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緣起▪P2

  ..續本文上一頁就者呢?那些生起了菩提心又證了空性的人才是大成就者。例如海公上師、清定上師,他們就是大成就者。我們都要發願不但要成爲小有成就者,還要成爲大成就者。學佛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成佛,成佛由何而來呢?就是要具備證空性和生起菩提心這兩個條件,才能成得了佛,所以這是我們大家學佛的共同目標。我們現在所學所修的就是起兩種作用:一是如何生慧,一是如何培福。我們現在要緊的就是如何把福報培起來,如何把智慧開起來。智慧不是一件可以從商店拿得到的東西,智慧是對世間法、出世間法以及如何成佛具有清淨圓滿的認識,這種認識就是智慧。有了智慧我們才能起行,沒有智慧我們就沒有方向,不知道該怎麼去做。比如說我們將客觀事物了解清楚了之後,自然就能夠想出辦法。學佛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要把成佛的因弄清楚,知道需要具備什麼條件,需要怎樣的先後次序,這可是不能亂的。當然我不知道在座的有沒有大菩薩,我只是以自己的程度說:我們現在要緊的就是將下士道修好。發心當然要爲上士道,要爲報母恩而成佛,這是我們的最終目標,但是基礎是先要將下士道修好。下士道修好了,簡單說就是我們把業果掌握在手上了,能夠生生世世得人身。我們有了發願的願力,才能生生世世值遇上師,生生世世值遇宗喀聖教的教義。

  我們現在爲什麼要學習宗喀聖教的教義呢?因爲釋迦佛過後,由于時間久遠了,佛法慢慢地開始有了汙染,並且有了很多失缺。後來有宗喀巴大師來整頓、弘揚、開演出了非常圓滿的佛法,而且他的方法符合我們當前的根器,對我們來說是最需要、最實用的。這裏我要說明:凡修佛法都是好的,即使是念阿彌陀佛的人都能成佛,不同的只是時間的早遲。如果找到正確的、圓滿的修行教授,就能縮短成佛所需的時間。如果沒有找到正確的、圓滿的修行教授,修行者就不清淨了,不清淨的要想轉變爲清淨的,那就很難、很難。

  自無始以來,我們的煩惱一生比一生濃厚,要想把它清除是最大的困難。我給你們舉個例子:我們給別人做思想工作是比較容易的,但是給自己做思想工作就困難了,因爲我們總是會這樣的原諒自己:“我是犯了錯誤,但那也是迫不得已,都是爲了家人,或是爲了別的什麼。”我們總是要把責任推給別人,沒有那個敢于大膽承認這件錯事是我幹的、該我負責,生不起這樣的心嘛!每個人都會感到自己是盡善盡美的,即便實實在在是自己錯了,也大都會把責任推給別人,因爲生生世世都是這樣的。我們學佛法就是要斷煩惱,斷煩惱就是要做思想工作,在幫助別人斷煩惱時我們都能說得頭頭是道,可要幫助自己斷煩惱就比什麼都困難。多少生以來養成的習慣是:“我沒錯,我是正確的,有錯都是旁人引起的。”我們學佛法之人要正面看待自己的過失,比如儒家就有這樣的話:“君子過猶如日月蝕焉。”這就是說:真正正人君子的過錯如日蝕、月蝕一樣,大家都是能夠看得到的,這樣他們才能注意改正。

  大家要認識到,我們學佛法就是要斷自己的煩惱,佛說了一輩子法,都是教我們如何斷煩惱。有煩惱生起,那就是我們的苦因,這一點大家要明白。當著人你不敢說,在佛面前你可以說嘛。你不說他老人家也是知道的,你何必不說,何必隱瞞呢?我們在修學佛法時所做的七支供養裏面就有忏悔。不能說我們今生是好人,今生行的是善業,就能說過去生中沒有惡業,這誰也不能保證。因爲業果有一生受,有多生受,乃至多到五百世受。萬一過去生中的惡業將我們引到叁惡道該怎麼辦?因此,我們要乘著今生的人身好好忏悔。忏悔有什麼作用呢?因爲忏悔有追悔心,可以破壞惡業倍增的功能,所以我們要忏悔。我們不知道自己過去生是否做過壞事,在座的各位過去生中什麼好事都做過,什麼壞的、要墮地獄的事也大都做過,在我們的心識上什麼善惡都是具足的,遇到什麼境就會現起什麼。我們學修佛法之人無論如何都要忏除一切惡業,修行是改造叁世的業,我們要乘著今生的人身好好忏悔過去生中的惡業,不讓它生果;今生的惡業更要好好忏悔,不讓它生果;我們現在還要發願未來生中不造惡業,這樣叁世的惡業就可以清除了。

  關于叁世的善根,由于我們過去生中沒有生起求解脫的心,沒有生起出離心,所以種的都是世間因。由世間因感得的果無論好、壞都要在世間受,因此,我們應該將善業拿來回向,將過去生中所做的一切善業回向給爲報一切母親恩自己願成佛,變成爲成佛的資糧。當善業變成爲成佛的資糧以後它就可以倍增,在沒成佛以前一切善業都不會消失,而且業的力量還在不斷地倍增,這就等于我們在積福。我們將今生的和未來的善業都拿來回向,那麼這些善業就不再在世間感果了,自己所做的點滴善業都要一直到了成佛才爲止。大家也許會想:“我將一切福報都回向成佛了,那麼今生的生活怎麼辦呢?”這是不必擔心的,能夠成佛的資糧我們都有了,現生的資糧自然會有。我舉這樣一個例子,比如我們要去北京,當然要經過許多地方才能到達,不刻意追求到這個地方,卻自然而然地到了這個地方。佛當年成佛之時,他老人家將幾萬次轉輪聖王的福報都回向給了未來所有的學佛者,即便是發生饑荒的時候,佛弟子都不會缺生活的來源,所以大家不必擔心。另外我們天天在培福,天天在忏罪,自己也在不斷地積累福報,因此不要去擔心。內因果比外因果發展得要快些,發展得要大些,所以我們學佛佛法之人不要愁生活來源。

