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會負責,只有自己來承擔。人最愛的是自己,但是要真正愛自己,就不要只是心裏愛自己,所做的事情卻是在害自己。遷就現世親友的面子就是我們修法的障礙,一旦遷就了他們,法就修不起來了,因爲沒有時間修了嘛!
【與智慧金剛同行】者,是指絕不違背所立的誓言,永遠抛棄毫無意義的貪戀現世的經營。修法意樂堅固,把生活與修法結合起來而相一致。
什麼叫智慧?智慧就是知道一件事情該不該做,該做的事情就堅決做,不該做的事情就決定不做,這就是智慧。我們要抛棄那些對于斷叁惡道、解脫生死、爲衆生成佛來說是毫無意義的世間貪戀,貪戀世間的人有了十萬就想百萬,有了千萬就想上億,貪戀永無止境。現在世界上那些百億富翁們還是不想停止賺錢,盡管他們的錢很多,甚至到了自己都不清楚究竟自己有多少錢的地步,可還是在天天想賺錢。
[修法意樂堅固]就是我們決定修法的心要堅固,決定了就堅決不變。而且修法的意樂要和生活結合起來,生活是爲了修法,這一點大家要搞清楚:我們需要生活,但是生活的目的是爲修法的需要,而不是爲貪世間的安樂,區別就在這裏。在家的人難免遇到這樣的問題,但是要避免過于貪多、過于貪好的念頭,可以過得去就行了,不要去想怎樣才能更好。不說別的,這樣的心用多了,上了座還會想:“某人差我一筆錢還沒收回來!”這樣的念頭。修法的人將那樣的心放松一些沒關系:“收得回來就收,收不回來也沒關系!現在是很多帳收不回來,不是別人所欠的錢都能收得回來。”我們應該這樣把執著錢財的心放下。不放下執著錢財的心,一上座心裏就會現出來:張叁欠我多少,李四欠我多少,我的貨運過去他是否收到等等。假如我們能夠像文殊院裏那付對聯所說的那樣:“做了就放下,放下就了,了了有何不了。”身外之物都沒關系,心裏不執著就好。
【出于人群】者,意爲把貪戀現世盛事視爲仇敵,與那些希求現世的貴賤人等,哪一個都不像,舉止如瘋癫之人。這就叫【出于人群】——現世的人群。
爲什麼我們要將世間那些看似美好的事視爲仇敵?因爲一旦貪戀現世,自己的心就會動搖,時間就會浪費,那還怎麼有時間修呢?不要像那些希求現世的人一樣,並不是我們自己瘋癫,而是別人將我們看爲瘋癫之人:“錢到眼前你不去拿,你不是傻瓜嗎?!”甚至有人會說:“明明有好的地方不住偏要住茅棚,這個人一定有神經病!”世人大都會這樣看我們。
[出于人群]是要出于貪戀現世的人群,即出于貪戀世間法的人群。大家一定要清楚這一點:我們對于生活上的需要夠了就行了,無須貪戀,因爲自己死時連一根線都帶不走。從前有個笑話:一個老財迷臨死的時候總也不咽氣,旁人問他:是挂念大兒子還是二兒子?他的姨太太說:這個老鬼的毛病我知道!于是她走過去將燈盞裏的兩根燈芯掐滅了一根,老財迷立刻就咽了氣。此人執著到了這種程度:臨死他還惦記著怎麼點兩根燈芯?還舍不得浪費燈油!大家不要學這些,否則將來斷不了氣喲!
【入于狗伍】者,指衣、食、名叁方面吃虧,爲法甘願忍受饑渴疲勞。
狗是沒有衣、食、名這些東西的,它天天都在找吃的,找到這一口不知下一口在那裏,因爲它自己不會生産、不會做飯。我們修佛法的人如果在衣、食、名叁方面不怕吃虧,對生活所需沒有貪戀,心裏就不起貪著之心。修法人不會窮,如果我們真正修佛法,就會像宗喀巴大師示現的那樣,當生活難以維持時,山神土地都會來供養他。當年釋迦佛成佛的時候,他將六萬多次轉輪勝王的福報全部都回向了給未來的修佛法者,就是遇到災荒年,佛弟子都不會缺生活來源,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我們修正法是福慧雙收,福慧雙收怎麼會沒有生活來源?只要我們的心裏不執著,認真修法之人是不會沒有生活來源的。
【得到聖位】者,指住僻靜處,舍棄一切俗務,修法至于究竟,今生獲得【天中天】佛位。
[天中天]是一個稱贊詞,就是天裏面還有天,是用來形容佛位的。我們現在並不想生天,但是我們將來成佛的時候,依密教的說法是在色究竟天成佛的。在色究竟天成佛的是不是天人中的天人?顯然不是,所以這是一個形容詞。
我們若今生就要獲得佛位,就要糾正這樣的思想:“佛位好難得啊!我現在差的這麼遠,怎麼修得成佛啊!”這樣的思想要不得!因爲有佛法在這裏,我們按照佛的方法去修,也就是按照佛當年如何由人身成佛的方法去修。佛已經給我們示現了、規範了這些方法:要經過什麼樣的次第,要如何修,這是能夠保證我們成佛的。有人會說:“說起來這麼容易,爲什麼修起來這麼困難啊?”大家要知道:從無始生以來所造的惡業,從無始生以來所生的煩惱,這些在我們身上根深蒂固。修佛法時,有佛所示現的方法,我們依照如是修行必然能成佛,從這方面來說是容易的;但是我們在真正修佛法的時候,必須和自己過去生中的煩惱和業力作鬥爭,煩惱和業力藏在我們的心識裏,佛法中所說的它不喜歡、不接受,不肯接受佛法怎麼能夠離苦呢?所以說這是困難的。
