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关系,不过是假扮的;鹦鹉会学人说话,可它并不懂那些话的意思,不过是人把它教会的。学法的人、说法的人如果自己不修,就和艺人唱戏、鹦鹉学话没有区别。
[我们所需要的是:对于法门,了解一个,了解两个,就要拿来修行;]这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要等三藏十二部都学完了才开始修,尽管是饱学之士,却也是白头老翁了。到那时打坐也坐不起了,观想也想不起来了。
[知道一个,知道两个,就要结合到自己的相续。]结合自己的相续就是结合到自己身上,身心是不分的,但是修法是要修心,身是随心而变的,可不是修身啊,修身就变成世间法了!
[我们所不需要的是:法没有在自己的相续上出现;心与法像糌粑粉和水不相合一样;]这句话很重要。一般只有酥油茶才能与糌粑粉合在一起,水与糌粑粉怎么能合在一起?如果我们学了法,在心上却简直与自己没关系,这是我们最不需要的!从前在康定,昂旺朗吉堪布上师就说过:“你们听是听了,笔记也记了,回去之后就摆在书架上,它不来你不往,就不起作用。”我们最不需要的就是这种不好的习惯,法是不会自己在我们身上出现的,功能不会自己跑到我们身上来,这是不可能的!
[在法和补特伽罗的中间存在了很大的空隙,连人也可以穿过;]这是大师用一句笑话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心和法中间可以过个人,本意是心与法没有靠拢、合一。心与法为什么没有靠拢、合一呢?是世间的贪、瞋、痴隔在中间。只有将法放在心上,天天心里念着法,心与法才能靠拢。这就如同两样东西合在一起需要用胶水、浆糊,没有胶水、浆糊两样东西就很容易分开。要使心与法靠拢、合一,中间的“胶水”就是我们天天去思维。没有修过的人不知道,天天思维、天天想,想久了就要出功能,大家以后自己修过就知道了,功能是各式各样的。
[佛法像肺煮在锅里漂来漂去地在嘴巴上面浮着;]用水煮肺的时候,肺总是在水面上漂来漂去的。如果佛法只在我们的嘴巴上浮现,就算佛法的道理我们全都懂,甚至可以背下来,就是没有在自己心里起作用,那怎么行!
[因为这是完全不能得到法的利益的。]修法要得法乐,修禅要有禅乐,修法要有法味。这不是我们给别人写信时对别人的称赞话,而是实实在在要先从自己心里起变化,然后才能遍及全身起变化。只要修过法的人都知道这种情形,没有修过法的人要发心自己也得到法味,大家要有这种心念。
[有很多人非常别扭,桀骜不驯地毫不听话,到那个时候,他们是绝不能达到佛法的要求的。]这里是指那些不相信佛法,乃至于不听佛法的,他们永远也达不到佛法所希望的断除烦恼、生起功能的要求。
[我呢!是把【舍弃现世】作为修行中心的啊!”]这是大师说明要以舍弃现世作为修行的中心。首先大家要明了:舍弃现世不是不要世间法了,不要了怎么行?没有地方住、没有饭吃,怎么生活?舍弃现世是要舍弃对世间安乐的贪求心和执著心,不要将自己的精力拿来贪求世间法,尤其对世间法的苦乐不要执著:苦来了知道该如何应对,乐来了也知道该如何应对。苦乐来了原本不会增加我们身上的苦和乐,那是我们起了执著才会感到苦或是乐,只要我们不执著,苦来了无所谓,乐来了也无所谓。
[把【舍弃现世】作为修行中心]这是很殊胜的教授。大师说自己是这样修的,我们也要这样的修,我们不是不要世间法,我们是世间人怎么能不要世间法?是对世间法的贪著的心不能要。世间的事能够如愿自然好,不能如愿也没关系。如了愿不要像中了头奖一样好高兴,不能如愿也没什么关系。
为什么说世间的事不能如愿也没什么关系?我给大家说一下,大家的心就可以放得下:世间的事不如意无非是精神上使自己不舒服或是物质上使自己不舒服,但这却是为我们消业的啊!我们过去欠下的债现在还了该多好?所以苦受来了,不是精神上的就是物质上的,都是来为我们消业的,消我们过去生中的恶业。恶业不消天天在翻番,天天在倍增;恶业消了就不会再增长,这对我们是好事嘛!想到这是为自己消业的,对方费神给自己消业而他本身却在造罪业,将来他自己还要感苦果,自己还应该感激人家,这是自己的恩人到了,当然应该感激他!人家给我们消了业自己还要感苦果,我们怎么能不感激他?所以说苦来了是好事。在一般人来说,苦来了是很不好受的,这是众生畏果;对于我们学修佛法之人来说,苦来了是好事,是为我们过去所造的恶业被消除,使它不再增长。而为我们消业之人将来自己还要感苦果,人家为我们消业自己却要感苦果,我们当然对他谦让嘛!要是我们没有恶业,怎么会使得别人感苦果呢?因此对我们来说,苦来了是件好事,让我们今后将受的若干重报变成轻报现在受了,这样想我们的心才能放得下来。不懂这个道理的人认为:“苦就是恼火嘛!我一万块钱现在被弄掉了七千,我才剩下三千,心里当然不高兴!”其实他们应该想:“如果他今天不弄走自己七千,明天就要弄走自己一万四!还是今天这样要轻松些,不然明天就要还一万四了!” 学修佛法之人如能这样想,才能将苦受变得安心,不然将来更大的苦来了更不好受。
