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該愛哪一個?應該恨哪一個?都是一樣的嘛!這就是修平等舍心的方法。
第二修知母。如配合《釋量論》中所說的成立心智無始的正理而修,對生起【知母】幫助極大,所以在此略說一下。
[心智無始]就是說我們的心流自無始以來是相續不斷的:今生的心流是自中有而來,中有的心流是自過去生中來的,過去生中的心流還是自其中有來的,這樣一直就可以推到無始。這就像世間法所說的一句話:究竟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是誰也說不清楚的。你可以說:沒有雞哪來的蛋呢?這個話是對的。那麼雞又是從哪裏來的呢?雞是由蛋孵化而來。這樣一直推下去可以推到無始,就是找不到第一個的起源。我們還可以想到大梵天,他說人都是他所造的,我們反過來可以問:他又是哪一個所造的呢?因此他所說的不可信。《聖經》上說:上帝拿泥巴捏成了亞當和夏娃,後來就有了我們,那麼上帝又是哪一個造的呢?所以這些都不是究竟的。
因爲向回推無始是找不到頭的,所以我們都曾經受生了無量次;因爲每一次受生都有母親,所以我們母親的數量是無量的,從這兩個道理我們就能相信一切有情都是母親,因爲這是一個無窮大的數字。按佛經上所說的,沒有哪一趣我們沒有受生過,也沒有哪一個地方我們不曾受過生,所以沒有哪一個有情不曾做過我們的母親,這是因爲心流找不到始。既然心流找不到始,那麼我們的母親也多得無法計數,我們從這個道理來思維,就可以認識到一切有情都是我的母親。[知母]就是認識到一切有情都是我的母親,都應該是我們愛不夠的,這樣我們的心裏就可以承許一切有情都是自己的母親。
就像你今日之心是昨日之心的延續,今年之心是去年之心的延續一樣,你今生之心是前生之心的延續,前生之心是再前生之心的延續。你可以像這樣無限地追下去,【在這之前我沒有心】的上限是絕對找不到的,故能成立心智無始。
這段話是帕邦喀大師對[心智無始]這個道理的解釋。因爲找不到[在這之前我沒有心]的地方,所以心智的起始是無論如何也找不到的,因此我們的心流就是相續不斷的。
這樣的話,我的輪回也必然是無始的,所受之生也一定是無邊際的,我未曾受生之處一個也沒有,而且無數次地在同一個地方受生。沒有我未曾受過身的有情種類,而且也是無數次地受同一種身,單受生于狗一項,也是無法以數字計算的,每一類有情都一樣。
所有我們能夠見到的和見不到的有情種類自己都曾受生過。我們可以看到豬的一生都那麼惱火,其實每個人都曾無數次地受生于豬。同樣,我們過去都曾經受生過帝釋梵天,並且不知受生過多少次。像轉輪聖王那麼大的福報,我們也同樣有過,但卻只是成就世間,不知道要斷煩惱、斷叁惡道,脫離輪回。我們心識裏種下的世間種子,是無量無邊的,各種好種子心裏都有,各種壞種子心裏也都有,下一世如何受生就要看我們的緣:壞的緣先來了,壞種子就要先感果;好的緣先來了,好種子就要先感果。
我們過去生中曾無數次受生于狗,這個數字同樣是算不出來的,而且每一類有情都是這樣。世界上每一種有情我們都曾無數次受生過,並且無論好壞都曾受生過無數次。在我們的心識裏什麼樣的習氣都有,看我們今生的遇緣,有什麼緣,就現起什麼樣的習氣。
所以,未曾作過我母親的有情一個也沒有,每一個有情又絕對是無數次地作過我的母親,單是人身一項,作母親的次數就無法估算。
這句話是說:沒有一個有情不曾做過我們的母親,而且單是給我們做人身母親的次數,就是數不清的。
這樣不斷地修,直至生起有力的定解:每一個有情都曾無數次地作過我的母親。
我們必須天天不斷地這樣想,這樣思維,一直到心裏真正能夠承許每一個有情都是自己母親,就達到了修佛法中要求的[忍]。一個法修到在自己心裏承許了,而且是真正承許了,這就叫[忍]。不是今天我修了一個法,我忍得一切痛苦了,那只是粗略的。只有這個法在自己心裏心安理得地承許就是這樣的,只有修到這樣的程度,才是修法的[忍]。開始修法我們要克服一切痛苦,坐得腰酸背痛、腳都麻木了,那只是初步的;要緊的是法在自己的心裏真正生起就是這樣、確實是這樣、不會不是這樣的,才達到修法的[忍]。加行道裏的暖、頂、忍中的[忍],就是這個東西。比方說我們今天學習佛法,聽了很多教授,回去想哪些自己能完全相信了,哪些還不能完全相信,能完全相信了才是安忍;還不能完全相信就沒有達到安忍的水平,只是知道了這樣的說法,有了一些新的見識而已。
上面是說得是修 [知母],下面說得是修[念恩]。
其次修念恩。以我今世的母親爲代表,從我住胎開始,阿媽就像一個病人一樣,要作種種的苦行,以避免任何可能對我的傷害,小到所進的食物。在我住胎的九個月另十天期間,母親對待自己的身體就像對待病弱者一樣,連邁步也要躊躇。
