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無樂可言。凡夫在輪回中,雖偶得人天,暫息苦趣。亦等于暫免鞭撻而已,實無
可樂也。
第一、思惟總苦分六
(一)思流轉不可保信過患(無定過患)
在輪回中,受業力支配,怨親憎愛,隨轉不定。如妙臂請問經雲:「有時怨敵
轉爲親,有時親愛變爲怨。」昔目犍連乞食見人抱子、食魚、鞭犬,因說偈曰:「
食父鞭母,仇人在手,妻吞夫骨。」目犍連具神通,因見其所食之魚,乃其前生之
父,其父因嗜魚肉,故變魚。其母性悭,不修善法,故變犬。今爲所食所鞭,故雲
食父鞭母。所抱之子,乃其前生妻之奸夫,爲彼所殺者,今爲其子,故雲仇人在手
。犬食魚骨,故雲妻吞夫骨。又佛時有白節,貧老無依,思欲投水自盡。舍利弗救
之。引至一樹邊,見多蟲,謂之曰,此諸蟲,皆由福享盡而致此。又引至一處。見
骨積如山,謂之曰,此汝前生之遺骸也。汝前生爲鯨魚,再前生爲一國王。因被人
譏毀,汝以國王勢力而殺其人,汝死變鯨魚,值一船過,汝將吞之,舟人唱叁皈依
,汝聞感動,舍之,遂得此世人身。由上種種觀之,可見輪回中怨親不定。推之貧
富亦然,前爲天子,後爲餓鬼者,亦所恒有。再就人世觀之,以一生論,怨親憎愛
,不但上半世與下半世異,乃至年與年異,月與月異,瞬息有變,亦無一定。總以
受惑業支配,不能自主,故雲非由自作,亦非由他作也。此門與上士道修菩提心有
關,故不厭求詳,頗邦喀(前譯爲頗章喀,系一人,系堪布上師之師。)康薩二公
于此均極叮咛,使行人務先認識此苦。今所講者,皆依二公教也。
(二)思輪回中不知滿足過患(無有厭足過患)
常人得千思萬,無有止境。昔印度有一國王,得南洲不足,征服四洲;四洲不
足征服四天王天;又不足,征服叁十叁天,與帝釋並座。仍不足,欲殺帝釋而奪其
位,一念之惡,複墮人間。人見其身有光,異而問之,始悉爲不知滿足所得之苦。
大遊戲經雲:「人間不足思天上,及至天上又不足。」龍樹雲:「得一複思二,人
心無滿足。業力輪回根,即在不知足」。聖勇菩薩雲:「有情因貪著輪回中小樂,
不知滿足,故受後有,因此又受種種苦惱。」有情之所以沈溺輪回中,即由不知滿
足;不知滿足,又由惑業支配,不能自主。
〖正月二十日講〗
(叁)思在輪回中數數舍身過患
龍樹親友書雲:「有情墮趣舍身,每趣身骨,積之高于須彌。」以得任何趣身
,皆不可保信故。前書又雲:「縱得帝釋身,難免諸惡趣,極至有頂身,最終亦下
墮。」人人身最勝,無過輪王,福盡仍墮。吾人得輪王身而舍之者,已不知若幹次
矣。月稱菩薩與弟子書雲:「六趣之中(上至有頂,下至阿鼻地獄)無處不有吾等
行迹。未經受過之樂,亦絕無有。今複何如哉?縱吉祥圓滿如妙拂,不過徒增長貪
欲而已。」親友書雲:「受盡天女乳腰柔,複墮地獄鐵輪中。覆盡天宮軟妙地,複
墮地獄糞灰中。洗盡天池功德水,複墮地獄無極河。欲天已勝四王天,色界更比欲
天勝。色界禅悅無鎮恚,福盡或仍墮無間。生日月宮無量光,報盡或墮黑暗處。」
故無論得何處身,無有不終舍者。此身抛去抛來,不能自主。噶當有善知識雲:「
在輪回中反複無定,最極苦惱。」此中數數舍身過患,皆由惑業支配而來。
(四)在輪回中數數受生過患
前文數數舍身,亦即由此數數受生而來,先死極無邊際。涅槃經雲:「吾人在
地獄中所飲烊銅鐵汁,積之深過四大海水,若不求出離,不知尚須飲幾多。在畜生
中所食穢物,積之高過須彌,若不求離離,不知尚須食幾多。在人道中,受愛別離
苦,所流眼淚,積之深逾海水,若不求出離,不知尚須流幾多。在人中爲賊所失之
頭,積之可高至梵天,若不求出離,不知尚須失幾多。變而爲蟲,所吞之土,積之
填海有余,若不求出離,不知尚須吞幾多。」
(五)思在輪回中,數數下過患(數數勝劣無定過患)
經雲:「積集皆銷散,崇高必墮落,會合終別離,有命鹹歸死。」藏中昔有王
,盛時極驕,後爲人所殺,投其首于水,漂流經七日。以如明之崇祯,生爲帝王,
終于自缢。故輪回中高下恒無一定。
(六)思死時無有伴侶過患(無伴而往過患)
寂天雲:「俱生之軀,終須舍棄,何況身外伴侶。」入行論雲:「縱有知心友
,莫助中陰岩,身入地獄中,良朋不能代。生惟一人來,死惟一人去。」
〖正月二十一日講〗
第二、思惟別苦分二
一、思惟惡趣苦。照畜生餓鬼地獄等苦思惟,仍觀上師即佛,在頂上放光,祈
請加持,引生惡道苦,務令生起厭離。在未生起厭離以前,思惟不舍。
二、思惟善趣苦分叁(一)思惟人趣苦(二)思惟非天趣苦(叁)思惟天趣苦。
