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一.序分 4· 如何尋訪上師▪P2

  ..續本文上一頁說上師應有十德。前面所說的是簡單的條件,這裏說的是圓滿的條件。[功德增上]就是說上師的功德要超過弟子的功德。[勤教豐]就是有圓滿的教功德。[善達真實]就是有能通達一切的諸法總相是什麼樣子的智慧。[善說法]是指能夠應機說法,不是死搬教條說法,對不同的有情知道該怎麼說。要引導有情脫離生死最終成佛,總的方向只有一個,但是具體方法卻不只有一樣。上師說的話要合衆生的心量,如果不合他就不喜歡聽,上師再怎麼說他就是聽不進去。所以這個[善說法]就是指要合衆生的根器,或者說要合衆生的脾氣,不然他就聽不進去;也可以說要合他的愛好,他喜歡的、不喜歡的都要合得起,他能理解到什麼程度就說到什麼程度,不能光按照書本上說這個重要,就該這樣說。你這樣說了如果不合他的根器,衆生一點也接受不了。再說簡單一點,給衆生說法的時候(先聲明一下這不是說我,而是說上師給衆生說法。),要合衆生的煩惱才能說得他們能接受,否則他們就難以接受。比方說我們大家一起學習,水平當然各不相同,你說的話要使大家都聽得進去,不僅高級知識分子聽得進去,沒有文化的也能聽得進去;對佛法了解得很深的聽得進去,初學的也要聽得進去。宗喀巴大師的教義就是要我們爲衆生成佛,要叁根普度,如果沒有悲心這些是不能做得到的,所以說我們要好好修菩提心,慈悲心生起了這些問題都解決了。

  [學人應把這些上師的標准牢記于胸,然後去尋訪這樣的上師。]我們應該把上師的標准記在心裏,一方面便于我們去尋找合量的上師,另一方面待未來需要去幫助別人進步時,我們一定要先將自己充實起來,這些條件我們要具備,不具備怎麼能行?幫助別人要如是,幫助自己也要如是。我們要尋訪這樣的上師,不要像我說的笑話那樣:一聽到大德來了就趕緊撲過去,尤其是活佛來了更不得了,腦殼擠爆了也要伸過去,這就是沒有選擇上師的過患。

  [上師功德的大小與弟子緣份的優劣一致,]這一點大家要知道:上師的功德大小與我們自己的緣分優劣是一致的。緣分由何而來?是過去生中我們通過自己的修學而來。我們修學得好就能遇到好上師,修學得差就很難遇到好上師。因此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啓發:現在自己要好好地修學,未來生中才能遇得到好上師。這裏就含有這樣的教授。

  [如果弟子親近一位能引導顯密全圓道的上師,此人便有聽聞與理解全圓道的緣份,]這裏我要附帶給大家說一下:大家現在不要忙著去找教授,佛菩薩每天都在關注著我們的修學,缺少什麼教授他會給我們的。舉個例子:我過去所得的教授在文革中全部被人燒幹淨了,可現在我屋裏不是又堆起來了?需要的教授是會來的,問題在于自己是否實修。在諸佛菩薩智慧的覺照之下,我們缺少什麼教授他們都知道,會有因緣讓我們得到的。因此,大家不要去忙著去找教授,應該抓住主要的東西趕緊去修,如果還需要什麼教授,都會自己來的。

  如果我們認真去修,真正修到心和法相應了,自己現在的環境是會變的。因爲我們的心和身起了變化,這是正報,正報變了依報也要變。因爲我們的正報(自己該享受什麼、值遇什麼)都要依靠外境,這個外境就是我們的依報。只要我們修得有功德、有成就了,無論大小,依報都要變。從前見了面就要瞪眼睛的人現在會改變態度,會跟我們親善;以前那些很不容易做到的事,現在會意外地一下做成了。大家一定要努力,今生就會見效的,並不一定要等到來世。

  我給大家再重複一下:我們實修就是要變身心,身心是我們的正報,也就是我們正該享受的報身。報身要靠外環境而享受,這就是我們的依報。只要我們的身心變了,過去是仇人的見了我們也會笑嘻嘻的。這個道理可以拿世間法來想一下:你見了人家都是笑嘻嘻的,很恭敬、很客氣,他會不會見面就給你兩耳光、對你發脾氣?不會嘛!這就是正報變了依報也要變的道理。我說這些都是大家做得到的事情,而且是必須要做的事情,這可不是給你們空說道理,而是一定能夠做得到的。你們可以去試嘛,只要大家修到有了功德之後,現在那些想求而求不來的東西,會湧起的來,擋都擋不住。

  舉個笑話例子,糊裏糊塗有人給你送來一萬元錢,你拿了晚上都要睡不著覺:放在家裏怕強盜搶,放在銀行裏又怕出什麼問題,人家會不會疑心我從哪裏弄來的?這樣就給你增加了無限的麻煩,這並不是好事啊。