在這方面男人只能看到,沒有體驗,如隔岸觀火一樣,畢竟與親臨火災現場不同。只有作母親的才有體驗:懷孕不是件舒服的事,懷胎十月期間母親是坐立不安,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睡也不是;爲了避免孩子受到傷害,就算是吃一點食品,她們也要先考慮是否對胎兒不利;她們對自己的身體十分小心,生怕影響胎兒成長;她們走路十分謹慎,避免不慎摔倒造成胎兒夭折;可以說母親從知道懷胎開始,就是她們苦受的開始,要一直到分娩、滿月、身體複員後才算解脫住胎的痛苦。分娩之後母親帶孩子的苦受又開始了。一直到孩子有了工作以後,做母親的還會想:孩子的工作是不是做得好?不知道領導是否喜歡他?等等問題;一旦聽說孩子受到領導的批評,母親的心又開始爲孩子憂慮了;直到孩子可以獨立工作了,母親還在期盼著他事業有成。知道孩子工作做得好,母親爲他高興;知道孩子事業上遇到挫折,母親爲之憂慮。
我不是說男人不好,男人大多不如女人愛孩子,母親愛孩子是發自肺腑的,孩子再調皮都要設法讓他改掉毛病;父親則不然:他們要求孩子就要這樣做,不這樣做就要罵他,甚至揍他一頓!過後就算了。
在她生我的時候,母親雖然遭受劇烈地疼痛,但她仍像得到如意寶般的欣喜萬分。
做母親的都是這樣的心:盡管曆盡痛苦才生下孩子,生下孩子之後她首先是問孩子好不好,不會問自己好不好。母親對自己的孩子非常愛惜,無論是兒是女都喜歡,如果生一個兒子就更加喜歡,就像生了一個皇太子那樣高興,因爲漢人有傳宗接代的說法。只有母親才有這樣的心,男人對兒女則沒有這樣的心。
在當時,我除了啼哭和晃動手臂外,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無可奈何,是個啞巴,瘸子,只不過像個紅嘴雉鳥而已,然而阿媽卻以十指捧玩,用她的體溫溫暖我,待我以慈愛的微笑。
嬰兒剛出生自然什麼也不懂,他什麼都沒接觸過,除了感到粗糙之外,什麼都感覺不到。無論給他穿什麼衣服,都只感到粗糙,都不如在母親胎中那麼舒適、細潤。嬰兒除了哭之外無法表達自己的感受,他因不會說話所以只會哭。大人給他做什麼都是無可奈何,他不會站立、走路,就像一只不會飛的小鳥,像一個蠕蟲,隨大人擺布。母親對自己的兒女都是十分的喜愛:看著懷裏的孩子,她會自己笑起來;盡管孩子不會說話,會在母親身上大小便,但母親還是十分疼愛;如果孩子大便,來不及拿紙時母親會用手指給孩子擦拭,只想著讓孩子舒適些;萬一孩子夜裏尿床,母親會將孩子移到幹的地方,自己睡于濕的地方,這些都是只有母親才做得到的,父親是做不到的。母親爲了自己的孩子,無論自己吃什麼苦都無所謂。父親雖然也愛自己的孩子,但不如母親愛得那麼深,他往往只關心孩子大的方面。只有母親才關心孩子的細微之處,她的心整天都在孩子身上,就是在上班心也在孩子身上,下班立刻慌裏慌張趕回去看看孩子怎麼樣了。父親一般只會嘴上說說,但愛的最關切的只有母親。
母親用喜悅的眼睛注視我,用她的嘴唇擦去我嘴上的鼻涕,用手拭淨我的屎尿,親口把乳粥等食物喂入我口中,盡她最大的努力保護我不受傷害和給予幫助。
這樣的事情母親都曾做過,冬天嬰兒大便了,如果草紙不在手邊,母親會先用自己的手指擦淨孩子的屁股,給他蓋好被子,不要使他著涼,然後再去取草紙處理一切。無論孩子需要什麼,母親都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這些也是父親做不到的。
在那些日子裏,我的苦樂好壞一切都要指望她,我的所有希望只能依賴一個人:她就是我的母親。如果那時沒有母親的養育之恩,我恐怕連一個時辰都活不到,除了給鳥、狗等吃掉外,沒有生存的希望。每天不下一百次地保護我不出意外,母親有如此的恩德。
母親養育之恩除了撫養還有教育,她是兒女的第一個老師,教他們說話,教他們走路。沒有母親的保護,嬰兒怎麼活得下來?母親從早上一醒,就怕孩子出意外;一直到晚上睡著了,都在警惕孩子受到傷害,做過母親的都是這樣的情形,所以我們要念母恩。
在我成長的時候,她又不顧罪、苦、惡名,爲我籌備所需之物,把自己舍不得用的所有錢物都交到我的手上。對我們這些有出家修行緣分的人來說,是母親毫不吝惜地拿出財物,作爲必要的花費,安排我們入寺,從那時起,只要有需要,她都會傾囊資助。這種恩德實在是無量無邊的。
母親爲了孩子,只要能做到她都會竭力爲孩子去做,哪怕背惡名、造罪業都無所顧惜。母親給兒女錢時毫無舍不得,但她對自己卻舍不得多花一點錢。藏區出家和漢地不同,僧人出家之後的一切需要都靠母親的支持,這和漢地是完全不同的。藏區的寺廟僧人的所有生活所需都靠家裏母親供給,漢地雖不是這樣,但出家人也是要靠家裏母親供應一些錢物,母親都會設法帶一些錢物給出家的兒子。藏區要安排兒子出家,要給寺…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2.釋菩提心(2)生起菩提心的方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