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今生能够得到比世上任何人都丰富的衣、食、名等盛事。”任何想修正法的人必须消除这种现世的贪著。
人们对世间的贪爱就是贪图快乐以及求名求利、得名得利。一般来说在家人贪利的心重些,出家人贪名的心重些。我这里不是指责在座的出家人做得不好。出家人因为有人布施,所以自己不求财,那么他们想些什么呢?想有一天自己成为方丈,进一步想自己成为了大师,是不是会有这种心念呢?不是说出家人本人不好,而是因为这些心念是从无始以来的烦恼所造就的。世界上连最恶的人都不是他本人恶,而是因为在烦恼现前他不能自主而造成的。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恶人,都是烦恼造就的。
因为帕绷喀大师是在对出家人讲法,所以在这里他没有说到利。出家人有衣穿,有吃的就可以了,戒律不准出家人自己存钱、存东西,所以他没有说到衣食之外的其他贪求。昂旺朗吉堪布上师当年对我们讲法时,重点对象是我们这些在家人,所以他说要将对名、利、饮食这三样的贪著去掉。按帕绷喀大师的说法就是衣、食、名三种贪著,因为他主要是针对出家人而说。
[任何想修正法的人必须消除这种现世的贪著。]现世的一切是我们需要的,但是不能贪著!能有穿、够吃就是了,如果你过多地贪求世间的一切,就会耽误了自己的正修。我们现在修法的要点是起码要舍现世贪,不将现世的一切看淡,怎么能舍得掉现世贪呢?
举个小例子:今天回去的路上你们要是看到某处在卖一种自己很早就想买的东西,恐怕都会赶快去买,就算要排队也不在乎。我可不是说大家不要去买东西,如果需要是要去买的。那么怎样才是舍此世贪呢?应该是买到了自然喜欢,买不到也不生气,这就叫舍此世贪。买到了就喜欢得不得了,买不到就气得不行,那就叫世事贪,区别就在这一点。只要心里不要执著,满意的事情和失意的事情都一样看待,不起执著,就是舍了世事贪。不是说我们不要物质需求,如果不要的话,天冷了拿什么防寒?下雨了拿什么挡雨?所以必要的生活品还是要的。我们是人,人要生活怎么能说不要物质需求呢?只要不拼命去专求好、求多,简直不求那就差不多了。其实这很容易:比如有人告诉你某处有样东西很不错,也很便宜,你自然可以随他一起去看,有了就买下来,没有了就算了,这样做就是不起执著。
如何消除呢?你应该分二个步骤思维:(1)【暇满意义重大与难得】;(2)【死无常】。思维这些能遮退对现世的贪著,舍弃现世。我们现在不能修法就不消说了,就是修了也不能算是佛法,这是因为没有消除现世贪著之过,即修心法《远离四种执著》中所说的:“执著现世非佛徒,执著轮回非出离。” 法与非法的界线与是否是真正的佛法,由舍不舍现世而定。有人想把佛法念诵与世间法这二者摆平,但是舍弃现世的佛法与经营现世的世间法是永远摆不平的,佛法与世间法是无法【双运】的。
消除现世的贪著应从两个方面思维,一方面要思维人生暇满的意义重大与难得,我们得到如此重要的人身怎么能随便糟踏呢?最起码也要将下一生再得暇满人身的事情做好,不能为世间那些小事情就把这么重要的事情耽误了。另一方面要想死无常,我们应这样想:今天回去会不会死我都不知道,何必去忙着非要买到那些东西?自己辛辛苦苦买来的东西放在那里,万一自己死了还不是他人来享受?我又何必为此那么执著呢?这样我们从人身暇满难得和意义重大一直想到死无常,才能明白人生再好的安乐享受也不可保信的道理。说句老实话:我们回家看看,家里的东西都是很好的,万一自己死了,这么好的东西能带走吗?当然一样都带不走!就连自己一天也离不了的牙刷也带不走,还不要说其他的东西。
[思维这些能遮退对现世的贪著,舍弃现世。]如果我们能够认真思维这些道理,买到与买不到那些东西都将无所谓,不会因此起贪著的心。不是说不要那些生活用品,不是一点也不能要,而是对那些东西不要起贪著心,也就是不要贪著此世的安乐和忙着去做追求此世安乐的事,对世间万物都不要贪著。至于随缘可以做的事不是不可以做,比方说:没有钱我们可以走路,有钱我们就可以坐汽车。不能说坐汽车就是自己起了贪心,不是这样的。只要我们不要起执著之心,就是舍了此世贪。舍弃现世是要我们舍弃对现世安乐的贪著,不是说不要现世的一切。
[我们现在不能修法就不消说了,就是修了也不能算是佛法,这是因为没有消除现世贪著之过,]这里帕绷喀大师要求提得很高。这里所说的[不能算是佛法]应理解为不是干干净净的佛法,因为帕绷喀大师当时是对那些大堪布、大格西、大修行者们所说的,不是对我们这样的初业有情说的,我们现在对现世的贪著还抓得很紧的。
[即修心法《远离四种执著》中所说的:“执著现世非佛徒,执著轮回非出离。”]这个法是萨迦法王所说的。这两句的意思是:“你将现世抓得那么紧,连佛教徒都算不上;你认为这个世间很不错,下一生得人身还不行,还想着生天上去作天王,贪恋这些轮回的事情,就不会有出离心。”帕绷喀大师在这里只提到了前面两样执著,还有两样是:[执著自利非菩萨]说的是什么事都为自己想就不是菩萨,菩萨应该是为一切有情想;[执著实有非正见]说的是什么事情都抓得紧紧的,抓得实实在在、非这样不可,就不是解脱生死的正见。《远离四种执著》中共有这四样执著,帕绷喀大师在这部书里只提到了前面两样执著。
[法与非法的界线与是否是真正的佛法,由舍不舍现世而定。有人想把佛法念诵与世间法这二者摆平,但是舍弃现世的佛法与经营现世的世间法是永远摆不平的,佛法与世间法是无法【双运】的。]有人想:佛法我要学好,世间法我也要做圆满,实际上这是做不到的。学佛法基本要求就是要舍世间的贪著,如果我们要将世间法做到最圆满,就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就会耽误自己正修的时间。这两件事是不能摆平的:一个要我们舍世间贪,一个叫我们拼命将世间法做好,培养自己的世间贪,两者怎么能够摆得平呢?
