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佛像或者上師像,心裏想著現在眉間的正前方,既不要高也不要低:想高了容易引起散亂;想低了容易打瞌睡,所以要想著現在眉間的正前方。如果感覺不舒服,將像想得略低些也沒有關系。
除此之外要注意呼吸自然平靜,一般人說修定要調息,要想到呼吸均勻,這就搞錯了。修定時是不能想呼吸的,一想到呼吸,呼吸就會波動,心裏所現的像就會隨之波動。不要心裏想著調整呼吸,呼吸如果一調就會跳個不停,反而更靜不下來。正確的方法是只需要將心放平靜,不要想呼吸與調息,心靜下來之後,呼吸自然會平靜下來。
在觀想所緣的時候,開始所現的像不會是眼睛實際看到那樣的清清楚楚,只要能夠想到大體的輪廓就可以。一旦像能夠現得起,心就要抓住現起的像。一會兒,心力會逐漸地弱了,像也不那麼現得出來了,心裏會感到有些累,此時就要從像的頭頂帽子開始,向下想,一直想到蓮花座,再從蓮花座向上想到帽子,如此上下想叁、四遍,後像又會清楚一些,這時你要用心就趕緊將現起的像抓住,因爲像是從心裏想起的,所以要用心將其攝持住,像才不會淡化。從來沒有練過的人要不了多一會就感到累了,心力攝持不住時像就會不清楚了、動搖了,心也會感到勞累了,這時就要再次從像的頭頂帽子開始,向下想到蓮花座,再從蓮花座向上想到帽子,如此上下想幾遍,一旦像清楚了就趕緊用心力攝持住,不要使像衰弱了。有人說的是不要讓像跑了,其實應該是不要讓現起的像衰弱了。在像不衰弱的情況下,能攝持多久就攝持多久。開始一般只能堅持幾秒種,像就消失了,練得久了,攝持像的時間會慢慢地逐漸增加,到最後練成功了的時候,一座下來可以達到叁個小時,叁個小時裏心念既不會起昏沈、也不會起掉舉,那時定就修得差不多了。
大家不要認爲這是很容易辦到的,修的時候自己可以體會得到:開始修定時所緣還沒想清楚,現在的、過去的潛伏意識就會現形了,因爲自己觀想所緣的心力沒有它的力量大,心就會跟著它跑,這在修定中叫做掉舉。修定的時候像現不清楚,想打瞌睡,這叫做昏沈,修定就是要去掉舉和昏沈這兩樣。開始時掉舉和昏沈會不斷地來,自己要堅持練下去,慢慢地練到昏沈和掉舉都不來了,一直練到連它們的影子都不來,這樣就純熟了。純熟之後自己還要不斷地用功(這個階段所用的時間無法確定,各人的時間長短不一樣。)然後就會生輕安。輕安先從頭頂開始,像剃頭時師傅的手摸在頭頂的感覺一樣,熱乎乎的(剃過光頭的男人可以體會得到),然後是心生輕安,再往後是全身生輕安.全身輕安時心裏會感覺喜歡得控製不住,舒服得感覺簡直無法克製,隨後這種感覺會慢慢平息下去,那時身心就都穩定了,這時就算得定了。
得定之後自己會感覺變了一個身體似的,不是外表有什麼變化,而是內心會感到修任何善法都有堪忍性了。不像現在腳痛坐不起了,腰伸不直了,身體左右偏斜了等等狀況都不會出現。帕邦喀大師圓寂的時候就是坐了二十一天,圓寂之後紅白菩提都流了出來,他的身體還是那麼端端正正地坐著。以力學的觀點來說,他坐得前後左右非常平穩,所以才能夠坐到二十一天,直到圓寂都是那樣端正。得定之後首先是不用考慮健康問題,身心健康就更不用說了,天氣冷了、熱了都沒有關系。不然那時米拉日巴當年住在山洞裏能不冷嗎?他就是因爲生起了這些功能,外緣就沒有幹擾作用了,身上有堪忍性了。
修定第一個重要的門檻就是找所緣,這是個很困難的過程,找得到所緣才能修得成定,找不到所緣就修不成定。在修定的過程中,如果能夠找到所緣又能修得好,修到第五住心的時候還有一個門檻,也就是斷細昏沈的時候,此時一般的修定者會誤認爲自己已經得定了:因爲此時的境相是清明的,心裏又是異常舒服,不是世間的快樂感受可以相比的。由于這種異常的舒服才使修定者誤認爲自己已經得定,其實此時細昏沈還沒斷,所以這是修的過程中的另一關。修定開始找所緣是一關,修到第五住心斷細昏沈又是一關,如果這兩關能過,就肯定可以得定。找不到所緣我們用什麼來修定?肯定沒有辦法修;修到第五住心的時候,細昏沈未斷,自己卻誤認爲已經得定:有了平時從沒有過的舒服感覺,心也異常明了,只是因細昏沈未斷,心現所緣沒有力量。細昏沈斷完之後到第六住心是斷細掉舉,修定的次第大概是這樣。
由于各位多爲初修,所以我強調的是找所緣。下面我再給你們重複講一遍:初找所緣時要自己去試,看哪一尊佛像比較容易地想起來,無論是畫的、銅鑄的、還是泥塑的像都可以,總之要很容易想得起來,而且自己很喜歡觀想,就可以以此作爲自己的所緣。所緣一旦決定之後就不能變了,要一直修到得定。不能聽別人說觀想本尊的像更好,自己馬上就換本尊像爲所緣,那就需要再從頭開始了,那麼自己前面所修的就浪費了!因此只要所緣現得起,就要一直的修下去,一直到得定爲止都不能換所緣。
