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八關齋戒儀軌講解▪P3

  ..續本文上一頁定要把中間放滿,如果快念完了還沒有放滿的話,要趕快再抓多一點趕快放滿,不然緣起不好。有人在第二層堆完之後,還會再堆兩層或叁層上去。但是,也可以不堆,第二層裏面慢慢堆滿,然後放最上面那個就好了。

  特別要注意最後四個,即日、月、寶傘蓋和十方尊勝幢。日、月部分有兩種方法,第一個方法,日在南方,月在北方,剛剛供養上師時就是這樣。日、月分別象征我們的兩個脈,同時也象征著方便和智慧。第二個方法,日在東方,月在西方,因爲太陽是從東邊升起的。先把日、月的方位先定好之後,寶傘蓋和十方尊勝幢就在剩下的兩個位置上。

  剛剛講的是廣曼達,接著有一個略曼達,“大地塗香花錦簇”等四句。最後又要念一個咒語“伊當木咕如惹納曼達拉剛尼雅大雅米”,這個咒語又是一個供養,總共有叁次供養。

  略的獻曼達是指七個供養的部分,在“大地塗香花錦簇”之後有須彌、四洲和日月,總共有七個。接著,“意緣供養諸佛剎”,這裏的佛剎有兩種解釋,第一種指的是一個清淨的境,而不是凡夫的境;第二種是指對象,就是供養的佛淨土。

  供養一次不就好了嗎?爲什麼要供養很多次,而且還要念咒語呢?由于無始以來,我們擁有和用過的東西無量無邊,甚至二、叁次供養不完,因此可以透過這樣的觀想,不斷的來供養。

  獻曼達主要也是代表一種布施,一種施出去的心。《入菩薩行論》提到

  “我現在已經把自己身口意所有的一切都供養給佛菩薩了,從今天開始,我就是佛菩薩的仆人,不管你們怎樣吩咐,我都必須照著去做。”密勒日巴大師當時供養馬爾巴大師就曾說:“我什麼都沒有,但是,我把我的身口意全都供養給您。”同樣的,我們現在要得受殊勝的戒體,也要在佛前將我們的一切供養出去。

  略的獻曼達最後還有四句:“至尊上師聖者汝等衆,法身虛空智悲祥雲集,隨機應化于所調大地,祈請任運降下法露雨。”之前獻曼達的原因在這四句中就表達出來了,是爲了得受戒體或爲了請法。

  從“安住于十方之一切佛菩薩”,一直到“而清淨奉持此大乘八關齋戒”,是正受菩薩律儀的部分。真正具備菩提心的在有學道中是菩薩,在無學道中是圓滿的佛,因此,首先是祈請十方一切佛菩薩來護念我,同時也祈請上師都來護念我。這裏“護念”是能知道並能指導、護持我們的意思。

  從“安住于十方之一切佛菩薩”到“祈請護念我,祈請上師護念我”,這一段都是祈請上師、佛菩薩護念我。“護念”也表示請您照顧我、聽我接下來說的的意思。接下來就是我們要說出來的話,“如同往昔如來應供正等覺”,正等覺就是指圓滿的佛。之後提到的是佛的功德,“猶如聰慧馬,及大象王,應作者作,所作已辦,舍諸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具真實語,心善解脫,正智解脫者。”這些都是指佛陀的功德。

  接著是說佛菩薩們都在做什麼呢?“彼等爲一切有情,爲饒益衆生,爲解脫衆生,爲除饑荒,爲除疾疫,爲圓滿叁十七道品,爲證得無上正等菩提,清淨奉持此大乘八關齋戒。”佛菩薩們在菩薩的有學道時,他們還是需要有這樣的作業,在真正成佛之後就不用了。所以,這裏是指有學道的時候,他們要清淨奉持此大乘八關齋戒。同樣地,我們現在也要跟隨佛菩薩們饒益衆生、解脫衆生的心願,清淨奉持此大乘八關齋戒一樣,接著就要說自己的名字,“我某某,從此刻起,至明日太陽未升前,爲一切有情,爲饒益衆生,爲解脫衆生,爲除饑荒,爲除疾疫,爲圓滿叁十七道品,爲證得無上正等菩提,而清淨奉持此大乘八關齋戒。”

  這一整段可以說是我們受大乘八關齋戒最主要的目的和動機,這是我們首先要知道的。接受大乘八關齋戒的動機是爲了無量的衆生,絕對不是爲了自己要離苦得樂、離開輪回,不能像二乘行人爲了自己而發心。當我們在受得這個律儀之後,有殺、盜、淫、妄、酒等八支是要舍棄的,但是,我們不能只是舍棄不犯而已,因爲如果只是舍棄的話,石頭和草也做得到,它們也不會犯這八支戒。因此,除了遮止這八支戒外,同時要思維犯了這八支戒的過患和持守這八支戒所生出來的善,要有善的動機,要能利益無量的衆生。

  明天一天中領受大乘八關齋戒有幾個重點,第一、一定要具備利益無量衆生的菩提心;第二、在一天的修持當中,要謹慎提醒自己不能犯這八支戒,同時要去思維犯這八支戒的過患。第叁、透過不犯這八支戒之後,也要去思維我們所生的善功德。這是接受大乘八關齋戒後一天當中的修持,是我們學做一個小菩薩的方法。

  如果無法對以上每個詞都了解也沒有關系,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動機——善心,尤其是大悲心、大菩提心。明天各位在領受戒律之後,要盡自己的心力,將心都系在慈悲心與菩提心上。這個心的感覺就像觀音菩薩一樣,觀音菩薩永遠在想著衆生、照顧著衆生;就像媽媽照顧孩子的那種心,要不斷地將心系在衆生上;同時持誦六字大明咒。明天大家得受這個戒律之後,在上課聽法、休息或禅修時,都要不斷的念六字大明咒,最後結束之前要統計大家總共念了多少遍。

