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3.釋正見(1)必須修正見的原因▪P2

  ..續本文上一頁果不能斷我執,無論我們做什麼都是世間因,想獲得解脫是辦不到的。

  [《四百論》中說:“寂門無第二。”所以,想要解脫輪回,是沒法不要這個通達無我慧的。]要解脫生死是不能不通達無我慧的,必須要具有無我的智慧,沒有第二個方法。有人偏要去修其他的方法,都是浪費時間,起不到解脫輪回的作用。

  但是光有這個還是不行的,方便的大悲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所謂【方便與智慧不分離】是絕對必要的。正如《維摩诘經》所說:“方便未攝慧系縛,方便所攝慧解脫;智慧未攝方便縛,慧攝方便即解脫。”

  我們修學佛法從發心,依止善知識,修出離心、菩提心、乃至修菩薩行,這些方法對于修空性來說都是屬于方便分,都是不能缺少的。講道理和講修行都是屬于方便分,是屬于以彌勒菩薩爲主體的廣行派的教授。單證了空性沒有菩提心也不能成佛,僅是屬于小乘;有了菩提心沒有證空性,也不能解脫生死,所以方便與智慧不分離是絕對必要的,這點非常重要。

  [正如《維摩诘經》所說:“方便未攝慧系縛,方便所攝慧解脫;智慧未攝方便縛,慧攝方便即解脫。”]單有方便沒有智慧,還是要被世間的一切所捆綁,菩薩中有沒有證得空性的菩薩,聲聞裏面沒有證了空性的,有可能是他們缺少了方便分,更主要的是缺少智慧分。假如方便能攝持到慧,也就是智慧能被方便所攝持,就能得到解脫。方便中沒有智慧,智慧中沒有方便,因此單有一樣都不能得到解脫,一定要二者都有,才能得到解脫。就像鳥要有兩個翅膀才能飛,單有一個翅膀是飛不起來的。

  爲獲得法、色二身之果,就必須由方便智慧不離之門,雙集二種資糧,吉祥怙主龍猛說:“此善願衆生,福智資糧圓,福智所出生,二勝願獲得。”吉祥月稱也說:“世俗真實廣白翼,鵝王引導衆生鵝,複承善力風雲勢,飛度諸佛德海岸。” 世俗指方便菩提心,真實指智慧正見。譬如具足雙翅之鳥能于空中無礙飛翔。爲抵達諸佛功德全圓彼岸,菩提心與正見,即方便、智慧二者也不能分離。方便與智慧分離,就像鳥斷了一只翅膀,而無法前進。

  [爲獲得法、色二身之果,就必須由方便智慧不離之門,雙集二種資糧,] 這就是說我們若想證得法身,要有方便智慧不離之門;要證得報身,除了要有方便智慧不離之門,還要培若幹福報。簡單地說,學修佛法的人要積集福慧二種資糧,也就是[雙集二種資糧]

  [吉祥怙主龍猛說:“此善願衆生,福智資糧圓,福智所出生,二勝願獲得。”]這就是說願所有具備善根的衆生福資糧和智資糧都得圓滿,因爲一個是報身的因,一個是法身的因,單具一個是不行的。[二勝]就是二種殊勝,也就是方便分和智慧分都雙具之後才能成得了佛,單具一樣則不能成佛。

  [吉祥月稱也說:“世俗真實廣白翼,鵝王引導衆生鵝,複承善力風雲勢,飛度諸佛德海岸。”][世俗]就是世間因果、業果,[真實]就是勝義方面、智慧方面,這兩者就像鵝的廣大白翼,也就是又大又白的兩個翅膀,翅膀大了飛行才能持久。

  [鵝王]這裏指的是佛,佛具有世俗與智慧兩個翅膀,才能引導我們這些衆生。如果我們具備了福慧資糧的善力,好比有了風雲一樣的勢頭,就可完成由衆生到成佛的功德海。這說明成佛必須福慧雙具,單是有福沒有慧不行,單有慧沒有福也是不行。

  由此我們可以想到漢地有些人所說的:“什麼也不要想就可以見法性,見了法性自然就有報身,就有化身。”這不過是他們自己的想象而已。

  [世俗指方便菩提心,]發菩提心所轄的一切法,都屬于世俗方便。這裏特別指出世俗所指的是方便菩提心,或者說是方便分的菩提心。

  [真實指智慧正見]真實指的就是智慧的清淨正見。

  你或許會問:“那麼如何獲得此見呢?” 這事不能隨隨便便,你必須遵循某一開示勝義聖言量之經。總的來說,了不了義的區分是:其本身能安住于究竟義的是了義,不能安住究竟義的是不了義;而了不了義經的區分也就是以勝義谛爲主要所诠的經是了義經;除此之外的經都是不了義經。

  我們心裏都會産生這樣的問題:“我怎樣才能獲得這樣的正見呢?”;“單單是證空性就要好長時間才能修得起哦!”大家心裏都會有這樣的問題。

  [這事不能隨隨便便,你必須遵循某一開示勝義聖言量之經。]我執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斷得了的。我們必須去尋找並遵循一個闡述佛的聖言量或佛親自所說的經。

  [總的來說,了不了義的區分是:其本身能安住于究竟義的是了義,不能安住究竟義的是不了義;]這就告訴我們:凡是實說的,說明事情真正、實在是如此的說法屬于了義的。凡不是實說而是權說的,這就是不了義的。

  [而了不了義經的區分也就是以勝義谛爲主要所诠的經是了義經;除此之外的經都是不了義經。]主要講勝義谛的經是了義經,不了義經所起的作用就是要我們照這樣的方法去修了之後,將來就會有功能,就能夠逐步達到了義,就能夠證得空性。分別就在這裏。

