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2.釋菩提心(2)生起菩提心的方法▪P4

  ..續本文上一頁廟一定的供養,要給兒子准備些生活必須品,這些都要靠母親操辦。那裏可不像咱們漢地,想出家了一個人到廟裏去,廟裏會給你換上袈裟,會安排你食宿,像昭覺寺的清定上師還會給出家人發一點津貼,藏區可沒有這樣的事。在藏區只要出家的兒子需要,母親花完所有的積蓄也在所不惜。母親在這方面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的。

  今世之母不僅在現世恩養于我,在我衆多的前生中,也曾以大恩一次又一次無數次地養育我。不僅是今世之母,一切有情在前生都曾是我的母親,像今世之母恩育我一樣,全都對我有大恩德,只不過是因爲生死的變遷,現在互不認識而已。

  我們今生的母親都是過去生中曾經養育過我們的母親,她生養我們決不是第一次,而是多少次養育過我們。過去生中的母親和今生的母親一樣養我、育我,養是提供給我的生活需要,育還含有教育的意思。今生的母親對我有多大的恩德,過去生中的母親也對我有如是大的恩德;今生的母親對我有多生的恩德,過去生中的母親也對我有多生的恩德,只不過由于彼此都換了身體,所以現在互不相識了,我們要生起這樣的心量。

  這裏有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我能知道過去自己的母親該多好,免得像現在這樣見面互不相識。” 不要認爲沒有這樣的可能,學佛法之人都會知道,在六種神通中有他心通,有宿命通。有宿命通功能的人知道過去生中的事情。比如誰是自己過去生中的老朋友、誰是自己過去生中的母親、自己曾經是過去生中哪些人的母親等等。只要我們照著佛法認真地修,就會生起這樣的功能。要得到宿命通首先需要得定,只有得了定才靠得住。現在偶爾現形的都是潛伏意識之現形,是靠得不住的、不穩當的。只要我們好好修,最大的感覺就是法修到最熟的時候,有時突然會知道今天將有什麼事情發生,今天將有誰會來。得到這樣的功不需要到下輩子,今生就能得到。只要自己好好修,是會發生這樣的事的。如果我們修好了,心裏就不能想世間的安樂,只要一想就會來。比如今天想吃巧克力,明天就會有人給自己送來。

  這些可不是神話,是可以辦得到的。當年海公上師在淨慈寺時,管夥食的僧人對上師說:“上師,明天就沒有糧食了。”海公上師說:“沒關系,明天會有人送來。”管夥食的僧人心想:哪裏會有人送來糧食?但是上師說有,自己不敢說不對。到第二天上午真的有人送了米來。這就是說只要很好地修,今生就能産生這樣的神通。一般人認爲這不得了,是奇異功能,其實每個修學佛法的人都能産生類似的神通。但是我要告誡大家:如果有了一點功能是不能拿來宣傳的,一宣傳就沒有了。就像蒸飯沒有熟就不能揭鍋蓋,一旦放了氣,再怎麼蒸都是夾生的。自己有了功能要保密,只能在自己的上師面說,除自己上師之外,不能對第二個人說,否則功能就不會有了。

  現在我們只要看一看任何動物的情況,比如狗、麻雀等,它們都慈愛自己的子女,都有養育之恩,由此便不難想象自己以前曾受過的恩德。

  每一種動物都愛自己的孩子,連老虎都非常愛自己的孩子,這種母子之愛、父子之愛都與人相同,雖然見老虎等猛獸見了人是那麼地凶猛,可卻不曾吃自己的孩子。動物之間都是相互殘食,可再凶猛的動物也不會吃自己的孩子,這樣我們就不難想象自己以前的母親對自己的恩德。

  其次修報恩,從無始以來,像這樣一次又一次恩育我的如母有情們,被上面講的四大河流沖到輪回大海的漩渦之中,連續不斷地遭受叁苦等苦,處境極其困難。

  上面所說的是念恩,知道母親的恩德當然要報恩了。這裏所用的[恩育]二字意思是以大恩來養育我們。[四大河流]就是前面所講過的欲、有、見、無明四大因瀑流和生、老、病、死四大果瀑流。在這樣的瀑流中,人簡直沒有一點自主,都被業力所驅使。在叁苦後面的[等]字包含著六苦、八苦。平時我們沒有仔細想過,其實只要認真地仔細想過,就知道輪回中的苦受是非常惱火的。現在大家只覺得心裏苦,但還沒生起確實苦的心念,這兩者是有分別的。我們只有依佛法生起定見之後,才能生起確實苦的心念。大家現在只知道自己心裏苦、身體疲勞等苦,卻不知道這就是苦的真實自性,如不設法解脫,苦還會不斷地來。

  舉一個現實例子:比方說今天下大雨、大雪了,自己披上雨衣也要去上班,不是今天下過了以後就不下了,以後還是要下大雨、大雪的。如果我們不知道苦之自性,只知道今天有苦,不知道以後還會繼續有苦,不知道苦總是要繼續不斷來的。如果我們能想到苦受天天如是、年年如是、生生無限製地如是,就會想要得解脫了。如果我們沒有生起這樣的見解,只知道現象:“今天苦啊,下雨將我全身都淋濕了!”濕了衣服換件幹的就是了,但不會想到這樣的苦明天還會來、後天還會來,還會無窮盡地來。如果這樣想了就會想該怎樣避免再受這樣的苦。以世間法來說:“自己想方設法去買輛汽車,下雨開汽車上班不就免得被淋濕了?”但是你沒有想到,就是下雨開汽車上班也還是苦,在鑽進汽車之前不還是要被雨淋濕嗎?,還是無法得到解脫。只有如何不造受苦的因,才能不感苦果,這就是深一步的。世間人叫苦都是表面的,苦過了就忘記了;雖然苦再來了還是要叫苦,但過了之後又忘記了,心裏沒有起感動。能夠讓我們心裏起感動就是知道苦是無止境地來,想到無止境的苦我們才會害怕,沒有想到苦是無止境的來,心裏怎麼會害怕呢?

