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八▪P5

  ..续本文上一页

  仍无乐可言。凡夫在轮回中,虽偶得人天,暂息苦趣。亦等于暂免鞭挞而已,实无

  可乐也。

  

  第一、思惟总苦分六

  

  (一)思流转不可保信过患(无定过患)

  

  在轮回中,受业力支配,怨亲憎爱,随转不定。如妙臂请问经云:「有时怨敌

  转为亲,有时亲爱变为怨。」昔目犍连乞食见人抱子、食鱼、鞭犬,因说偈曰:「

  食父鞭母,仇人在手,妻吞夫骨。」目犍连具神通,因见其所食之鱼,乃其前生之

  父,其父因嗜鱼肉,故变鱼。其母性悭,不修善法,故变犬。今为所食所鞭,故云

  食父鞭母。所抱之子,乃其前生妻之奸夫,为彼所杀者,今为其子,故云仇人在手

  。犬食鱼骨,故云妻吞夫骨。又佛时有白节,贫老无依,思欲投水自尽。舍利弗救

  之。引至一树边,见多虫,谓之曰,此诸虫,皆由福享尽而致此。又引至一处。见

  骨积如山,谓之曰,此汝前生之遗骸也。汝前生为鲸鱼,再前生为一国王。因被人

  讥毁,汝以国王势力而杀其人,汝死变鲸鱼,值一船过,汝将吞之,舟人唱三皈依

  ,汝闻感动,舍之,遂得此世人身。由上种种观之,可见轮回中怨亲不定。推之贫

  富亦然,前为天子,后为饿鬼者,亦所恒有。再就人世观之,以一生论,怨亲憎爱

  ,不但上半世与下半世异,乃至年与年异,月与月异,瞬息有变,亦无一定。总以

  受惑业支配,不能自主,故云非由自作,亦非由他作也。此门与上士道修菩提心有

  关,故不厌求详,颇邦喀(前译为颇章喀,系一人,系堪布上师之师。)康萨二公

  于此均极叮咛,使行人务先认识此苦。今所讲者,皆依二公教也。

  

  (二)思轮回中不知满足过患(无有厌足过患)

  

  常人得千思万,无有止境。昔印度有一国王,得南洲不足,征服四洲;四洲不

  足征服四天王天;又不足,征服三十三天,与帝释并座。仍不足,欲杀帝释而夺其

  位,一念之恶,复堕人间。人见其身有光,异而问之,始悉为不知满足所得之苦。

  大游戏经云:「人间不足思天上,及至天上又不足。」龙树云:「得一复思二,人

  心无满足。业力轮回根,即在不知足」。圣勇菩萨云:「有情因贪著轮回中小乐,

  不知满足,故受后有,因此又受种种苦恼。」有情之所以沉溺轮回中,即由不知满

  足;不知满足,又由惑业支配,不能自主。

  

  〖正月二十日讲〗

  

  (三)思在轮回中数数舍身过患

  

  龙树亲友书云:「有情堕趣舍身,每趣身骨,积之高于须弥。」以得任何趣身

  ,皆不可保信故。前书又云:「纵得帝释身,难免诸恶趣,极至有顶身,最终亦下

  堕。」人人身最胜,无过轮王,福尽仍堕。吾人得轮王身而舍之者,已不知若干次

  矣。月称菩萨与弟子书云:「六趣之中(上至有顶,下至阿鼻地狱)无处不有吾等

  行迹。未经受过之乐,亦绝无有。今复何如哉?纵吉祥圆满如妙拂,不过徒增长贪

  欲而已。」亲友书云:「受尽天女乳腰柔,复堕地狱铁轮中。覆尽天宫软妙地,复

  堕地狱粪灰中。洗尽天池功德水,复堕地狱无极河。欲天已胜四王天,色界更比欲

  天胜。色界禅悦无镇恚,福尽或仍堕无间。生日月宫无量光,报尽或堕黑暗处。」

  故无论得何处身,无有不终舍者。此身抛去抛来,不能自主。噶当有善知识云:「

  在轮回中反复无定,最极苦恼。」此中数数舍身过患,皆由惑业支配而来。

  

  (四)在轮回中数数受生过患

  

  前文数数舍身,亦即由此数数受生而来,先死极无边际。涅槃经云:「吾人在

  地狱中所饮烊铜铁汁,积之深过四大海水,若不求出离,不知尚须饮几多。在畜生

  中所食秽物,积之高过须弥,若不求离离,不知尚须食几多。在人道中,受爱别离

  苦,所流眼泪,积之深逾海水,若不求出离,不知尚须流几多。在人中为贼所失之

  头,积之可高至梵天,若不求出离,不知尚须失几多。变而为虫,所吞之土,积之

  填海有余,若不求出离,不知尚须吞几多。」

  

  (五)思在轮回中,数数下过患(数数胜劣无定过患)

  

  经云:「积集皆销散,崇高必堕落,会合终别离,有命咸归死。」藏中昔有王

  ,盛时极骄,后为人所杀,投其首于水,漂流经七日。以如明之崇祯,生为帝王,

  终于自缢。故轮回中高下恒无一定。

  

  (六)思死时无有伴侣过患(无伴而往过患)

  

  寂天云:「俱生之躯,终须舍弃,何况身外伴侣。」入行论云:「纵有知心友

  ,莫助中阴岩,身入地狱中,良朋不能代。生惟一人来,死惟一人去。」

  

  〖正月二十一日讲〗

  

  第二、思惟别苦分二

  

  一、思惟恶趣苦。照畜生饿鬼地狱等苦思惟,仍观上师即佛,在顶上放光,祈

  请加持,引生恶道苦,务令生起厌离。在未生起厌离以前,思惟不舍。

  