與自己的煩惱業力作鬥爭是要下大決心的,我們要按照前面所說的四依:心依于法,法依于窮,窮依于死,死依于野。有了這樣的心念,煩惱和業力就沒有辦法。以世間法來說:若是自己堅決不幹,別人拿你有什麼辦法呢?要與煩惱作鬥爭,就要將堅決不隨煩惱轉的心生起。這樣的心怎麼才能生起?一是要多看佛經,多想道理,將自己結合進去思維,這樣的心才能生起;二是要注重修,光是懂佛教的道理,懂得再多,就是叁藏十二部都懂,但是心上沒有功能也不行,因此重在實修。我建議大家在修佛法的時候會修定的要好好修定,不會修定的要學著修定。因爲會修定的人修法的速度要快許多,比如修《菩提道次第》,會修定的人修一天,相當于不會修定的人修一個月,就有這麼快。
外面有一種怪異的說法:“出離心沒有生起就不能修定。”這樣歪門邪道的話大家不能聽。我可以這樣反問他們:“外道都可以修定,他們懂不懂出離心呢?他們沒有出離心怎麼能將定修得起呢?”實際上這是懶人說的話:“我連出離心都沒有,哪有時間修定呢?所以我現在就只能修出離心。”那麼請問:除了大菩薩之外,我們是初業有情、是凡俗之人,哪有那麼容易生起出離心?我們能舍得什麼?就連吃飯時看到某雙筷子好,都想拿那雙筷子,怎麼能舍得丟棄現世的安樂呢?舍不得丟嘛。我們現在應該一方面修容易修得起功能的法,另一方面也要修一下難以修得起來的定。定不是那麼容易修得起的(有機會的時候我們再談如何修定,後面我們在講正見如何生起來的時候也會談到修定。),首先要守戒,其次還要在師承指導下努力實修。懂得佛法的道理是一回事,但僅僅懂了道理不足以抵抗心裏煩惱的力量,必須有了定力才能壓服煩惱的力量,證了空性才能斷煩惱的根子。依大家現在的水平無論怎樣加倍努力還是斷不了煩惱,貪境來了還是要貪:世人的貪就是像油浸在布上一樣,哪有那麼容易分得開?瞋境來了還是要瞋:街頭那些罵人的非要將對方罵痛快了,自己罵舒服了才停止,還會對此自鳴得意。我們要斷煩惱現在就要向著舍貪、舍瞋的方向走,要能夠真正舍貪、瞋就必須先得了定,再證了空性,那時才能真正斷除貪、瞋。
隨便說一下,你不必擔心會因如此地舍棄現世修法而成爲乞丐饑餓而死,世俗人餓死的情況可能會有,但修法者絕不會饑餓而死。這是因爲我們的大悲大師在成佛時,將能受生爲轉輪王六萬次有余的福德,回向給後來的弟子們,作爲生活的順緣。《大悲白蓮花經》說:“往昔薄伽梵發心時說,在我的教法裏,只要能夠受持四指袈裟,若不能如願得到飲食,則我欺诳佛陀,誓不成佛!” 又說:“未來世上遭饑荒時,一鬥糌粑須以一鬥珍珠交換,而佛的弟子們仍能得其所需。” 佛最後說:“諸在家士夫,僅耕于拇指,我出家弟子,不爲生活困。”這些說法出自經藏,是聖言量,絕無欺诳。
[大悲大師]指的是釋迦佛,[四指袈裟]指的是出家人的衣服。有這麼多的佛菩薩成佛時的回向,我們佛弟子怎麼會缺少生活來源呢?所以我們不要擔心。這就是前面我說過的道理,修佛法之人哪一個會被餓死?舉一個現實的例子:在座的出家菩薩哪一個出去賺錢了?還不是會有錢供養給諸位?並不需要你們出去賺嘛。你們出去賺也未必賺得到,還可能會將本錢也賠掉。別人供養你就不用自己操心,他還生怕你不接受。這是從何而來的?是釋迦佛回向給大家的。況且我們修佛法是天天都在增福、增壽、增慧,怎麼會缺生活來源呢?再簡單舉個例子:你們這些出家菩薩和西藏的出家菩薩穿的衣服都是很好的,有的還可能會是毛料的、很名貴的,出家人自己也不會生産,那是從何而來?還不是他們的福報、還不是所有的佛回向而來?所以大家只要好好修佛法就會有生活的順緣,所有的佛所回向之福報在大家身上都將會堆起來的,生活上需要什麼就會有什麼,並不需要爲生活來源而操心。
帕繃喀大師說得好:“世人最會修,如將行世間法的心轉過來修佛法就沒有修不好的。”我們在行世間法的時候,事前會想到這件事該怎樣做,做完了還要想想有沒有自己做得不圓滿的地方,是不是這樣?如果將這樣的心用于修佛法,怎麼會修不起功能呢?因爲加行、正行、完結行叁樣都是具備的:事先想該怎麼做這是加行;正做的時候盡自己的才智去做;做完了之後還要想自己所做的是否圓滿,如不圓滿還要想如何補救,加行、正行、完結行都做好了,世間法就行圓滿了。如果我們將這樣的心用來修佛法:修法前加行時想:我要爲衆生爲利益一切有情而成佛,修法的時候認真如法地修,修完之後下座來檢查自己哪些功能生起了、哪些還沒有生起,自己還要怎樣好好地修。這樣…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1.釋出離心(2)消除現世貪著的方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