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八关斋戒仪轨讲解▪P3

  ..续本文上一页定要把中间放满,如果快念完了还没有放满的话,要赶快再抓多一点赶快放满,不然缘起不好。有人在第二层堆完之后,还会再堆两层或三层上去。但是,也可以不堆,第二层里面慢慢堆满,然后放最上面那个就好了。

  特别要注意最后四个,即日、月、宝伞盖和十方尊胜幢。日、月部分有两种方法,第一个方法,日在南方,月在北方,刚刚供养上师时就是这样。日、月分别象征我们的两个脉,同时也象征着方便和智慧。第二个方法,日在东方,月在西方,因为太阳是从东边升起的。先把日、月的方位先定好之后,宝伞盖和十方尊胜幢就在剩下的两个位置上。

  刚刚讲的是广曼达,接着有一个略曼达,“大地涂香花锦簇”等四句。最后又要念一个咒语“伊当木咕如惹纳曼达拉刚尼雅大雅米”,这个咒语又是一个供养,总共有三次供养。

  略的献曼达是指七个供养的部分,在“大地涂香花锦簇”之后有须弥、四洲和日月,总共有七个。接着,“意缘供养诸佛剎”,这里的佛剎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指的是一个清净的境,而不是凡夫的境;第二种是指对象,就是供养的佛净土。

  供养一次不就好了吗?为什么要供养很多次,而且还要念咒语呢?由于无始以来,我们拥有和用过的东西无量无边,甚至二、三次供养不完,因此可以透过这样的观想,不断的来供养。

  献曼达主要也是代表一种布施,一种施出去的心。《入菩萨行论》提到

  “我现在已经把自己身口意所有的一切都供养给佛菩萨了,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佛菩萨的仆人,不管你们怎样吩咐,我都必须照着去做。”密勒日巴大师当时供养马尔巴大师就曾说:“我什么都没有,但是,我把我的身口意全都供养给您。”同样的,我们现在要得受殊胜的戒体,也要在佛前将我们的一切供养出去。

  略的献曼达最后还有四句:“至尊上师圣者汝等众,法身虚空智悲祥云集,随机应化于所调大地,祈请任运降下法露雨。”之前献曼达的原因在这四句中就表达出来了,是为了得受戒体或为了请法。

  从“安住于十方之一切佛菩萨”,一直到“而清净奉持此大乘八关斋戒”,是正受菩萨律仪的部分。真正具备菩提心的在有学道中是菩萨,在无学道中是圆满的佛,因此,首先是祈请十方一切佛菩萨来护念我,同时也祈请上师都来护念我。这里“护念”是能知道并能指导、护持我们的意思。

  从“安住于十方之一切佛菩萨”到“祈请护念我,祈请上师护念我”,这一段都是祈请上师、佛菩萨护念我。“护念”也表示请您照顾我、听我接下来说的的意思。接下来就是我们要说出来的话,“如同往昔如来应供正等觉”,正等觉就是指圆满的佛。之后提到的是佛的功德,“犹如聪慧马,及大象王,应作者作,所作已办,舍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具真实语,心善解脱,正智解脱者。”这些都是指佛陀的功德。

  接着是说佛菩萨们都在做什么呢?“彼等为一切有情,为饶益众生,为解脱众生,为除饥荒,为除疾疫,为圆满三十七道品,为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清净奉持此大乘八关斋戒。”佛菩萨们在菩萨的有学道时,他们还是需要有这样的作业,在真正成佛之后就不用了。所以,这里是指有学道的时候,他们要清净奉持此大乘八关斋戒。同样地,我们现在也要跟随佛菩萨们饶益众生、解脱众生的心愿,清净奉持此大乘八关斋戒一样,接着就要说自己的名字,“我某某,从此刻起,至明日太阳未升前,为一切有情,为饶益众生,为解脱众生,为除饥荒,为除疾疫,为圆满三十七道品,为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而清净奉持此大乘八关斋戒。”

  这一整段可以说是我们受大乘八关斋戒最主要的目的和动机,这是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接受大乘八关斋戒的动机是为了无量的众生,绝对不是为了自己要离苦得乐、离开轮回,不能像二乘行人为了自己而发心。当我们在受得这个律仪之后,有杀、盗、淫、妄、酒等八支是要舍弃的,但是,我们不能只是舍弃不犯而已,因为如果只是舍弃的话,石头和草也做得到,它们也不会犯这八支戒。因此,除了遮止这八支戒外,同时要思维犯了这八支戒的过患和持守这八支戒所生出来的善,要有善的动机,要能利益无量的众生。

  明天一天中领受大乘八关斋戒有几个重点,第一、一定要具备利益无量众生的菩提心;第二、在一天的修持当中,要谨慎提醒自己不能犯这八支戒,同时要去思维犯这八支戒的过患。第三、透过不犯这八支戒之后,也要去思维我们所生的善功德。这是接受大乘八关斋戒后一天当中的修持,是我们学做一个小菩萨的方法。

  如果无法对以上每个词都了解也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动机——善心,尤其是大悲心、大菩提心。明天各位在领受戒律之后,要尽自己的心力,将心都系在慈悲心与菩提心上。这个心的感觉就像观音菩萨一样,观音菩萨永远在想着众生、照顾着众生;就像妈妈照顾孩子的那种心,要不断地将心系在众生上;同时持诵六字大明咒。明天大家得受这个戒律之后,在上课听法、休息或禅修时,都要不断的念六字大明咒,最后结束之前要统计大家总共念了多少遍。