上面是重复一下前一次讲过的内容,下面开始讲新的内容。
因此如果不舍弃现世的八法,遑论修大法成佛,就连三恶趣的门也难以关闭。要修法就需等观世间八法,修习噶当派舍弃现世的教授,它的名字叫做【十秘财】。所谓【十秘财】是指:四依止、三金刚和出、入、得三事。四依止者:心极法依止,法极穷依止,穷极死依止,死极荒沟依止;三金刚者:事前无牵累金刚,事后无愧悔金刚,与智慧金刚同行;出、入、得三事者:出于人群,入于狗伍,得到圣位。
[因此如果不舍弃现世的八法,遑论修大法成佛,就连三恶趣的门也难以关闭。] [遑论]就是“不必说”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如果不能舍弃现世八法,不要说修大法成佛这么大的事,就是连三恶道的门也很难关闭。因为如果我们没有舍弃世间八法,还在贪求世间安乐,就难免不造恶业。总不可能说自己在贪求世间安乐的同时还尽做善事,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比方说现在的商品包装,一块小小的糕饼外面用多大的一个盒子包装;本来就是本国生产的,非要贴个标签让人看似是舶来品,是外国来的,这些都是作假。顾客买东西,花了钱得不到应该有的东西,就是欺骗。其实顾客遭骗了以后都会提高警惕,以后再看到那些包装货就会说:“那是假的碰不得!”这样的商品销路也一定会出问题。有些做生意的喜欢你哄我、我骗你,他们这样就会造很多恶业,三恶道的门怎么能对他们关闭?举一反三,世间还有很多假的东西,假的就是障碍解脱的,无论如何都是要造恶业的。
[要修法就需等观世间八法,][等观]就是相同的看待,就如前面我所说的:得意时是这样,不得意时、失意时也是这样,都没有关系。这里包含了这样一层意思:我们有那份福报才能得到,没有福报就得不到,求不得就是苦,何必放在心上?
[修习噶当派舍弃现世的教授,它的名字叫做【十秘财】。所谓【十秘财】是指:四依止、三金刚和出、入、得三事。四依止者:心极法依止,法极穷依止,穷极死依止,死极荒沟依止;] 黄教是以阿底峡尊者的教授为依据的,我们要修习的是噶当派舍弃世间执著的教授,[十秘财]也就是十种秘密的财宝。这是译者照藏文直译的,不太符合汉语的用语习惯,所以不好讲。法尊法师译的就很好:心依于法,法依于穷,穷依于死,死依于野,这就将其意义译的很好。因为藏文语法与汉文语法是不一样的,所以按藏文直译就很难讲,尽管很真实,但是没法用汉文来解释。
[三金刚者:事前无牵累金刚,事后无愧悔金刚,与智慧金刚同行;出、入、得三事者:出于人群,入于狗伍,得到圣位。]这句话里面[牵累]就是心里不要牵挂;[无愧悔]就是做得很如法;[智慧]就是观一切法都是缘起有而自性空,不起执著。[出于人群]就是不在人群中里继续贪、瞋。[入于狗伍]就是哪怕生活像狗一样简单,饿时随便找些来吃都没关系。[得到圣位]就是得到解脱生死、为众生成佛的佛位。
下面是帕邦喀大师的详讲:
【心极法依止】者。意为怀著这样的思想修法:“这一次我侥幸获得难得利大之暇满妙身,它是不会久住的,我是决定要死的。在我死的时候,除了正法之外,现世所拥有的利养名声等荣华富贵,没有一点用处。”
我们在修法的时候要这样想:人都是要死的,我也不可能例外,死的时候能够利益我的只有正法,其他的都没有用处。死的时候什么都要舍干净:任何高级的享受,到死时都不能带走;自己的任何财产,到死时都要舍弃;不仅身外之物要舍,就是自己一生爱得要命的身体死时也要舍弃,我们总不能说:“我死的时候要将自己的尸体带着一块走!”这是不可能的。秦始皇统一了天下,他死时带走自己的尸体了吗?
【法极穷依止】者,假设你自忖道:“那么,如果我不去成办现世快乐的方便而去修法,恐怕连起码的修法顺缘都没有,我会变成一个乞丐的。”如果这样,应思:“我愿为法修任何苦行,如果这意味着要成为一名乞丐,那就让我做好了。就算只能靠乞讨别人的粗恶衣食生活,我也要去修法。”
[自忖]就是你自己想一下。我们看过去的大修行者,就以宗喀巴大师来说,他在造《菩提道次第广论》时,写到后面修止观二章时没有生活来源了,他要靠山神来供养。以米拉日巴来说,他不是只在一个山洞里修行,在这个山洞里没有顺缘生活了,就换一个岩洞。我们不可能什么都准备得舒舒服服了才坐在那里修,我们应该想:“我为了修法愿意受一切苦,就是当个乞丐也没关…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1.释出离心(2)消除现世贪著的方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