两个都好就叫[双运],也就是两个力量完全平衡。我们将来修定的时候,首先要分“明”和“住”两分,所缘和心要明亮;所缘境要能不走,要能够住持下来,这两种力量要平等才能得定,大家将来修定的时候会有这样的体验:明分盛了住分少了不行,住分盛了明分少了也不行。生明住二分,两分的力量都要一样,平衡了就叫双运。达到了这样的平衡,再修到熟极了的时候,就能达到第九住心。达到了第九住心以后再继续用功修,时间的长短要看自己过去修的力量以及今生修的力量如何,二者兼备,方法又对,就能长时间地在第九住无功用运行,不需要其他方法,就用现有的境界,不作意地运行,根本不需要在心里想,(就相当于电动机的开关一打开,它就能一直转下去。)修到熟极了的时候,就能生“轻安”。先是生身轻安,然后转到心轻安,心轻安后回到全身,由很强烈的快乐感转为平稳的极乐感,那时就得定了。得定之后我们的身体会变,就不是现在的身子了。这不是别人看到我们的身体变了,也不是得了定自己就变成了胖子了,而是自己的感受变了,身体有了修善法的堪能性,只要修善法,坐再长的时间都会感到很舒服,不会是现在这样:不是坐不下去了,就是身子向一边偏了,没有这样的事情。
帕绷喀大师就给我们示现了:当年他在昌都是在定中圆寂的,他二十一天没有出定,之后他流出红白二菩提,证明大德已经走了。他走了之后身体仍旧坐得端端正正,毫无偏斜。如果身子坐得不端正,按力学原理他的身子就会倒,就是因为他坐得非常如法,身体毫无偏斜,才会做到圆寂后身子不倒。我们在座的哪个能做到这样?打个瞌睡身体也会偏倒。大家会有这样的体会,坐久了身子会向右偏,这是因为不能做到双盘,大家多是单盘,单盘时坐下有高矮,怎么不偏呢?帕绷喀大师入坐是双盘,前后左右都是端正的,就像茶杯放在桌上一样很稳定,才能做到圆寂后身子不倒。本书序言中,江波居士是根据西藏的传说写的,帕绷喀大师圆寂这部分与我所知道的情形不一样。我所知道的情形是大师的侄子(也就是他的管家),在大师圆寂后到康定来,我听他亲口说的,具体情况前面已经讲过。
这段话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能舍弃现世,现在不修法就不必说了,即使修也不能算是清静、圆满的佛法。不是说我们所修的内容不是清净圆满的佛法,而是说因为我们没有舍弃对现世的贪著,修佛法要求达到的功能就生不起。简单说,不是说修的内容不是佛法,而是说修的人生不起佛法的应生起的功能,所以帕绷喀大师说就是修了也不是佛法,原因就是没有舍弃现世,随便怎么修都是现世的因,怎么能算是佛法呢?这就是没有舍弃现世的过失。自己对现世的安乐还爱得要命,所种的因怎么能不是现世的因呢?不是说我们所修的法不殊胜,而是我们修法时的心里想着成就现世的安乐,所修的就不是佛法。
大家一定要记住:只要我们心里缘念现世安乐,无论自己修什么都不是佛法;如果我们心里不贪著现世安乐,无论修内容再简单的、水平再低的法都是佛法。如果我们以菩提心来修,就算不是用真实菩提心而是用造作菩提心来修,也是无上成就的因。不要认为这些我们无法办得到,我们是在创造菩提的阶段,还不是现证菩提的阶段。创造菩提达到很圆满的境地就是现证菩提,因此我们现在不是白费力。什么叫创造菩提?简单地说就是积累修法的圆满功德。不要将自己看轻了,也不要将今天所学的法看轻了,我们大家都是在能为众生成佛而努力,这个性质就与一般的不同。
我将这部分内容多重复讲了一次,就是为了让大家生起对世间法不起执著的心,如果对世间法起了执著心,就会落在上面所说的那些毛病上。…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1.释出离心(2)消除现世贪著的方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