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地略論釋 卷之一▪P3

  ..續本文上一頁各部異義,取舍之間,互有出入處,雖頗微細,亦能毫不紊亂而正了知。」

  

  上明尊者教證二種功德。教爲因,證爲果。初、阿底峽尊者生後十八月,王妃

  抱出王宮,就別殿高處能供遠瞻者,供臣民聚觀。一時見者,鹹共贊雲:「初生之

  日,天雨寶花,日放霞彩,發妙音聲。今日得見,真甚希有。」其後稍長,隨父母

  出遊,尊者問其母曰,此諸衆生,爲誰所有。母告之曰,是汝所屬。(因心愛尊者

  ,有擬立爲太子意,故雲。)尊者聞此,即發願雲:「願此諸人,悉皆如我,常生

  王家,富貴自在,修習佛法,得解脫道。」一次隨父母至紮摩羅道場,尊者禮叁寶

  已,以和雅音而發願雲:「我得暇滿人王身,諸根無過信叁寶,常敬頂戴叁寶尊,

  今後永爲皈依處。」時諸會衆鹹稱希有。父母眷屬于供養畢,亦發願,願國祚隆昌

  ,人皆長壽。尊者複顧其父母發願雲:「世世不被家法縛,處僧伽中獲法樂,無慢

  供養叁寶尊,悲心觀照諸有情。」會衆聞之,愈生甚奇希有之想。叁歲時,即于書

  算醫蔔學畢,並精通聲明。至六歲時,即能鑒別內外道。依尊者至藏中筆記,謂:

  「印度當時能鑒別內外道者,僅叁人,即那惹巴,其時已圓寂,香底巴及我,今後

  恐印土將無分別內外道之人矣。」(頗邦喀贊尊者,以能鑒別內外道事爲最難。)

  十歲時,王及妃欲立爲太子,尊者對此榮威,心極淡漠。十一歲時,諸余王臣,獻

  童女二十一人,歡娛王子。王令妃嫔作諸音樂,導尊者遍遊街衢,苑囿聚落,作十

  五日廣大歡會,以引生其興趣。時尊者眼根,不免稍生愛戀。王妃中有一人,乃度

  母化身,謂尊者曰:「毋貪(榮華)毋貪(生死輪回),善根者,如象陷泥蘆葦囤

  (頗邦喀謂:象力大,喻尊者之福報,若墮泥中,則難于拔出)。勇識陷此欲溺中

  ,清淨戒衣豈不沒。五百五十二生中,恒受奮勤(大善巧)比刍身,猶如鵝王遊蓮

  池,汝于此時當出離。城邑淨妙諸童女,是魔使女奪戒顔,現似歡喜而诳惑,得此

  難得暇滿身,當聞思修盡人世,增上勝緣(增上勝緣謂依止無盡善知識)斷障難」

  。尊者極善其言。少時喜出遊,得王許,率一百二十騎巡行各地。初遇大德日塔利

  爲之開示,謂與汝緣最順者,在那冷劄寺(即那爛陀寺),有發大菩提心者,可往

  依之。比至寺,從饒窩那學習,不久命往大德大智鵑所求學,即在此學大乘法,由

  發心至成佛之各種修習。繼又從阿旺奪得把學出離教授,乃命其回王宮。比返,王

  問所學,答以所學者,知六道生死是苦,不戀王位。王及幻,命在宮中爲建大蘭若

  ,召集大德修學,尊者不願,仍願出外修學。于是複至奪得把所,奪命複往最初所

  依師饒窩那所。饒盡十叁日之久,爲授喜金剛灌頂。又命其作黑如噶法(以人骨爲

  飾被天衣,塗炭),仍還宮,佯狂叁月。王及妃與臣民皆悲痛,遂罷立太子議,聽

  其所之。尊者得命,寅夜返饒所,饒命返奪得把所,習中觀七年。後又依其他上師

  ,于聲明八論,因明十六難,身語意叁種工巧,醫藥八部大論,乃至不共內明。複

  從善因明者聽正理滴論。時有外道論師與其親友師辯難。此外道論師,曾折服善因

  明者五次,故其身後特張五傘以爲志。既至,適其師以頭痛小恙,命尊者往應,辯

  竟,勝之。于是名大震。此噶當格西綽龍巴所傳,綽即尊者之高足弟子也。

  

