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1.釋出離心(2)消除現世貪著的方法▪P2

  ..續本文上一頁今生能夠得到比世上任何人都豐富的衣、食、名等盛事。”任何想修正法的人必須消除這種現世的貪著。

  人們對世間的貪愛就是貪圖快樂以及求名求利、得名得利。一般來說在家人貪利的心重些,出家人貪名的心重些。我這裏不是指責在座的出家人做得不好。出家人因爲有人布施,所以自己不求財,那麼他們想些什麼呢?想有一天自己成爲方丈,進一步想自己成爲了大師,是不是會有這種心念呢?不是說出家人本人不好,而是因爲這些心念是從無始以來的煩惱所造就的。世界上連最惡的人都不是他本人惡,而是因爲在煩惱現前他不能自主而造成的。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惡人,都是煩惱造就的。

  因爲帕繃喀大師是在對出家人講法,所以在這裏他沒有說到利。出家人有衣穿,有吃的就可以了,戒律不准出家人自己存錢、存東西,所以他沒有說到衣食之外的其他貪求。昂旺朗吉堪布上師當年對我們講法時,重點對象是我們這些在家人,所以他說要將對名、利、飲食這叁樣的貪著去掉。按帕繃喀大師的說法就是衣、食、名叁種貪著,因爲他主要是針對出家人而說。

  [任何想修正法的人必須消除這種現世的貪著。]現世的一切是我們需要的,但是不能貪著!能有穿、夠吃就是了,如果你過多地貪求世間的一切,就會耽誤了自己的正修。我們現在修法的要點是起碼要舍現世貪,不將現世的一切看淡,怎麼能舍得掉現世貪呢?

  舉個小例子:今天回去的路上你們要是看到某處在賣一種自己很早就想買的東西,恐怕都會趕快去買,就算要排隊也不在乎。我可不是說大家不要去買東西,如果需要是要去買的。那麼怎樣才是舍此世貪呢?應該是買到了自然喜歡,買不到也不生氣,這就叫舍此世貪。買到了就喜歡得不得了,買不到就氣得不行,那就叫世事貪,區別就在這一點。只要心裏不要執著,滿意的事情和失意的事情都一樣看待,不起執著,就是舍了世事貪。不是說我們不要物質需求,如果不要的話,天冷了拿什麼防寒?下雨了拿什麼擋雨?所以必要的生活品還是要的。我們是人,人要生活怎麼能說不要物質需求呢?只要不拼命去專求好、求多,簡直不求那就差不多了。其實這很容易:比如有人告訴你某處有樣東西很不錯,也很便宜,你自然可以隨他一起去看,有了就買下來,沒有了就算了,這樣做就是不起執著。

  如何消除呢?你應該分二個步驟思維:(1)【暇滿意義重大與難得】;(2)【死無常】。思維這些能遮退對現世的貪著,舍棄現世。我們現在不能修法就不消說了,就是修了也不能算是佛法,這是因爲沒有消除現世貪著之過,即修心法《遠離四種執著》中所說的:“執著現世非佛徒,執著輪回非出離。” 法與非法的界線與是否是真正的佛法,由舍不舍現世而定。有人想把佛法念誦與世間法這二者擺平,但是舍棄現世的佛法與經營現世的世間法是永遠擺不平的,佛法與世間法是無法【雙運】的。

  消除現世的貪著應從兩個方面思維,一方面要思維人生暇滿的意義重大與難得,我們得到如此重要的人身怎麼能隨便糟踏呢?最起碼也要將下一生再得暇滿人身的事情做好,不能爲世間那些小事情就把這麼重要的事情耽誤了。另一方面要想死無常,我們應這樣想:今天回去會不會死我都不知道,何必去忙著非要買到那些東西?自己辛辛苦苦買來的東西放在那裏,萬一自己死了還不是他人來享受?我又何必爲此那麼執著呢?這樣我們從人身暇滿難得和意義重大一直想到死無常,才能明白人生再好的安樂享受也不可保信的道理。說句老實話:我們回家看看,家裏的東西都是很好的,萬一自己死了,這麼好的東西能帶走嗎?當然一樣都帶不走!就連自己一天也離不了的牙刷也帶不走,還不要說其他的東西。

  [思維這些能遮退對現世的貪著,舍棄現世。]如果我們能夠認真思維這些道理,買到與買不到那些東西都將無所謂,不會因此起貪著的心。不是說不要那些生活用品,不是一點也不能要,而是對那些東西不要起貪著心,也就是不要貪著此世的安樂和忙著去做追求此世安樂的事,對世間萬物都不要貪著。至于隨緣可以做的事不是不可以做,比方說:沒有錢我們可以走路,有錢我們就可以坐汽車。不能說坐汽車就是自己起了貪心,不是這樣的。只要我們不要起執著之心,就是舍了此世貪。舍棄現世是要我們舍棄對現世安樂的貪著,不是說不要現世的一切。

  [我們現在不能修法就不消說了,就是修了也不能算是佛法,這是因爲沒有消除現世貪著之過,]這裏帕繃喀大師要求提得很高。這裏所說的[不能算是佛法]應理解爲不是幹幹淨淨的佛法,因爲帕繃喀大師當時是對那些大堪布、大格西、大修行者們所說的,不是對我們這樣的初業有情說的,我們現在對現世的貪著還抓得很緊的。