  持咒時要注意,不要太大聲,但自己要聽得到,當然也不能大聲到讓別人聽到而影響他人,這樣不太好。念得太快的人可能要注意一下,你可能是想要多念一點,當然越多越好,但如果你執著于數字上想得到第一名,這是不行的。執著今天要持到某個數字,就是一種貪執,這種貪執是不如法的。有人可能以爲念得越快成佛就越快,成佛之後就很舒服了,什麼事都不要做了。事實上並非如此,從來沒有聽說過念得越快就越快成佛的。重要的是爲了衆生,成佛之後還有更多的事要做。想要快成佛的人,有幾個重點,要有善心,要降伏自己的煩惱,要隨時保持正念。要很清楚知道我們的念頭到底在想什麼,一心想要念多一點是貪心,這是不行的,一定要隨時保持正念。

  現在回到偈文中。“如同往昔如來應供正等覺”,如來是指法的圓滿,應供(阿羅漢)指的是斷功德的圓滿,正等覺指的是證功德的圓滿。“猶如聰慧馬,及大象王”,聰慧馬指的是佛陀的智功德,非常敏捷、快速,大象王指的是佛陀的慈悲,大象王的眼神在向外看的時候是很安詳、平等的,是普視一切的,就好像佛陀慈悲地看著衆生一樣。

  “應作者作,所作已辦”有兩種解釋,第一種解釋是按時間來講,“應作者作”是現在應該做的都已經做了;“所作已辦”是指未來要做的也都已經圓滿了。第二種解釋,“應作者作”是指外境,就該做的事情(境)上來講,該做的都已經做了;“所作已辦”是指作者,作的人所應該做的也都圓滿了。

  接著是“舍諸重擔,逮得己利”,重擔指的是執著自己的我執這一心念。永遠想著自己的這一念心就像一個重擔一樣。佛陀我執的這一念心從根本上完全沒有了。佛陀舍諸我執之後,所有的利益反而都得到了。而我們隨時帶著這個重擔(我執)在心上,卻什麼利益也無法成就。接著是“盡諸有結”,意思就是遠離輪回。在舍棄了我執之後,不僅是逮得己利,各種利益都能成就,同時也能出離輪回。在究竟意義上來講,“舍諸重擔,逮得己利”就是證得無我,“盡諸有結”是說跟輪回有關的所有惡業也都已經消失殆盡。

  “具真實語”是指佛陀的語功德。“真實”是說所有衆生都能真實相信,能真實地引導所有衆生走向善道,這是最真實最有力量的,因此稱爲“具真實語”。“心善解脫”,心善解脫所指的心是廣大遍滿的大慈悲心,自然得善的解脫,不像一般凡夫,心經常受到捆綁,非常狹小,想的都是很小的格局。我們想的是:“這是我的傳承、我的老師、我的上師。”都是我的,心量很小。而佛陀是心善解脫,他已經離開了各種捆綁。“正智解脫者”,正智指的就是已經遠離一切煩惱的正智解脫者。

  接下來提到的事項是“彼等爲一切有情,爲饒益衆生,爲解脫衆生”等。“爲饒益衆生”的饒益指的是究竟的,是長時間地持續到最後,生生世世都饒益與照顧衆生。“爲解脫衆生”也是一樣,爲了讓衆生能得到究竟的果位。在我們要走上離苦得樂的道路時,會碰到很多障礙,可能是外境上的,如饑荒,或是自己內在的,像是自己得到了各種疾病,所以要“爲除饑荒,爲除疾疫”等。“爲圓滿叁十七道品”,叁十七道品可以說是大乘、小乘、經部、續部所有修持的精要。最後是“爲證得無上正等菩提”,因此,“清淨奉持此大乘菩薩律儀”。

  接著是“我某某(唱念自己的名字),從此刻起”,藏文還有一個“也”字,就是“我某某,也從此刻起”,就像之前提到的所有事項,像諸佛菩薩們所做的一樣,我從此刻起也來做。明天大家正受戒的時候,念到這裏要說出自己的名字。接下來這一段跟剛剛講的一樣,就不解釋了。

  接著是複誦叁遍,就是從最開始一直到最後的“而清淨奉持此大乘八關齋戒”要念叁遍。爲什麼要念叁遍?是象征我們所發的誓是非常堅固穩定的。在念完叁遍之後,傳法上師會說“踏銀挪(方便也)”。之前佛菩薩用的方便法門是修持大乘八關齋戒來利益無量的衆生,現在我們也依此方便法門來修持,所以說“方便也”。我們就要回答“雷索(善哉)”。

  這裏補充一下,在念“安住于十方之一切佛菩薩”前,我們首先要叁拜,叁拜之後要右膝著地,左膝是擡起來的,然後合掌跪著。不拜也可以,因爲我們在最開始來接受法時就已經有叁拜了。

  再回到七支行願文,念完之後有獻曼達。在獻曼達前要叁拜,這裏有“爲求受戒,頂禮上師叁拜後,至誠獻上曼達。”

  獻完曼達後,念誦“安住于十方之一切佛菩薩”前,我們要右膝著地,左膝擡起來,合掌跪著。在念完叁遍“安住于十方之一切佛菩薩”到“而清淨奉持此大乘八關齋戒”之後,要禮謝上師叁拜。在上師問我們之後,我們要說“雷索”,此時也是要右膝著地,左膝擡起來,合掌。

  接著就…

《大乘八關齋戒儀軌講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功德之本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