  以上所說,皆在尊者二十一歲以內之所成就者。自是以後,複至黑山道場,親

  近羅[目+侯]羅古達(亦名饒窩那古達,但非前之饒窩那)此喇嘛,曾得喜金剛現

  身,金剛空行母授記,得成就者。尊者依之,遂授大灌頂,命名曰智密金剛。直至

  二十九歲時,修學金剛乘法,于經教教授,通達無余,頗自滿意。被空行母(空行

  母,梵語劄格衣馬)引至一大宮殿,示以無量密經,皆其所未見。並語以汝之所見,

  僅如殿之一角,馬之一尾耳,乃折其慢。先是尊者曾發願,隨同其上師阿旺奪得巴

  之後,願即身成佛。至此,羅[目+侯]羅古達,以無礙神通至其前,謂之曰,汝欲

  學阿旺之解脫行(清淨),以汝之此身,尚不可能,須出有作饒益衆生事業。又本

  尊空行母亦謂之曰:毋貪塵染,速出家利生。又一夕,夢至一殿,釋尊居中,衆聖

  圍繞。尊者在末座一隅。聞釋尊問:末座男子,有何貪戀而不出家(事見詳傳)。

  尊者至是乃依上師本尊及夢兆之勸請,往投持律儀大衆部加行位,住于第叁,空性

  定叁昧耶之上師,名麻麥者,請求剃度而正出家,命名爲燃燈智。(空性定,即初

  得無相叁昧耶,謂初知色相無自性;次,爲半邊定,如半月之叁昧耶;再次,則有

  明得定、明增定、朗順定、無間定等四殊勝定,及時現前。空性定,僅初解外無自

  性,次解心無自性。此處不過略爲附說。)

  