  二、思惟善趣苦分三(一)思惟人趣苦(二)思惟非天趣苦(三)思惟天趣苦。

  

  (一)思惟人趣苦

  

  依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等七种思惟即得。此七苦在朗忍

  则置总苦中,此处置于别苦,是不同处。朗忍系依无著说,总入总苦摄。此处以七

  苦主要依人身而生,故归人苦摄。

  

  (1)思生苦。广则照朗忍所开而思,简则思入胎苦。有福者如入胜妙宫,无

  论矣;无福者,则如入阴秽之室。初入胎,住精血中,最初七日如糊,彼时神识感

  觉,有如生铜经火溶化苦。依次就四大思惟,在风大成时则受苦寒,火大成时则苦

  热。至五七时,由肉团渐长,分四肢,又感觉有绷张苦,每一支分长成,即各生一

  苦。在母腹中,大至须八阅月,母有行动,苦即相连,母一饮食,寒热与俱,母立

  如悬,母坐如压;比至将生,又有业风驱逼苦濒生,有猛厉推堕苦,生后,有乍受

  接触激刺苦。乃至有在胎中死者,有出生即死者。生下开口即啼,亦即表明突受众

  苦,不可忍耐之明徵。生后七日,即有一切病集,二七更有各种障难,三七则有八

  万四千魔害相侵。见真智慧,全被障覆,自心之取舍,亦漫无所知,惟一赖母意揣

  ,一切违顺饥寒皆听之,亦一剧苦也。总之,生苦极多,因住胎障蔽,使人不能回

  忆。若不急思出离,当来尚不知须受若干生苦也。

  

  (2)思老苦。盛色衰退、官能迟钝、身偻齿缺、耳声目聩、心多忘念、语失

  伦次、为人轻侮。贡他只麦云:「发白非灌顶,乃为死神摧;额绉非增肉,乃为时

  使纪。」形容老态甚详,可资思惟。少壮人恒恃距老尚远,而不知转瞬即届。如不

  早觉,不知当来尚须受若干老苦也。

  

  (3)思病苦。任何强壮,难奈病何。四大偶一失调,疾病立至。水胜则寒,

  火胜则热。久病缠身,肌瘦力弱,辗转床褥,僵卧难起,或为魔缠,或无人侍,镇

  恼随时触发。喜食者有禁,恶饮者必吞。针刺火炙,横增其苦。而且昼夜难度,无

  乐可娱。仍至医药无灵,修法罔效,亲眷抚视,背啼耳语。自知生望既绝,百端凄

  苦。他如身染恶疾,或被锯割成残,或被遗弃远屏。如是而死。尤为难堪。行者务

  设身处地去思惟,生起厌离心。以上皆依上师口授而言。

  

  (4)死苦。可照朗忍所说,思之即得。特别在弥留时,奄奄一息,有出无入

  。妻号于前,子啼于后。此时更有二种痛苦:一、自知必死,二、眷属难舍。兼之

  四大将离。目瞪舌僵,筋□肢挛,悲痛恐惧,交集一时。回忆生平恶业次第现前,

  悔之无及。同时显现种种境界,特别鬼王捕□,延颈仰首,随之而去。斯时情状,

  设身处地,当为如何。总上皆所以证明轮回不可贪恋,务宜切思。

  ~P 536

  

  (5)思怨爱别离苦。如慈亲爱子,别离生死,其痛如何。亲爱眷属,为仇所

  劫,其痛又如何。世之为此促龄、发疯、忧恸丧明者,亦在所恒有,不难举例。

  

  (6)思怨憎会苦。如盗贼突至,不仅图财,残暴横施,乃至殒命。又魔鬼祟

  扰,变其性行,甚至死亡。又如无故而遭谤毁,无端而受逼迫。心所不欲,偏与奇

  逢;心所欲见,偏增障难。如此种种痛苦,均所难堪,应以智慧,善为思惟。

  

  (7)思求不得苦。如经商而折本,力农而遇荒,或求仕进而无遇,或求荣名

  而反辱。凡事不如意者,十常八九,无一不属苦恼。又如贫者困于谋生,有受星霜

  奔驰饥寒得失等苦。商者不知厌足,常切思益防损,惨淡经营诸苦。乃至内道行人

  ,修行不得证悟,或反遭障难,亦有此苦。复有居市畏烦嚣,入山畏寂寞,或住此

  思彼,住彼思此。均十足以表现众生流转无定之过患。

  

  (二)思非天苦。非天以业力支使,嫉[女+后]特甚。第一嫉[女+后]恼心苦

  。第二斗天不胜。有肢体割截苦。第三败后眷属围绕,有渐愧汗颜苦。

  

  (三)思惟天苦。无论欲界,色及无色界,虽有其乐,但苦性未除,终于堕落

  ,亦有下列诸苦:(1)乐尽将堕苦。(2)以神通力见所堕处,与天相县殊苦。

  (3)与非天斗,被割截苦。(4)遇强胜天见逼,有被驱摈劫夺苦。又色无色界

  ,初生即住定中,等于无梦睡眠。虽烦恼贪嗔暂得压伏,然定尽仍起。且定中经时

  虽久,起定仍一无所得。亦如常人酣睡乍醒,虽经长时,仍等刹那,以定境不能成

  就善业,不特不能见谛,且亦不知取舍,实同空过。倘地狱有情,投生人中,遇师

  闻法,依法修持,已经成佛,而彼二界犹在定中。额阿若把云:「得上界身,不如

  人中一丐,尚可成就义利。」上界因不见解脱,或生邪见,则有立堕地狱之虞。又

  上界闻法习气,因压伏过甚,久不值法,亦易堕落之因。

  

  〖正月二十二日讲〗

  

   …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