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們開始學第一篇。
初:改正動機與觀察所修之法。
第一天 改正動機與觀察所修之法。
這個教授在別處是不容易得到的,這是帕繃喀大師以他的慈悲之心特別說的,在別處沒有這樣說的。在別處即使說也說得非常簡單,而他老人家是特別詳開。這一部分和下面的正修部分原本是分成兩本的,我把兩個部分合到一起成一部,恰恰是對我們學修都有幫助。
[動機]就是我們內心的發心,[觀察所修之法]就是觀察我們對所要修的這個法它是否如法。這是在別處沒有的,只有帕繃喀大師才有這個教授。別處即使有也不是這樣系統地談。
(作爲引導的加行,無等法王[帕繃喀大師]首先開示如何改正我們的聽法動機)
這是告訴我們爲什麼來聽法。
哦,是呵!正如叁界法王大宗喀巴所說:
“暇身勝過如意寶,唯有今生始獲得,
難得易失如空電,思已則覺世間事,
縱勞無益如揚糠,故應晝夜取堅實。
至尊恩師如是修,欲解脫者如是行。”
這個頌子總括了爲什麼要講《叁主要道》的意義,這是宗喀巴大師本人所說的。
[暇身勝過如意寶。] 如意寶就是能讓我們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的世間寶物,爲什麼說我們已經得到的暇滿人身要勝過如意寶呢?因爲我們想要造一點善業要靠這個身子;想解脫生死也要靠這個身子;想學修成佛還是要依靠這個身子;包括將世間法做得很圓滿,也是要靠這個身子。也就是說不管我們要想獲得任何成就都要靠這個身子,所以暇滿的人身勝過世間最好的寶貝。
[唯有今生始獲得] 這是說我們的人身不是生生世世都能隨意得到,因爲得人身十分不容易,根據教授來說,要得人身,即使得到瘸腿、歪眼、缺肢的殘疾人身都要守一條清淨戒才能得到。我們現在最困難的就是守戒,自己一天所犯的戒就像天上的毛毛雨一樣,在有意無意之中不知犯了有多少。自己不作自我檢查不覺醒,假如我們能夠想到自己所犯的戒,都會睡不著覺的。犯了戒都會有結果,有的是根本罪,有的不是根本罪,即使不是根本罪所感的果都受不了。我們是沒有認真想過,假如想過了會一天到晚都坐立不安的。要得到我們這樣暇滿的人身要具備幾個條件,除了有信心這個基本條件之外,還要能夠一心一意發善願與勤行六度四攝才能得到人身,不是那麼簡單的。我們佛弟子(我不是說在座的出家菩薩,就只說我們在家的人。)最起碼也要守好五戒。五戒之中最不好守的是什麼?我說五戒之中殺、盜、淫、酒都好守,唯獨妄語戒不好守。哪一個敢說自己的妄語戒是幹淨的?別人問你的有些是不敢說實話的,說實話你要得罪人,那就只好說假話。大家可以回去自己想想,自己是不是天天都在犯?那麼天天都會有惡果受。至于受過菩薩戒的、受過密宗戒的,就更不必說了。今後有機會的時候,我們要複習一下戒律,不然犯了都不知道。自己每天都在犯錯誤,還自認爲是大修行者、是最善良的人,通常大家都會犯這樣的錯誤。我是說自己的經驗:我以前總認爲自己是一個好人,而且自認爲不是一般的好人,是最懂佛學的好人。直到最近這幾年我才知道,自己需要忏罪的事情多得很啊!我現在認爲忏罪是自己的主修,因此我想到,學修佛法的人都應該將忏罪作爲自己的主修。即使今生做的再好,誰也不敢保證過去生沒有做過惡業。果報有一生受,有多生受,最多有五百世受的,不是一生就受完了。自己過去有沒有做過惡業呢?過去生以及現生自己所做的惡業忏幹淨了沒有?我都到這個年齡了,還覺得自己還有多少罪沒有忏幹淨。所以我覺得修行時主要是忏罪,對初業有情來說,忏罪是主要的。但是大家也不要怕,有佛菩薩在加持我們,所以不要怕。
佛經上說,得人生如盲龜尋浮木舊巢一樣困難,那是要若幹億萬年偶一獲得。爲什麼呢?萬一我們做了惡業,一旦墮入地獄,人間就不知過了若幹萬年,想再得人身就很困難。這裏有個問題:是不是墮了地獄就沒時間修佛法了呢?不錯,是沒時間修佛法了。那麼我們又怎麼脫離地獄呢?我們得人身時是善、惡業都在做,佛法也在修。盡管墮了地獄,當業障消淨了之後,原來學修佛法時所積的善業就會把我們引出地獄,我們就可以繼續修了。所以大家無論如何都要好好地鼓勁修,即使萬一不幸墮了叁惡道,當惡業消淨了之後,我們還是可以回來再得人身繼續修佛法。佛的願心是要度盡一切有情,我們都在他的應度範圍之內,只要有一點條件他都會來救度我們,所以我們不要害怕,就是墮了叁惡道都沒關系,把惡業消淨了之後,仍舊可以回到學佛的路上來。在座的各位將來都是要成佛的,也就是時間的早遲,這一點我們要高興。大家不要怕,大雄寶殿的佛弟子沒有害怕的,惡業趕快忏除,善業趕緊積累,我說沒有什麼好怕的,就是這個道理。
