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消除后世贪著的方法
第二,消除后世贪著的方法,即:(4-2)
“业果不虚轮回苦,勤思消除后世贪”
[消除后世贪著的方法]是帮助我们生出离心的另一种方法,也就是说我们除了对世间的安乐不要贪著,对三善道同样不要贪著,包括对人道也不要贪著。对人道不贪著不是说人身不可取,这一点大家要搞清楚:对世间的贪著我们不能要,人身还是要的,因为有了人身才能修佛法。不要想:“管他的,下辈子我要生到天上去,那该多好!要是我生到色界天、无色界天,我就可以过了若干亿万年还存在。”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业果不虚]就是造下什么因就必会感什么果。
[轮回苦]是说在六道轮回之中没有那一道是不苦的。
[勤思]就是想了又想、反复地想,这样才不会去贪恋后世。这就像妈妈经常对孩子说:火是摸不得的。由于她反复地、经常地说,孩子就不敢去摸火了。我们修佛法还是这样:如果我们天天想六道轮回去不得啊,这样才会断了对轮回贪恋的念头。
【所谓后世贪著】是指下面这种想法:“我希望在来世能活得像梵天、帝释或转轮王那样,住最好的地方,用最好的东西,生活在幸福快乐之中。” 我们也可以见到有些人发愿往生净土,却没有利益有情这个思想,动机只为了自己不受苦享福。如果对此深究的话,可见大多数这样的人都是跟着后世贪著转的。
[对此深究]就是仔细研究。世上大多数的人不仅想着这辈子好,还要想着下辈子更好,这就是对后世的贪著。我们可以想想,天天念阿弥陀佛的人有没有想到利益一切有情众生?他们是想将来自己能生到阿弥陀佛净土那里去,不会有利益其他人的想法:“管他们会怎么样,反正我是要生到阿弥陀佛净土那里去!” 人们通常会有那些贪著后世的想法。
道次第中,下士道说业果消除现世贪著,中士道消除后世贪著。在此【三主要道】中,以修暇满与无常为消除现世贪著方便,以双修业果与轮回苦二者为消除后世贪著方便。
[方便]就是方法。
后者这样说有二个要点。第一,因为业果极为微细,如果我们未能彻底解脱轮回,任何罪业之果都会使我们重新在生死中轮回;第二,为消灭这个轮回,我们必须消除一切以无明为动机的业。
[因为业果极为微细,如果我们未能彻底解脱轮回,任何罪业之果都会使我们重新在生死中轮回;]这句话非常重要。不仅任何罪业所感的恶果会使我们在轮回中受苦,行世间善业同样会使我们在轮回中受苦。如果我们所行的善业是用世间心造的,这样的善业只能在世间成熟。大家可以想想:不管自己生活得有多舒服,都会有痛苦的时候,都会有生病的时候。人是如此,如果生于天上还是一样的:天人可以尽情享乐,但是到临死五衰相现前的时候,还是痛苦得很。佛经上告诉我们,天人在临死没有断气的七天时候里,可以预知自己将要受生之处是很肮脏的地方,此时他们心里难受的痛苦佛经上给我们说得清清楚楚。天人临死的七天相当于人间多少年?人间的几百年才相当于天人的一天,天人的七天就相当于人间的几千年!这么长的时间里天人都在恐惧中,想着自己要死了,就要去吃屎了,那时的心里有多苦!因此佛经上说得清楚:天人此时所受的苦相当于生地狱的十六倍!所以,就是生到天上也不全是好处。
[为消灭这个轮回,我们必须消除一切以无明为动机的业。]大家现在就要生起害怕的心:因为我们对一切都是抓得紧紧的,在没有证空性之前,心都是执实的。我们现在所造的业,就算是造了生天人的业、修了定、得了天人果,还是要受无明的影响,最后还是要五衰相现前,那相当于人间几千年的七天痛苦不断,亲人眷属都不愿意接近他,最多看上一眼就走了。因为天人是最爱清洁卫生的,平时花蔫了会自动复员,身上干干净净。天人到临死的时候身上的臭味就出来了,那些和他最要好的天子天女都会离他远远的,对他好的天人拿一根棍子挑一朵花,隔着很远送给他,可一朵花怎么能抵消他身上的臭味?所以佛经上说此时天人所受的苦相当于生地狱之苦的十六倍!由此来说,我们有什么理由愿意到天上去呢?假如我们长久认真想过之后是不会愿意生到天上去的,不想生于天界就没有意业、没有愿心、没有欲心就不会生于天了。我们是依自己的欲心、依自己的意乐去成就任何事的,这个欲心就是成就世间法、出世间法的根本,没有欲心,世间法、出世间法都不可能成就。
因此我们可以说,为解脱轮回,就必须要取舍黑白业果,为取舍业果,就先要深信业果,为能深信业果,又先要思维业果。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解脱轮回就应取善业得乐果、舍罪业去恶果。只有相信有因必有果才能正确地取舍业果,如果不能相信业果,就不能正确取舍善恶业果,要深信业果就要先思维业果。有人说:“修行时什么也不想,这样就能证法身。”这样的说法可真是太笑话了,根本没有这种事情!我以为这是懒人想出来的方法。什么都不想就能证空性,哪有这么舒服的事?!解脱靠智慧,智慧靠思维,连思维都没有,什么也不想,岂不是和昆虫过冬一样了呢?在非想、非非想处天确实是什么也不想,他们是住在舍受里,既没有乐受也没有苦受。这样是不是就证了空性呢?事实上他们这样的作法连空性的气味都闻不到,不可能证空性!
