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功德之本頌▪P3

  ..續本文上一頁有佛出世,我們能夠生長在有佛出世的年代這是非常的稀有難得。

  (六)雖然有佛會出現在這個時代,可是能夠生長在有佛法的地方又有幾個人呢?這是非常的稀少的。所有人道的衆生大部分都生長在邊地——沒有佛法的地方,這也是無暇。

  (七)如果說生長在有佛法的地方,可是他對佛法充滿邪見,不信佛法而相信外道的祭祀等;另外有些人對佛法沒有正確的了知,對于因果業報、叁寶的功德等沒有正確的了知,這種人也是有邪見。有邪見的人是沒有辦法修習佛法的。

  (八)當一個人生長在有佛法的地方,也相信佛法,而且沒有邪見,可是他順緣不具足的話,也沒辦法修習精進。就像一些人想修習佛法,可能他們眼睛瞎掉無法看東西,耳朵聾了沒辦法聽聞,或是手腳殘廢,這些人同樣也沒有辦法修習佛法,這個叫做諸根不全。人道中也有這四種沒辦法修持佛法的無暇。所以,對于沒有辦法修持佛法的衆生,人道當中有四種,人道以外有四種,我們要依次去想,我們不是這類衆生,這是何等的幸運;現在我們遠離了這些違緣,自己應當要認識和珍惜現在的條件。

  以上是遠離八無暇逆緣的難得,接著要具足哪些順緣呢?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講,一個是五種自圓滿,另一個是五種他圓滿,總合爲十種圓滿。所謂的自圓滿是我們本身就具足的,他圓滿是指外來的條件。

  五種自圓滿所指的是:

  (一)得生人中且有人的智慧,就是生長在人道當中。我們不是在地獄、餓鬼、畜生,也不是長壽天。阿修羅、羅剎、藥叉、夜叉等也是不具足條件的衆生。

  (二)生于中土。這可以包含兩個部分:一個是時機,一個是地方。以地方來講是指我們生長在一個有佛法弘揚的地方才叫做中土,還要生長在剛好有佛出世的時代。剛剛講的在一萬叁千六百萬劫中只有一劫有佛,這一劫可以分成爲“成住壞空”四個時段,它們分別有二十個小劫,加起來共八十個小劫。在“成”、“壞”、“空”的階段不會有佛出世,只有在“住”劫才有佛;而二十個小劫也不是每個階段都會有佛,一個劫數會分壽命增長的期間跟壽命衰減的期間,只有在壽命衰減期間才會有佛出現,也就是在這二十小劫裏面,差不多只有一半時間會有佛出現,而且在這一半時間裏也是只有其中某些時段有佛出世,所以,可以遇到佛的時間非常少。現在我們生長在一個有佛出世的時代,也出生在有佛法的地方。

  (叁)諸根俱全。身體健康沒有殘廢,有能力可以去修持。

  (四)業際無倒。此可從業際顛倒來說,例如有人天生就是生長在屠夫的家庭裏,他有可能從事的就是這一些比較會造惡業的行業,這種人就叫做業際顛倒。

  (五)于教深信。是說除了沒有從事這些不正當的行業以外,他還要對佛法要有足夠的信心,安住在正法中。這就是五種自圓滿。這五種自圓滿是我們本身這一世裏面要具足的。

  五種他圓滿:

  (一)值佛出世。我們現在生長的這個時代是有佛出現到這個世界的時代。

  (二)轉*輪,有佛降生且向衆生傳法。

  (叁)教法住世。除了佛出世講法外,這個法還不可以在這個世間消失掉,就是還在這個世間,我們還可以接觸得到。

  (四)隨學弟子。如果沒有跟隨佛陀學習教法的人,那我們也沒有人可以跟從學習,所以要有隨學的弟子。隨學的弟子不是指我們,而是指那些善知識。

  (五)他者悲心。我們現在想要修持要有他人來護持,有善知識來教導,他們有慈悲心來教導,我們才能夠來學習。這是五種他圓滿;這五種他圓滿是從外在因緣來講的。對于這十種圓滿,現在我們都得到了。這麼難得的條件我們竟然都得到了。

  總而言之,過去的佛陀、大菩薩,那爛陀佛學院的龍樹菩薩、無著菩薩等二勝六莊嚴,還有過去的八十四個成就者,以及教法傳到西藏後,像瑪爾巴大譯師和密勒日巴尊者、薩迦派的祖師、噶舉派和甯瑪派的祖師,一直到宗喀巴大師等等這些曆代祖師,他們能夠用來修持並且可以獲得佛果的基礎就是暇滿人身。過去他們的暇滿人身跟我們現在所得到的暇滿人身是一模一樣的,只要我們好好利用它來修持,我們就有辦法獲得過去那些祖師大德們的成就,這一點我們應該在心裏好好去體會。

  剛剛所說的八閑暇與十圓滿是非常難得的,要獲得八閑暇、十圓滿所要修集的因也非常困難。成就這暇滿人身要靠清淨守護戒律和六度波羅密的行持,如果我們沒有清淨守護戒律,沒有行持六度波羅密,單單要獲得人身就已經是很難了;即使可以獲得人身,但要得到暇滿人身,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一般我們會覺得自己這輩子好像已經做了很多善事,而且認爲自己是在修行,但是稍微仔細去想一想,往下去看自己心的時候,如果誠實一點就會發現我們心裏其實都還只是貪著于這一世,只有追求這一世的種種利益。就像薩迦班智達所講的,如果還執直著這一世的話,那這個人就不算是一個修持佛法的人,因爲他只把心思放在這一世要得到什麼。有“這一世要獲得什麼”的這種想法的時候,他怎麼能夠作出清淨的修持呢!

