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同一想法,格西仲敦巴曾对一位比丘说:“觉窝瓦!绕塔固然是可喜的,若修一种法,比这更可喜。”比丘认为是喜欢礼拜,就去拜佛,但仲敦巴还是那么说。如是,他去念经和修定,仲敦巴也还是那样说。比丘请问:“那么,做什么好呢?”仲敦巴连答三次:“舍弃现世!”
将贪著现世的心去掉,不要说我们这些在家人,就是出家人也难做到。有人会说:“他们都出家了,未必还没有舍弃现世?”其实出家并不意味已经舍弃现世了,听说现在还有出家人在炒股票,他舍弃现世了吗?这是在利的方面。在名的方面也有:“我还想当方丈的嘛!”有这种想法也同样没有舍弃现世。舍弃现世不容易啊!拿我们在家人来说:“我小孩还没有长大嘛。舍弃现世孩子谁来管?”我们不是不管自己的孩子,如果连自己的孩子都不爱怎么能爱众生?对于孩子我们应该尽自己的可能去做,做该做的事,但是一定要将执著心去掉。孩子本身有烦恼、有业力,这是旁人改变不了的,就连佛都没有办法,当父母的就更没有办法。正面的教育、正面的帮助是必要的,但只能尽自己作父母的心、和力量去做,一定不要执著。子女能成就到什么程度是由他们的烦恼和业力决定,其他人是改不了的。文殊院里有个对子写得很好:做了就放下,放下就了,了了有何不了。我们就要学这样的心境,不但要放下还要睡得着,否则白天想得不得了,晚上想得睡不着,只要眼睛一睁开就在想,那就太苦了。
噶当派格西祥·那穹敦巴有一次说:“我跑去向觉窝求法,但他只对我说了些舍弃现世,修慈,修悲,修菩提心的话,而不说别的。”仲敦巴听说后言道:“觉窝教诫的核心就是这个!连祥这样的大格西都不懂求法。”祥后来也对学人说:“如果你想修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舍弃现世!”
难怪现在有些人不懂求法,见到有法师灌顶就赶紧挤进去,当时连大格西也有同样的问题。简单地说学佛法的人能不能入门,舍弃现世是一大门槛。没有舍弃现世的心,无论怎样都只能在佛门外边转,入不了门。进入佛法的第一个门槛就要舍弃现世,不是不要现世,而是不要贪著,也就是要舍弃对现世的贪著。现世永远存在,它就摆在我们面前,只是缘起有,不能说没有,只要我们对它不起执实,就是自性空,我们就能将烦恼转为道用。
此中之【现世】,广说即世间八法,略说则摄为现世的衣、食、名三者,这三者应该舍弃。
当年昂旺朗吉堪布上师在康定对我们讲法时听者出家人占少数,在家人占多数,所以他说的就是名、利、饮食。帕绷喀大师讲《三主要道》时主要是对出家人说法,所以这里没有提到利,而是说衣、食、名三者。不是这三样都不要,是对这三样的贪著不能要。不要衣服我们就要打赤膊,没有饮食我们就要饿肚子,我们在这里学法中午还是要安排吃饭的。不是不要,是不要贪著,好的、差的都一样吃,无所谓。
人家尊重我们,不是因为我们的衣服穿得好就尊重我们,而是因为我们的人品好才尊重我们。寂天菩萨就说过:要心改身如故。如果你身改心如故,就是做出大师的模样也不过是装模作样,为落得一个好名而已!寂天菩萨说心改身如故,就是平时旁人看他与常人没有什么区别,看不出他是大修行者。有一天大家开玩笑叫他说法,他就答应了。人家给他搭了个台子,台子很高又不给梯子,怎么上的去呢?谁知他走过去手一按,台子就落了下来,他上去后台子又自己升了上去。他所讲的就是大家现在知道的《入行论》,因为他讲得非常好,听的人非常叹服。如果我们的心没有变,只故意做出一副大师状,别人怎么会亲近我们?大家千万不能这样,要像寂天菩萨说的那样:心改身如故!
三者之中尤以名为最坏。大多数法师、律师与禅师虽能不计较饮食,仅以花石辟谷术生存;不计较衣着,衣衫褴褛,缀满补丁;背靠寒岩,泥封洞门而作闭关。但在心底深处,他们仍然希求名声,梦想当地的居民都在门外交口称赞他们是住关的贤德大修行师。许多智者班智达与戒律清净的比丘也是这样受骗的。杰·卓尾贡波说:“闭关书字于门楣,表大修行不会客,贪求现世禅师名。”又说:“无所不想此分别,任作何事皆参予,所有善行遭损耗,为诸盗贼所掠夺,是故众人应以枪,戳穿现世之分别,如若于此不戳穿,习教持律参禅等,三恶道门难关闭。”
[三者之中尤以名为最坏。]很多人都是这样:利可以不要,饮食也可以没关系,这名声却是要好的。
[法师]就是讲法的;[律师]就是讲戒律的;[禅师]讲究坐禅修定的。他们认为吃得好坏没关系,就是以神通将花草石头变成饮食来吃都行;闭关时穿得好坏、住得好坏这些都没有关系,但心里却想着别人会不会知道我在这里闭关呢?虽然他在里面,不知道外面是否有人在称赞他,但他心里想着外面的人们在称赞他,甚至他还会写一个字条在门口:“我在闭关、概不会客”这就是求名的心。帕邦喀大师说名这个东西太坏了,是说这个求名的心难以去掉,有些出家人利可以不要,但是名却是甩不掉的。
[无所不想此分别,任作何事皆参予,所有善行遭损耗,]这里指的是有了无处不想求名的心,所做任何事都含有求名的心,那么所作的善业都被求名之心所消耗。有了求名求利的心,善业也不再是善业,因为以求名求利之心所做的善业,所得的果不过是得名得利,所修之法本身要求的合量功德也就生不起了,因为都拿去成名了。这就比如我们用面粉做成了馒头就不可以同时再做成包子,我们将所修善业用来成就名了,再想生起法所要求的功德就不可能了,因为不可能两样同时成就!这个道理很简单:“有”和“无”两者不可能同时存在,不可能说这个东西我既有又没有,因此无论怎样都只能成就一样。如父子二人只能是一个父亲、一个儿子,不可能两人调换一下,父亲变成儿子;儿子变成父亲。没有这回事,也是办不到的!
