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1.釋出離心(2)消除現世貪著的方法▪P3

  ..續本文上一頁

  出于同一想法,格西仲敦巴曾對一位比丘說:“覺窩瓦!繞塔固然是可喜的,若修一種法,比這更可喜。”比丘認爲是喜歡禮拜,就去拜佛,但仲敦巴還是那麼說。如是,他去念經和修定,仲敦巴也還是那樣說。比丘請問:“那麼,做什麼好呢?”仲敦巴連答叁次:“舍棄現世!”

  將貪著現世的心去掉,不要說我們這些在家人,就是出家人也難做到。有人會說:“他們都出家了,未必還沒有舍棄現世?”其實出家並不意味已經舍棄現世了,聽說現在還有出家人在炒股票,他舍棄現世了嗎?這是在利的方面。在名的方面也有:“我還想當方丈的嘛!”有這種想法也同樣沒有舍棄現世。舍棄現世不容易啊!拿我們在家人來說:“我小孩還沒有長大嘛。舍棄現世孩子誰來管?”我們不是不管自己的孩子,如果連自己的孩子都不愛怎麼能愛衆生?對于孩子我們應該盡自己的可能去做,做該做的事,但是一定要將執著心去掉。孩子本身有煩惱、有業力,這是旁人改變不了的,就連佛都沒有辦法,當父母的就更沒有辦法。正面的教育、正面的幫助是必要的,但只能盡自己作父母的心、和力量去做,一定不要執著。子女能成就到什麼程度是由他們的煩惱和業力決定,其他人是改不了的。文殊院裏有個對子寫得很好:做了就放下,放下就了,了了有何不了。我們就要學這樣的心境,不但要放下還要睡得著,否則白天想得不得了,晚上想得睡不著,只要眼睛一睜開就在想,那就太苦了。

  噶當派格西祥·那穹敦巴有一次說:“我跑去向覺窩求法,但他只對我說了些舍棄現世,修慈,修悲,修菩提心的話,而不說別的。”仲敦巴聽說後言道:“覺窩教誡的核心就是這個!連祥這樣的大格西都不懂求法。”祥後來也對學人說:“如果你想修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舍棄現世!”

  難怪現在有些人不懂求法,見到有法師灌頂就趕緊擠進去,當時連大格西也有同樣的問題。簡單地說學佛法的人能不能入門,舍棄現世是一大門檻。沒有舍棄現世的心,無論怎樣都只能在佛門外邊轉,入不了門。進入佛法的第一個門檻就要舍棄現世,不是不要現世,而是不要貪著,也就是要舍棄對現世的貪著。現世永遠存在,它就擺在我們面前,只是緣起有,不能說沒有,只要我們對它不起執實,就是自性空,我們就能將煩惱轉爲道用。

  此中之【現世】,廣說即世間八法,略說則攝爲現世的衣、食、名叁者,這叁者應該舍棄。

  當年昂旺朗吉堪布上師在康定對我們講法時聽者出家人占少數,在家人占多數,所以他說的就是名、利、飲食。帕繃喀大師講《叁主要道》時主要是對出家人說法,所以這裏沒有提到利,而是說衣、食、名叁者。不是這叁樣都不要,是對這叁樣的貪著不能要。不要衣服我們就要打赤膊,沒有飲食我們就要餓肚子,我們在這裏學法中午還是要安排吃飯的。不是不要,是不要貪著,好的、差的都一樣吃,無所謂。

  人家尊重我們,不是因爲我們的衣服穿得好就尊重我們,而是因爲我們的人品好才尊重我們。寂天菩薩就說過:要心改身如故。如果你身改心如故,就是做出大師的模樣也不過是裝模作樣,爲落得一個好名而已!寂天菩薩說心改身如故,就是平時旁人看他與常人沒有什麼區別,看不出他是大修行者。有一天大家開玩笑叫他說法,他就答應了。人家給他搭了個臺子,臺子很高又不給梯子,怎麼上的去呢?誰知他走過去手一按,臺子就落了下來,他上去後臺子又自己升了上去。他所講的就是大家現在知道的《入行論》,因爲他講得非常好,聽的人非常歎服。如果我們的心沒有變,只故意做出一副大師狀,別人怎麼會親近我們?大家千萬不能這樣,要像寂天菩薩說的那樣:心改身如故!

  叁者之中尤以名爲最壞。大多數法師、律師與禅師雖能不計較飲食,僅以花石辟谷術生存;不計較衣著,衣衫褴褛,綴滿補丁;背靠寒岩,泥封洞門而作閉關。但在心底深處,他們仍然希求名聲,夢想當地的居民都在門外交口稱贊他們是住關的賢德大修行師。許多智者班智達與戒律清淨的比丘也是這樣受騙的。傑·卓尾貢波說:“閉關書字于門楣,表大修行不會客,貪求現世禅師名。”又說:“無所不想此分別,任作何事皆參予,所有善行遭損耗,爲諸盜賊所掠奪,是故衆人應以槍,戳穿現世之分別,如若于此不戳穿,習教持律參禅等,叁惡道門難關閉。”

  [叁者之中尤以名爲最壞。]很多人都是這樣:利可以不要,飲食也可以沒關系,這名聲卻是要好的。

  [法師]就是講法的;[律師]就是講戒律的;[禅師]講究坐禅修定的。他們認爲吃得好壞沒關系,就是以神通將花草石頭變成飲食來吃都行;閉關時穿得好壞、住得好壞這些都沒有關系,但心裏卻想著別人會不會知道我在這裏閉關呢?雖然他在裏面,不知道外面是否有人在稱贊他,但他心裏想著外面的人們在稱贊他,甚至他還會寫一個字條在門口:“我在閉關、概不會客”這就是求名的心。帕邦喀大師說名這個東西太壞了,是說這個求名的心難以去掉,有些出家人利可以不要,但是名卻是甩不掉的。