  種敦巴大師在西藏的時候,有一個人在拉薩附近做一些修持,比如說他在頂禮。他在頂禮的時候遇到種敦巴大師,種敦巴大師問他:“你在這裏做什麼

  ”他就回答說:“我在這邊頂禮。”種敦巴大師就說:“你頂禮是很好,但是你修持佛法的話應該會更好。”他想頂禮不是真正的佛法那就去繞塔,在繞塔過程中,他又遇到種敦巴大師,種敦巴大師又問他在做什麼,他說在繞塔,當時種敦巴大師就回答說:“你繞塔是很好,但是你修持佛法的話會更好。”那之後他又去做其他的修行,如供養曼達,之後又遇到種敦巴大師,種敦巴大師又跟他講說:“你現在供曼達很好,但是你修持佛法的話會更好。”這時候這個人熬不住了,他回答說:“大師你每次都跟我說修持佛法很好,那我在這裏做了這些,難到都不是修習佛法嗎?禮佛、繞塔、獻曼達這些難到都不是修習佛法嗎?”當時種敦巴大師就跟他說:“這些都只是佛法的外表而已,真正佛法的修持就是要舍棄對現世的執著心。你執著現世的這種心能夠舍棄的話,才能做出真正清淨的修持。”

  我們大部分都是心系凡塵,想的是這一世我要追求什麼,要得到什麼東西。對修法人來講,首先要斷除對這一世的貪著。這個貪著斷除了以後,好好去修持清淨的戒律,且配合六度波羅蜜的修持,來世才有機會再得到人身。

  獲得暇滿人身極爲困難。經典裏的一些比喻告訴我們這暇滿人身是有多麼的希少。在六道裏面,地獄道的衆生跟餓鬼道的衆生相比,地獄道的衆生非常的廣大,餓鬼道的衆生相對就非常的希少;然而餓鬼道跟畜牲道來比,畜牲道衆生又非常非常的少;如果以大地成塵土來講,我們人道衆生就好像是指尖上面的塵土那麼少。經典也講到像是盲龜一百年才會浮上水面一次,而正好這烏龜把頭伸進漂在水面上的牛勒裏面,這個很明顯是非常難的;另一個比喻是,我們往牆上灑豆子,豆子要粘在牆上,這也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我們今天的這個暇滿人身,就像是這些比喻一般難得但是已經得到了。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暇滿人身除了極爲難得以外,能夠承辦的利益是很重大的。如果好好用這個暇滿人身來修持,我們可以在這一世當中獲得無上的佛果——金剛持的果位,這是現在的這個人身才有辦法達成的。這是從終究的層次上來看,他有這麼大的利益;從暫時的層次來看,如果能夠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修持,就可以增長種種善念跟行持。假如一天內可能賺幾千塊錢,同時也可以把這一天拿來修持菩提心,一般情況下大家可能會選擇第一種,把時間拿來賺錢,結果他的收獲就是賺幾千塊錢;但是從生涯修持的利益來講,我們可能會選擇第二種,因爲我們知道只要在內心裏剎那觀修菩提心,就可以生起廣大的福德和資糧,因此當然會毫不猶豫選擇第二種,如果每天做這些修持的話,就會使我們每天都生起極廣大的利益。所以,除了思維暇滿難得這一點,我們還要想到以這種人身來修持,可以成就非常殊勝的利益,甚至一生當中就能成就無上佛果位。

  比如說現在有一個人,他中了彩票獎,如果他不去拿錢的話,這個人是不是很傻。同樣的道理,今天有這個暇滿難得的人身,我們如果用它去修持的話,就可以生起非常殊勝的利益,但是我們卻在那裏沒有意義的浪費,這樣子不是就像剛剛那種情況一樣嗎,非常愚癡!如果有一個人明明中獎了他卻不去拿錢,你會說這個人怎麼那麼傻;那我們現在就像這樣子,已經中了暇滿人身這個大獎,卻不知道拿來修持。這實在是太可惜了!我們既然知道現在自己已經得到暇滿人身,就應當好好充分地去利用。即使在平常生活裏,我們內心都要好好檢視現在有沒有在認真地修持,有沒有懷著菩提心,有沒有懷著善心,這樣在一兩分鍾之內,就可以累積非常大的福報。所以在這段的後面二句說“晝夜恒時求取精要心,相續不斷生起祈加持。”晝夜不斷就是白天晚上都不要間斷,去想暇滿難得的人身是非常的珍貴,不要把它浪費掉,使這種迫切要去修持的心相續不斷地生起。

  現在雖然知道人生很難得,一定要去修持,獲得其利益,但是我們就是沒有辦法生起這種精進修持的心,那麼,障礙在那裏呢?障礙最主要來自于我們對于現世的貪著。我們貪著現世,內心就會生起障礙而沒有辦法來修持,所以下面這一段最主要就是對治我們對現世的這種貪著。“身命飄搖猶如水中泡,迅速壞滅故當憶念死。”我們會覺得需要錢財、名聲或權力等等,可是這些財富、名聲都會幻滅,會消失的,甚至我們自己的身體也都會幻滅,那其他外在的東西、外在的名利、財物有什麼好貪著的呢。如同至尊密勒日巴所說的:“我現在好也好,不好也好,只要我住在山上,這就是我瑜伽士的願望。”這句話是說不管他怎麼好,不需要有親朋好友來這裏共樂;不…

《功德之本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般若心經講授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