  [即修心法《遠離四種執著》中所說的:“執著現世非佛徒,執著輪回非出離。”]這個法是薩迦法王所說的。這兩句的意思是:“你將現世抓得那麼緊,連佛教徒都算不上;你認爲這個世間很不錯,下一生得人身還不行,還想著生天上去作天王,貪戀這些輪回的事情,就不會有出離心。”帕繃喀大師在這裏只提到了前面兩樣執著,還有兩樣是:[執著自利非菩薩]說的是什麼事都爲自己想就不是菩薩,菩薩應該是爲一切有情想;[執著實有非正見]說的是什麼事情都抓得緊緊的,抓得實實在在、非這樣不可,就不是解脫生死的正見。《遠離四種執著》中共有這四樣執著,帕繃喀大師在這部書裏只提到了前面兩樣執著。

  [法與非法的界線與是否是真正的佛法,由舍不舍現世而定。有人想把佛法念誦與世間法這二者擺平,但是舍棄現世的佛法與經營現世的世間法是永遠擺不平的,佛法與世間法是無法【雙運】的。]有人想:佛法我要學好,世間法我也要做圓滿,實際上這是做不到的。學佛法基本要求就是要舍世間的貪著,如果我們要將世間法做到最圓滿,就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就會耽誤自己正修的時間。這兩件事是不能擺平的:一個要我們舍世間貪,一個叫我們拼命將世間法做好,培養自己的世間貪,兩者怎麼能夠擺得平呢?

  兩個都好就叫[雙運],也就是兩個力量完全平衡。我們將來修定的時候,首先要分“明”和“住”兩分,所緣和心要明亮;所緣境要能不走,要能夠住持下來,這兩種力量要平等才能得定,大家將來修定的時候會有這樣的體驗:明分盛了住分少了不行,住分盛了明分少了也不行。生明住二分,兩分的力量都要一樣,平衡了就叫雙運。達到了這樣的平衡,再修到熟極了的時候,就能達到第九住心。達到了第九住心以後再繼續用功修,時間的長短要看自己過去修的力量以及今生修的力量如何,二者兼備,方法又對,就能長時間地在第九住無功用運行,不需要其他方法,就用現有的境界,不作意地運行,根本不需要在心裏想,(就相當于電動機的開關一打開,它就能一直轉下去。)修到熟極了的時候,就能生“輕安”。先是生身輕安,然後轉到心輕安,心輕安後回到全身,由很強烈的快樂感轉爲平穩的極樂感,那時就得定了。得定之後我們的身體會變,就不是現在的身子了。這不是別人看到我們的身體變了,也不是得了定自己就變成了胖子了,而是自己的感受變了,身體有了修善法的堪能性,只要修善法,坐再長的時間都會感到很舒服,不會是現在這樣:不是坐不下去了,就是身子向一邊偏了,沒有這樣的事情。

  帕繃喀大師就給我們示現了:當年他在昌都是在定中圓寂的,他二十一天沒有出定,之後他流出紅白二菩提,證明大德已經走了。他走了之後身體仍舊坐得端端正正,毫無偏斜。如果身子坐得不端正,按力學原理他的身子就會倒,就是因爲他坐得非常如法,身體毫無偏斜,才會做到圓寂後身子不倒。我們在座的哪個能做到這樣?打個瞌睡身體也會偏倒。大家會有這樣的體會,坐久了身子會向右偏,這是因爲不能做到雙盤,大家多是單盤,單盤時坐下有高矮,怎麼不偏呢?帕繃喀大師入坐是雙盤,前後左右都是端正的,就像茶杯放在桌上一樣很穩定,才能做到圓寂後身子不倒。本書序言中,江波居士是根據西藏的傳說寫的,帕繃喀大師圓寂這部分與我所知道的情形不一樣。我所知道的情形是大師的侄子(也就是他的管家),在大師圓寂後到康定來,我聽他親口說的,具體情況前面已經講過。

  這段話告訴我們:如果我們不能舍棄現世,現在不修法就不必說了,即使修也不能算是清靜、圓滿的佛法。不是說我們所修的內容不是清淨圓滿的佛法,而是說因爲我們沒有舍棄對現世的貪著,修佛法要求達到的功能就生不起。簡單說,不是說修的內容不是佛法,而是說修的人生不起佛法的應生起的功能,所以帕繃喀大師說就是修了也不是佛法,原因就是沒有舍棄現世,隨便怎麼修都是現世的因,怎麼能算是佛法呢?這就是沒有舍棄現世的過失。自己對現世的安樂還愛得要命,所種的因怎麼能不是現世的因呢?不是說我們所修的法不殊勝,而是我們修法時的心裏想著成就現世的安樂,所修的就不是佛法。

  大家一定要記住:只要我們心裏緣念現世安樂,無論自己修什麼都不是佛法;如果我們心裏不貪著現世安樂,無論修內容再簡單的、水平再低的法都是佛法。如果我們以菩提心來修,就算不是用真實菩提心而是用造作菩提心來修,也是無上成就的因。不要認爲這些我們無法辦得到,我們是在創造菩提的階段,還不是現證菩提的階段。創造菩提達到很圓滿的境地就是現證菩提,因此我們現在不是白費力。什麼叫創造菩提?簡單地說就是積累修法的圓滿功德。不要將自己看輕了,也不要將今天所學的法看輕了,我們大家都是在能爲衆生成佛而努力,這個性質就與一般的不同。

  我將這部分內容多重複講了一次,就是爲了讓大家生起對世間法不起執著的心,如果對世間法起了執著心,就會落在上面所說的那些毛病上。…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1.釋出離心(2)消除現世貪著的方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