  尊者由是至叁十一歲,遍學顯教,上至中觀、唯識,下至經部、有部(有部根

  本四部,包括小乘十八家。)別于毗婆沙論,如俱舍明顯教理(于戒之細分,條分

  縷析,叁百頌都爲一卷。)複特依止法铠論師,于阿登打補惹日至十二年之久。(

  寺在印度一山上,此山如供曼遮之全形,中間一峰突出,周環四院,附二小院,等

  同須彌四洲日月形。相傳初有一內道居士,與一修起屍法者爲伴侶,一日修起屍者

  ,以密法起屍吐舌,居士割其舌,即能飛行,飛至此山,成曼遮形,因思于其上建

  佛寺,乃飛回交舌,取屍致富,得方便法,將屍之肉割下,不傷其骨,肉能自長,

  即成爲金,以此建寺。寺中常有出衆智者數百人,每六日來問難一次。)是時尊者

  已于東印度成就班智達之名(即大善巧博學多能之士)。因自思已于教法了達無余

  ,如何始能證知。方作此思時,其師羅[目+侯]羅古達,以無礙神通至其前,而告

  之曰:汝已通教,已見本尊,已得有定,然距佛位尚遠,應努力修大慈悲心,應以

  大慈悲心爲本尊(指四臂觀音等法)。在汝未出輪回之前一刹那,應努力作度衆生

  事。依本傳所載,事迹甚多,茲不繁講。又尊者曾往朝菩提道場,見二婦人,一老

  一少,互相問答,一問:依何爲速成佛陀之學處,一答:依菩提心。尊者知爲度母

  ,乃繞至殿中頂禮。釋尊現身而告之曰:善男子,依菩提心而成正覺。又至龍樹修

  學處,有象開口告曰:行者欲成佛陀,須依菩提心。尊者于是乃決定修菩提心。遂

  廣求已發菩提心之上師教授,後聞色領把金洲大師之名,業力相應,心喜不已。時

  金洲住海洋外,乃乘木船,率班智達等衆百五十人往。中途遇風,被魔王噶日汪鸠

  作逆風吹離海岸,遇大鯨魚,將吞其舟,魔興雷雨,衆皆束手無策,遂求尊者救度

  。尊者爲入密法心吉馬波(現紅色閻魔本尊相),始脫險。計程本六日可達,而延

  至十叁日之久。比至海岸,尋訪大師,暫憩十日,爲鑒別上師功德,先就其弟子修

  禅定者,叩其梗概,始通名申其來意。衆爲通白,謂有西南大善巧者,將至其前,

  求師給生菩提心教授。上師大喜曰:甚望甚望。乃與五百弟子整叁衣迎之。尊者亦

  整衣肅衆,依製或持缽,或持塵,一百五十人中,尊者居首,地藏班智達次之。此

  會之盛,尊者自記爲人天希有,天雨曼陀羅花,引至其處,尊者供以琉璃水晶瓶,

  中貯各寶,內外瑩澈,上師謂此爲最妙象徵。于是如父子相親,爲說菩提心教授。

  教授分二:一、文殊,二、彌勒,所傳,皆承傳不斷不缺。大師于一一教授,修習

  至十二年始成。師命尊者往北方雪山地宏法(指西藏),于是回印度,振宗風,住

  菩提道場叁年,叁次降伏大外道,乃受藏王迎請而至西藏。以上明尊者所得教之功

  德。總之,無論依經依教,主要皆在生起菩提心。于此故不厭詳說。

  

  丙二、如理修行所得證之功德

  

  【叁藏靈文,能攝盡一切佛教。故證之功德,亦以戒定慧叁學攝之。】

  

  教雖分顯密,而不說戒定慧之教法者,內道無之。絲毫惡不作,戒也,善法圓

  滿奉行,定也,圓滿調伏自己身心,慧也。此即佛教義。身心最難調,惟最深空義

  智慧,乃能調伏。如俱舍雲:「不以智慧調伏身心,如長處黑暗,不見天日。」或

  問,證之功德,包含五位、叁身、四智,但言叁學,如何能盡攝。須知以叁學爲主

  ,而分之爲叁種攝法,自依止善知識起,至生起菩提心,攝于戒,修止攝于定,修

  觀攝于慧。故雲叁學之功德,即可總攝一切。或問,佛之法身,此亦能攝否,當答

  能攝。惟修叁學,始能證得法身,故亦可攝。又當知教之叁學、證之叁學,並非如

  水火之不相容。即以心經而論,亦包含叁學。故凡大乘果位,無不包含叁學者。大

  乘資糧道,亦含叁學,其他亦然。何以戒學爲先,因戒者,所以遮止外境放逸散亂

  故。定者,所以遮止內境放逸散亂故。外境不遮,而能遮內境者,未之有也。叁學

  亦稱叁寶,有難得、無價、無缺陷(去災障功用)欲意四種作用。故內證功用,皆

  可以叁學攝盡。無論大小顯密,莫不以此爲依。

  

  丁一、具足戒學:先講尊者具足比丘戒

  

  【戒學者,定慧一切功德之所依,千經萬論之所贊。欲求證得定慧,先須具足淨戒

  爲增上緣。于此有叁:初、具足殊勝別解脫戒者。尊者于受得比丘戒後,愛護其戒

  ,如牦牛之愛尾,守護輕細,猶且舍命不渝,于諸重禁,夫複何說,大持律上座之

  稱,于焉起矣。】

  

  無著菩薩雲:「戒如大地,凡動植礦物均依之而生。」人之內心,欲得全無沈

  掉之殊勝定,無戒不能生起。設有人問,外道亦有四禅定,亦屬戒乎。須知內道之

  叁學,乃殊勝之叁學。外道或說有戒定而無慧學,後當詳說。

  

  殊勝別解脫戒,又爲菩薩戒及金剛乘戒之基。有別…

《菩提道次地略論釋 卷之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