[難得易失如空電]就是說人生極爲難得,失去卻很容易,就像空中的閃電一樣,一瞬間就沒有了。人生幾十年的時間算什麼?一晃就沒有了。四天王天上的一天等于我們人間的五十年,就好比眼前我們看得到的其他生物,比如昆蟲有多麼渺小,它活的日子在我們看來就是幾天,一下子就沒有了。它還不是與我們一樣有身體,什麼父母關系都有,它們把自己的家搞得再好,下一場大雨,它們的生命就沒有了。下一場大雨在我們看來不覺得有什麼,可是這山上要死多少昆蟲!你看樹上的蟬叫得多厲害,白天晚上都在鬧,大雨一下,它們就生氣皆無,到那裏去了?沒有了嘛。在我們看來它們是一世生命的結束,天人看我們還是一樣的。在我們看來,一個人活到七八十、八九十歲就不得了,老翁長壽啊!在天人看來不過就是那麼一會兒嘛,這就是業力不同,個人的感受就不同。我們學修佛法最緊要的就是將不能自主的變成能夠自主,這是我們學修佛法最重要的目的。
[思已則覺世間事]依上面所想之後,我們會覺得世間的一切都是徒勞無益的。比如說秦始皇統一天下了不起啊,可他現在到那裏去了?沒有了嘛。所以說世間沒有什麼一成不變的事物,都是在不斷的出生、成長、衰落、滅亡。大家可以自己去想想:是不是每天都有人在出生、成長、都有人在衰落、滅亡?就這麼一回事嘛。
[縱勞無益如揚糠] 我們以前所做的許多事實際上都是沒有意義的。那時人們磨白面和精米時,將麸皮和糠用鏟子鏟起向空中一揚,風就將糠吹走了。用此來比喻我們忙于世間之事如揚糠一樣,沒有實際利益。
[故應晝夜取堅實]我們應該白天晚上都紮紮實實地修行佛法,爲什麼呢?因爲修行佛法是能真正利益我們的事情,真正使我們得樂的事。得樂其實很簡單,從修最基礎的法開始直到修最後成佛的法都是得樂。就如我們讀書一樣,上幼兒園是學生,讀研究生還是學生,就是這個道理。
[至尊恩師如是修]至高無上的恩師都是這樣修的。這裏所說的恩師包括得很寬,代表了所有的佛菩薩。
[欲解脫者如是行]所有希望得到解脫的人都應該這樣的修行。
這些就是上面這個頌子的總意義。
從無始以來直至現在的一切生中,我們在輪回中沒有哪一種痛苦未曾經曆過,也沒有哪一種快樂未曾享受過,雖然受取過那麼多的身體,但取心要的事一次也未曾發生。如今值此獲得清淨暇滿身之際,我們必須要取得一些有堅實價值的東西。
自無始以來,地獄我們也曾進去過,轉輪聖王、梵天王我們也都曾做過,在座的各位都是如此。從無始以來的時間不知道有多長,世間最有大福報的天王我們都曾做過,世間最苦的莫過于無間地獄,我們也曾住過。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天生是壞人,都是煩惱引起的,在煩惱的驅使下自己往往做不了主。我們學佛法之人就是在學會自己作主,不受煩惱驅使。
所謂[心要]就是如何離苦得樂,究竟成佛,這就是我們學佛者的心要。因爲不知道學佛法,過去生中我們一次都沒做過離苦得樂,究竟成佛的事,所以直到現在還是衆生。
今世今生得到這麼好的機會,我們不應該浪費,總要得收獲,就像前面說的:即便做個大成就者我們辦不到,小有成就總要拼命爭取嘛。爭取小有成就並不太難,一是如能將業果搞清楚了,能如法取舍,就能夠生生世世得人身,這就是小有成就;二是如能努力修定,修好了定也是小有成就。離開欲界了才算有成就。大家現在沒有達到那個水平,(當然在座的是否有大菩薩我不敢說。)我們是初業有情,比一般不學佛法的人懂得一些佛學知識,但是在修學佛法上還不能說有所成就。我們如能把業果搞清楚了,做到因果不錯亂,所做的盡是止惡修善;如果同時再得了定,離開了欲界,那麼我們就是小有成就了。大家現在就要爭取這兩樣,起碼要爭取其中的一樣。換句話說,這可是我們的救命稻草啊!大家一定要緊緊抓住。如果以後生起了菩提心,再證了空性,那麼我們就成了大成就者,就成了像清定上師那樣的大菩薩。他們都能修得成,我們爲什麼修不成呢?未必賢劫千佛都沒有我?大家應該有怎樣的志向,怎樣的進取的方法,怎樣的進取的目標,這部書裏都有。我們發心要大,不怕任何困難,無論如何就是一定要成佛,目標就是要定到成佛上。這是我們現在做得到的事情,或是可能做得到的事情,目標就是一定要成佛,學修佛法的人應該有這樣的心。
宗喀巴大師教法殊勝之處就在于開始就要我們發成佛的大願心,由于我們的一切所做都爲了這個目標,那麼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成爲成佛的因。因爲我們心裏的欲念是想成佛,那麼我們所做的任何善業都是成佛的因,而不是只有其中的一部分是成佛的因,這一點我們是可以掌握的。我們就是再沒有修行,這一點還是可以掌握的。這是真實的,因爲我們起了一定要成佛的心念,就種了成佛的意業因,有意業因就必定有果。這種成佛的意業因是在我們心裏生起的,任何強盜小偷…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改正動機與觀察所修之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