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是:外有生活來源(出家人有人布施);內有法緣,有這兩種順緣才稱得上是滿。修法的條件都是好的,都具備了就是滿。
妨礙我們修法的八種障礙就是無暇。我們需要的是有暇,既有暇又圓滿才是最好的。如果我們具足暇滿的條件都不修,實在是可惜了!這就等于我們有十兩十足的黃金,卻扔到溝裏去了,實在是可惜了。
此暇滿身能把成辦後世利益乃至成辦佛位都交付到我們手中,所以【利大】;此身極其難得,可以叁方面來說:
有了上面說的這些,我們都能做的到;假如沒有就不行。如果我們不是生在南瞻部洲而是生在其他地方,比如生在北俱胪洲,過神仙般的生活,地裏自然就能長莊稼,無拘無束地生活,我們還肯去求法嗎?唯獨南瞻部洲的人心力強又有苦,有苦才能生得起厭離心;心力強遇事才能做得成,不怕艱難,只要有這樣的心就能做得成。所以只有生在南瞻部洲的人才能修法,再沒有比我們這樣的身子更好的了。
有人可能會說:“我們生在天上是不是更好些?”如生于天上,一天到晚你都要玩昏了,還能想得起修法嗎?還不要說生在天上了,那些愛打麻將的人還能想修法嗎?他們一有空就要上麻將桌。打麻將這麼簡單的事都丟不開,天上那麼好玩的事情還能丟的開?舍利佛當年就這樣:有個弟子見了他不管在什麼地方,就是稀泥巴地也要跪下恭敬頂禮,這固然很好;但後來此人後來生到叁十叁天去了,舍利佛想去度他,他已經玩昏了,見了舍利佛只合了一下掌,轉身就又去玩了,此時他的心裏已經沒有法了。就是因爲在南瞻部洲有苦才能生得起厭離心,由于自己苦才想得到生生世世的母親的苦,才能生得起菩提心。
我不是說那些念阿彌陀佛的人不對,生阿彌陀佛淨土的人還是要成佛的,只不過時間長一些罷了。那些生到阿彌陀佛淨土的人,到了一定的程度還是要發願到南瞻部洲來,這樣才能夠快速成佛。在阿彌陀佛淨土那裏說的法和我們這裏還是一樣,但是不管怎麼說沒有實境,就不能起作用。比方我們說:你要將刀磨快,去找塊磨刀石嘛。道理是懂了,在阿彌陀佛淨土那裏找不到磨刀石,而在南瞻部洲到處都是磨刀石,你才能磨刀。去阿彌陀佛淨土那裏是沒有錯的,只是成佛的時間要長一些,所以還要發願到南瞻部洲來。
我們現在已經生于南瞻部洲,何必要走彎路呢?應該一心一意地加緊修,不管功能大還是小、不管水平高還是低,總要修得生起一點功能。這樣能夠起到兩方面的作用:一是功能只要生起就不會倒退;二是有了一個功能,在成佛的路上就可以走得快一點。因此,我們得了法之後要注重實修,一定要修到生起功能。千萬不能挂起招牌自吹是大修行者,那是要害死人的!要找一個自己能生得起功能的法來修,不要嫌小,不要好高骛遠,也不要貪多,貪多會分散自己的精力,那就無論如何也生不起功能。還不能什麼都舍不得,每個法都好,比如我們到大吉活佛那裏灌一次頂,他要傳許多咒子,如果你回來都要修,能夠修得起嗎?這次去康定他是不是傳了其他的法給你們?還是傳了吧?他所傳的法你們有沒有當作正修?那麼好的法怎麼舍得不正修?可是如果當成正修,自己原來正修的法怎麼辦?修法貪多就將分散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而最大的損失是自己的壽命被浪費了,福報也減少了,大家算過這個帳沒有?!自己不將已得到的法實修到生起功能,以後只能落得一個什麼法都懂、什麼法都會說、而自身卻什麼功能也沒有的結果。我們一定要從最扼要、最簡單的法入手,先拿一個法來修到能生起功能,有了修這個法的經驗,以後修什麼法都容易生起功能。
以前我在雲南教太極拳時的朋友就是天天學學這樣、學學那樣,在我看來那樣做是白費力。臨走時我對他們說:“你們要將耳朵堵住,將眼睛閉住,不要去聽、也不要去說,就拿你們自己學過的好好練。假如你們還要再繼續去學,那就像二十個小學畢業了還要再去讀第二十一、二十二個小學,爲什麼不去讀一個中學呢?”修佛法還是這樣,與其自己去修那些生不起功能的法,爲什麼不拿一個法來修到生功能?如果自己生了功能之後再回頭看這些法,都是寶貝嘛!比如我們將《菩提道次第》修好了之後,自己曾得到過的那些很殊勝的法、那些現在只能得點加持力的法就都有用了,不然我們得這些法起什麼作用?法聽得再多自己不實修是不能起作用的!
