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1.釋出離心(3)消除後世貪著的方法▪P3

  ..續本文上一頁由事物門故力大。

  [由所依門故力大]這就是看造業的對象是否具戒,對只持皈依戒者造業是一種力量,對持皈依戒外還持五戒、持菩薩戒者造業就不同了,對持密宗戒者造業就更加不同。除了對造業的對象是這樣,造業者本身也是如此,具不同戒的人所造的業力量不一樣大。雙方的所依都有這樣的關系,如果我們持的戒越多,所造善業功德就越大,同樣犯戒所造惡業罪過也越大。

  對上述這些應生起堅固的深忍信,花時間仔細思維這些微細而甚深的業果道理,然後實行。實行意指護念,即應在舍棄十不善的基礎上護念業果。

  [對上述這些應生起堅固的深忍信,]大家要注意中間這個忍字,不是相信、深信就夠了,而一定是要有忍。忍字不是忍受的意思,而是心安理得、覺得就是這樣的道理,內心裏能夠承認就是這樣的,不會再有其他的想法,這才是忍。我們聽了多少法,不見得心裏都能忍得下去。舉個例子:上師是佛這個道理很簡單,但是看到上師時我們大都會心想:“他就是上師,哪裏是佛?”學道理時知道上師是佛,看到上師時還要用心想一下:“他老人家是佛。”這就是心裏沒有忍。如果我們心裏有忍,一見到上師自己內心裏就會油然生起他老人家就是佛的心念,到這種程度才叫安忍。別人講上師是佛,自己還要在心裏想一下:“他老人家就是佛,是諸佛菩薩的總聚體。”這是心裏還沒有忍;一定要一見上師內心裏就會油然生起他老人家是佛,心裏能夠心安理得地承許,這才叫安忍。在加行道裏有暖頂忍世第一法,就是這句話要在心裏能夠心安理得地承許,不需要別人說,只要我們自己心裏能承認就是這樣的、確實是這樣的、沒有一點的懷疑,這才是安忍。我們現在只能從心裏勉強忍開始,逐漸到了最高級的時候做到安忍。但如果連勉強忍都做不到,那就要挨棒棒了!

  [花時間仔細思維這些微細而甚深的業果道理,然後實行。]所謂花時間就不是想一次,而是要經常想、反複想,這才叫花時間。因爲要經常想、反複想,心裏才能生起決定見,如果想一兩次,很快就會忘記了。

  [實行意指護念,即應在舍棄十不善的基礎上護念業果。]

  [護念][護]字是指要保護我們的身、語、意叁業,要護持我們的心念不趨于惡、純趨于善。

  [十不善]並沒有包括宇宙間的一切惡業,佛將世間最大的、最明顯的惡業歸納爲十不善,其他的惡業還有很多。業果細微得很,分爲總業果和別業果,總業果包括善業生樂果、惡業生苦果。別業果則是哪種善業生哪種樂果,哪種惡業得哪種苦果,包括了無量的善業和無量的惡業。孔雀身上有它那種特別的羽毛,其他的鳥禽就沒有這種羽毛,那是由各種不同的善業感得的。

  [護念業果]是要我們保護自己的心念不要朝壞的方向走,只向好的方向走。

  世人所謂的【正見】也是指這個,這是僧俗大衆都應受持的。這裏的【世人】不單是指在家人,而是指所有未得聖道的異生。若是異生,【世人】一詞便可周遍故。

  能夠深信業果是我們的世間正見。學佛有兩種正見:一種是世間正見,一種是出世間正見。我們能保護住自己的業果,心念不趨于惡、純趨于善,能達到這個水平就算生起了世間正見。生起世間正見的好處在于不再種惡因,能與叁惡道絕緣,也就是說有了脫離六道輪回的基礎。

  [未得聖道]這裏是指沒有證得空性,沒有解脫生死。這段話中所講的[異生]就是指世人,範疇包括了在俗人和出家人,證了空性的爲已得聖道者,沒有證空性的則爲初業有情。我們大家(不包括在座的可能是菩薩的人)都算是初業有情。由于帕邦喀大師講法的時候,聽者絕大多數是出家人,在家人是少數,因此他的大多數話都是對出家人說的,其中也關照到了在家人,所以這裏他說是不單是僧衆,就連這些在俗人也都是該受持的。

  所以實踐佛法必須先從業果開始,所謂:“道之始爲依止善知識理,道次第之始爲暇滿,修習之始爲動機,實踐佛法之始爲取舍業果。”所以,我們必須使叁門不爲過失所沾汙,萬一沾上就必須忏悔來清淨之。

  學《菩提道次第》是從什麼是暇滿開始。修習佛法是從端正動機開始,也就是爲什麼而修,是爲了自己家裏的娃娃長得胖而修,還是爲了斷叁惡道、爲解脫生死、爲利衆生成佛而修,因此端正動機很重要,我們每天開始修時要念皈依,就是爲了端正動機:我們是爲了利益有情而成佛,所以今天來修學。

  [實踐佛法]就是依佛法而做,依佛法而做必須先從業果開始。開始學佛法應當依止善知識,否則就不知道佛法是怎樣的,應怎樣斷生死,應怎樣成佛,這些都無法知道。所以學道,也就是學方法的時候,要依止善知識。