(一)思惟人趣苦
依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等七種思惟即得。此七苦在朗忍
則置總苦中,此處置于別苦,是不同處。朗忍系依無著說,總入總苦攝。此處以七
苦主要依人身而生,故歸人苦攝。
(1)思生苦。廣則照朗忍所開而思,簡則思入胎苦。有福者如入勝妙宮,無
論矣;無福者,則如入陰穢之室。初入胎,住精血中,最初七日如糊,彼時神識感
覺,有如生銅經火溶化苦。依次就四大思惟,在風大成時則受苦寒,火大成時則苦
熱。至五七時,由肉團漸長,分四肢,又感覺有繃張苦,每一支分長成,即各生一
苦。在母腹中,大至須八閱月,母有行動,苦即相連,母一飲食,寒熱與俱,母立
如懸,母坐如壓;比至將生,又有業風驅逼苦瀕生,有猛厲推墮苦,生後,有乍受
接觸激刺苦。乃至有在胎中死者,有出生即死者。生下開口即啼,亦即表明突受衆
苦,不可忍耐之明徵。生後七日,即有一切病集,二七更有各種障難,叁七則有八
萬四千魔害相侵。見真智慧,全被障覆,自心之取舍,亦漫無所知,惟一賴母意揣
,一切違順饑寒皆聽之,亦一劇苦也。總之,生苦極多,因住胎障蔽,使人不能回
憶。若不急思出離,當來尚不知須受若幹生苦也。
(2)思老苦。盛色衰退、官能遲鈍、身偻齒缺、耳聲目聩、心多忘念、語失
倫次、爲人輕侮。貢他只麥雲:「發白非灌頂,乃爲死神摧;額绉非增肉,乃爲時
使紀。」形容老態甚詳,可資思惟。少壯人恒恃距老尚遠,而不知轉瞬即屆。如不
早覺,不知當來尚須受若幹老苦也。
(3)思病苦。任何強壯,難奈病何。四大偶一失調,疾病立至。水勝則寒,
火勝則熱。久病纏身,肌瘦力弱,輾轉床褥,僵臥難起,或爲魔纏,或無人侍,鎮
惱隨時觸發。喜食者有禁,惡飲者必吞。針刺火炙,橫增其苦。而且晝夜難度,無
樂可娛。仍至醫藥無靈,修法罔效,親眷撫視,背啼耳語。自知生望既絕,百端淒
苦。他如身染惡疾,或被鋸割成殘,或被遺棄遠屏。如是而死。尤爲難堪。行者務
設身處地去思惟,生起厭離心。以上皆依上師口授而言。
(4)死苦。可照朗忍所說,思之即得。特別在彌留時,奄奄一息,有出無入
。妻號于前,子啼于後。此時更有二種痛苦:一、自知必死,二、眷屬難舍。兼之
四大將離。目瞪舌僵,筋□肢攣,悲痛恐懼,交集一時。回憶生平惡業次第現前,
悔之無及。同時顯現種種境界,特別鬼王捕□,延頸仰首,隨之而去。斯時情狀,
設身處地,當爲如何。總上皆所以證明輪回不可貪戀,務宜切思。
~P 536
(5)思怨愛別離苦。如慈親愛子,別離生死,其痛如何。親愛眷屬,爲仇所
劫,其痛又如何。世之爲此促齡、發瘋、憂恸喪明者,亦在所恒有,不難舉例。
(6)思怨憎會苦。如盜賊突至,不僅圖財,殘暴橫施,乃至殒命。又魔鬼祟
擾,變其性行,甚至死亡。又如無故而遭謗毀,無端而受逼迫。心所不欲,偏與奇
逢;心所欲見,偏增障難。如此種種痛苦,均所難堪,應以智慧,善爲思惟。
(7)思求不得苦。如經商而折本,力農而遇荒,或求仕進而無遇,或求榮名
而反辱。凡事不如意者,十常八九,無一不屬苦惱。又如貧者困于謀生,有受星霜
奔馳饑寒得失等苦。商者不知厭足,常切思益防損,慘淡經營諸苦。乃至內道行人
,修行不得證悟,或反遭障難,亦有此苦。複有居市畏煩囂,入山畏寂寞,或住此
思彼,住彼思此。均十足以表現衆生流轉無定之過患。
(二)思非天苦。非天以業力支使,嫉[女+後]特甚。第一嫉[女+後]惱心苦
。第二鬥天不勝。有肢體割截苦。第叁敗後眷屬圍繞,有漸愧汗顔苦。
(叁)思惟天苦。無論欲界,色及無色界,雖有其樂,但苦性未除,終于墮落
,亦有下列諸苦:(1)樂盡將墮苦。(2)以神通力見所墮處,與天相縣殊苦。
(3)與非天鬥,被割截苦。(4)遇強勝天見逼,有被驅擯劫奪苦。又色無色界
,初生即住定中,等于無夢睡眠。雖煩惱貪嗔暫得壓伏,然定盡仍起。且定中經時
雖久,起定仍一無所得。亦如常人酣睡乍醒,雖經長時,仍等刹那,以定境不能成
就善業,不特不能見谛,且亦不知取舍,實同空過。倘地獄有情,投生人中,遇師
聞法,依法修持,已經成佛,而彼二界猶在定中。額阿若把雲:「得上界身,不如
人中一丐,尚可成就義利。」上界因不見解脫,或生邪見,則有立墮地獄之虞。又
上界聞法習氣,因壓伏過甚,久不值法,亦易墮落之因。
〖正月二十二日講〗
…
《菩提道次地略論釋 卷之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