能夠聽得懂法是一回事,這屬于研究的範疇,不屬于生功能的範疇。要思維、要實修才屬于生功能的範疇。我不敢說內地佛教的教法不對,只是覺得他們多注重講道理,很少強調該如何實修(當然不能說沒有),廣開的一般都是講道理,很少說該怎樣實修。
從【因】這方面看,因爲能得暇滿的因——持戒清淨等極少故,難得暇滿身;從【體性】這方面看,總的來講,樂趣衆生要比惡趣的少,樂趣之中人爲少,人中瞻部洲人爲少,瞻部洲人中得暇滿者極爲稀少,所以難得;從【譬喻】這方面看,好像一段帶孔的金牛轭,在海面上隨著波浪四處漂流,海底有一只盲龜向上遊了一百年才遊出水面,在它伸出頭的時候,正好僥幸穿過牛轭孔。我們的情況與此相似,佛教在各個世界不斷地宏揚,而我們則因無明瞎了眼睛,長久地呆在輪回大海的底部,如今偶而獲得暇滿人身,實在太難得了,可說是絕無僅有。
[從【因】這方面看,因爲能得暇滿的因——持戒清淨等極少故,難得暇滿身;]由于我們很難將戒守得很幹淨,因此就很難得到八有暇、十圓滿的人身。
[從【體性】這方面看,總的來講,樂趣衆生要比惡趣的少,] 我們是無法看到天道、阿修羅道、地獄道的,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畜生道。人的數量怎麼比得上畜生的數量呢?現在一個家庭裏充其量四五個人,可是家裏的昆蟲、老鼠等等是不是要比人要多若幹倍?況且這還不是畜生道的大本營,畜生道的大本營在海洋裏,有的畜生一生住于海底,連天都沒有見過。萬一我們下一世不幸生到那裏怎麼辦?那不是要常住黑暗之中了?若住于海底,要想遊到海面上要好大的氣力啊!因爲水有壓力,要很大的氣力才能上來,所以盲龜從海底到海面要一百年!不是它不想上來,而是要克服水的壓力、水的張力,那可不是輕而易舉能克服的,沒有力量是不能上來的。
[樂趣之中人爲少,]有情中人是最少的,就是上面我說的,其他道的有情我們看不到,我們可以看到畜生道。成都有幾百萬人是很了不起,可這裏的畜生何止幾百萬?就是這鳳凰山就不止多少萬萬,不說別的,就是蒼蠅就多得要命嘛!畜生的數量比人多得多,其他道的衆生就不用說了,所以說衆生難度,那麼多衆生不想爬起來,佛也沒有辦法。
[人中瞻部洲人爲少,瞻部洲人中得暇滿者極爲稀少,所以難得;]成都這麼多人,可今天來這裏學法的人不過二叁十人,這就是難得!更多的人現在還不是吃喝玩樂去了?
[從【譬喻】這方面看,好像一段帶孔的金牛轭,在海面上隨著波浪四處漂流,海底有一只盲龜向上遊了一百年才遊出水面,在它伸出頭的時候,正好僥幸穿過牛轭孔。]像這樣的情況是若幹萬年才有一次!
[我們的情況與此相似,佛教在各個世界不斷地宏揚,而我們則因無明瞎了眼睛,長久地呆在輪回大海的底部,]衆生聽不進佛法是因爲有執著心,而佛法是斷執著的,與衆生的無明之心恰好是相反的,所以他們聽不進去。這段話說我們呆在輪回大海的底部,是以此比喻我們很難脫離輪回,盲龜從海底很難遊到海面,我們在生死輪回中要得到一次人身比盲龜一百年遊到海面還難得多!
[如今偶而獲得暇滿人身,實在太難得了,可說是絕無僅有。]現在到處在說某人中了頭獎,今天在座的各位哪個中了頭獎?暇滿人身那是很不容易得到的,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我們今天僥幸得到了,大家一定要珍惜啊!萬萬不可隨便浪費了福報,那可就太可惜了。
值此僅有一次獲得利大難得的暇滿之際,我們必須取其殊勝堅實,這只有做一件事,就是修大乘法。
既然我們已經得到了可以斷叁惡道、解脫生死、爲衆生成佛的人身,又離開八無暇,得到十圓滿。在我們幸而具備這兩樣的時候,必須取其中的[殊勝堅實]。這不是取一般世間的殊勝寶物,而是要取得能夠達到上面所說的叁種要求的,並且能在自己身上真正堅實生起的功能:不要像水面浮著的糌粑面,而要像酥油茶中的糌粑一樣。怎樣才叫[堅實]呢?如果僅僅對佛法懂了一點,也修了一點,但沒有真正生起功能,這就叫不堅實。一定要既懂了佛法,又能修得起,還生起了一些功能,這才叫[堅實]。要做到這些我們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是修大乘佛法!大乘法就是爲利益衆生而自己成佛的法,成佛的目的不光是爲自己,而是爲了利益一切衆生。
我們必須現在就修,因爲過不了多久,死無常就會降臨。我們必須仔細地修死無常,隨便大概地知道一下或想一下死亡來臨的情形,是無法真正念死的。
我們要現在就修而不能找借口向後推,向後推就會出障礙。如想等什麼都安排好了的時候自己再修,那麼就永遠也修不成,所以萬不能等。比如有人想:“等以後自己的房子修好了我再修。”其實有可能不等你的房子修起,你就不在人世了;也可能雖然你的房子修起了,還沒等住進去你就出了意外。所以修佛法不能等,不管環境怎麼樣,自己都要擠出時間盡力去修,要能修多少就修多少,不是說一定要修多少,而是修一點是一點,哪怕只修了一丁點兒都是好的,總比不修強!如果等待就必出障礙,你所想等到的是永遠也等不到的。不管自己現在條件如何,能修半小時就修半小時,能修一個法就修一個法,實在沒有時間,就是將心靜下來念阿彌陀佛也要修,也就是說最起碼的都要修,這是因爲死無常隨時都會降臨!
我們都要有念死的心,念死不是一天到晚想著自己要死…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1.釋出離心(2)消除現世貪著的方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