  [所以,我們必須使叁門不爲過失所沾汙,萬一沾上就必須忏悔來清淨之。]就是說我們應盡力使自己的身、語、意叁業不被過失染汙,萬一因我們的煩惱和業力被沾染了一點就必須要忏悔。忏悔就是防止惡業翻倍增長,不感大苦果,但是小苦果還是要受。不是說忏悔了就能不感果,無論怎樣忏悔,所造的惡業都還存在。如果我們不做惡業,簡直一點也不做,就好比我們在用完好的碗在吃飯;如果造了惡業就好比將碗打碎了,忏悔就好比請補碗匠將碗修補好,雖然同樣可以盛飯但畢竟是補起來的,總不如原來沒打碎的好。

  守戒和忏悔同樣是相關連的,永遠不犯戒是最好的,萬一犯了戒馬上就要忏悔,而且當天就要忏悔,不然惡業就會翻倍增長,通過忏悔可以避免惡業翻倍增長。我們能守戒,犯戒能忏悔,這就是持戒。

  總的來說,思維業果便足以消除後世的貪著,但最主要的還是思維輪回苦。從廣義上講,如修習【等活地獄】,若心中生起恐懼者,即初萌出離心;如對輪回盛事也能消除貪著,出離心才告圓滿。

  [思維業果便足以消除後世的貪著]我們知道了業果的道理就不會種生人天的因,只種爲衆生成佛的因。我們在這裏學法開始的發心是爲利有情願成佛;學完之後的回向同樣是依宗咯巴大師的願文,爲了證得金剛大持位。總之不管怎麼樣,我們所積的資糧都是爲利益一切有情而成佛。換句話說,雖然我們還沒有證得空性,但沒有種世間因。如果種了世間因就非來世間受果不可,一定要受果。

  [最主要的還是思維輪回苦。]有的人會這樣想:叁惡道實在是苦,可是上天很好啊!人間自然是有苦,生到天上應該盡是好的,都是快樂的嘛!這樣想就還是沒有消除對後世的貪戀,我們不僅要思維叁惡道的苦,還要思維輪回的苦才能斷包括生于天上的苦,才能知道生到天上最終還是苦。

  [從廣義上講,如修習【等活地獄】,]等活地獄是地獄之中最輕的一層,墮于那裏主要是由瞋恨心而感的。墮于等活地獄之有情見到所有的同類都視爲敵人,就拼命殺對方;對方看到他也同樣視爲敵人,也會拼命殺他,雙方就這樣整天互相殘殺。等活地獄的一天是四天王天上的五百年,四天王天上的一天是人間的五十年,所以才會有萬死萬生的說法。因爲業力的關系人死了這一世就了結了,在等活地獄裏由于業力的關系,死後被業風一吹又會很快的複生。複生之後因爲無始以來成爲習慣的瞋恨心所驅使,又會繼續相互殘殺,就這樣冤冤不解、延綿不斷。墮于等活地獄之有情要殺九百萬年才算人間的一天,而他們都要活五百歲,你們算算他們要受多少苦啊!墮于等活地獄主要都是由自己的瞋恨心感得,所以大家現在一定要養成不發脾氣的習慣。前面我曾建議大家要控製二氣:既不要對別人發脾氣,也不要自己怄氣,這樣我們就可以與等活地獄絕緣了。

  [若心中生起恐懼者,即初萌出離心;]對叁惡道的恐懼是出離心的粗分;想出離輪回是出離心的細分。我們知道懼怕叁惡道的苦,有利于明白生于人、天也是苦(因爲天人極有可能墮入惡趣),同時才能生得起菩提心。我們知道了六道輪回的痛苦,才知道生生世世的母親都在遭受這樣的痛苦,才生得起悲心和慈心。盡管這是最淺的,但這是生起後面最殊勝功德的因,所以大家要重視這一點。

  雖然看起來自己現在所學的法很淺,但實質上並不淺,是生起後面最高功德的基礎。因爲這是爲利有情願成佛中利益有情的支分,所以並不是低的。或許我們所修的是佛法中最淺、最基礎的法,但是只要自己發心是爲利有情願成佛而修,也是種下了成佛的因,也是成佛的條件,也是成佛的加行。這個加行和一般所說的加行不同,凡本功德生起前一切所修皆爲本功德的加行,修後一個功德時本功德又變成了加行。一直到成佛之前,我們前面所修的一切皆爲成佛的加行,只有上師叁寶最後告訴我們成佛要修什麼,並且我們開始修的時候才是正行。

  黃教認爲:凡是爲修後面高深的法門,前面所修行的一切法都是這個法的加行。前一個法修好了之後,再修下一個法時,這個法又變成了下一個法的加行。黃教是這樣說的,別的教派怎麼說我不知道,有人笑黃教一輩子都在修加行,其實我們不是一輩子修加行而是在修前行,說我們在修加行是不對的,說我們在修前行才是合量的說法。一直到成佛前的當天清早開始修成佛的最後教授之前,我們所修的一切都是加行。實際上不能說修加行,是別的教派這樣說我們黃教的,應該是說我們在修前行。因爲他們對加行的定義與格魯派對此的定義不同。

  對叁惡道的苦生起恐懼的心,是出離心的初萌,也就是出離心的粗分,但還不算是生起了出離心,只能說是對出離心有了一點萌芽之心。想要完全離開叁惡道的苦,也還只是出離心的粗分。只有對六道輪回都不願意受了,那怕是生到天人也不願意,認爲都是非離開不可的,這才是出離心的細分。有了厭離輪回的心,再證了空性,這才算是出離心圓滿。

  [如對輪回盛事也能消除貪著,出離心才告圓滿。]這是單指出離心而說的,對于生起…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1.釋出離心(3)消除後世貪著的方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