,那就是你光看到它的形,沒有看到它的顯色,怎麼說眼識不緣形色呢?解釋說“解雲。此亦等緣,青黃實色,”晚上看樹林還是要看它的顯色,你先看到黑漆漆的一長排,然後你才看到它一長路,知道這是樹林。所以說“陰夜遠望青黃赤白,雖非分明了了,至觸而見。”看到顔色,雖然不是那麼清楚,至觸就是直接接觸抵攏了看到的。然也得緣青黃赤白,晚上看樹林,還是要看到顔色,看到顔色然後才說哪是樹林,實際還是在緣顔色。雖然緣的顔色不清楚,看不到它是綠油油的,看的黑黑的一攏,還是看到顔色的。“是故唯緣青燈實實色,不緣於假。

  “問曰。長等假色眼識不緣。此諸假色,何色中攝?”既然長短方圓都是假色,眼識根本就只緣青黃赤白,那麼長短方圓是啥子呢?“當知此諸假色法處之中遍計所起色攝。”這叫遍計所起,歸在法裏,在十二處裏,不屬于色而屬于法處。法處就是思想起的,遍計就是反複的想,這個東西是樹子,這是你想出來的,不是眼睛直接看出來的,所以說此諸假色在法裏面。法處是意識管事,不是眼睛管事,所以法處裏有遍計所起色,是你腦筋東想西想,不是眼看出來的。

  遍計所起,就是周遍計度,通過我們這樣思維分析,才去把它認識出來的。所以假色也叫它是色,又說它是假色,就是另歸個類,歸在十二處的法處裏。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這叫十二處,法處是個抽象東西,不是直接由眼見的。法處裏有一門叫做遍計所起色。唯識學裏有個名詞叫“遍計執”,這個色是你執爲實有的色,所以稱它爲假色。物質本身無所謂長短方圓,是你思想上人爲想出的長短方圓。

  “問曰。忿等諸惑,是貪等上假,則皆法處中攝。”這裏提了個問題,既然遍計所起色,劃在法處裏,假色也劃在法處裏,那麼爲什麼在色裏頭提出這個問題呢?這就是後面要講的,忿是一種煩惱,是隨煩惱“忿等諸惑”這些隨煩惱,是依根本煩惱起的,“是貪等上假”貪嗔癡是根本煩惱,由于根本煩惱才起隨煩惱。隨煩惱是假的,那麼說它歸在法處裏頭對的嘛。“何故長等假色青等上假,非色處中收。”忿是因貪起的假,貪屬于法處,那麼忿也屬于法處,而這個長,長是依于青上起的,青在十二處中屬于色處,長等假色爲什麼又不…

《《百法明門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心經》淺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