我們做事情通常做久了之後會生疲厭,觀所緣、修定可不能生疲厭,否則一切功能都斷了。大家回去以後就自己去試試,哪尊像現得起就天天想。
觀所緣會有很多名堂:像不是高了就是矮了,不是近了就是遠了,很難將像想得不遠不近、端端正正。千萬不要將像想得太近,稍微想得遠一些比較好。還有一個問題要給大家講清楚:有的人觀所緣是用眼睛看,盡管眼睛是閉著的也是心想著用眼睛去看,大家不能養成這樣的習慣。如果用眼睛觀所緣,時間長了額頭眉心處會痛,還會引起以後其他不舒服的問題。總之不能用眼睛看,而要用意識去觀想。意識不是看而是現,這一點大家要分清楚,這叫意生身,由意識而引生的。修密法的本尊也是意生身,由意念生起的。
初修定者主要的任務是去找所緣,所緣找到後,現的是什麼樣的情形可以來問我。每個人所現的情形不會是一樣的,有的人過去生中修過,有的人從來就沒有修過,有的過去生中修得很好,每個人的煩惱業力不同,修起來都不是一樣的。中國有十叁億人口,如果都學佛就會有十叁億種情形,不會有完全一模一樣的。雖然個人所現的情形不同,但是總的方向是一樣的。俗話說條條道路通北京,但不會都是一樣的。修定也是如此,基本的原則不能錯,也就是今天我給大家講的:坐要具備毘盧七法,然後要將氣息調好。我特別給大家解釋的是:一般書上說的是:所緣不能跑,要想著所緣。其實這說的是現象,實質上是心現所緣,心力能不能攝持所緣,不是所緣跑掉,而是心能不能攝持所緣。
今天我將修定大概地給各位講到這裏,大家要回去自己去試,看自己怎樣才能做得好,有了什麼樣的境相或是有了什麼問題可以來問我,我再告訴你怎樣能夠提高。各位有了什麼困難也可以告訴我,如果我知道該怎麼樣解決的話會告訴你的。各位今天問我如何修定,這很好,沒有定大家就還只是理論研究家。
下面我們接著學習《叁主要道》。
學法前我們發心,是提醒自己用什麼樣的意樂來學習,念《心經》的作用一是幫助我們忏罪,二是幫助我們排除學習的障礙,叁是加持我們生智慧,這些是每次學法之前都要緣念的。學法之後或是做了功德之後都要回向,不然回去之後一旦孩子惹自己生氣,就會將今天所做的功德一下子全都燒毀了。那就太可惜了。
文中【暇滿難得】即是開示認識暇滿,思維利大,思維難得之叁法。【暇】指遠離八無暇而有暇修法,【滿】指生于人中且入佛門中等,具足修法的內外順緣。
[思維利大]就是說只要我們具備了條件,就可以成就最大的利益。這個最大的利益就是斷叁惡道、解脫生死、爲衆生成佛。
[思維難得]就是前面我所說過的:得一個殘腳、瞎眼的人身都要持一條清淨的戒!
大家要認真想想:“我具備了得一個殘腳、瞎眼的人身的條件沒有?”這確實需要每個人認真自我檢查的。如果連這樣的條件都沒有具備,像今生這樣圓滿的人身自己還能不能再得到呢?這是一個大問題!因此我們今生無論如何要將來世能夠繼續得人身當作最重要的事情來對待。要想再得人身第一重要的是要持戒,凡是受過的戒都要認認真真將其守好。這裏會産生這樣的問題:“我們的煩惱這麼重,外面引起我們犯戒的因緣這麼多,我們應怎樣守得好戒呢?”持戒有兩種方法:一是要防止:身、語、意叁業盡量不犯戒,能做到完全不犯戒是最好的。二是要及時忏悔:由于很難做到完全不犯戒,一旦犯了戒一般要當天忏悔不要過夜,免得惡業增長。再強調一下,持戒的兩種方法就是:最好的是不犯戒,犯了戒要當天忏罪不要過夜。
我們無法避免犯戒,在座的各位沒有誰可以說自己完全不犯戒。阿底峽尊者說過:比丘戒二百五十叁條,自己沒有犯;菩薩戒偶爾犯之;密宗戒簡直像毛毛雨一樣犯得不得了。他老人家給我們示現了這樣一個方法:他在走路時發覺自己犯戒了就會馬上停下來,從行李中取出莊嚴佛塔像,在其面前痛哭流涕地忏悔。忏悔過後將佛像包好放在行李中再繼續趕路。阿底峽尊者就是這樣給我們示現的。我們雖說不用在路上犯了戒讓別人等著自己忏悔,但起碼要在睡覺之前忏悔:將過去生中直到當天自己所犯的惡業進行忏悔。晚上睡覺做夢時也有可能犯戒,那麼起床之後也要忏悔,將晚上睡夢中犯的戒進行忏悔。這樣做雖說我們犯了戒,但戒律是幹淨的。不是說要大家絕對不犯戒,那是辦不到的,無始以來的煩惱會促使我們犯戒。最好是不犯戒,一旦犯了戒就馬上忏悔不過夜,這樣做就是我們在持戒,能堅持這樣做戒律就是幹淨的。
[【暇】指遠離八無暇而有暇修法,【滿】指生于人中且入佛門中等,具足修法的內外順緣。] 大家回去之後要將十圓滿、八無暇認真搞清楚。在《菩提道次第》中有八種無暇、十種圓滿的詳細解釋,大家可以自己去看。[內外順緣]指…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1.釋出離心(2)消除現世貪著的方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