  [無所不想此分別,任作何事皆參予,所有善行遭損耗,]這裏指的是有了無處不想求名的心,所做任何事都含有求名的心,那麼所作的善業都被求名之心所消耗。有了求名求利的心,善業也不再是善業,因爲以求名求利之心所做的善業,所得的果不過是得名得利,所修之法本身要求的合量功德也就生不起了,因爲都拿去成名了。這就比如我們用面粉做成了饅頭就不可以同時再做成包子,我們將所修善業用來成就名了,再想生起法所要求的功德就不可能了,因爲不可能兩樣同時成就!這個道理很簡單:“有”和“無”兩者不可能同時存在,不可能說這個東西我既有又沒有,因此無論怎樣都只能成就一樣。如父子二人只能是一個父親、一個兒子,不可能兩人調換一下,父親變成兒子;兒子變成父親。沒有這回事,也是辦不到的!

  [爲諸盜賊所掠奪,]這是說貪名貪利的心就像盜賊來掠奪我們一樣,掠奪了什麼呢?因爲我們無法生福生慧,就好比福慧被搶走了一樣。

  [是故衆人應以槍,戳穿現世之分別,]這裏的[分別]就是指心。我們要將貪著現世安樂的心戳穿。怎麼戳穿呢?我們應該認識到:貪著現世安樂對我們學佛之人的害處是最大的,只要有了貪現世安樂的心,無論修什麼法都是世間因,連佛法的氣息都沾不到。

  [如若于此不戳穿,習教持律參禅等,叁惡道門難關閉。]如果我們不戳穿貪著現世安樂的心,不管怎麼樣修,都不能不墮入叁惡道。因爲修佛法的功德生不起,所做的事情不能保證幹淨,不能保證所行善業裏面沒有惡因,所以叁惡道的門就關不住。我們如想不墮叁惡道,所做一切只能都是善,沒有一點墮叁惡道的因,就算萬一我們沒有做好,還可以用求叁寶救護的心,救我們不墮。但是如果我們真的墮入了叁惡道,叁寶是救不了的,比方我們變成雞了,誰也改變不了!叁寶怎麼救我們呢?就是在我們舍棄生命的時候,如隨惡業就要去惡趣,如隨善念就不會去。在我們臨終的時候能求上師叁寶加持自己不生惡念只緣念善念,那麼我們就與叁惡道無緣了。

  這裏我附帶說一下:臨終的時候起了貪心和瞋心都是要墮叁惡道的,尤其是起了瞋心是要墮地獄的,因此我們現在就是注意不能發脾氣啊!這樣的習氣不能積,積了這樣的習氣,地獄裏面就有你了!“孩子不聽話,天天說他就是不改!”這時候媽媽就要怄氣、就要發脾氣。當然,孩子做得不對是不能不說,說了他不聽也難保不生氣,但自己一旦發了脾氣就等于在地獄裏面給自己挂了號,以後那裏就有自己的位置!我們一生吃虧就在于爲自己相關的人造了很多惡業。在旁人面前我們通常會說:“那是我不願意做的,都是他們逼著做的。”背地裏自己心裏會想:“我怎能不這麼做呢?這是沒奈何的嘛!”我們一定要避免發脾氣,當別人惹自己生氣的時候,我們就想:“你厲害,我惹不起你,我總之不造新的惡業就是了!”其實那些惹我們生氣的人不是刻意要讓我們難受,讓我們物質上受損失,而是在爲我們消業。幫我們消業就等于我們將欠債主的錢還了一些,帳還了債主就不再催了,若是一個也不還,他就要拼命催我們還。

  衆生種因時不會想將來所感的果,只要當時很順意就高高興興地做了,將來苦果來了才知道惱火啊! 我們應該這樣想:凡是苦受來了,不管是精神上的、物質上的、還是身體上的,都是來幫自己卸包袱消業的。對于我們學修佛法的人來說這是提前感報,爲了不至于將來受重報,現在受些輕報就了結了,所以說是幫我們卸包袱消業的,我們當然要爲此而高興。有一種說法是:菩薩畏因。衆生畏果。我們對于身上的病痛都會總起煩惱:“這個病搞得我好難受啊,心裏簡直不愉快,身上到處不舒服,這樣的痛苦整得我簡直受不了!”。菩薩就不是這樣:“好啊!這個帳我總算還清了,將來就不會再感惡果,不再受比今天更苦的苦受了。”這樣的想法可不是自我安慰,事實上不就是這樣的嗎?就像你借了人家很多錢,債主來催著還錢,若是你還了一些,盡管沒有全部還完,他也就不再緊催你還債了。如果你一分錢也不還,債主收不到錢當然會在你的家裏鬧翻了天,因爲他覺得雖然你沒有還他錢,他能在你家裏大鬧,讓你痛苦一下,他的心裏也就舒服些。這對于你來說就是卸了一些包袱,畢竟債主催你還錢的力度要小些了。再比如你在單位上擔任了些職務,現在想不幹了行不行?領導說得好聽是:“單位上現在離不開你,要依靠你,你還是繼續好好幹啊。”;說得不好聽則是:“你不幹了嗎?不幹就退職吧!”這樣一來你還能說不幹嗎?如果學了佛法你就想:“這是我的苦受來了,領導要我做,我只能好好做,做得好他就會喜歡些。”我們在做事的時候重要的就是要多替他人想,少替自己想,…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1.釋出離心(2)消除現世貪著的方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