  我作爲她們的兒女,現在有了解救她們出離輪回苦海的方便,假設我袖手旁觀無動于衷,那是再沒有比這更下賤與更無恥的了。

  [方便]就是方法。[下賤]就是太不夠人品、太無恥了。只知道爲自己,不知道爲過去生中母親的人,若以世間法來說,這樣的孩子還算是孝子嗎?只能是忤逆不孝的兒子,怎麼不可恥呢?

  現在我雖能給予她們各自所喜愛的東西——衣、食、住處、被褥等等,但這些只不過是暫時的輪回樂,最上的報恩應該是將她們安置于究竟的快樂中。所以要想:“應讓一切有情具足一切安樂,遠離一切痛苦。”

  [暫時的輪回樂]其本質還是苦,[究竟的快樂]就是成佛。一定要修到究竟圓滿,功德圓滿,罪惡清淨之時,才是到了常樂不變的快樂之中,而這只有佛才能做得到。

  [應讓一切有情具足一切安樂,遠離一切痛苦。]這是對我們的起碼要求。這裏面含有慈心和悲心:願一切有情具足一切安樂是慈心,願一切有情遠離一切痛苦是悲心。有了慈心和悲心才能生得起菩提心;沒有慈心和悲心就不可能生得起菩提心,也肯定生不起菩提心。

  這些有情連有漏樂都沒有,哪裏會有無漏樂?她們自認爲的快樂在本質上純屬變化了的痛苦。她們雖希求想要的快樂,但不知道修善——樂之因,雖厭惡不想要的苦,但不知道斷惡——苦之因,她們的取舍正好顛倒而行,所以我的這些老母有情皆爲痛苦所壓迫。

  [這些有情連有漏樂都沒有,哪裏會有無漏樂?]這裏提出了一個問題:現在一般人不知道善惡取舍,世間的安樂他們還有很多未曾得到過,世間的痛苦他們也都未曾離開,又怎麼能知道沒有煩惱的事情呢?要度化這些有情就困難了,不是那麼簡單。他們連求得暫時的世間安樂之心都沒有生起,怎麼會想進一步求得解脫生死的安樂、求得成佛的安樂?那是他們連做夢都想不到的事,也不會有這樣的需要。我們學修佛法之人是看到佛的教授之後才知道要求得究竟的安樂,那些對于佛與佛經聽都未曾聽說過的有情,又怎麼能知道求得究竟的安樂呢?要去度化這樣的母親有情,沒有慈心、悲心是做不到的。

  比如一個母親見自己的小孩就要掉下坡坎,爲了怕孩子掉下去就趕緊跑來拉住他,調皮的孩子卻想掙脫母親拉他的手,拼命向相反的方向使勁,大家想想母親此時是什麼心情?現在很多人就是這個樣子:叁惡道很痛苦,他們好不容易才掙脫出來得了人身,佛說:“你們趕快趁著得到人身趕緊修行吧!”可他們卻說:“不忙喲,我還要再掉下去一次,嘗嘗是什麼滋味!”很多人都是這樣的,好不容易得到人身,卻不知道珍惜人身,就是不怕再到叁惡道去一次!

  有個典故這樣說:觀音菩薩度衆生,度到無可奈何時就流下眼淚,他當年在阿彌陀佛面前是發下了願的:我如果對衆生有了退轉的心,就讓我的頭裂成一千塊!當觀音菩薩退心之時,他發過的誓言就成熟了,他的頭立刻就裂開了。阿彌陀佛是觀音菩薩的老師,上師愛弟子與父母愛孩子是一樣的,見弟子這樣他就加持弟子變成了千手觀音。這就是說具有大悲心的觀音菩薩度有情都這麼難,也會退心。這個典故告訴我們要如何修慈修悲,我們只有將心修到堅韌無比,強有力了,將來度生的時候才不會退心。學大乘佛法的人如果退心當然一下子就退到小乘去了,那麼他的路就只有去惡趣一條,因爲他欺騙了一切有情。今天你對有情大聲疾呼:我來度你們來了!可過幾天你又說:我不幹了!這不是欺騙有情嗎?你有這樣的因,雖說從大乘退到小乘,卻得不到小乘的果,而只有去叁惡道。後面講菩提心時就會談到這些。

  我們要將自己的心修成爲利益遍虛空一切母親有情而一定要成佛的心,如果沒有慈悲心是做不到的。度衆生比母親教一個小孩子初學走路還困難,孩子站還站不穩,既要走又會跌跤,母親教他走路時是什麼感覺?諸佛菩薩度衆生就是這樣的。我們修學佛法的心退轉了就像學走路的小孩子絆跤跌在地上一樣,我們這些有情有的被佛菩薩扶了一下就上去了,退了心就掉了下去。

  有的人開始佛法學得很好,後來去學了*輪功,就退轉回去了。有的雜志將*輪功說的不得了,說信*輪功比信釋迦佛還好,因爲他們比釋迦佛還高些,他們自以爲比佛還聰明,有些東西佛都不懂只有他們才懂,他們從根本上不承認佛是一切智。其實他們才是無等至高無上的邪見!…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2.釋菩提心(2)生起菩提心的方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