[为诸盗贼所掠夺,]这是说贪名贪利的心就像盗贼来掠夺我们一样,掠夺了什么呢?因为我们无法生福生慧,就好比福慧被抢走了一样。
[是故众人应以枪,戳穿现世之分别,]这里的[分别]就是指心。我们要将贪著现世安乐的心戳穿。怎么戳穿呢?我们应该认识到:贪著现世安乐对我们学佛之人的害处是最大的,只要有了贪现世安乐的心,无论修什么法都是世间因,连佛法的气息都沾不到。
[如若于此不戳穿,习教持律参禅等,三恶道门难关闭。]如果我们不戳穿贪著现世安乐的心,不管怎么样修,都不能不堕入三恶道。因为修佛法的功德生不起,所做的事情不能保证干净,不能保证所行善业里面没有恶因,所以三恶道的门就关不住。我们如想不堕三恶道,所做一切只能都是善,没有一点堕三恶道的因,就算万一我们没有做好,还可以用求三宝救护的心,救我们不堕。但是如果我们真的堕入了三恶道,三宝是救不了的,比方我们变成鸡了,谁也改变不了!三宝怎么救我们呢?就是在我们舍弃生命的时候,如随恶业就要去恶趣,如随善念就不会去。在我们临终的时候能求上师三宝加持自己不生恶念只缘念善念,那么我们就与三恶道无缘了。
这里我附带说一下:临终的时候起了贪心和瞋心都是要堕三恶道的,尤其是起了瞋心是要堕地狱的,因此我们现在就是注意不能发脾气啊!这样的习气不能积,积了这样的习气,地狱里面就有你了!“孩子不听话,天天说他就是不改!”这时候妈妈就要怄气、就要发脾气。当然,孩子做得不对是不能不说,说了他不听也难保不生气,但自己一旦发了脾气就等于在地狱里面给自己挂了号,以后那里就有自己的位置!我们一生吃亏就在于为自己相关的人造了很多恶业。在旁人面前我们通常会说:“那是我不愿意做的,都是他们逼着做的。”背地里自己心里会想:“我怎能不这么做呢?这是没奈何的嘛!”我们一定要避免发脾气,当别人惹自己生气的时候,我们就想:“你厉害,我惹不起你,我总之不造新的恶业就是了!”其实那些惹我们生气的人不是刻意要让我们难受,让我们物质上受损失,而是在为我们消业。帮我们消业就等于我们将欠债主的钱还了一些,帐还了债主就不再催了,若是一个也不还,他就要拼命催我们还。
众生种因时不会想将来所感的果,只要当时很顺意就高高兴兴地做了,将来苦果来了才知道恼火啊! 我们应该这样想:凡是苦受来了,不管是精神上的、物质上的、还是身体上的,都是来帮自己卸包袱消业的。对于我们学修佛法的人来说这是提前感报,为了不至于将来受重报,现在受些轻报就了结了,所以说是帮我们卸包袱消业的,我们当然要为此而高兴。有一种说法是: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我们对于身上的病痛都会总起烦恼:“这个病搞得我好难受啊,心里简直不愉快,身上到处不舒服,这样的痛苦整得我简直受不了!”。菩萨就不是这样:“好啊!这个帐我总算还清了,将来就不会再感恶果,不再受比今天更苦的苦受了。”这样的想法可不是自我安慰,事实上不就是这样的吗?就像你借了人家很多钱,债主来催着还钱,若是你还了一些,尽管没有全部还完,他也就不再紧催你还债了。如果你一分钱也不还,债主收不到钱当然会在你的家里闹翻了天,因为他觉得虽然你没有还他钱,他能在你家里大闹,让你痛苦一下,他的心里也就舒服些。这对于你来说就是卸了一些包袱,毕竟债主催你还钱的力度要小些了。再比如你在单位上担任了些职务,现在想不干了行不行?领导说得好听是:“单位上现在离不开你,要依靠你,你还是继续好好干啊。”;说得不好听则是:“你不干了吗?不干就退职吧!”这样一来你还能说不干吗?如果学了佛法你就想:“这是我的苦受来了,领导要我做,我只能好好做,做得好他就会喜欢些。”我们在做事的时候重要的就是要多替他人想,少替自己想,…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1.释出离心(2)消除现世贪著的方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