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1.釋出離心(2)消除現世貪著的方法▪P8

  ..續本文上一頁關系,不過是假扮的;鹦鹉會學人說話,可它並不懂那些話的意思,不過是人把它教會的。學法的人、說法的人如果自己不修,就和藝人唱戲、鹦鹉學話沒有區別。

  [我們所需要的是:對于法門,了解一個,了解兩個,就要拿來修行;]這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們要等叁藏十二部都學完了才開始修,盡管是飽學之士,卻也是白頭老翁了。到那時打坐也坐不起了,觀想也想不起來了。

  [知道一個,知道兩個,就要結合到自己的相續。]結合自己的相續就是結合到自己身上,身心是不分的,但是修法是要修心,身是隨心而變的,可不是修身啊,修身就變成世間法了!

  [我們所不需要的是:法沒有在自己的相續上出現;心與法像糌粑粉和水不相合一樣;]這句話很重要。一般只有酥油茶才能與糌粑粉合在一起,水與糌粑粉怎麼能合在一起?如果我們學了法,在心上卻簡直與自己沒關系,這是我們最不需要的!從前在康定,昂旺朗吉堪布上師就說過:“你們聽是聽了,筆記也記了,回去之後就擺在書架上,它不來你不往,就不起作用。”我們最不需要的就是這種不好的習慣,法是不會自己在我們身上出現的,功能不會自己跑到我們身上來,這是不可能的!

  [在法和補特伽羅的中間存在了很大的空隙,連人也可以穿過;]這是大師用一句笑話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心和法中間可以過個人,本意是心與法沒有靠攏、合一。心與法爲什麼沒有靠攏、合一呢?是世間的貪、瞋、癡隔在中間。只有將法放在心上,天天心裏念著法,心與法才能靠攏。這就如同兩樣東西合在一起需要用膠水、漿糊,沒有膠水、漿糊兩樣東西就很容易分開。要使心與法靠攏、合一,中間的“膠水”就是我們天天去思維。沒有修過的人不知道,天天思維、天天想,想久了就要出功能,大家以後自己修過就知道了,功能是各式各樣的。

  [佛法像肺煮在鍋裏漂來漂去地在嘴巴上面浮著;]用水煮肺的時候,肺總是在水面上漂來漂去的。如果佛法只在我們的嘴巴上浮現,就算佛法的道理我們全都懂,甚至可以背下來,就是沒有在自己心裏起作用,那怎麼行!

  [因爲這是完全不能得到法的利益的。]修法要得法樂,修禅要有禅樂,修法要有法味。這不是我們給別人寫信時對別人的稱贊話,而是實實在在要先從自己心裏起變化,然後才能遍及全身起變化。只要修過法的人都知道這種情形,沒有修過法的人要發心自己也得到法味,大家要有這種心念。

  [有很多人非常別扭,桀骜不馴地毫不聽話,到那個時候,他們是絕不能達到佛法的要求的。]這裏是指那些不相信佛法,乃至于不聽佛法的,他們永遠也達不到佛法所希望的斷除煩惱、生起功能的要求。

  [我呢!是把【舍棄現世】作爲修行中心的啊!”]這是大師說明要以舍棄現世作爲修行的中心。首先大家要明了:舍棄現世不是不要世間法了,不要了怎麼行?沒有地方住、沒有飯吃,怎麼生活?舍棄現世是要舍棄對世間安樂的貪求心和執著心,不要將自己的精力拿來貪求世間法,尤其對世間法的苦樂不要執著:苦來了知道該如何應對,樂來了也知道該如何應對。苦樂來了原本不會增加我們身上的苦和樂,那是我們起了執著才會感到苦或是樂,只要我們不執著,苦來了無所謂,樂來了也無所謂。

  [把【舍棄現世】作爲修行中心]這是很殊勝的教授。大師說自己是這樣修的,我們也要這樣的修,我們不是不要世間法,我們是世間人怎麼能不要世間法?是對世間法的貪著的心不能要。世間的事能夠如願自然好,不能如願也沒關系。如了願不要像中了頭獎一樣好高興,不能如願也沒什麼關系。

  爲什麼說世間的事不能如願也沒什麼關系?我給大家說一下,大家的心就可以放得下:世間的事不如意無非是精神上使自己不舒服或是物質上使自己不舒服,但這卻是爲我們消業的啊!我們過去欠下的債現在還了該多好?所以苦受來了,不是精神上的就是物質上的,都是來爲我們消業的,消我們過去生中的惡業。惡業不消天天在翻番,天天在倍增;惡業消了就不會再增長,這對我們是好事嘛!想到這是爲自己消業的,對方費神給自己消業而他本身卻在造罪業,將來他自己還要感苦果,自己還應該感激人家,這是自己的恩人到了,當然應該感激他!人家給我們消了業自己還要感苦果,我們怎麼能不感激他?所以說苦來了是好事。在一般人來說,苦來了是很不好受的,這是衆生畏果;對于我們學修佛法之人來說,苦來了是好事,是爲我們過去所造的惡業被消除,使它不再增長。而爲我們消業之人將來自己還要感苦果,人家爲我們消業自己卻要感苦果,我們當然對他謙讓嘛!要是我們沒有惡業,怎麼會使得別人感苦果呢?因此對我們來說,苦來了是件好事,讓我們今後將受的若幹重報變成輕報現在受了,這樣想我們的心才能放得下來。不懂這個道理的人認爲:“苦就是惱火嘛!我一萬塊錢現在被弄掉了七千,我才剩下叁千,心裏當然不高興!”其實他們應該想:“如果他今天不弄走自己七千,明天就要弄走自己一萬四!還是今天這樣要輕松些,不然明天就要還一萬四了!” 學修佛法之人如能這樣想,才能將苦受變得安心,不然將來更大的苦來了更不好受。