思维的方法,要根据佛所说的四种业果道理——业决定、业增长广大、所未造业不会遇和已造之业不失坏。仔细思维,如能对业果生起深忍信,取舍便能自然而作。
[四种业果道理]就是由善生乐、由恶感苦;业是要天天倍增的;没有造的业不会感果;已经造了的业不管经过多少亿万年都不会失坏。众生畏果、菩萨畏因。菩萨在造因的时候非常谨慎,害怕万一造了不好的业,除了受苦之外没有办法了断。一旦造了恶因,唯一的办法就是忏罪,但即使忏了罪也还是要重报轻受,才能了断。释迦佛成佛之后,在释迦族被诛的时候,他老人家还感了头痛的果。成了佛都尚且如此,何况我们这些有情呢?
[生起深忍信]就是生起很深的信心,深信中间为什么加上一个忍字呢?就是要心里能够安忍,要内心里承许就是这样的。嘴上说相信不是安忍,安忍是心里认定就是如此,无论别人怎么说都不动摇。必须达到自己从心里认定就是如此,任凭他人说什么心里都不动摇,没有一点怀疑地能够真正相信,认定就是如此,这才叫安忍。比如我们承认水能够浸湿、火能够烫手一样,这些自己心里自然是能够承许,水就是能湿润大地,火就是会烧痛人,这些在自己的心里是没什么可怀疑的,这就叫安忍。我们如果生起了深忍信,正确取舍善恶业果就能自然地去做。
《道次第》中,无常之后说三恶趣与皈依之类,本文中也有这个意思,现根据《道次第》略加补充。
这是帕邦喀大师以他的慈悲心,在这里根据《道次第》再给大家讲一下。
你死之后,心识不会像灭掉的灯一样无所从去,还需要另外受生。受生之处不外恶趣与乐趣二种。不管生于何趣,你都是无法作主的,只能跟着业跑,善业引入乐趣,不善业引入恶趣。
现在的人大都认为人死如灯灭,人死了还有什么不了之事呢?死了死了嘛!他们会这样想:“趁着我活着要好好享受一下,管他呢,反正是要死,死了就一切都了结了嘛!”实际不是这么回事,凡有来的地方就一定有去的地方,不会是只有来的地方没有去的地方。众生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前生来的,既然众生有来的地方,死后怎么会没有去的地方?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今生死后不会是人死如灯灭,既有地方来也会有地方去。就拿现在来说,你们到这里来学佛法,还要回到各自住的地方去,不会有来无回。
自身业力的成熟决定我们受生的地方。举个例子来说:爱打网球的,看到网球场就是自己打不成也要去看一下;爱跳舞的,只要知道哪里有舞会就赶紧去买票。过去有熏习是过去的业,今生愿意做是过去的因。今天大家到这里来学习,是许多极为复杂的因汇聚而成,没有因咱们大家就将是见面不相识,所以说生于何趣由业力决定。
大不善业者生于地狱中,中者生于饿鬼中,小者生于畜生中。大善业者生于二上界天中,中者生于欲界天,小者生于欲界人中。正如吉祥怙主龙猛所说:“不善业诸苦,如是诸恶趣;善业诸乐趣,一切生中乐。” 如果是这样的话,由于我们善业的力量极小而不善业力量极大,假如在这种情况下死去,则可断定后世必然生于恶趣之中。
能生于二上界天者一定要有定力,没有定力而又有大福报者只能生在欲界天,只作定外善业者也只能生在欲界天。按照福报来说,生于人是没有生于天界好;按照修佛法来说,生于人就是比生于欲界天好,这一点大家要认识清楚。在享受方面,欲界天肯定是比人间要好,是要殊胜些。欲界天人一生都是好享受,人一生中有享受也有苦受。欲界天人要到临死之时才有七天的痛苦(相当于人间的几千年),但是平时都是快乐的,所以从快乐的角度来说天人比人要好。
[正如吉祥怙主龙猛所说:“不善业诸苦,如是诸恶趣;善业诸乐趣,一切生中乐。”]这里为什么用了一个[诸]字?因为不同的善业入各样不同的乐趣;不同的恶业入各样不同的恶趣。如果希望在一切生中乐,那就需要解脱生死和为众生成佛才能办得到,单靠我们在世间的这点善业是办不到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由于我们善业的力量极小而不善业力量极大,假如在这种情况下死去,则可断定后世必然生于恶趣之中。]这句话大家要仔细想一下。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般人如果今天做了一件好事,回到家里他就一定会很高兴,会向一家人炫耀自己,因为这是稀有的事情,很不容易;可是如果做了恶业他回家就会一声不吭,生怕有谁知道。由此可见,造恶业容易,造善业难。一…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1.释出离心(3)消除后世贪著的方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