  不是每一位班智達都有能力解釋了不了義經密意的。能解釋了義經密意的,如佛親自授記的那樣是怙主龍猛,他依據《無盡慧經》造《根本慧論》等,由【中觀正理聚】之門建立了義甚深見之軌,一如佛的密意。

  [了不了義經密意]不是每一個善巧者都能夠解釋的,更不要說我們這樣的初業有情了。佛曾經授過記,說六百年後能夠開演密意的,即開演佛講空性密意的只有龍猛菩薩。我們現在的水平根本無法了解佛經的密意,因爲佛經都是佛根據當時的求法之人的根器所說的,那時他往往只需點一下,求法之人就醒悟了。現在的人煩惱重了,僅僅點一下是醒悟不了的,所以必須要詳開。應該依誰而詳開呢?佛說六百年後有龍猛出世,他可以開演佛之密意,因此,我們要依龍猛菩薩的教授。漢文譯本中有譯爲龍樹的,有譯爲龍猛的,這都是譯音。

  《無盡慧經》是佛所說的,龍猛菩薩根據這個經造《根本慧論》等。他由【中觀正理聚】的門建立了如何才能達到了義的、甚深見的道路,告訴大家要這樣走才能了達了義,因此等于是車軌一樣。

  [佛的密意]就是佛心裏想說的真實意思,也就是佛的了義,是實說教授。佛不是不想對衆生說出他的真實意思,是由于衆生的根器不夠,所以佛才將教授分成實說與權說。在令我們生起前前的功德時就說:“這是究竟的,你們要好好修”;在我們生起了功能之後,他又告訴我們:“你還要再進一步,這個才是究竟的。”,佛就是這樣根據衆生根器及理解能力,有先後次序地說法,所以有權說也有實說。

  其後有阿阇黎佛護造《佛護釋》,聖者提婆造《四百論》等。尤其是阿阇黎月稱,按照龍猛的密意,造解釋《根本慧論》文句的《明句釋》和解釋義理的《入中論》等。

  這些經都是說緣起有、自性空的,《入中論》我是看過的,《明句釋》則不知有沒有漢文譯本。

  于此雪域西藏,能沒有絲毫錯亂之垢,無倒闡明此等大論密意的,除妙音怙主大宗喀巴之外,沒有別人。因此你我應該遵循最上龍猛父子的妙規,依據至尊一切智宗喀巴大師的偉大希有善說論著。《入中論》中說:“出離龍猛論師道,更無寂滅正方便,彼失世俗及真谛,失此不能得解脫。” 無與倫比的大覺窩也說:“龍猛弟子是月稱,由彼傳來之教授,能令通達法性谛。”所以,此甚深見是顯密二者都不可缺少的。

  [無倒]就是沒有顛倒,是有次序的。盡管西藏出了那麼多大德,但能夠將大論密意講得清清楚楚,既沒有錯誤,又很圓滿、很明白、次序很清楚、並能夠解說佛說之密意的,只有宗喀巴大師一個人。所以我們大家都應該遵循龍猛父子所說的方法、規矩、及如何學修佛法的道次第,以宗喀巴大師的論著,如廣、中、略的《菩提道次第》等等爲依據。

  [《入中論》中說:“出離龍猛論師道,更無寂滅正方便,彼失世俗及真谛,失此不能得解脫。”]這段話是說:離開龍猛他老人家所說的道,就沒有能夠寂滅煩惱、清淨正確的方便。假如修學人失去了世俗與真谛這兩樣,就不能得到解脫,得解脫需要世俗谛和勝義谛都不能錯。我覺得內地的修法比較偏重于勝義的方面,重視勝義、空性方面,卻忽略了緣起有,但是這兩樣都是不能忽略的。因爲自性空是必須在緣起有的基礎上講的,如果沒有緣起有,哪裏來的自性空?所以不能單講空。單講空就會將世俗的緣起有講得沒有了,也就是將世間講得沒有了,將因果講得沒有了。這些人將來到了自以爲了不起的時候就會呵佛罵祖了。要知道佛菩薩是不能罵的,以佛菩薩爲對象,我們想供養他們都能得解脫,罵他們還不墮地獄啊!

  世俗谛和勝義谛都是不能丟的,也就是緣起有、自性空兩者不能缺一樣,沒有緣起有單講自性空,請問:空的是什麼呢?我們要空的是在世俗有上不能執實的那個有。簡單地說:要有緣起有,才能說自性空。沒有緣起有,空的什麼呢?

  [無與倫比的大覺窩也說:“龍猛弟子是月稱,由彼傳來之教授,能令通達法性谛。”]龍猛菩薩最有成就的後世弟子是月稱菩薩,由月稱菩薩傳來的教授,能讓我們通達法的雙有:即自性無、緣起有。

  [所以,此甚深見是顯密二者都不可缺少的。]顯教要依這樣的甚深見才得解脫,密教更要依這樣的甚深見。諸佛菩薩的本體法像是功德聚,不是他們生來就有的,各種壇場、各種淨土都是他們的依報,都是由佛各方面的功德所聚,不是自能生成的。在密教裏,修密者真正的修密和我們現在是完全不同的。我們現在只不過按照儀軌過一遍,植一點習氣而已,生不起儀軌中所說的法、報、化叁身。但是,雖然生不起,只要我們好好修了,就可以種下這樣的因,將來在我們需要密法的時候,自然可以感得自己所需要的教授。賢劫千佛只有幾尊…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3.釋正見(1)必須修正見的原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