  上面是重複一下前一次講過的內容,下面開始講新的內容。

  因此如果不舍棄現世的八法,遑論修大法成佛,就連叁惡趣的門也難以關閉。要修法就需等觀世間八法,修習噶當派舍棄現世的教授,它的名字叫做【十秘財】。所謂【十秘財】是指:四依止、叁金剛和出、入、得叁事。四依止者:心極法依止,法極窮依止,窮極死依止,死極荒溝依止;叁金剛者:事前無牽累金剛,事後無愧悔金剛,與智慧金剛同行;出、入、得叁事者:出于人群,入于狗伍,得到聖位。

  [因此如果不舍棄現世的八法,遑論修大法成佛,就連叁惡趣的門也難以關閉。] [遑論]就是“不必說”的意思。這句話是說:如果不能舍棄現世八法,不要說修大法成佛這麼大的事,就是連叁惡道的門也很難關閉。因爲如果我們沒有舍棄世間八法,還在貪求世間安樂,就難免不造惡業。總不可能說自己在貪求世間安樂的同時還盡做善事,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比方說現在的商品包裝,一塊小小的糕餅外面用多大的一個盒子包裝;本來就是本國生産的,非要貼個標簽讓人看似是舶來品,是外國來的,這些都是作假。顧客買東西,花了錢得不到應該有的東西,就是欺騙。其實顧客遭騙了以後都會提高警惕,以後再看到那些包裝貨就會說:“那是假的碰不得!”這樣的商品銷路也一定會出問題。有些做生意的喜歡你哄我、我騙你,他們這樣就會造很多惡業,叁惡道的門怎麼能對他們關閉?舉一反叁,世間還有很多假的東西,假的就是障礙解脫的,無論如何都是要造惡業的。

  [要修法就需等觀世間八法,][等觀]就是相同的看待,就如前面我所說的:得意時是這樣,不得意時、失意時也是這樣,都沒有關系。這裏包含了這樣一層意思:我們有那份福報才能得到,沒有福報就得不到,求不得就是苦,何必放在心上?

  [修習噶當派舍棄現世的教授,它的名字叫做【十秘財】。所謂【十秘財】是指:四依止、叁金剛和出、入、得叁事。四依止者:心極法依止,法極窮依止,窮極死依止,死極荒溝依止;] 黃教是以阿底峽尊者的教授爲依據的,我們要修習的是噶當派舍棄世間執著的教授,[十秘財]也就是十種秘密的財寶。這是譯者照藏文直譯的,不太符合漢語的用語習慣,所以不好講。法尊法師譯的就很好:心依于法,法依于窮,窮依于死,死依于野,這就將其意義譯的很好。因爲藏文語法與漢文語法是不一樣的,所以按藏文直譯就很難講,盡管很真實,但是沒法用漢文來解釋。

  [叁金剛者:事前無牽累金剛,事後無愧悔金剛,與智慧金剛同行;出、入、得叁事者:出于人群,入于狗伍,得到聖位。]這句話裏面[牽累]就是心裏不要牽挂;[無愧悔]就是做得很如法;[智慧]就是觀一切法都是緣起有而自性空,不起執著。[出于人群]就是不在人群中裏繼續貪、瞋。[入于狗伍]就是哪怕生活像狗一樣簡單,餓時隨便找些來吃都沒關系。[得到聖位]就是得到解脫生死、爲衆生成佛的佛位。

  下面是帕邦喀大師的詳講:

  【心極法依止】者。意爲懷著這樣的思想修法:“這一次我僥幸獲得難得利大之暇滿妙身,它是不會久住的,我是決定要死的。在我死的時候,除了正法之外,現世所擁有的利養名聲等榮華富貴,沒有一點用處。”

  我們在修法的時候要這樣想:人都是要死的,我也不可能例外,死的時候能夠利益我的只有正法,其他的都沒有用處。死的時候什麼都要舍幹淨:任何高級的享受,到死時都不能帶走;自己的任何財産,到死時都要舍棄;不僅身外之物要舍,就是自己一生愛得要命的身體死時也要舍棄,我們總不能說:“我死的時候要將自己的屍體帶著一塊走!”這是不可能的。秦始皇統一了天下,他死時帶走自己的屍體了嗎?

  【法極窮依止】者,假設你自忖道:“那麼,如果我不去成辦現世快樂的方便而去修法,恐怕連起碼的修法順緣都沒有,我會變成一個乞丐的。”如果這樣,應思:“我願爲法修任何苦行,如果這意味著要成爲一名乞丐,那就讓我做好了。就算只能靠乞討別人的粗惡衣食生活,我也要去修法。”

  [自忖]就是你自己想一下。我們看過去的大修行者,就以宗喀巴大師來說,他在造《菩提道次第廣論》時,寫到後面修止觀二章時沒有生活來源了,他要靠山神來供養。以米拉日巴來說,他不是只在一個山洞裏修行,在這個山洞裏沒有順緣生活了,就換一個岩洞。我們不可能什麼都准備得舒舒服服了才坐在那裏修,我們應該想:“我爲了修法願意受一切苦,就是當個乞丐也沒關…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1.釋出離心(2)消除現世貪著的方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