  持咒时要注意,不要太大声,但自己要听得到,当然也不能大声到让别人听到而影响他人,这样不太好。念得太快的人可能要注意一下,你可能是想要多念一点,当然越多越好,但如果你执着于数字上想得到第一名,这是不行的。执着今天要持到某个数字,就是一种贪执,这种贪执是不如法的。有人可能以为念得越快成佛就越快,成佛之后就很舒服了,什么事都不要做了。事实上并非如此,从来没有听说过念得越快就越快成佛的。重要的是为了众生,成佛之后还有更多的事要做。想要快成佛的人,有几个重点,要有善心,要降伏自己的烦恼,要随时保持正念。要很清楚知道我们的念头到底在想什么,一心想要念多一点是贪心,这是不行的,一定要随时保持正念。

  现在回到偈文中。“如同往昔如来应供正等觉”,如来是指法的圆满,应供(阿罗汉)指的是断功德的圆满,正等觉指的是证功德的圆满。“犹如聪慧马,及大象王”,聪慧马指的是佛陀的智功德,非常敏捷、快速,大象王指的是佛陀的慈悲,大象王的眼神在向外看的时候是很安详、平等的,是普视一切的,就好像佛陀慈悲地看着众生一样。

  “应作者作,所作已办”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按时间来讲,“应作者作”是现在应该做的都已经做了;“所作已办”是指未来要做的也都已经圆满了。第二种解释,“应作者作”是指外境,就该做的事情(境)上来讲,该做的都已经做了;“所作已办”是指作者,作的人所应该做的也都圆满了。

  接着是“舍诸重担,逮得己利”,重担指的是执着自己的我执这一心念。永远想着自己的这一念心就像一个重担一样。佛陀我执的这一念心从根本上完全没有了。佛陀舍诸我执之后,所有的利益反而都得到了。而我们随时带着这个重担(我执)在心上,却什么利益也无法成就。接着是“尽诸有结”,意思就是远离轮回。在舍弃了我执之后,不仅是逮得己利,各种利益都能成就,同时也能出离轮回。在究竟意义上来讲,“舍诸重担,逮得己利”就是证得无我,“尽诸有结”是说跟轮回有关的所有恶业也都已经消失殆尽。

  “具真实语”是指佛陀的语功德。“真实”是说所有众生都能真实相信,能真实地引导所有众生走向善道,这是最真实最有力量的,因此称为“具真实语”。“心善解脱”,心善解脱所指的心是广大遍满的大慈悲心,自然得善的解脱,不像一般凡夫,心经常受到捆绑,非常狭小,想的都是很小的格局。我们想的是:“这是我的传承、我的老师、我的上师。”都是我的,心量很小。而佛陀是心善解脱,他已经离开了各种捆绑。“正智解脱者”,正智指的就是已经远离一切烦恼的正智解脱者。

  接下来提到的事项是“彼等为一切有情,为饶益众生,为解脱众生”等。“为饶益众生”的饶益指的是究竟的,是长时间地持续到最后,生生世世都饶益与照顾众生。“为解脱众生”也是一样,为了让众生能得到究竟的果位。在我们要走上离苦得乐的道路时,会碰到很多障碍,可能是外境上的,如饥荒,或是自己内在的,像是自己得到了各种疾病,所以要“为除饥荒,为除疾疫”等。“为圆满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可以说是大乘、小乘、经部、续部所有修持的精要。最后是“为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因此,“清净奉持此大乘菩萨律仪”。

  接着是“我某某(唱念自己的名字),从此刻起”,藏文还有一个“也”字,就是“我某某,也从此刻起”,就像之前提到的所有事项,像诸佛菩萨们所做的一样,我从此刻起也来做。明天大家正受戒的时候,念到这里要说出自己的名字。接下来这一段跟刚刚讲的一样,就不解释了。

  接着是复诵三遍,就是从最开始一直到最后的“而清净奉持此大乘八关斋戒”要念三遍。为什么要念三遍?是象征我们所发的誓是非常坚固稳定的。在念完三遍之后,传法上师会说“踏银挪(方便也)”。之前佛菩萨用的方便法门是修持大乘八关斋戒来利益无量的众生,现在我们也依此方便法门来修持,所以说“方便也”。我们就要回答“雷索(善哉)”。

  这里补充一下,在念“安住于十方之一切佛菩萨”前,我们首先要三拜,三拜之后要右膝着地,左膝是抬起来的,然后合掌跪着。不拜也可以,因为我们在最开始来接受法时就已经有三拜了。

  再回到七支行愿文,念完之后有献曼达。在献曼达前要三拜,这里有“为求受戒,顶礼上师三拜后,至诚献上曼达。”

  献完曼达后,念诵“安住于十方之一切佛菩萨”前,我们要右膝着地,左膝抬起来,合掌跪着。在念完三遍“安住于十方之一切佛菩萨”到“而清净奉持此大乘八关斋戒”之后,要礼谢上师三拜。在上师问我们之后,我们要说“雷索”,此时也是要右膝着地,左膝抬起来,合掌。

  接着就…

《大乘八关斋戒仪轨讲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功德之本颂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