  現在一般人認爲:“今生我好聰明、好能幹,所以我才會有高樓大廈可住,生活上才會有如此的好!”殊不知這些聰明都只不過是一個*引線,現世的果報是過去生中培養好的,單是有點引線起不到什麼作用。我們過去有福,它自然要來。我舉一個現實的例子:那些踏踏實實工作的普通人即便是又聰明,又能幹,總是在實幹,可到頭來他不一定能分到一個大房子,不一定什麼都能弄得好好的。但是有些當領導的(當然我不是說所有的領導都不對,只是說有這種現象。),雖然連話都說不清楚,可萬事卻都要他說了才算,而且他的享受還要優厚于其他人。這些是怎麼來的呢?是來自于過去生。過去生中所積累的福報就好比你在銀行裏有存款,你走路去銀行提款可以;坐車去銀行提款也可以;甚至坐飛機去銀行提款都可以,但必須要銀行你有存款才能提得到。反過來大家可以看到,有許多常年辛苦勞作的人,到今天連住房也沒能分得到,這種例子有很多。這就是說不是只靠今生的勤勞與聰明就可以得到一切,還是要有前生積得有福、積得有慧。積得有福享受就與衆不同,積得有慧就能辨別善惡是非,這些都是由過去生中來的。我們今生努力地好好做人就是在發揚過去生中的好習氣,如果我們堅持這樣做下去,來生一定會更好。

  我們修學佛法之人要掌握叁世,趁著我們今生得到人身,不僅要將過去生中所做的惡業全都忏淨,將善業回向成佛;還要把今生所作的惡業全都忏淨,把善業回向成佛;還要發願來生只作善業、不作惡業。這樣做我們就能一天天地美好下去,不空過人生。假如我們去忙正修以外的事,自己最大損失就是過了一天,壽命就短了一天,福報也就短了一節。大家往往忽略的就是這個問題,總是認爲自己的福報如銀行裏自己有存款一樣,不斷取就是了,殊不知世間的福報總是會有個限度。我的上師——昂旺朗吉堪布上師當年的生活就十分簡樸,我們這些弟子們總希望他老人家過得好一些,舒適一些,堪布上師對我說:“成佛要好多的福報喔!”他老人家一生都示現一個普通出家人的樣子,生活上十分節儉,每天都在孜孜不倦地修學,這就是他給我們做出的榜樣,大家應該好好向他學。

  我希望我們大家都能成爲大成就者,這是最大的希望。假如不能成爲大成就者,我們也要利用這個人生成爲小有成就者:或者是能得定;或者是能將業果搞清楚,確保自己生生世世能夠得人身,這是我們學佛法之人這一生中最起碼要做到的。千萬不要現在就去廣看叁藏十二部,等你看完了,頭發都白了,就再也沒辦法修了,盡管心裏很想修,但是堪忍性、堅持力都不夠了。所以大家要趁年富力強的時候好好學、好好修。

  宗喀巴大師依藏中各派大德教授實修,建立清淨完整顯密圓融教法,于拉薩建噶登寺,立辯論之規,建密院之製,使學人皆能依顯入密,實踐實修,由凡趨聖;遂使釋迦牟尼教法,在藏地大爲興盛,故西藏僧俗尊稱宗喀巴大師爲第二法王。

  這一段概略地說明宗喀巴大師是怎樣整理複興如來佛法的。他並不是一個人作主,而是先向當時各宗各派的大德學法,學法之後就實修,實修之後他發現了其中的不足,就親見文殊菩薩,在文殊菩薩面前求教授,將不清靜的洗滌清淨,將不圓滿的補充圓滿,建立了完整的顯密圓融教法。西藏過去的密法都是秘傳,從甯瑪派起就盛傳密法,到了蓮花生大師的時代,他就不僅僅是傳密法,而是先講顯教。他對當時的二十五大弟子都是顯密共傳,這二十五大弟子也都是即身成就。當時的甯瑪派還是重在傳顯教,以後的西藏學密法的人也都是這樣一代代傳下來,現在都歸稱其爲甯瑪派,這就是西藏的早期佛教。我們現在所說的甯瑪派,意思是舊教,是原來就有的。不僅是蓮花生大師一個人所傳的,包括後來很多在西藏傳密法的,我們都把他們統稱爲舊教。宗喀巴大師在拉薩建噶登寺,最爲殊勝的就是建立辯論之規,現在稱爲辯經。大家學經教時,比如學《俱舍論》,論中好多疑難的、需要解決的問題,大家就互相問難。也就是我一問你,你立即要回答,如果你不能立即答出來,就說明你對教理還沒有明白,就是你輸了,這就是他們的規矩。就如電影《班禅東行》中所演的辯論那樣,都是兩人一問一答,擊掌之間就必須回答。西藏考格西時也要進行辯經,無論怎麼問都要能回答,才能考得上格西,這也就表明他已經…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緣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