  只要我們的身心起了變化,主要是心起了變化,由于身和心是連在一起的,心起了變化身也就變了,身變了正報也就變了,我們所接觸的環境,那些依他而受的報(也就是依報)要隨之而變。比如,在你沒有福報的時候,口袋裏一個錢也沒有,你兩條腿就很累,因爲要走路嘛,要依他而受報。如果你口袋裏有一些錢了,出門至少可以喊個叁輪車,安安穩穩地坐上就去了;如果口袋裏錢再多一點,你就可以坐汽車了;你若再有更多的錢,就可以坐飛機到北京去了。這是要你的正報變了,依報才會變。修學並不是求這個依報變,只要你的正報一變它就會來的,那時候你擋都擋不住。我說這些還只是大家在物質上的享受,假如我們認真修學以後,內心的享受,那些由修法而得的快樂是說不出來的。這是沒辦法拿世間的道理來解釋的,因爲世間沒有同樣的道理可以用來解釋,所以那叫“不可思議”。比如我如果問你:糖是什麼味道?你肯定說是甜的,我若再問你:甜是什麼味道?能給我說說嗎?你還能回答得出來嗎?法的功能就是這樣,修了之後你身上得了,自己確有感受,可拿世間的語言就是說不出來,這就叫“不可思議”。修法中就有這樣的感受,所以叫法樂。沒有法樂哪個會去修?還不如天天去吃火鍋,去跳舞娛樂,何必這麼辛辛苦苦的?就是因爲會有感受,而且是現生就能得到的感受,未來生中還會比現生還要好。可是如果你不修的話,今生的福報用完了、沒有了,那你就會到比今生還差的地方去。比今生還差的地方是哪裏?就是叁惡道,最輕的也要讓你變只狗。變只狗還要分有沒有福報,有福報的會有人把它養起來,還能天天吃牛奶;沒有福報的就要自己到處找食吃,找不到好吃的連屎都要吃,所以培福就很重要。要想不變畜生就要有智慧,生到畜生道的主要因素是愚癡:不知道因果,不知道善惡取舍,不知道如何種善因、如何除惡因。因此我們既要培福,還要有智慧,有了智慧才不會到畜生道去。這就是培養好的興趣習慣,哪一類的到哪一類去,愛體育的和愛體育的合得來,愛文學的和愛文學的合得來,愛音樂的和愛音樂的有交流,我們求解脫的人就和求解脫的人合得到一起。

  [對全圓道能懂得大概者,其福報也比具有別的功德來得大。]這是一句很重要的話,像我們就是學全圓道的,我們現在就比聽聞任何法的功德大。大家要知道,今天我們共同學一次,就積起了無量的功德。因爲我們發心不是爲了個人,是爲了遍虛空一切如母有情,生生世世的母親都要報恩,這樣的心量好大啊!

  一旦獲得這樣的上師就應如理依止,這裏面有【近于佛位】等八種如理依止功德,以及相反的八種不如理依止過患。

  如理依止上師前面我已經說過,就是心依止,行依止。心依止又分兩樣:認識上師是佛,同時念恩生敬。行依止就是承事上師、恭敬供養,最主要的是依教奉行。宗喀巴大師就給我們特別示現了依教奉行,他事事都向文殊菩薩請示,以此教後人要照著樣依教奉行。你如果把他看作根本上師,上師教你如何做,你就應沒什麼可說的去照著做,要做到弟子不見師過,上師示現一切都是很有針對性的。

  我在康定值遇昂旺朗吉堪布仁波切並且跟他十二年,就是沒有看到他有丁點過失,這是很不容易遇到的上師。不要以爲他老人家是自己到康定來常住的,他可不是像現在大德出來了、活佛出來了,他是奉帕繃喀大師和康薩仁波切兩位上師的命令到漢地來弘揚宗喀聖教的,他是一代傳承師到我們這裏來的。上師的一位譯師叫祝維漢,解放後他在西藏自治區政府成立的編譯室作副主任。他給我的來信中說:“昂旺朗吉堪布仁波切在拉薩幾萬出家人中都是少見的!”我們有幸今天來學他傳來的法流,不知道有多大的福報!你們的福報我說不出來,不知道你們有多大的福報今天才能感得來這裏共同學習。

  大法師傳別的法我同樣覺得了不起,傳什麼經、傳什麼法,乃至于修密法等等,沒有一樣不好,但是傳《菩提道次第》就寥寥無幾,除了海公上師和清定上師講過《攝頌》以外,就再沒有人講過了,在內地簡直沒有人講過《菩提道次第》。我這裏只是說在西南地區,北京有沒有我就不知道了。北京有幾位大德在那裏,比方觀空法師(他是依止帕繃喀大師的),法尊法師(他是依止安東仁波切的),在北京可能有他們的法脈。其他的地方只有海公上師在上海建了一個金剛道場,他最殊勝的道場是五臺。其他的我沒聽說過,不知道的就不敢說。

  關于[八種如理依止功德]大家可以看一下昂旺朗吉堪布上師講的《菩提道次第略論釋》,裏面就有:有近諸佛位、諸佛歡喜、終不離缺大善知識、不墮惡趣、魔及惡友悉不能勝、煩惱惡行皆自消滅、道地功德漸漸增長、悉能成辦眼前究竟一切義利,標出來一共八種。

  至于[八種不如理依止過患]就讓人害怕了,不如法依止上師的過患說起來相當可怕,《菩提道次第略論釋》裏面也有,同樣是八種。其中最可怕的是生生世世不能遇到善知識,並且長期在叁惡道中流轉。大家可以自己去看《菩提道次第略論釋》,那裏面有詳細的敘述。

  宗喀巴大師也說:“所有現後諸福聚,其能最初成就者,謂由意樂及加行,如法親近善知識,縱至命緣終不舍,如教修行法供養,至尊恩師如是修,欲解脫者如是行。

  這個頌子的前半部分說的是:我們將現在和今後的所有…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一.序分 4· 如何尋訪上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